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石化產業.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石化產業. Show all posts

Tuesday, 22 March 2011

【會議】氣候變遷、產業政策與風險管制研討會

3月5日低碳環境學會、台大國發所科技政策與風險治理研究中心、台大公共經濟研究中心等幾個智庫單位,合辦一場「氣候變遷、產業政策與風險管制研討會」,實際內容是學界對國光石化的深刻討論/辯論,不過可以看見在某些人物與組織既定立場下,討論仍流於各自表述。環保署長沈世宏也有參加這場會議。

討論資料(發言者簡報)以上網可下載。(這裡)
低碳生活部落格/謝孟哲 推升GDP外 國光石化的經濟風險
低碳生活部落格/朱淑娟 國光石化 挑戰政府環保救國決心
公民影音資料庫與公民記者「好奇寶寶」有全程錄影。(這篇)

Thursday, 24 February 2011

【新聞】2月能源綱領與石化政策評估公聽會(待補)

2月上旬,環保署、經濟部開辦了兩場政策評估(政策環評)的公聽會,分別是2/11日舉行「石化工業政策評估說明會」公聽會,2/14「能源發展綱領政策評估說明書」公聽會,這兩場都並非最後的會議。

公民記者朱淑娟對兩場公聽會的討論,都做了分析。


石化政策評估方面,由於國光石化案的(個案)環評已經進入最後階段,六輕也正準備推展五期擴大計劃,與上述兩個政策環評關係密切,因而引人質疑。

能源綱領評估方面,雖然攸關我國未來十年的能源遠景,能源政策評估卻以火力與核能兩種污染性發電方式為方案選項,不但自我設限,也被環保團體與媒體指稱為核電(核四與延役)護航。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攸關台灣未來能源發展的重大政策竟如此保守倒退,不但對當前重要的低碳綠能趨勢沒有突破性發展,繼續推動耗能產業,甚至為火電、核電等傳統能源鋪路護航。(引自中央社報導)

「能源發展綱領政策評估」延續會議將在24日開始。環保團體會有近一步抗議行動。

本文待續....


Tuesday, 18 January 2011

【書訊】溼地‧石化‧島嶼想像

溼地‧石化‧島嶼想像》是作家吳明益與吳晟編輯,邀集近一年多來,為了反對國光石化在彰化大城與芳苑海岸設廠,而撰寫的多篇文章,其中包括詩作、報導、照片與簡化的學術文章。

裡面有兩篇文章專門講溫室氣體,一篇是柳中明教授說明台灣誤用減碳BAU模式,為繼續發展耗能工業開脫;一篇是林幸助教授分析台灣沿海濕地的碳匯服務功能,其中以高美溼地的實驗結果來推估,彰化沿海濕地每年至少可以吸收3200公噸的二氧化碳,這是台灣極少對於溼地碳匯能力的完整論述。兩篇都非常值得去找來看。


吳晟老師在書籍發表會中朗讀書中的詩作,一度痛哭出聲。

Monday, 25 October 2010

【行動】英國的原油覺醒

一個氣候議題的國際環保聯盟Climate Justice Action發起氣候正義(直接)行動周,今年的行動是在10月12日-16日,請全球的夥伴團體在這幾週,或前後幾週的時間,舉辦「直接行動」(也就遊行、抗議之類的,而不是軟調的宣導與環境教育),來表達對氣候變遷下保障環境正義的訴求。

這些行動中,規模最大的是英國舉辦的Crude Awakening(原油覺醒)活動,在10/16日舉行。這個行動主要是針對英國的石油公司與煉油廠,還有一些最近英國環保團體「主打」的對象:受石油公司贊助的博物館和贊助石油鑽探的銀行(這是是匯豐銀行)。

活動的內容是分散式的到各個目標前去遊行抗議,封鎖煉油廠的道路。而其抗議觸角也有伸到法國的一處港口城市。

主場的抗議新聞(封鎖英國最大的煉油廠)。
主場的抗議影片-上傳者justdoingitfilm

Friday, 16 July 2010

【新聞】NGO與國光石化碳排放疑義(補充說明)

預定要在彰化大城填溼地打造的八輕-國光石化,已經引起很多紛爭。國光石化預計是生產石化產業的中、上游原料,類似六輕,所以溫室氣體排放理當是與六輕的排放狀況類似,也就會排很多。不過,詳細排放量當然會有所差異,要看國光石化是否:使用了更先進的設備?使用了更大比例的汽電共生?使用再生能源電力來源?其他的減排措施?...而國光石化打算做的減排措施,都寫在環評報告書,以便通過環評審查。

這些環評書上的減碳承諾,卻引發了環保團體與環保署的不同觀點。

臺灣環境保護聯盟國光石化環評分析小組在6月發表了一系列新聞稿,分析國光石化環境議題,在第一篇針對溫室氣體排放提出多項質疑,包括排放的計算、產值的預估與種樹補償問題,如:
  • 「臺灣過去四十年高耗能產業一直耗用全臺灣1/3的能源。 根據台塑六輕在四期環境影響評估書件, 六輕每年排放6755.7萬公噸CO2, 相當全臺灣2008年排放之26.5%。 規模相當的國光居然年CO2排放僅1187萬公噸。」
  • 「根據能源局所提供煤、天然氣與燃油熱值, 及單位量所釋放之CO2計算, 與台塑六輕規模相當之國光石化如果全部用煤, 年排放量應該與台塑六輕相當, 約6700萬噸。 若全改燒天然氣, 年CO2排放量應為4270萬噸; 全用燃油則年排放5353萬噸; 依照國光石化環評書建議: 60%天然氣, 40%燃油, 年排放量應該約4700萬噸, 相當於臺灣2008年總CO2排放量2.55億噸的18.4%。 國光石化環評書中所列1187萬噸顯然過度低估。」
爾後,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在「苦勞網」上發表「減碳BAU真的減碳了嗎?」一文,指出:
  • 「口口聲聲要節能減碳,環保署卻採用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期英國首相所提出來的 BAU (Business as Usual) 概念來做為減碳目標,也就是「馬照跑、舞照跳」讓原本要開發的高排碳產業仍然持續規劃,只要新增加的排碳量要符合削減達45%,就符合了節能減碳的目標。」
蔡理事長的文章並非是質疑BAU的概念,而是質疑政府不減少耗能產業的發展,卻允許耗能產業在承諾減碳量符合BAU情境下便可繼續增設:
  • 「這種情境式的減碳,先增胖再減肥,號稱只要BAU前提下減碳45%,就可以在2020年回到2005年的排碳標準,這樣的情形不但無法減少失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反過來說其實就是在2020年仍然維持比2005年多5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然後環保署在他的網站上刊出「回應媒體報導『減碳BAU真的減碳了嗎?』」,說明了減碳BAU與環保署對於新設高碳排產業的立場。
  • 「...我國溫室氣體基線排放量(BAU)的預測,需將國內從目前到2020年以前的重大開發建設投資促成高經濟成長情境,所增加的排放量納入,作為整體減量規劃的考量,則2020年全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其實須規劃較當年的BAU應減少至少45%。因此,環保署審查中國光石化開發案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減量規劃,及其他國內重大開發案環境影響評估溫室氣體排放減量規劃的審查,須以不影響國家減量目標達成的前提下進行,即須以國家GDP為高成長時,較2020年的基線(BAU)排放量減少至少45%,作為各開發計畫對等的規劃標的。

雖然環保署誤讀了環盟的投書意圖,但也正面解釋了環保署對產業的立場。

而該篇新聞稿中段,引述了國光石化的減碳承諾措施,可減少49.8%排放量,不過它不是根據現在類似產業(六輕)所應用的技術基準,而是根據最差的狀況(採用傳統製程、使用部分燃煤,且不回收廢氣廢熱),所以可以得出更漂亮的減碳計算。

關於這點,環保署在7/16「回應「石化王國的「碳」息,國光石化現形記」投書」中有說明他們並沒有背書國光石化的減碳承諾:
  • 國光石化案仍尚在環評審查中,其減量成效係為其環評報告書件自行提出,本署並未認可,將透過「溫室氣體」議題專家會議釐清該案之排放量及減量成效。

本文於7/16補充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