Thursday, 31 December 2009

國際政治間減碳行動趨勢(2009)

  1. 台灣行政院11月在網頁上發表「節能減碳施政績效」,可作為2009年台灣減碳施政的依據。
  2. 12月29日法國憲法法庭判定碳稅政策違法, 主管當局正設法挽救該政策,希望在1月份能修正完成重新上路(路透社新聞)
  3. 公共電視有話好說於12月10日討論的主題是以中國的低碳經濟切入目前的經濟政策,節目內容可至網頁上收看
  4. 公共電視有話好說NGO觀點節目於12月19日晚間邀請環保署長與參加COP15的青年代表參與討論此會議與台灣減碳作為。節目影片於7天內可至影音中心觀看
  5.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15屆締約國大會COP15於12月19日結束,未通過共同法律約束性的條文,但公約接受(take note of)了一份哥本哈根協議(Copenhagen Accord),約定各國將自行提出減碳目標與提供資金給發展中國家作為調適。
  6. 台灣環保署12月中設置「推動台灣參與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網站。
  7. 台灣環保署宣佈碳標籤制度2010年3月上路,不過首波只在食品、飲料與清潔劑等品項,耗電的3C產品如手機可能僅有勸導,不會立即以法令約束。
  8. 美國環保署宣布,因為溫室氣體造成暖化,使得民眾氣喘等健康危機增加,因此將溫室氣體納入空氣清淨法中的空氣汙染物,成為該單位管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法源依據。
  9. 公視談話節目「有話好說」12月8日談哥本哈根大會。節目影片檔已上傳。
  10. 11月初的時候,ICLEI的高級官員Martin Brennan有來台灣拜會與開會。他在部落格裡記了些流水帳
  11. 第1149期的台灣商業週刊主題是碳的商機,還不賴,值得去找來讀。
  12. 「蘋果橘子經濟學」的兩位經濟學家在10月份新書裡以似是而非的論點討論到全球暖化,而受到各方經濟學家與環保團體的圍剿。請看中文部落格The Roads Less Traveled By的說明
  13. 10月17日馬爾地夫把內閣會議搬到海裡舉行
  14. 台積電說,他們在工業局(與綠色生產力基金會)協助下,在6月完成台灣國內首件(供應鏈)碳盤查與登錄
  15. 國際能源總署最近發表了以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資料計算的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 2009(點此直接下載PDF檔)。
  16. 9月25日G20高峰會第二天同意美國提出的意見,將逐步廢止對石化燃料的補貼,但未立下時間表。
  17. 聯合國為了9/22的氣候高峰會去錄製了很多領袖與NGO的意見放在youtube上-UN Climate Change Summit。
  18. 胡錦濤於聯合國氣候變遷高峰會演講全文
  19. 美國總統於聯合國上氣候變遷高峰會上的演說。(英文)(中文)
  20. 聯合國9月中招開的聯合國會期中舉辦氣候變遷高峰會,請見低碳部落格說明
  21. 9月20日台灣外交部宣佈將推動加入UNFCCC
  22.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9月1日由科學家陪同下,搭乘挪威海岸防衛隊破冰船抵達距離北極1200公里遠的極地冰層,親眼見證地球暖化效應,並呼籲各國拿出具體行動保護地球。
  23. 南韓政府說,他們將在2011年試行碳交易,在2013年正式施行。
  24. 德國布萊梅港市蓋了一棟氣候變遷主題的展示館Klimahaus,6月底開放參觀。市政府希望這棟現代建築與環境主題可以吸引觀光客。
  25. 韓國現任總理韓昇洙(Han Seung-soo)為聯合國氣候變遷特任大使之一,在6月份代表國家出席兩場國際會議之際,向各國介紹韓國在氣候的政策努力以及國際對抗暖化之重要性。會議分別是世界經濟論壇亞洲場OECD論壇。
  26. 美國眾議院於6月26日通過《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法案,約8月由參議院表決。
  27. 台灣立院6月12日通過「再生能源條例」,各方均給予肯定,不過部份環境經濟學家指出本版內容缺失外,部分媒體也以法案通過電費將漲為標題,扭曲了法案意義。
  28. 台灣立院6月9日通過「能源管理法部分條文修正案」
  29. 美國眾議院能源委員會在5月21日晚上通過《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草案。
  30.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5/19宣佈美國對汽車排氣與油耗的新管制標準,讓環保團體甚至企業都大表高興,不但減少碳排放亦讓美國能減少對外國原油依賴。這次歐巴馬在宣佈前幾天就告知環保團體,很多NGO都即時做出正面回應,所以這也是美國政府一次漂亮的公關手段。
  31. 5/14UNFCCC發表2009年會議討論之首兩份草案作為談判之基礎:新聞官方網頁
  32. 我國經濟部於4月15、16日召開2009全國能源會議,2/13日起有多場分區會議。會議網站。馬英九總統於開幕時蒞臨致詞全文
  33. 日本經濟產業省正在研擬商品標示碳排放量,以及對家戶補助太陽能裝置與剩餘電力購回的政策,有興趣的可以追蹤一下。
  34. 美國總統歐巴馬2月24日在國會聯席會議進行就任後首次演說,針對潔淨能源、健康照護、教育與經濟復甦議題。(中文報導英文原文演講影片照片)
  35. 韓國環境與內政相關部會2月初決定商品標示碳排放,初步預定自3月實施。
  36. 聯合國環境總署2月16日發表了2009年年報,另外也更新了綠色新政的文宣與資料,請點此下載
  37. 英國首相布朗1月底在世界經濟論壇的氣候議題演說
  38. 2月11日美國參眾兩院正式就歐巴馬的振興經濟方案協商出共同版本,交給執政團隊去執行。這項方案內原本包含再生能源產業與提高聯邦建築能源效益等許多綠色新政內涵,不過國會就內容做了部份刪減。
  39. 2009年2月初,瑞典政府宣佈要延緩"逐步廢除核電"的政策,德國執政黨去年就如是表示。
  40. 2009年1月柯林頓任命美國氣候議題特使Todd Stern,他是希拉蕊柯林頓的人馬,在柯林頓總統時期曾參與美國的京都議定書談判。
  41. 中外對話-堅持真正的綠色刺激計畫(中國與美國的綠色政策)。
  42. 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1/20上任,即將推行再生能源、潔淨科技與創造綠色就業等政策,以環境議題作為經濟復甦手段
  43. 韓國政府在1/6宣布啟動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s)將在未來4年投資380億美金到環境友善的計畫來挽救其不振的經濟。(新聞)
  44. 我國立法院12月-1月審查溫減法(環保團體新聞稿)但本會期未通過。
  45. 我國立法院一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但本會期未通過。

Tuesday, 29 December 2009

【專題】NGO可以申請的補助資源(環保、節能、暖化議題宣導等等)

本篇陸續蒐集台灣各類型NGO,可用於環保、節能、暖化議題宣導等等的各類補助資源。改天再來整理。

補助節能、再生能源與環保活動的
對個人與社區依提案給予補助的
補助活動辦理、出國或來台經費的

【行動】英國國民信託的綠色能源基金

英國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是一個歷史悠久、地位特殊的NGO,簡單介紹就是說,英國有許多民眾把祖先留下的歷史建築、古蹟、大宅院交給國民信託代為管理修繕,最後原主人過世後,產權會移交給國民信託(詳細狀況視個別合約有所不同)。國民信託後來也著手自然棲地保育事務,久而久之它就變成全英國屬一屬二的地主。

因為他手下有這麼多古蹟、宅院,聽我朋友提過,每年需要耗費很高的維護與營運費用,比如說暖氣不開的話,室內建築可能會凍壞之類的。可見得能源耗費是無法避免的龐大開銷。

所以國民信託自2007年開始,與一家能源公司Npower合作,推出國民信託綠色能源基金(National Trust Green Energy Fund),Npower提供因地制宜的再生能源科技,包括燃燒木屑球的鍋爐暖氣(生質能)、太陽能熱水器、連結附近的風力發電等,古蹟資產所有人(私人)可提出申請,能源公司派人3天快速安裝,所有人可以從基金中獲得能源費用折扣,能源公司也會回饋給國民信託本身。目前已有超過20處國民信託資產與遊客中心使用這項服務。

這是NGO利用與企業之間的夥伴計畫,推廣再生能源的作法。因為安裝的場所以古蹟為主,所以顯得很特別。

Monday, 28 December 2009

【宣導】日本2009年地球温暖化防止活動環境大臣獎

日本環境省的地球温暖化防止活動環境大臣獎在11月揭曉。請點這邊看[環境省新聞稿]。有興趣的再請自己搜尋獲獎單位的資料。

也請參考2008年的

Sunday, 27 December 2009

【報告】空運與海運溫室氣體減量潛力

美國環境智庫Pew氣候研究中心於12月22日發表一份研究報告:「Aviation and Marine Transportation: GHG Mitigation Potential and Challenges」,內容分析海運與空運的溫室氣體排放現狀,以及減量潛力。目前海運與空運的溫室氣體排放佔全美的5%,佔全球的3%,而且這兩種運輸方式的運量都在增加中。

報告裡面就短、中、長期的減量提出建議,據研究人員表示,依這些建議,可以讓空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50年前,較基準情境(Business As Usual)減少50%以上,海運則可以減少到60%以上。

方式包括改善飛機機艙與推進器設計,以達輕量化;使用替代性燃油;改進未來空中助導航系統CNS/ATM)等等。海運方面則可選擇路線(優化路線)、降低速度與減少停泊港口時間。

報告頁面請參見這裡

Saturday, 26 December 2009

【地方政府】台南市用反車輛怠速抗暖化

台南市環保局局長張皇珍在2007年提出以車輛「反怠速」來降低油耗,並減少溫室氣體與廢氣排放。該年6月台南市議會三讀通過台南市反怠速自治條例,2008年1月1日實施。依新規定,汽機車停車等候超過3分鐘,必須熄火關閉引擎,違反者罰款新台幣500元至2千元,成為全國第一個立法通過反怠速的縣市。(新聞來源)

台南市在台灣率先推出這項政策後,獲得部分縣市的認同,台中市、高雄市、新竹市與台北市隨後也推出類似的宣導計畫,有的有罰則,有的沒有。環保署則是在2009年4月時,頒發給台南市環保署創意公僕獎,並推薦台南市政府在反怠速政策上的作法

停車三分鐘以上熄火的動作,是否能有效減少油耗,並且不損耗車輛本身機能,當時引起駕駛人的疑慮。台灣的網路社群Mobile有網友貼出-關於「紅燈/怠速-熄火再開」政策的 Q&A -文章,以日本地方政府的推動狀況來說明。文中也提到,許多車廠都陸續推出自動怠速的系統,以減低油耗。

減少車輛怠速這個創意,並非台南首創,而是美國在針對汽車油耗問題實施已久的建議,近幾年因暖化議題而再度獲得重視,許多地方政府也已立法規範。台南市不但是台灣第一個以自治法規進行規範的,在施行的背後其實跨越了市府內交通部門與環保部門的合作,對於平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公務機關而言,此事還真的是大大的不簡單。

反怠速政策的英文是No-Idling Policy,或 Idling Stop。

【宣導】澳洲的乾淨能源就業

澳洲保育基金會ACF與氣候研究所、澳洲社會工作委員會和澳洲工會一起合作的南方跨越氣候聯盟(Southern Cross Climate Coalition, SCCC),於推出了潔淨能源就業」( Clean Energy Jobs)的專題網站。裡面有綠色就業的類別與案例分析,感覺很親和。

ACF與公會去年就開始合作推動綠色新政與綠色就業,曾發表"綠色淘金潮"(Green Gold Rush)報告,分別針對六項綠色產業領域的當前發展狀態。

【報告】氣候變遷下瀕危的物種

IUCN出版紅皮書的那個委員會(物種生存委員會)在12月14日推出了一份「物種與氣候變遷-不是只有北極熊」報告,探討氣候變遷下所造成陸上、海洋與淡水的棲地,各種動物都可能因暖化而面臨生存問題,報告聚焦於10個生物,分別是北極狐、無尾熊、革龜、白鯨、小丑魚、皇帝企鵝、蘆薈樹(Quiver Tree,或譯箭筒樹)、環斑海豹、鮭魚和軸孔珊瑚(staghorn corals),裡面分別針對各物種的棲地狀況進行分析。

IUCN報告下載

然後我想到今年三月WWF也做個相似的報告,挑的動物跟這次的不太一樣,也請大家參考。

ENS新聞--2010生物多樣性年 氣候變遷為物種最大殺手

Monday, 21 December 2009

【行動】我愛孩子、不要核子

台灣環保聯盟、綠黨、主婦聯盟與在地的反核團體在12月14日在行政院門口發起「我愛孩子、不要核子」陳情活動,表達抗暖化與反核是可同步進行,及表達對於核一、核二延役、核廢料、核四建廠的反對立場

這場行動也是響應國際「Don’t Nuke The Climate」串聯活動,與多個國家、團體共同反核,表達節能減碳核能不是唯一選項。環保聯盟在網頁上也鼓勵網友參予全球連署。

環境資訊電子報-低碳家園不靠核能 環團高喊「我愛孩子、不要核子」
環保聯盟-環保團體發起「我愛孩子、不要核子」 呼籲政府實踐非核家園

【宣導】國中小氣候變遷繪畫比賽

前兩個月,台灣有兩個氣候變遷繪畫比賽的徵件,分別是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辦理(國小)兒童繪畫比賽,以及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辦理氣候變遷國中繪畫創作大賽,成績都已揭曉,畫作也上網了,大家可以去看看。

Friday, 18 December 2009

【報告】2010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數

看守德國(Germanwatch)和歐洲氣候行動網絡(CAN-Europe)於12月14日發表2010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數(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2010簡稱CCPI),評斷各國在政策上與績效上溫室氣體減量與對抗暖化的成績。由於台灣的名次大幅退後,主流媒體報導,而我國政府的官方回應又以反駁代替反省,造成國內NGO對政府發出微詞。

請參考以下文章:
低碳生活部落格-台抗暖表現 全球排名後退
環境資訊協會-環團:自我感覺良好的氣候政策 無助低碳台灣
環保署12/15澄清稿環保署12/16澄清稿
看守德國的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2010報告。

【行動】我愛能源稅的急凍快閃

台灣2009年以特別的方式響應每年12月中的全球氣候行動,也就是用「急凍快閃」,主題是「我愛能源稅」。發起單位表示能源稅能約束用電大戶,較為公平,而碳交易只是向外國購買碳權,卻讓全民受害。

急凍快閃行動主要在12月12日12分,於台北車站大廳進行五分鐘,然後再轉移陣地到新光三越百貨站前店門口,於12點45分急凍五分鐘。這活動向來由台灣一群環保團體輪值主辦,今年輪到TEAN、主婦聯盟、綠黨等。世新大學有許多學生也加入行動。

活動過程可看環境資訊電子報的報導
網友拍的影片

後續還有資料的話,我再補上。

Thursday, 17 December 2009

【專題】台灣的COP15參與者部落格

有些台灣的參與者有設置部落格發表參與的觀察與心得,我來表列一下:

公民記者抓地文俠的部落格。這個人就是清大教授王俊秀老師,目前擔任台灣環保聯盟會長,環保聯盟長期參與氣候變遷相關的國際會議,所以老師的文字與圖片切實的記錄了NGO在那邊活動的情況。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青年代表的網誌。似乎很喜歡永續能源的主題。

氣候變遷小組@COP15這個青年團體是清華的學生組成,看來平常就有讀書會之類的,所以他們的會議觀察都寫的很切中問題。

低碳生活部落格的阿乾就不用贅述了。

馬朝誌,這個人是一位退休教授。

綠色陣線協會的思穎也去哥本哈根,報導文章發表(強迫邀稿?!)在環境資訊電子報,因為會西班牙文,所以她會觀察報導南美洲的觀點。

Wednesday, 9 December 2009

【專題】遠端掌握哥本哈根大會的工具

前兩屆的COP我都沒出國,而是在台灣的筆電前用各種網路工具緊盯會議。這邊我稍微分享一下我使用的工具。

我做的資訊匯集的網站Climate Conference Notes 裡面有訂閱新聞訊息、我以twitter分享的相關訊息、重要的會議報導與連結放在右上欄位。(自前年用到現在,今年懶得多做整理)

會議轉播官方網站:開幕式時和馬康多試著觀看,以IE瀏覽器來看會非常的順,其他瀏覽器可能要再試試。轉播的內容可以查頁面下半部的時間表,或是訂閱這個twitter帳號@COP15Liveagenda,會通知轉播內容。我覺得拿來練英文聽力不錯,因為大家會一直重複說同樣的要求。

IISD的每日報是這個單位每天整理當天會議的資料,包括照片與文字(左上角有PDF檔),另外也有周邊會議(side events)。個人覺得這是最為一目瞭然的每日報,而且啊,這家單位都會拍到最美麗的與會者,很難說是無意的。

CAN的ECO每日報是以一針見血見長。這個單位是Climate Action Network,他們以NGO的觀點,彙整前一日會議的重點,並且會選出前一天談判立場最差勁的國家(或人物之類的)。這份每日報是會場上午進場時人手一張的那種普及性,所以也會帶動大家討論。

英國衛報的報導算是比較有公民觀點,偶爾會有專題(像這個會議簡介),照片集,以及用文章即時轉播會議談判。路透社環境記者的Blog會有很多會議的報導。BBC也有位特派員會做每日報導

低碳生活部落格的阿乾會做會議進度的報導。公視新聞的環境記者也過去哥本哈根了。環境資訊電子報則會有各方匯集的專文。

Twitter可以找到很多有趣的訊息,雖然龐雜卻棄之可惜。你可以在Twitter的右邊搜尋欄位中鍵入關鍵字,最好是COP15,次好是 #climate#Copenhagen

中國入口網站網易的氣候大會專題頁面又快又完整,是華文世界的第一,記得頁面要往下拉。台灣的新聞媒體與網路媒體都不知道在幹麻哩。

Monday, 7 December 2009

【專題】哥本哈根大會議題一覽

這篇大部分是轉錄台灣中央廣播電台新聞所做的整理。雖然做的很清楚,不過還是有些闕漏。我直接補充在裡面。我補充與修改的文字以藍色標註。

要談什麼:京都議定書將於2012年到期。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締約國(包括美國)必須要討論出接續京都議定書的框架性國際協議,來約束溫室氣體的排放。或者是延續京都議定書的效期,但當然內容必須修改。

以下是談判桌上數個主要議題:   

限制排放量
  • 聯合國從上屆到本次會議前,都在募集各國的政治減量承諾,也就是在2020 年之前減少多少廢氣排放量,而這是全球邁向2050年每年碳污染減半目標的重要墊腳石。   
  • 然而減廢必須付出能源使用效率及改用潔能科技所帶來的經濟成本,在經歷今年的金融危機之後,這項價格因素更加受到矚目。   
  • 富裕國家被歸咎為今日地球暖化的罪魁禍首,也較有能力對抗暖化。然而,明日可能爆發的夢魘主要來自開發中國家。目前開發中國家的廢氣排放量已佔總量一半以上。
  • 也因此新的協議內容會更加重視開發中國家的減排責任,雖然中國、印度等國都已經提出政治減量承諾,但都有模糊地帶。
  • 這一點是會議成敗關鍵。 
經費
  • 目標是調動資金來幫助開發中國家轉型為低碳經濟,並支援對抗氣候變遷的措施。   
  • 較貧窮的國希望工業化國家承諾每年提供約1%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相當於4000億美元左右,資助對抗氣候變遷。歐洲聯盟估計,他們在2020年以前,每年需要1500億美元來對抗地球暖化。
  • 目前提出的方案是,成立一個專門協助國際投資窮國氣候調適的金融機構,類似世界銀行的角色;另一方案則是直接透過世界銀行等既有的國際投資機構。這方案會與經費問題一起被討論到,不過此次不一定會有定案。
  • 對窮國的氣候調適國際投資,可能壓縮到既有的扶貧計畫。這部份已經有慈善團體注意到。
法律問題/是否需要法律約束(binding)
  • 儘管開了兩年的會,卻很少花時間討論關鍵且可能引爆政治爭議的協議法律位階上。意思是說,各國都是政治承諾,口頭說說可以不做,沒有國際法來約束大家務必要做到基本的目標。因此環保團體與聯合國公約組織都希望在新協議中有一定的法律約束性的文字
  • 美國不支持1997年京都議定書是因為該協定書在遏制排廢量目標上,僅規範工業國家而不規範新興大國。美國正推動一種想法,也就是各國做出承諾並以「報告並驗證」這種遵守規範的方法為基礎,而不要嚴格、可在國際間強制實施的處罰條款。
  • 各國目前的政治態度仍舊比較姑息,對於不利於自身國家的項目,比較不希望有法律約束。而跳過這一點,談判進展的會比較快。因此這一點可能會比較快被犧牲。
減少森林濫砍濫伐的溫室氣體排放(REDD)
  • 擁有廣大森林的熱帶國家正極力爭取一項計畫(REDD),藉由這項機制,保留林地的國家能夠獲得財務上的獎勵。林地被視為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水槽」,也就是所謂的碳匯
  • 砍伐森林損失森林的碳匯能力,普遍認為因此增加的碳排放約佔世界上溫室氣體排放的1/5(但有科學家認為此一數據為高估)
  • 然而,這個計畫有著實務上的問題。比如說,要如何衡量保育成效?要如何防止詐騙和貪污?再者,要如何確保發展中國家技術轉型及其他援助所需的資金不會耗盡?   
  • 此外,「全球碳計畫」(Global Carbon Project)召集逾30名氣候專家並在11月提出報告指出,森林濫砍在全球排廢所佔的比例已下滑,從20%降至12%。
  • 另一方面,目前發現泥炭沼澤(半發育的煤炭)也有高度的碳匯能力,卻因為能源需要與棕櫚樹墾殖而被大量破壞。世界各國仍無法有效提供對策。
  • 許多森林是原住民的傳統領域,但國際間討論REDD時,原住民無法參與。當REDD納入財務機制引入財團進駐時,原住民可能受到限制或驅趕,或是領土直接遭受剝奪。目前的REDD文件中完全沒有處理這些議題。
碳交易(Cap and Trade)
  • 在京都議定書中寄望以碳交易方式作為有效促進溫室氣體減量的誘因。不過在試行與實施的這幾年來,正反意見雙方仍爭辯不斷,連環保團體間也有不同立場。碳交易會是此會議期間,被抗議的標的,但會議不一定會處理這個議題。

Saturday, 5 December 2009

【影片】碳交易的故事

碳交易的故事 Story of Cap and Trade」是由前陣子製作「Story of Stuff」那個團隊的新作品。12月1日推出。台灣的環保團體和綠黨將於12月7日以記者會方式,向大家介紹這部影片。



裡面簡單但清楚說明碳交易怎麼玩,誰獲利,而溫室氣體真的被封存嗎?

很快的,就有一些對影片內容的批評出現,比如這個。不管如何,這部影片會讓更多人了解到碳交易本身的空無性。藉此呼籲參予COP15的世界領袖們與政策人士,要真的減碳,不要迷信碳交易。

Monday, 23 November 2009

【行動】加拿大的KYOTOplus

加拿大的環保團體、慈善團體與部分教會組織這兩年合作推動的氣候行動,叫做 KYOTOplus。這個行動主要是請全民以電話、連署與行動,呼籲加拿大的國會議員與政治家擬定有力的溫室氣體減量的目標、政策或法案。他們在10月底在議會山莊展示10萬份連署,要求他們通過C-311法案 (氣候變遷責任法the Climate Change Accountability Act),以做好迎接哥本哈根氣候變遷大會的準備。

他們也拍攝影片、邀請名人站台、過去曾發起小遊行。目前則是緊盯立法進度。

【報告】不確定的氣候變遷讓世界瀕臨引爆點

自然保育基金會(WWF)與安聯保險(Allianz)公司共同發表了一篇報告「Major Tipping Points in the Earth’s Climate System and Consequences for the Insurance Sector」,表示在氣候變遷下各種不確定的後果會造成生態系的損壞,例如亞馬遜、婆羅洲等原生雨林減少、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等,所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所可能造成許多衝擊,猶如瀕臨引爆點。

這份報告是根據保險與投資者的角度來看,生態系在氣候變遷影響下,可能帶來哪些經濟衝擊影響。而影響當然有好有壞。如比較重要的影響是乾旱,乾旱會讓受影響的家戶蒙受經濟損失,卻可能在水資源管理上增加投資機會。

報告新聞稿與下載頁面

Wednesday, 11 November 2009

【行動】為了氣候大家來跳舞

比利時環保與慈善組織組成的氣候聯盟在8月份找了1萬個人聚集在一處海灘上,一起跳舞,呼籲世界政治家在COP15會議上要做出有力的協議,因為有這麼多人願意挺身而出。然後這份影片會製作成2D與3D的影片,10月底後製做完,已經擺到Youtube上,有多種語文版本。




這個Dance fot the Climate行動屬於比利時的the Big Ask Again行動之一。

Tuesday, 10 November 2009

【研究】國際濕盟發表全球泥炭沼澤地圖

國際濕盟(Wetland International)最近在國際氣候談判的場合中,大力遊說要把泥炭沼澤溼地(Peatland)的保育納入REDD(減少毀林及森林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的相關政策中,或者至少要氣候談判時重視這個議題。不過儘管他們聲嘶力竭,看來成效不彰,畢竟REDD本身就已經是不被重視的領域了。

國際濕盟在2009年11月發表了一份全球泥炭沼澤二氧化碳分布圖(The Global Peatland CO2 Picture),其實是一份報告兼地圖。基本上,就是把各國的泥炭沼澤現有比例標示出來,然後列表說明消失的泥炭沼澤有多少面積,相對來說是排放出多少的二氧化碳。

泥炭沼澤因為溼地環境,儲存相對多數的溫室氣體,一但遭受引水灌溉與農業伐墾,可能釋放出這些溫室氣體,加重全球暖化。濕盟希望藉由這份圖的發表,提醒各國應保育這些溼地不受開發,利用氣候調適政策的經費來復育這些溼地(讓它再度淹水濕潤),或者至少能在國家制定氣候政策時能顧及到這些泥炭溼地的保存。

目前泥炭濕地面臨的嚴峻問題,在北方國家傳統上會開採泥炭作為化石燃料,在印尼與非洲則是為了種植棕櫚煉製棕櫚油,而將溼地排水作為耕地。後者因為工業化的鯨吞蟬食而更形嚴重。

這份報告的文章在這裡這邊按右鍵下載PDF檔

Monday, 9 November 2009

【地方政府】猶他州公務員一周四天班

美國在2007~2008年左右興起了一周改為四天班的呼聲與實驗,有的為塞進多就業人口減少失業率,有的想提高員工工作績效與增加放假日(度假消費可以促進整體經濟)。在環保方面,則是可以降低政府建築裡的能源效率,以及讓上班族個人少負擔一天的通勤費用與交通的二氧化碳排放。

其中,美國的猶他州政府在2008年夏季開始,要求全州80%的公務員,即17000名僱員(除了法院與監獄體系外),調整為一周上4天班。他們的班表是一天上班10小時,工作總時數沒有減少,薪資也沒有減少。今年9月~10月間,猶他州強制性的四天班試驗各項評估結果陸續出爐。結果顯示,82%的員工覺得這計畫很好,願意繼續配合。

責這個專案的長官Mike Hansen在2009年10月21日表示,政府一年節省的能源費用(冷暖氣)約50萬美金(10%的降幅)、清潔費20萬,省下最多的是加班費410萬美 元。原先預估汽油價格飆漲,所以推估會降低3百萬美元的能源費用,但因為去年一整年油價趨緩降價,反而使這方面的節約效益遠不如預期。

報紙的評論大約是說,在能源方面的節省效益不如預期,但卻在許多沒料到的地方有很好的成效。像是員工在每日長時間工作後,就會減少加班意願,因而減少發出加班費。

台灣英文新聞的報導:美猶他州週工作四天40小時 節約開支見成效

猶他州人力局在12月發表了正式報告,說明一周四天班的成效。PDF下載

Tuesday, 3 November 2009

【宣導】媽媽們對抗氣候變遷

加拿大的兩個環保NGO:Environmental Defence Canada 與 ForestEthics 合作發起一個行動,叫做媽媽們對抗氣候變遷(Moms Against Climate Change),號招各位媽媽們把小孩子(17歲以下)的大頭照片上傳到網站,COP15舉行的時候,他們會在哥本哈根與加拿大首都渥太華,設置大看版並將這些小朋友照片投影上去,提醒世界領袖要保護這些未來世代的環境權。

他們在10月底推出底下這個影片,也會在電視上播放。頗有意思的。




主辦單位的新聞稿在這邊

【報告】孩童生命遭受氣候變遷威脅

慈善團體Save the Children(總部在美國)於11月2日發表一份報告Feeling the Heat,說氣候變遷很嚴重的衝擊全球孩童的生存。

報告中說2010年將有25萬名孩童死於氣候變遷的影響。這個數字將在2030年升高到每年40萬。到了2030年,每年會有1億7500萬孩童受到颶風、乾旱與水災的衝擊而受苦。另外,並預估9億孩童將受到用水短缺影響,1億6千萬以上孩童將處於感染瘧疾的危機。

Save the Children的報告(PDF下載)。新聞稿
英國衛報的報導:Climate change threatens lives of millions of children, says charity

【行動】印尼氣候防衛者營

綠色和平組織10月在印尼蘇門答臘的中部東邊雨林區的Kampar半島,搭蓋設立了一個氣候防衛者營(Climate Defenders Camp),要在這邊從事運動、教育與宣導,呼籲地球人重視森林砍伐問題。

森林砍伐所相對產生的溫室氣體,佔全世界溫室氣體排放的五分之一強,比全世界汽機車飛機的排放量加起來還多,但印尼的雨林卻仍持續遭砍伐,轉作棕櫚油,以用在巧克力等物品的製作上。大量的森林砍伐也使印尼成為世界上溫室氣體排放量前幾名的國家。另一方面,印尼此區雨林的地面,是泥炭沼澤,有絕佳吸納碳的能力。但被砍伐轉為農做後,它的碳匯能力大打折扣。

綠色和平想在印尼找個示範地點,來闡述森林砍伐與暖化的關係,然後對氣候談判的全球領袖們壓力。這個計畫屬於綠色和平森林與氣候(森林是氣候對策)的項目之一,他們認為停止森林砍伐是解決氣候變遷最快的途徑。

關心這個營隊的最新動態,請看綠色和平的部落格

Tuesday, 27 October 2009

【行動】往哥本哈根倒數行動

基督徒互助會(Christian Aid)與全球諸多關心發展中國家發展議題的基督教派組織,發起一個「往哥本哈根倒數」Countdown to Copenhagen的行動,發起全球的連署行動。

內容是富有國家應該
(1)立即消減他們的二氧化碳排放,讓全球暖化維持在2度C以內。
(2)協助並資助發展中國家減少碳排放、在潔淨的狀況下發展國家,與氣候調適。


行動的網頁在這邊。Countdown to Copenhagen
目前合作的教會組織多數在西歐與北歐。基督徒互助會本身則是以英國為基地的國際慈善組織,致力於國際合作發展事務(也就是幫忙發展中國家),近年來積極並深入參予氣候變遷議題。

【行動】350組織的國際氣候行動日

350組織(350.org)把10月24日這天選為國際氣候行動日,也就是認同他們理念的人士,在全球串聯,在這天以人身排列出350字樣(或其他各種方式突顯出350這個數字),然後拍攝下來,並告訴大家應該對地球氣候採取行動,減緩暖化的威脅。

台北市也有人響應,是兩位補習班的外籍老師發起,環保團體有合作,在台北東區街頭成功排列成350字樣

各地行動的照片請看350網站的相簿
英國的衛報也有照片集

350的意義在於,他們覺得要把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至少回復到350ppm,才可以讓暖化溫度不多過2度,不然的話,而對地球造成更嚴重的影響。

本網誌之前對350.org做的介紹

Monday, 26 October 2009

【新聞】香港政府推動慳電膽現金券產生爭議

香港特首曾蔭權日前發表香港政府未來一年度的施政計畫,其中的「百元慳電膽(節能日光燈管)現金券」引發很多而且很嚴重的爭議。這個需要分項來說明。

  1. 最嚴重的,曾蔭權的親家是燈具廠商飛利浦的周邊廠商,所以會因為這個政策而受惠,有利益輸送疑慮。加上媒體已報導,廉政公署會對特首曾蔭權進行調查,所以未來還會愈演愈烈。
  2. 發慳電膽100元現金券,卻必須強制收民眾一年電費24元港幣。等於強迫市民分攤政策費用。
  3. 除了慳電膽,其實還有其他省電燈具,如LED燈具;除了發現金券,也可以用電費優惠、節能標章的方式。節能省碳的方法有很多,但政府給的選項太少了。
  4. 港府未提出「淘汰鎢絲燈泡」的時間表,也沒有香港政府減少溫室氣體的時間表。
  5. 慳電膽現金券發送對象尚不明朗,許多香港人住家空間狹窄,覺得可能享受不到政策福利,卻必須花錢更換設備。
  6. 媒體開始炒作慳電膽裡頭水銀成分的環境問題。港府也未相應提出廢燈具回收政策。

其實最糟糕的是,政府提出這樣粗糙的政策,香港環保局長竟然還在電台上指稱是依據環保團體要求的做。親中的文匯報則一直發社論詆毀民主派人士為反對而反對。節能減碳政策不但空洞,而且不願認錯。真希望台灣各級政府都可以引以為鑑。

請參考
香港綠色和平措詞嚴厲的說明-慳電膽陷政治漩渦,氣候政策遙遙無期
香港地球之友之新聞稿-香港地球之友就施報報告有關「派發慳電膽現金券」之回應

Monday, 19 October 2009

【行動】2009部落格行動日

部落格行動日(Blog Action Day)這個活動自2007年開始,每年10月15日會邀請全世界的部落客,針對一項環境議題撰寫文章,透過網路的重聲齊發,宣傳環保的重要。2009年的主題是氣候變遷,包括英國首相布朗部落格、美國白宮部落格、Google官方部落格、全球之聲都響應張貼文章,2009年總計有超過13000個部落格撰寫參加這個活動。國際知名的環保團體綠色和平、NRDC都擔任夥伴組織。

部落格行動日是在2007年由Collis Ta'eed為首的幾位部落客發起,不過2009年的活動,他們找到了一間社會企業-Change.org來主辦,整個規模果然有變的比較豐富。


趁這篇文章,我來推薦台灣幾個氣候變遷議題的部落格。

1.低碳生活部落格。台達電基金會推廣低碳生活的部落格,以淺顯的專文為主。
2.ECO御宅綠活情報。轉譯國外的綠生活、設計、思潮等資訊。
3.全球暖化勢不可擋 人類自食惡果。轉載新聞為主。

【新聞】馬爾地夫海底內閣會議



影片中第一位出場的是馬爾地夫的總統Mohamed Nasheed,把總統辦公桌搬到海邊,表演未來海平面上升後,他要怎麼辦公。這位總統為了呼籲世人重視暖化下,重視小島國家的生存問題,在國際會議場合中疲於奔命。包括在聯合國大會上懇切的演說

10月17日,馬爾地夫把內閣會議搬到海裡舉行,在潛水員協會的協助下,總統與閣員穿上潛水衣和水肺,潛入一個隙湖海底主持會議,簽署一份向國際求援的文件,呼籲各國要在年底的哥本哈根會議上達成協議,減緩地球暖化。很酷,但話題卻是非常嚴肅。

以下是美聯社的影像報導:(點這邊看文字報導)



全球之聲則報導了這陣子馬爾地夫因應哥本哈根大會的幾項相關活動:
馬爾地夫:為哥本哈根會議準備

Sunday, 18 October 2009

【新聞】100個會隨暖化消失的地方

丹麥Coplus集團旗下發起了一個計畫Co+Life,弄了一個網站,叫做100 Places to Remember Before they Disappear(難忘的百大景點),是說這些地方會隨著氣候變化而消失,不是只因為海平面上升,還包括極端氣候的因素。活動有辦展覽,也有出書。

網站在這邊 http://www.100places.com/en/
然後台灣醒報有報導 將會隨暖化消失 東京巴黎芝加哥

Wednesday, 14 October 2009

【地方政府】舊金山的太陽能地圖

今後也嘗試找一些地方政府的好案例來談,以跟隨網路界Good Job的流行。還請各位指教。



美國舊金山環保局是個很小很小的小單位,小到辦公室不在市政廳,是在廣場對街。啊,不說這個,舊金山倒是美國屬一屬二的環保永續城市,在許多次的永續城市評比中都排第二,真的是很不得了,而且也開創許多有意義的創新。

像上圖的 Solar Map ,是舊金山環保局推動再生能源的Good Job。他們把舊金山市有裝太陽能板的家戶、公司機關與公務單位,在地圖上標示出來,點進去裡頭還有這家安裝了多少發電容量,最後發電效益多少,是哪家公司做的。有幾個鑽石型的點點,是示範計畫,點進去會有更詳細的說明。

看著點點愈來愈多,民眾也想要裝設太陽能板,就可以依照地圖上提供的資訊,詢問附近已經裝設的人家,或找到太陽能公司裝設。市政府的指導說明、獎勵要點,都擺在網站旁邊讓大家參考。大家說,是不是很優啊。

【新聞】香港環保團體對政府施政報告表示失望

香港政府於10月13日發表本年度(2009-2010)的施政報告,名為「羣策創新天」。裡面也包括了低碳經濟,旗下又分成兩個主題:推動電動車輛、空氣質素指標檢討。

香港的幾個環保團體馬上對這麼虛幻的內容提出抨擊。綠色和平說:「可惜此施政報告,只是重溫去年的政策,原地踏步」。 香港地球之友則說:「香港將步入『環保跛腳鴨的年代』」。

這幾個團體都有提出自己的建議,包括地球之友關心船舶二氧化硫排放、環保觸覺建議電力公司向住宅用戶派發慳電膽(節能日光燈)現金券、綠色和平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香港分部都認為施政報告未對氣候變遷因應提出具提迫切的作為,感到十分失望。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日前(10/6)還先幫政府提出一份《氣候施政報告》,提出 10 大建議,要把香港打造為低碳城市。當然政府沒有鳥他們。

Monday, 12 October 2009

【宣導】小學生的氣候被單行動

氣候被單行動(Climate Quilt Campaign)是美國的綠色學校聯盟( Green Schools Alliance)與Habitat Heroes兩個團體主辦,找各地小學校的班級來參加這個行動,以回收的材料製作自己的一小塊被單,上面書寫自己對於暖化的想法或要採取的行動,最後縫製成為一張大被單,藉此來傳達對於地球暖化的想法。最後這些被單會在同一天,另外在澳洲、中國、菲律賓、英國同時被展示,來喚起民眾對暖化議題的重視與行動。

行動網頁
報導

【宣導】邀Youtube創作者來拍氣候變遷短片

英國製作環境議題的電視節目信託組織 tve 與自然保育基金會WWF合作(新聞稿),要在年底哥本哈根大會之前,把Youtube上面幾位聞名,作品最多且受歡迎的創作者找來,拍攝或製作氣候變遷相關的短片、動畫。

然後,要藉由大家踴躍的點閱與傳閱,把這些影片中的訊息,透過網路傳送出去,讓網友可以在年底大會之前,了解氣候變遷議題之重要性。所以這個行動叫做「A million views on Copenhagen」。

看著他們邀來的人物,可以知道這次的短片會很精采。大家可以透過以下的網路工具來追蹤影片:他們Youtube的頻道FacebookTwitter

他們的說明影片,是找受歡迎的網路動畫Edd world作者Edd Gould來號招。樂高玩偶動畫Keshen 也會應援啊。大家都來訂閱,把點閱率衝破好幾百萬吧。

【演講】美國總統於聯合國氣候變遷高峰會上演講全文

[以下中文翻譯及說明,與英文原稿均引用自美國政府網]

2009年9月22日,歐巴馬總統在紐約出席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BAN KI-MOON) 主持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問題首腦會議併發表演説,以下是演説的中文譯文,由美國國務院國際資訊局(IIP)根據白宮提供的記錄稿翻譯。

—————————————————

白宮 新聞秘書辦公室
即時發佈 2009年9月22日

總統在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主持的氣候變化問題首腦會議上發表演説

聯合國總部 紐約州紐約市(New York, New York)

美國東部夏令時間上午09:46

歐巴馬總統:多謝諸位。早上好。我對組織這次首腦會議的聯合國秘書長以及在座的各位領導人表示感謝。今天有如此眾多的代表到會,這表明人們認識到氣候變化構成的威脅有多麼嚴重,認識到威脅迫在眉睫,也認識到威脅正日益增長。我們這一代人應對這一挑戰的行動將受到歷史的檢驗,若不能大膽、迅速、齊心協力地應對挑戰,就可能將一場無可挽救的災難留給子孫後代。

任何國家,不論大小,不論貧富,都無法擺脫氣候變化的影響。海平面的上升威脅著每一條海岸線。日益兇猛的風暴和洪水威脅著每一片大陸。日趨頻繁的乾旱和糧荒在饑饉和戰亂已然深重的地區進一步加深了災難。在面積不斷縮小的島嶼上,島上的住戶已經被迫背井離鄉,淪為氣候難民。每一個國家和各地人民的安全和穩定——我們的繁榮、我們的健康和我們的安全——危在旦夕。我們應該力挽狂瀾,但時間已所剩無幾。

然而,我們能夠力挽狂瀾。約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説過:“我們的問題是人為的,因此可以由人類自己解決。”毫無疑問,多年以來,對於氣候威脅的嚴重性,人類的應對行動姍姍來遲,人們甚至對問題缺乏充分的認識。我自己的國家也的確如此。我們承認這一點。但新的一天已經到來。新的時代已經降臨。我可以自豪地説,美國在過去8個月裏為提倡清潔能源和降低碳污染所做的工作超過了我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

我國政府正在對可再生能源進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投資——力爭在3年內將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發電能力提高一倍。在全美各地,創業者正在利用貸款擔保和抵稅優惠,組裝葉輪機和太陽能板以及供混合動力車使用的電池——這些項目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和新興産業。我們還投資數十億美元減少我們的住房、建築和電器的能源浪費——同時幫助美國家庭節約能源費用。

我們已經提出了有史以來第一項旨在提高所有新出廠的汽車和卡車的燃料效率,同時降低溫室氣體污染的國策——制定的標準還將幫助消費者省錢並幫助國家節約石油。我們正在推進我國第一批近海風能項目。我們投資數十億美元用於捕獲碳污染,以使我們的燃煤工廠變得清潔。就在這個星期,我們宣佈將開始統計全國的溫室氣體污染排放量,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

本週晚些時候,我將同G20其他領導人共同努力,分階段取消礦物燃料補貼,以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應對氣候挑戰。我們已經看到,近期美國總體排放量的下降在某種程度上歸功於提高效率和擴大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措施。

最重要的是,國會眾議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今年6月通過了一項能源和氣候法案,終於有可能使清潔能源成為美國企業可使用的有益能源,同時也可以大幅度削減溫室氣體排放。國會參議院的一個委員會已著手審議這項議案,我期待著在向前推進的過程中同有關方面商談。

由於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單獨應對這一挑戰,美國與比以往更多的盟友和夥伴接觸,以尋找解決方案。今年4月,我們在美國舉行了主要經濟體能源和氣候論壇(Major Economies Forum on Energy and Climate)第一次會議,該論壇到目前為止共舉行了6次會議。在特立尼達(Trinidad),我提出了美洲國家能源和氣候合作計劃(Energy and Climate Partnership for the Americas)。我們通過世界銀行(World Bank)在發展中國家推行可再生能源項目和技術。在同從中國到巴西(Brazil),從印度(India)到墨西哥(Mexico),從非洲 (Africa)到歐洲(Europe)的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關係中,我們已將氣候問題作為外交議程的首要議題。

上述舉措多管齊下,體現出美國人民及其政府的一種歷史認知。我們了解氣候威脅的嚴重性。我們決心採取行動。我們將盡到對子孫後代的義務。

然而,儘管很多國家已經採取了有魄力的行動,同時在這個問題上也有共同的意志,但我們今天來到這裡不是要慶賀成功。我們來到這裡是因為還有許多進展有待實現。我們來到這裡是因為還有很多工作有待完成。

這方面的工作並不容易。隨著哥本哈根(Copenhagen)會議的臨近,我們最艱難的道路就在前方,對此不應該抱任何幻想。在全球陷入衰退之際,我們尋求全面但必要的變革。每一個國家最緊迫的任務是重振國民經濟,讓本國人民重回工作崗位。為此,在努力為應對氣候變化尋求長遠之計的同時,我們在各國首都會面臨疑慮和困難。

然而,今天我在這裡表示,不能因為有困難而甘於現狀。不能因為存在憂慮而無所作為。我們不能因為無法面面俱到而放棄取得進展的努力。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在可能的情況下全力以赴,在不危害我們這個星球的前提下促進我們的經濟增長,我們必須共同努力。我們必須抓住時機,促使哥本哈根會議為全球抗擊氣候變化邁出重要的一大步。

我們也不能聽任過去多年來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反覆出現的意見分歧阻撓我們取得進展。當然,一個世紀以來,曾給我們的氣候造成諸多破壞的發達國家仍有義務發揮主導作用。我們將繼續這麼做——為可再生能源投資,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我們的排放量,實現我們為2020年制定的目標以及為2050年制定的長遠目標。

然而,在未來幾十年內,增長迅速的發展中國家將幾乎成為全球碳排放量所有增長部分的來源,這些國家也必須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其中一些國家已經為發展和使用清潔能源邁出重要步伐。然而,這些國家仍需承諾在國內採取嚴厲的措施,同意堅持履行有關義務,如同發達國家也必須堅持履行自己的義務一樣。所有的溫室氣體排放大國必須採取共同行動,否則我們就無法迎接這一挑戰。我們別無選擇。

我們還必須加緊努力,使其他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貧困和最孱弱的國家走上可持續增長的道路。這些國家不如美國或中國那樣擁有抗擊氣候變化的同樣資源,但是與問題的解決有著最直接的利害關係。因為這些國家已經承受了全球變暖造成的持續影響,如饑荒和旱災;海岸村莊的消失以及因為資源稀缺導致的衝突。這些國家的未來不再是兩者擇其一,經濟增長或者提高地球的清潔程度,因為其生存取決於兩者的共同實現。人們如果不能再收穫莊稼或得到飲水,對減輕貧困就毫無助益。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責任提供必要的財務和技術援助,幫助這些國家適應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並尋求低碳排放量的發展道路。

我們正在尋求的目標畢竟不只是一項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協議。我們尋求達成的協議將使所有的國家在不危害地球的情況下實現增長和提高生活水準。通過發展和推廣潔凈技術並分享我們的專門知識,我們可幫助發展中國家跨躍骯髒能源技術的階段,減少排放有害氣體。

秘書長先生,我們今天在這裡舉行會議之際,好消息是:經過這麼多年的無所作為與拒不承認以後,人們最終對我們面臨挑戰的迫切性有了普遍認識。我們知道需要做些什麼。我們知道,我們地球的未來取決於全球對永久性降低溫室氣體污染的承諾。我們知道,我們如果實施正確的規章和激勵措施,就將促使我們最優秀的科學家、工程師和企業家為改善全世界的面貌建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在朝著這個目標前進的征途上,已經有許許多多的國家邁出了第一步。

但這條路不僅漫長,這條路也十分艱辛。為了奔赴征程,我們剩餘的時間已經不多。在這條征途上,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毫不氣餒,為取得任何一點進展 —— 即使是零零星星的進展——而努力奮進。因此讓我們現在就開始。因為如果我們既靈活變通又腳踏實地,如果我們堅持不懈共同努力,我們就能實現我們共同的目標:一個比我們現在看到的更安全、更清潔和更健康的世界;一個無愧於我們子孫後代的未來。

謝謝大家。(掌聲)

(完)

------------------------------------------------------------------------

President Obama’s Remarks at U.N. Climate Change Summit
Obama says “climate change is serious, it is urgent, and it is growing”


(begin transcript)

THE WHITE HOUSE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September 22, 2009

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AT UNITED NATIONS
SECRETARY GENERAL BAN KI-MOON'S CLIMATE CHANGE SUMMIT

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
New York, New York

9:46 A.M. EDT

PRESIDENT OBAMA: Thank you very much. Good morning. I want to thank the Secretary General for organizing this summit, and all the leaders who are participating. That so many of us are here today is a recognition that the threat from climate change is serious, it is urgent, and it is growing. Our generation's response to this challenge will be judged by history, for if we fail to meet it -- boldly, swiftly, and together -- we risk consigning future generations to an irreversible catastrophe.

No nation, however large or small, wealthy or poor, can escape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Rising sea levels threaten every coastline. More powerful storms and floods threaten every continent. More frequent droughts and crop failures breed hunger and conflict in places where hunger and conflict already thrive. On shrinking islands, families are already being forced to flee their homes as climate refugees.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each nation and all peoples -- our prosperity, our health, and our safety -- are in jeopardy. And the time we have to reverse this tide is running out.

And yet, we can reverse it. John F. Kennedy once observed that "Our problems are man-made, therefore they may be solved by man." It is true that for too many years, mankind has been slow to respond or even recognize the magnitude of the climate threat. It is true of my own country, as well. We recognize that. But this is a new day. It is a new era. And I am proud to say that the United States has done more to promote clean energy and reduce carbon pollution in the last eight months than at any other time in our history.

We are making our government's largest ever investment in renewable energy -- an investment aimed at doubling the generating capacity from wind and other renewable resources in three years. Across America, entrepreneurs are constructing wind turbines and solar panels and batteries for hybrid cars with the help of loan guarantees and tax credits -- projects that are creating new jobs and new industries. We're investing billions to cut energy waste in our homes, our buildings, and appliances -- helping American families save money on energy bills in the process.

We've proposed the very first national policy aimed at both increasing fuel economy and reducing greenhouse gas pollution for all new cars and trucks -- a standard that will also save consumers money and our nation oil. We're moving forward with our nation's first offshore wind energy projects. We're investing billions to capture carbon pollution so that we can clean up our coal plants. And just this week, we announced that for the first time ever, we'll begin tracking how much greenhouse gas pollution is being emitt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Later this week, I will work with my colleagues at the G20 to phase out fossil fuel subsidies so that we can better address our climate challenge. And already, we know that the recent drop in overall U.S. emissions is due in part to steps that promote greater efficiency and greater use of renewable energy.

Most importantly,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passed an energy and climate bill in June that would finally make clean energy the profitable kind of energy for American businesses and dramatically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ne committee has already acted on this bill in the Senate and I look forward to engaging with others as we move forward.

Because no one nation can meet this challenge alone, the United States has also engaged more allies and partners in finding a solution than ever before. In April, we convened the first of what have now been six meetings of the Major Economies Forum on Energy and Climate her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rinidad, I proposed an Energy and Climate Partnership for the Americas. We've worked through the World Bank to promote renewable energy projects and technologie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And we have put climate at the top of our diplomatic agenda when it comes to our relationships with countries as varied as China and Brazil; India and Mexico; from the continent of Africa to the continent of Europe.

Taken together, these steps represent a historic recognition on behalf of the American people and their government. We understand the gravity of the climate threat. We are determined to act. And we will meet our responsibility to future generations.

But though many of our nations have taken bold action and share in this determination, we did not come here to celebrate progress today. We came because there's so much more progress to be made. We came because there's so much more work to be done.

It is work that will not be easy. As we head towards Copenhagen, there should be no illusions that the hardest part of our journey is in front of us. We seek sweeping but necessary change in the midst of a global recession, where every nation's most immediate priority is reviving their economy and putting their people back to work. And so all of us will face doubts and difficulties in our own capitals as we try to reach a lasting solution to the climate challenge.

But I'm here today to say that difficulty is no excuse for complacency. Unease is no excuse for inaction. And we must not allow the perfect to become the enemy of progress. Each of us must do what we can when we can to grow our economies without endangering our planet -- and we must all do it together. We must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make Copenhagen a significant step forward in the global fight against climate change.

We also cannot allow the old divisions that have characterized the climate debate for so many years to block our progress. Yes, the developed nations that caused much of the damage to our climate over the last century still have a responsibility to lead -- and that includes the United States. And we will continue to do so -- by investing in renewable energy and promoting greater efficiency and slashing our emissions to reach the targets we set for 2020 and our long-term goal for 2050.

But those rapidly growing developing nations that will produce nearly all the growth in global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decades ahead must do their part, as well. Some of these nations have already made great strides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 of clean energy. Still, they need to commit to strong measures at home and agree to stand behind those commitments just as the developed nations must stand behind their own. We cannot meet this challenge unless all the largest emitters of greenhouse gas pollution act together. There's no other way.

We must also energize our efforts to put other developing nations -- especially the poorest and most vulnerable -- on a path to sustained growth. These nations do not have the same resources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 as countries like the United States or China do, but they have the most immediate stake in a solution. For these are the nations that are already living with the unfolding effects of a warming planet -- famine, drought, disappearing coastal villages, and the conflicts that arise from scarce resources. Their future is no longer a choice between a growing economy and a cleaner planet, because their survival depends on both. It will do little good to alleviate poverty if you can no longer harvest your crops or find drinkable water.

And that is why we have a responsibility to provide the financial and technical assistance needed to help these nations adapt to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pursue low-carbon development.

What we are seeking, after all, is not simply an agreement to limi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We seek an agreement that will allow all nations to grow and raise living standards without endangering the planet. By developing and disseminating clean technology and sharing our know-how, we can help developing nations leap-frog dirty energy technologies and reduce dangerous emissions.

Mr. Secretary, as we meet here today, the good news is that after too many years of inaction and denial, there's finally widespread recognition of the urgency of the challenge before us. We know what needs to be done. We know that our planet's future depends on a global commitment to permanently reduce greenhouse gas pollution. We know that if we put the right rules and incentives in place, we will unleash the creative power of our best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and entrepreneurs to build a better world. And so many nations have already taken the first step on the journey towards that goal.

But the journey is long and the journey is hard. And we don't have much time left to make that journey. It's a journey that will require each of us to persevere through setbacks, and fight for every inch of progress, even when it comes in fits and starts. So let us begin. For if we are flexible and pragmatic, if we can resolve to work tirelessly in common effort, then we will achieve our common purpose: a world that is safer, cleaner, and healthier than the one we found; and a future that is worthy of our children.

Thank you very much. (Applause.)

Sunday, 11 October 2009

【行動】氣候變遷媒體夥伴協助發展中國家發聲

研究國際間永續政策的英國研究機構 IIED (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結合英國另兩家獨立媒體 Internews Panos,結合成一個氣候變遷媒體夥伴(Climate Change Media Partnership)。後面兩者都關注發展中國家的事務。

這個夥伴關係的專案,目的是要協助發展中國家的新聞從業人員參與哥本哈根氣候協商會場中。我認為這個行動真的很重要。很多發展中國家的民眾接受資訊不像我們這麼方便,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氣候變遷已經衝擊到他們的生活。但許多窮國的媒體人員根本無緣實質參與COP會議,更甚者,國內的網路設備太差,無法及時掌握氣候談判內容。許多與他們相關的議題,像是調適政策、REDD,都無法獲得發展中國家的即時意見回饋。總而言之,希望這個行動專案在今年有良好的成果。

Saturday, 10 October 2009

【行動】讓大學校園要跟煤炭說掰掰

美國的Sierra Club有一個青年分支,叫做Sierra Student Coalition。由他們主導,發起了Campuses Beyond Coal 的行動,就是針對過度仰賴火力發電電力來源的大學進行遊說,籲請校方改變,多採用再生能源來源,因為高等學府有責任以身作則。

他們出了一則宣傳影片,其實不是很好笑。他們也整理了有哪些學校採用煤炭作為全部電力來源,撰寫了一封連署信,讓大家寄給各校校長。

比較棒的是,他們做了一個這個行動的指導手冊(PDF)。

更多的消息,可以參考這裡

【專題】西方國家教會的氣候行動

Climatico的Sabrina Chesterman最近寫了一篇文章「Tackling climate change through the church」,裡面從南非最近教會對氣候的行動,寫道英國、加拿大等國家,教會最近舉辦的氣候變遷議題行動。裡面提到:

  • 南非教會協會(The South African Council of Churches)最近發表一份文件,著重在氣候變遷下的挑戰,而教會該怎樣應對。(註:其實這團體這幾年都有參與氣候議題的討論)
  • 蘇格蘭的綠色信眾(Eco-congregations)小組在9月底推出一本報告「Climate Change: Managing Your Carbon Footprint」,推動生活環保。(註:事實上,綠色信眾這個組織,就是從事天主信仰與環保之間的活動,分布於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愛爾蘭與加拿大。他們的網頁在此。)
  • 加拿大教會聯合會則大力參與民間團體對加拿大政府的氣候行動遊說KYOTOplus行動。也鼓勵大家參與接下來的幾場活動。
看起來很多國家的教會組織都有動起來~~
另外可參考環境資訊電子報報導-氣候變異關乎人命 人道機構關心減碳工作

【課程】綠適居協會的暑假課程

台灣綠適居協會在暑假7~8月間開辦了單天課程(需收費),也就是讓學員到台中來(理事長邱繼哲改造的自己家),實際了解住家及社區改造,討論並診斷學員各自的問題,包括節能這個主要議題。他們部落格有寫了三梯次的大致狀況:好房子一班好房子二班好房子三班

然後呢,他們覺得有些案例還是需要去現勘比較好。所以就試著推出現勘服務(需收費)。

以上兩種住家改造與節能的輔導方式,其實就是一種「能源服務業」,或者說好像是水電工去幫忙「抓漏」,為大家省荷包。有興趣的讀者,請自行與他們聯絡喔!

【報告】美國國家公園因氣候變遷瀕危

美國的洛磯山脈氣候變遷組織(RMCO)與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合作,在10月1日發表「瀕危的國家公園(NationalParks in Peril)」,指稱人為行為導因的氣候變遷,成為美國國家公園中的25處最主要的威脅。國家公園面對最大的威脅則包括:來自於雪與水源的流失、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更頻仍、動植物消失,以及污染的增加。報告中並提出32點建議事項,建議有關單位能即刻著手改善。

報告專頁在這邊。(在次頁可以找到簡介檔)
報告下載在這邊(pdf檔)
NRDC的新聞稿
環境資訊中心報導-全球暖化造成美國國家公園危機

Tuesday, 6 October 2009

【行動】群星合唱-Beds Are Burning

澳洲搖滾樂團Midnight Oil在1987年推出政治意識強烈的單曲 Beds Are Burning,呼籲澳洲政府應歸還原始領域給原住民族Pintupi。Midnight Oil還在2000年雪梨奧運閉幕式演唱這首歌的時候,團員身著黑衣,上面寫上sorry,以抗議當時的澳洲總理不願意代表政府,為其過去200年壓迫原住民族而向他們道歉。這首歌曲推出時攻上美國告示榜第17名,英國的第6名,爾後多年幾經翻唱,已成為一首經典曲目。

2009年全球人道論壇組織發起的對抗暖化行動「Tck Tck Tck-氣候正義行動」,邀集全球60位名人與歌手,重新演唱這首 Beds Are Burning,也改寫部分歌詞,呼籲世人與各國領袖起身對抗暖化威脅,尤其是各國要在年底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中做出取代京都議定書的新協議。歌手中也有方大同喔。




這首歌會是「Tck Tck Tck」的媒體宣傳戰的其中一砲重擊,之後還會有其他的。

新版的歌詞如下:

Beds Are Burning /Tck Tck Tck

[Kofi Annan speaks]
[安南講話]
Climate change is having a real impact
氣候變遷正對我們的每一個人的生活
On the lives of individuals
與全世界的社群
And communities around the world
造成真實的衝擊
We must do something about it
我們必須要對它採取行動
In December in Copenhagen
12月在哥本哈根
Our leaders will have an opportunity
我們的領袖們將會有個機會
To come up with a robust post-climate agreement
決定出一個更強的未來氣候協議
That is viable and will help make this planet a better place
要能確實可行,幫助地球變得更好


Down at the river bed
在河床之下
The earth is cracked and dry instead
大地卻龜裂乾涸
Farms are failing, cities baking
農田在敗壞、城市被烘烤著
Steam in 45 degrees
升溫到45度

The time has come
時機到了
To take a stand
表達你的立場
It's for the Earth
這是為地球
It's for our land
這是為我們的土地

The time has come
時機到了
A fact's a fact
事實就是事實
The heat is on
溫度已升高
No turning back
無法再回頭

How can we dance when our earth is turning
當我們的地球正在覆滅,我們怎能跳舞
How do we sleep while our beds are burning
當我們的床舖正在燃燒,我們怎能安睡
How can we dance when our earth is turning
當我們的地球正在覆滅,我們怎能跳舞
How do we sleep while our beds are burning
當我們的床舖正在燃燒,我們怎能安睡

The time has come
時機到了
To take a stand
表達你的立場
It's for the Earth
這是為地球
It's for our land
這是為我們的土地

Heaven hopes we’ll find a cure
上天保佑我們會找到解藥
From Bejing west to Timbuktu
從北京到廷巴克圖
The global village lives and breathes
地球村居住並且呼吸
In 45 degrees
在攝氏45度下

The time has come
時機到了
To take a stand
表達你的立場
It's for the Earth
這是為地球
It's for our land
這是為我們的土地

The time has come
時機到了
A fact's a fact
事實就是事實
The heat is on
溫度已升高
No turning back
無法再回頭

How can we dance when our earth is turning
當我們的地球正在覆滅,我們怎能跳舞
How do we sleep while our beds are burning
當我們的床舖正在燃燒,我們怎能安睡
How can we dance when our earth is turning
當我們的地球正在覆滅,我們怎能跳舞
How do we sleep while our beds are burning
當我們的床舖正在燃燒,我們怎能安睡

The time has come
時機到了
To take a stand
表達你的立場
It's for the Earth
這是為地球
It's for our land
這是為我們的土地

The time has come
時機到了
A fact's a fact
事實就是事實
The heat is on
溫度已升高
No turning back
無法再回頭

How can we dance when our earth is turning
當我們的地球正在覆滅,我們怎能跳舞
How do we sleep while our beds are burning
當我們的床舖正在燃燒,我們怎能安睡
How can we dance when our earth is turning
當我們的地球正在覆滅,我們怎能跳舞
How do we sleep while our beds are burning
當我們的床舖正在燃燒,我們怎能安睡

[Desmond Tutu concludes]
[屠圖大主教結語]

I support the Campaign For Climate Justice
我支持氣候正義行動
And I'm pleased to become a climate ally
我很高興能成為氣候陣營的一員
This is your campaign
而你會是行動的一份子


註釋:
  1. 安南是聯合國前秘書長,也是這個全球人道論壇的發起人與主席。
  2. 廷巴克圖是非洲國家馬利的大城市。
  3. 45度是攝氏溫度,Midnight Oil原曲中的數字,描寫西澳沙漠的高溫。
  4. 屠圖大主教是198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致力於廢除南非種族隔離政策。
  5. 氣候正義行動(Campaign For Climate Justice)是全球人道論壇發起的對抗暖化行動,標語就是秒針逼近的Tck Tck Tck,也就是翻唱這首歌的發起團體。

這裡可以下載整首歌曲
氣候正義行動頁面
請參考【音樂】燃燒的地球 Beds are Burning by ECO御宅綠活情報

Thursday, 1 October 2009

【報告】氣候變遷會減損發展中國家農糧生產

國際食物政策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IFPRI) 發表報告,表示氣候變遷將導致發展中國家的穀物價格上升、高升的穀物價格也會使肉類價格飆高,導致20%的孩童營養不良。2050年總體的熱量生產比2000年還低。南亞會是受創最嚴重的地方。

【行動】2009美國Climate Ride

有一百多名氣候變遷議題行動者參加第二屆美國氣候單車長征(climate ride),時間是9月26日騎到30日,五天,從紐約中央公園,經過巴爾的摩,到達華盛頓特區,要像國會議員傳達「現在就修理好氣候!Fix the climate now!」。美國參議院正準備要討論氣候法案。

活動網站在這邊。每年都有,要繳錢,2010年是在加州。

Tuesday, 29 September 2009

【會議】全球暖化世界公民高峰會WWViews

丹麥科技委員會於9月26日舉辦了「全球暖化世界公民高峰會」(World Wide Views on Global Warming, WWViews),總共邀集39個國家共襄盛舉,台灣也有參與。該活動企圖透過公民參與對話,對氣候變遷提出具體的建議。

台灣合辦的單位是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計劃的主持人是台大政治系的林子倫老師。台灣場次在台北舉辦,從主動報名的700多位公民中抽出125位,包含了70歲以上的長者、金門、澎湖離島的民眾、音樂製作人、教師等來自各地不同職業的民眾,但實際參與只有108位公民

公民在當天,接受解說、討論,草擬決策,最後除了提出自己對於氣候變遷政策現狀的觀點外,也提出自己覺得最該實施的對策。台灣這邊提出的對策中,有項很有台灣特色,就是建議把蔬食納為減溫的對策,可見得公民中有很多是吃宗教素與生態素的啊。

丹麥那邊WWViews已經大致整理好結果,火速的把各國通報結果放在網站上,速度比台灣政府在莫拉克風災時要快的多。

Monday, 28 September 2009

【書訊】2009世界現況中文版

Worldwatch的年度書籍世界現況由看守台灣翻譯成中文版出版了,重點是這一期主題是地球暖化,包括調適政策、能源、氣候協議談判等,想買想看的人請洽看守台灣。

中文內容介紹
英文版介紹在這邊。

【行動】街頭的2兆美元面額紙鈔




美國兩個團體-Rising Tide North America 與 Climate SOS 製作4公尺多的美鈔,面額是2兆美元,相當於美國碳交易市場的淨值。他們利用這張巨幅美鈔表達對於2009美國乾淨能源安全法案(American Clean Energy and Security , ACES)的質疑,主要是認為法案中碳交易不可行,法案對氣候的傷害,可能比沒有法案還要來的大。

他們在紐約氣候週的最後幾天9月25日懸掛在知名環保團體NRDC的紐約辦公室外,並且拜訪NRDC、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 (EDF)與 Nature Conservancy的辦公室,提交意見。上述幾個環保團體是美國氣候行動夥伴(USCAP)的成員,這個組織是官、商與NGO聯合推動氣候立法,支持ACES以及其中的碳交易Cap and Trade策略。

反對這個法案的美國環保團體仍有很多,都比較小,以 Climate SOS 這個NGO聯盟為主導。他們的說帖可以在這裡看到。近來由於參議院在這幾個月會議絕此案,因此他們也在積極遊說參議員不要通過這個法案。Climate SOS 的行動包括於9月展開全美巡迴遊說之旅,要求支持者寫信遊說各自的參議員,全國各大城市辦理遊行,也盯緊美國立法的工作。

Wednesday, 23 September 2009

【報告】日本氣象廳2008年氣候變遷監測報告

日本氣象廳6月所發表的2008年氣候變遷監測報告「気候変動監視レポート2008」,內容有:
  • 第1部 気候(世界及び日本の気候に関する監視結果)
  • 第2部 海洋(世界及び日本近海の海面水温や海氷、海洋汚染等に関する監視結果)
  • 第3部 環境(世界及び日本の温室効果ガスやオゾン、黄砂等に関する監視結果)
  • 話題 異常気象リスクマップについて、二酸化炭素分布情報の公開開始。

Tuesday, 22 September 2009

【研習】TEAN氣候變遷青年培訓

台灣的環境行動網協會TEAN於8月25、26日與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清華學院氣候變遷小組合辦Build A Generation to Combat the Climate Crisis培訓活動。(p.s.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每年都會提供機會讓台灣青年參予氣候變遷議題的討論,每年的合作對象與形式可能有些不一樣。)

TEAN把當天的過程記錄了下來,放在網站上,在這邊

最後學員們分為四組:350低碳生活、網路行動串聯活動、自然生態之旅、推廣環保餐具,他們會在12月中舉行成果發表會。敬請期待。到時候我再補充。

【行動】香港綠色和平無車日

無車日這個東西在台灣已經被玩到濫了,只剩下「萬人騎單車領獎品」這樣的選項,而且台北縣的活動還塞單車,成為大笑話。來看看今年香港的綠色和平怎麼玩9月22日無車日。

首先成立facebook群組邀請名人站台,設計識別Logo與海報。

9月8日,綠色和平致贈曾特首一輛單車作為代步,因為他們發現曾特首每日搭座車去辦公以及去附近的教堂參加彌撒。

9月初,遊說政府長官與曾特首支持無車日。

9月14日,綠色和平號召一百多位民眾以單車環繞香港市區,名為氣候英雄單車行,鼓勵市民不開私家車改騎單車。其中綠色和平自己的隊伍人員帶上潛水蛙鏡騎單車,吸引人注意。

9月22日無車日前夕,綠色和平人士在香港各地地面上與人行道上,包括政府單位門前,用水柱噴上無車日的Logo與口號「9.22 唔揸車救氣候」,稱為無車日洗街宣傳

9月22日無車日當天,曾特首與部份局處首長步行上班,綠色和平人員身穿北極熊裝想要陪特首走一段,當然只走一小步就被架開,不過還是有機會送上無車日徽章。

【行動】台灣版週一無肉日

台灣推動蔬食與環保的朋友發起了「週一無肉日」的行動,以作家徐仁修與葉小歡為發起人,號招台灣民眾在週一這天可以不吃肉,藉此降低肉類需求,減少肉食生產對地球產生的負擔。第一天實行的日子挑選在921十週年這天。

這次的行動有幾個細節,
  • 週一無肉日平台網站,可以讓大家上網登錄
  • 設定兩年的目標時間推廣,進而讓官方可以宣佈週一為台灣的無肉日
  • 結合餐廳提供無肉菜單
  • 把吃「生態素」的,與吃「生命素」的結合,試圖影響更全面
不過有網友在無肉日平台的網站中留言反思,他提到目前台灣的黃豆近乎百分之百都是由美國、澳洲進口,途中還要空調冷藏設施,食物里程非常的高。這點也可以讓大家思考台灣的糧食生產政策是否有錯誤。

Thursday, 17 September 2009

【行動】法國氣候聯盟發行手冊與進行連署

哥本哈根會議在即,法國多個NGO組成的氣候變遷聯盟推出了幾個行動。

首先他們發行了一本小手冊,告訴大家哥本哈根的氣候變遷大會COP15要談什麼,有什麼重要。

然後他們弄了一個一個網站 ,要募集100萬的簽名連署,要求總統薩柯奇,要在氣候大會上和各國領袖好好談出個協議來。

Wednesday, 9 September 2009

【行動】融化的小冰人

巴西籍的藝術家Nele Azevedo用冰塊雕刻了1000個小冰人,放在德國柏林的Gendarmenmarkt廣場階梯上,任其融化,結果在30分鐘內就全融了,行動以此景還呼應WWF在1日發表的報告,暖化使北極冰山消融的事實。

這位藝術家的這個行動叫做Monumento minimo(微小的紀念碑),多年來已經在巴西、法國、日本與義大利等許多城市做過此表演。

WWF德國的報導(德文)
Inhabitat 之前的報導
創作者Nele Azevedo的照片集

【報告】WWF發表北極影響氣候變遷的報告

WWF資深的北極計畫小組氣候變遷研究員Martin Sommerkorn博士9月1日發表一份報告 Arctic Climate Feedbacks: Global Implications,說明北極融冰將影響全球四分之一人口。

以下是法新社報導

法新社日內瓦 2日電 環境保護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今天公布報告表示,北極 的全球暖化 現象可能造成洪水,並強化氣候變遷的衝擊,對世界1/4的人口造成影響。 根據WWF發布的報告摘要,北極地區的氣溫在過去數十年來上升的幅度是全球平均的兩倍。

WWF北極計畫資深氣候變遷顧問薩默空(Martin Sommerkorn)說:「這份報告想要說明的是,逐漸暖化的北極不只是區域性問題,而是一個全球問題。」 他在聲明中警告:「簡單地說,如果我們沒有維持北極足夠的冷度,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將受到影響。」

根據WWF委託科學家所做的報告,北極海冰層、格陵蘭(Greenland)冰棚和南極洲西部冰原逐漸融解,很可能在2100年前將海平面升高1.2公尺,較先前預期嚴重許多。 WWF表示:「濱海地區伴隨而來的洪患將影響超過全球1/4人口。」(譯者:中央社蔡和穎)

Saturday, 29 August 2009

【宣導】唱一首能源教育之歌紀錄片

全文轉載自 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網站

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執行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所贊助的全校式經營能源學校輔導計畫已近四年,實質直接輔導了12所學校推展能源教育,也間接影響了更多學校對能源教育產生了興趣。去年度,我們邀請五所成果豐碩的學校拍攝紀錄影片,除了與大家共同分享他們的成果之外,也提供有興趣、有意願的學校或團體為參考。

請大家一起來觀賞!請點入:(全校式經營能源學校計畫網站)

唱一首能源教育之歌紀錄片(一)~片頭、惠文國小

唱一首能源教育之歌紀錄片(二)~乾華國小

唱一首能源教育之歌紀錄片(三)~大山國小

唱一首能源教育之歌紀錄片(四)~明道中學

唱一首能源教育之歌紀錄片(五)~結尾、建安國小

Sunday, 23 August 2009

【宣導】Coalfinger英國綠色和平的情報員動畫

coalfinger

英國綠色和平做了一個仿007的情報員動畫-Coalfinger。裡面塑造了coalfinger這個人物直指是E.oN電廠,是在全球到處蓋煤電廠的熱潮中,E.oN計畫在英國蓋一個大型的煤電廠計劃。coalfinger想藉由破壞氣候,毀滅地球。故事中的情報員則看清了這個計畫,奮力拯救地球。

短短的動畫也清楚交代了這場煤炭發電復興與美國和電廠的角色。

動畫網址 Coalfinger.com

【研究】美國各州對石油的依賴

NRDC的研究員分析了美國各州消費者對於石油的消耗金額,再加上各州政府是否有做出策略(潔淨能源、除了開自家車的其他交通方式)來減少民眾對石油的消耗,來表列比較出各州對石油的依賴性。對石油依賴性愈高,表示這個州居民在能源與經濟上比較脆弱。

專題頁面
下載報告在這邊(PDF檔)
新聞稿比較簡要

Saturday, 15 August 2009

【行動】反對候選人減免汽車各項收費政見

日本眾議院議員在8月30日選舉,各黨候選人開出許多與汽車收費有關的政策支票,包括減少或暫停高速公路收費、廢止汽車相關稅收...

日本許多環境NGO與智庫發出一份共同聲明,指出減少汽車各項收費會促使民眾轉而選擇開車,而不去撘乘公共運輸,違反政府對於減少溫室氣體的目標決心。

共同聲明稿在此-高速道路無料化・自動車関連諸税の暫定税率廃止に、反対します

【報告】運輸效益與溫室氣體減量

美國非營利教育組織Urban Land Institute出版「Moving Cooler: An Analysis of Transportation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延續且綜合該組織前兩年所發表的運輸與溫室氣體減量研究,所做出一份全面性對於運輸效益與溫室氣體減量的研究報告。還做成專題網站。報告受到NRDC與美國公共運輸協會之推薦閱讀。不過網站上只有大綱版本免費下載,全文版要付費。

Moving Cooler專題網站

【活動】2009「青年環保大使培訓營」選出青年代表前進COP15

以下是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之新聞稿

由行政政院環保署主辦、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協辦之2009「青年環保大使培訓營」已於8月7日父親節前夕,於新店的台電訓練所本部正式結束。在行政院環保署沈世宏署長的結業致詞中特別以現在年輕人所需要的遠見以及宏觀的視野來勉勵在座結業共30位學生,並期許在未來真正的用行動以及付出來關注世界環境議題。而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更以卸任外交部長身分,為學生們提出「大使」的真正意義,並嘉勉學子應具有多元的思考方向以及廣角度洞悉事務的能力,才能在這暗濤洶湧的國際潮流上,掌握正確的資訊,平穩的航向未來。對於國際的事物,更應多瞭解以及關注,方能瞭解國內外之差異以及國際時事之動態,而不至於成為井底之蛙而毫不自知。

頒發了結業證書後,便是頒發2009COP15會議,代表臺灣出訪的青年環保大使,在經過整整六天五夜的奮戰後,脫穎而出。參與研習的30位學員,是從全國一千餘位學生中遴選而出,在英文能力以及相關環保知識以有一定的水準。然而這六天的扎實課程下來,已經是從一場體力以及智力的拼鬥,提升到了精神力以及毅力的角逐。從全英文自我介紹、平時課堂表現、英文測驗、國際公約會考、減碳實驗實作、全英文簡報、短編書面報告以及國際禮儀的測驗當中,大範圍跨領域、大方向跨綱領的評分範疇中,選出的8位正取、4位備取。選出的學生除具備優秀的英文溝統以及表達能力外,所有學生在專業領域上皆有不同的造詣。跨越產經學界的組合,使得本次代表臺灣出訪的『青年環保大使』組合更加多元。

有八位正取同學,將於年底代表臺灣出訪年底聯合國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

【新聞】波昂氣候會談進展慢 WWF批錯失機會

(中央社記者周盈成日內瓦8月14日專電)在德國波昂舉行5天的聯合國非正式氣候諮商會議今天結束,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批評與會各國錯失了一次加速氣候談判進程的機會。

WWF全球氣候計畫負責人卡斯登森(KimCarstensen)在聲明中說,這次會談是有一些進步,但速度太慢,「各國代表花太多時間爭論程序與技術細節,這不是個克服富國與窮國之間不信任的辦法」。

他說,與會代表受到政治僵化牽制而裹足不前,「政治領袖們現在必須疏通進程」。 WWF說,現在各方都寄望9月間舉行的一系列高層政治性會議場合,包括聯合國大會、主要經濟體論壇(MEF)、20國集團(G20)等,能在年底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會議前取得突破。

定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基礎公約(UNFCCC)第15屆締約國會議,預計要定出2012年以後的全球氣候協議。限制工業化國家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的第一階段承諾期將在2012年截止。

180國參加的波昂會議的緩慢進展已引起普遍憂心,UNFCCC秘書長波爾(Yvo de Boer)也表示,如果照目前速度下去,預期哥本哈根會議不會成功。

WWF表示,目前談判的一個主要障礙,依然是窮國因應氣候變遷所需金援的數量和來源問題;至於正面發展,則是愈來愈多國家支持在哥本哈根產生有法律拘束性的結果。

WWF:Bonn climate meeting: missed opportunity, all eyes on Unga, G20 and Bangkok

Tuesday, 4 August 2009

【宣導】選議員選氣候

德國在9月27日要選眾議院議員,這場投票也關係到總理與內閣之組成。

德國氣候NGO聯盟製作了一個專門網站「氣候選舉2009」,除了把最近地方針對煤炭火力電廠的行動、針對核電的行動,放在網站上來。網站最主要部份是將陸續蒐集各政黨與各議員候選人在環境、氣候議題上的政見與發言,以提供選民投票參考。

德國政府安排了幾場政見說明會,「氣候選舉2009」也把這些政見會的時間列上去,以便選民可以去面對候選人,直接討論氣候與能源政見。

Monday, 3 August 2009

【遊說】石油天然氣與緬甸人權

看守石油(OilWatch)的多個東南亞會員NGO團體在7月底時,趁著東南亞國協ASEAN能源部長會議在緬甸的大城市Mandalay舉行之前,呼籲東南亞國協國家與鄰近亞洲各國與紐澳,切勿無視緬甸的人權、政治與環境問題,繼續從緬甸進口或在緬甸探勘石化燃料,特別是原油與天然氣。

新聞稿在這邊。
OilWatch Southeast Asia Statement to Call for ASEAN Governments Support to Stop Oil and Gas Exploitation and Burmese Human Right Violation .

Sunday, 19 July 2009

【行動】搬冰山到巴黎給G8領袖警惕

最近的G8高峰會在義大利古城拉奎拉(L'Aquila)舉行,時間是7月8~10日。法國的綠色和平特地搬了一座冰山到巴黎的艾菲爾鐵塔前,警惕G8領袖,特別是法國總統,應該在國際間對溫室氣體減量作出有約束力的目標。

法國綠色和平的新聞稿(法文)

結果這屆G8峰會有提出一個減碳目標:(富有國家)在 2050年前減少80%的溫室氣體排放;同時希望說服發展中國家在2050年前減少50%的溫室氣體排放。這樣的遠程目標太過模糊,也欠缺中程、近程目標,讓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不禁在9日批評這些富有國家的努力不夠

【宣導】出版訊息─低碳生活的24堂課

低碳生活部落格的格主阿乾在2009年6月底出版了一本「低碳生活的24堂課」,把部落格裡頭,低碳生活的部份選出來再行補充,寫成這本書。

阿乾這個人的日常行徑,我就不多做介紹了,請參閱這本書,或是低碳生活部落格。

購書比價資訊網頁
博客來購書網頁(有推薦序)

【新聞】英國政府發表多項低碳策略

英國政府在7月15日發表了多項低碳策略,包括
主要領導的局處是能源與氣候變遷局,主要領頭的計畫是低碳變革計畫,裡頭包括現階段計劃減碳目標、住商、交通、電力格網、綠色就業等多面向的內容。

新聞報導網摘:
U.K. Low Carbon Transition Plan Puts Government In Charge of Renewables(Reuters)

Saturday, 18 July 2009

【行動】針對台電電廠整體減碳計畫之行動

環保署於7月10日召開「台電公司電廠整體溫室氣體排放減量計畫」專家延續會議,高雄在地環保團體「地球公民協會」為首的環保團體,當天發表「誰讓馬總統的鼻子變長了?台灣減碳支票註定跳票」新聞稿,又在環保署門口上演行動劇。

地球公民協會主要是針對政府與台電一直增加煤炭發電與核能電廠的發電量,枉顧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民間團體在新聞稿中提出五點訴求:

  1. 既有燃煤電廠之更新應以二氧化碳不增加為前提。
  2. 減碳政策應優先推動省電節能、提昇能源效率、增加再生能源的配比。
  3. 從源頭停止碳排放高速成長,停止擴張高耗能產業。停止新建燃煤電廠與核電機組,落實非核家園之朝野共識。
  4. 地方政府和居民有權要求電力公司於興建電廠時使用潔淨能源,以保障民眾健康、環境品質與綠色產業發展空間。
  5. 目前在環保署環評會專案小組下專家會議審查之「台電公司整體溫室氣體排放減量規劃」,層次太低,且欠缺民眾參與機制。本案涉及國家重大減碳政策,應依行政程序法舉辦多次聽證會,釐清各界爭議。
然後,環保署一如往常,也在第一時間又發了新聞稿回應。


Sunday, 12 July 2009

【報告】氣候政策大眾指南

美國兩位法政領域的大專生撰寫了一本小書,名為 The Citizen’s Guide to Climate Policy,希望幫助大眾了解美國氣候政策的立法、政策內容,像是碳稅、總量管制這些是賣什麼膏藥。兩位學生本身是氣候政策方面的環保運動者,想以此書提供年輕的環保遊說者作為參考。

小書下載 The Citizen’s Guide to Climate Policy(PDF檔)

【行動】世界鋼鐵協會推出氣候行動認可計畫

世界鋼鐵協會(The World Steel Association, worldsteel)在6月23日宣布,啟動其「氣候行動認可計畫」,細節將放置在計畫專門網頁上。 這些新舉措期望可以讓這個產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這個計畫開放給會員與非會員,只要是鋼鐵製造商均可加入行動,加入行動把數據傳送給世界鋼鐵協會,就會得到右邊這個驗證標章。

計畫專門網頁新聞稿

Sunday, 5 July 2009

【活動】英國夏日Mili-band

英國氣候變遷部長Ed Miliband從4月以來,拋出潔淨煤、碳儲存等多項政策均圍繞火力電廠,使得英國環保團體不免質疑其偏重煤炭火力的低碳政策。環保人士另一方面在阻擋全英國幾處火力發電廠建案與擴廠案。

因為上述的背景,英國綠色和平於這個夏季發起了一個活動叫做Mili-band,是以手拉手的人鏈方式,表達對煤炭火力電廠的抗議。與會者穿藍色上衣、自製標語、親子出遊,當作夏日郊遊活動去抗議。7月4日是第一場,在Kent 近郊的Kingsnorth電廠外抗議。Mili-band這個名字是來"推崇"Ed Miliband的煤炭政策。

活動介紹
7月4日的活動twitter報導

【報告】台灣歐洲商會對建築節能提出建議

台灣的歐洲商務協會6月底的月會上提出一份報告:Energy Saving Measures for Taiwan’s Built Environment: Technologies and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Taiwan’s existing and new buildings。指出台灣在建築的節能技術上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此報告提出三點建議:
1. 法規研擬
2.服務計畫(以新科技做幾個示範計畫之類的)
3.教育與推展工作

新聞稿
簡報檔報告下載區

歐商會由歐洲廠商與歐盟代表組成,有推廣歐洲科技產品的意圖。


Thursday, 2 July 2009

【研究】貿易與氣候變遷報告

WTO與UNEP這兩個世界最大的政府間機構合著"貿易與氣候變遷"報告。


新聞稿在這
報告下載在這(PDF檔)。

Saturday, 27 June 2009

【新聞】美國眾議院正式通過能源法案與氣候目標(文章更新)

美國眾議院於6月26日以219-212票正式表決通過《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草案。

《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草案原名為American Clean Energy and Security Act,簡稱ACES。此法案將促使美國政府將大力促進潔淨能源以降低對外國能源依賴,而且法案中也列了美國溫室氣體減量目標。

此法案尚待參議院通過才算有效!!目前排定於8月進行表決。

稍早於5月15日提案到眾議院各委員會討論時,《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草案引起各方利益團體的爭論,以及國會議員對此草案提出了幾百項修正建議,最後僅有部分通過。在5月21日晚上,眾議院能源暨商務委員會通過此草案。6月26日全院表決通過此案。


5月眾議院能源暨商務委員會通過此草案時的反應
5月中在眾院能源暨商務委員會通過草案版本時,環保團體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美國綠色和平組織表示,他們恕難支持這樣子妥協下的法案版本;大部分的知名環保團體都支持此法案,向來激進的保育團體NRDC倒是在聲明稿中肯定法案的通過,技巧性未提到弱化的減碳目標。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也高調表示肯定。

反對者的立場有二,一個是這個版本是弱化的版本。有些環保人士擔心,過於寬鬆的標準反而會讓美國的碳排放繼續攀升,短期間內減弱再生能源的發展。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在法案於眾議院通過前接受BBC訪問,他也說到這版本是妥協下的產物,不過他表示,與其訂個積進的(aggressive)的法案,他比較希望能趕快開始先做再說。

另外的反對聲浪,則是來自部分NGO向來反對「對碳定價」並交易的方式。這部分最近有得討論,因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在紐約時報專欄中提出一個看法,即是「碳稅」並未比「碳權交易」來得好。

6月眾議院全院表決通過法案的反應:
目前尚在觀察各方反應中。環保團體大多在第一時間給予肯定。
觀察家仍如前段時間一樣認為,石化產業的遊說會將主力轉往參議院,因此《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草案要通過參議院沒這麼簡單。

請參考:
低碳生活部落格:美版溫減法 闖過第一關

(P.S. 我在五月中撰寫眾議院能源委員會通過此法案時,誤以為沒有全院表決,原來必須等到6月26日的全院表決才算是在眾議院正式通過。過去因而提供了錯誤資訊給各位,非常抱歉。)

Thursday, 25 June 2009

【活動】氣候逃犯曾特首


6月23日香港綠色和平行動人士爬上了香港政府行政大樓,放下「通緝氣候逃犯」的大布條,然後當然就遭到逮捕了。

綠色和平認為哥本哈根會議在即,香港政府卻沒有什麼行動。綠色和平現定下七.七死線,要求特首曾蔭權在七月七日立法會答問大會交代政府立場。(前幾天頒布命令說,香港政府停止採購鎢絲燈泡,但環保團體批評,其他國家都提出禁用鎢絲燈泡的時間表了,港府竟然只有政府停止採購...)

這次的直接行動搭配對民眾的呼籲,就是請民眾參予連署,呼籲並迫使香港政府與特首,對氣候變遷能有所行動。

行動網頁請連結此:通緝氣候逃犯曾特首,打擊全球暖化罪案

Wednesday, 24 June 2009

【活動】2009夏至關燈

2009年夏至關燈於6/21(日)晚上8:00-9:00舉行,恰巧蓮花颱風通過台灣海峽,台北當晚幾乎無風雨,台南與高雄風雨較大,花蓮、高雄原有的戶外夜間活動取消。另外,2009年是全球天文年,所以主辦單位荒野保護協會也邀請幾個天文學會參與,宣導光害的危害。林憲德教授日前出版一本談光害的書《都是愛迪生惹的禍-光害》,也趁著夏至關燈的系列活動,與民眾分享觀念。

今年香港地球之友與北京自然之友也同步舉辦關燈活動,中國的自然之友成員並在中國北京以外的部份城市推廣。


夏至關燈80萬人響應 減碳160公噸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6月21日電)今晚哪裡有問題?仔細民眾會發現,好多地方黑漆漆,原來是80萬人響應夏至節約用電,關燈時刻晚上8點至9點,台電統計,約減省25萬度電,減少160噸二氧化碳排放。

荒野保護協會、香港地球之友與北京自然之友等兩岸三地環保團體,發起「2009年夏至關燈」活動,今年全台新增推廣天文觀測活動,邀請民眾關燈,體會沒有燈光光害之美,到戶外看星星。

夏至關燈系列活動從下午開始,荒野志工上街頭宣導關招牌燈與騎樓燈1小時。晚上8點由環保署長沈世宏與荒野在台北共同主持關燈儀式,晚上8點至9點關燈1小時,台電統計,約節省25萬度電,減少160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南部火力發電廠4號機1小時滿載發電量,等於6公頃喬木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荒野表示,夏至關燈邁入第5年,今年關燈響應人數與去年相同約80萬人,原本預估有100萬人響應,但由於颱風關係,較多民眾選擇待在家裡,建築物部分響應比例是去年的3倍,企業響應的比例是去年4倍。

響應的單位有台北101金融大樓、台北市多處古蹟、國父紀念館、美麗華摩天輪、美麗信酒店、統一國際大樓、亞都麗緻大飯店、台北君悅大飯店、新竹東門城圓環周圍200多間店家、高雄85大樓、高雄漢來飯店與宜蘭蘭城新月廣場等通通關燈1小時。

儘管有颱風來襲,今晚在台北仍有不少民眾齊聚大安森林公園,聽不插電音樂會、觀察夜間生態、欣賞草地特技表演和街頭藝人等活動,也可以看星星,參觀節約能源展示攤位,親自動手動腳來發電,體驗「度度」皆辛苦。

------------------------------------------------------------------------------------------
請參考【活動】2008夏至關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