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COP15.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COP15. Show all posts

Sunday, 3 January 2010

【新聞】哥本哈根協定未定減碳目標 環盟盼《溫減法》約束國內排碳

轉載苦勞網報導

2009年12 月24日,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舉辦記者會,由參與本屆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的三位環盟代表,王俊秀會長、台大大氣系徐光蓉教授、以及東海化學系退休教授林碧堯,出席報告此次會議的見聞與結論。三人認為,此次會議雖未獲得具體明確的結論,但未來國際社會仍會持續推動減碳議題,台灣政府應見賢思齊,在國內制訂具體減碳目標與時程。

徐光蓉表示,此次會議由工業先進國、大量排放碳的開發中國家與非洲、小島國家等低度開發國三大集團對於三個主要議題彼此之間拉鋸角力為主軸。三大議題包括:
  • 1. 工業國家減碳目標
  • 2. 大量排放碳的開發中國家的減量監督機制
  • 3. 工業國家要出多少錢推動減碳

小島國家對於全球升溫造成的國家滅頂危機,有最直接的利害關係;而排碳量大的開發中國家,卻又認為國內人均排放量尚低,仍有成長空間而抗拒減量承諾。工業先進國間對於減碳的程度,應投注多少資金等等,亦爭論不休。

最後在12月17日晚間由美國和中國、南非、印度、巴西四開發中國家(縮寫B.A.S.I.C)草擬出一份「哥本哈根協議」,主要內容為:
  • 1. 自工業革命前算起,全球平均溫度上升需控制於攝氏2度以內。
  • 2. 2012年前,工業國家提供300億美金協助開發中國家減碳,並於2020年前,每年提供1000億美金。
  • 3. 並要各國在2010年2月1日前,向聯合國提出2020年減排目標。

徐光蓉表示,依據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提供資料顯示,如欲將升溫控制在攝氏2度內,到2020年,全球需比1990年時減少排放40%的碳,但目前各工業國的承諾不一,例如美國只承諾到 2020年減量17%。因此此份協議雖訂出一個目標,但卻缺乏對於減碳比例與時程的強制性。而此份協議詳細內容,將會在氣候變遷會議的後續討論架構內,持續協商。

台灣環保聯盟會長王俊秀表示,正因為此次協議沒有明確目標,台灣政府更可以展現其減碳的企圖心,做得更多更好。徐光蓉認為台灣應於目前的《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中,明確訂出碳減量的具體數字與時程,才有可能實際約束國內的碳排放量,以符合國際社會的減碳方向。

Thursday, 17 December 2009

【專題】台灣的COP15參與者部落格

有些台灣的參與者有設置部落格發表參與的觀察與心得,我來表列一下:

公民記者抓地文俠的部落格。這個人就是清大教授王俊秀老師,目前擔任台灣環保聯盟會長,環保聯盟長期參與氣候變遷相關的國際會議,所以老師的文字與圖片切實的記錄了NGO在那邊活動的情況。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青年代表的網誌。似乎很喜歡永續能源的主題。

氣候變遷小組@COP15這個青年團體是清華的學生組成,看來平常就有讀書會之類的,所以他們的會議觀察都寫的很切中問題。

低碳生活部落格的阿乾就不用贅述了。

馬朝誌,這個人是一位退休教授。

綠色陣線協會的思穎也去哥本哈根,報導文章發表(強迫邀稿?!)在環境資訊電子報,因為會西班牙文,所以她會觀察報導南美洲的觀點。

Wednesday, 9 December 2009

【專題】遠端掌握哥本哈根大會的工具

前兩屆的COP我都沒出國,而是在台灣的筆電前用各種網路工具緊盯會議。這邊我稍微分享一下我使用的工具。

我做的資訊匯集的網站Climate Conference Notes 裡面有訂閱新聞訊息、我以twitter分享的相關訊息、重要的會議報導與連結放在右上欄位。(自前年用到現在,今年懶得多做整理)

會議轉播官方網站:開幕式時和馬康多試著觀看,以IE瀏覽器來看會非常的順,其他瀏覽器可能要再試試。轉播的內容可以查頁面下半部的時間表,或是訂閱這個twitter帳號@COP15Liveagenda,會通知轉播內容。我覺得拿來練英文聽力不錯,因為大家會一直重複說同樣的要求。

IISD的每日報是這個單位每天整理當天會議的資料,包括照片與文字(左上角有PDF檔),另外也有周邊會議(side events)。個人覺得這是最為一目瞭然的每日報,而且啊,這家單位都會拍到最美麗的與會者,很難說是無意的。

CAN的ECO每日報是以一針見血見長。這個單位是Climate Action Network,他們以NGO的觀點,彙整前一日會議的重點,並且會選出前一天談判立場最差勁的國家(或人物之類的)。這份每日報是會場上午進場時人手一張的那種普及性,所以也會帶動大家討論。

英國衛報的報導算是比較有公民觀點,偶爾會有專題(像這個會議簡介),照片集,以及用文章即時轉播會議談判。路透社環境記者的Blog會有很多會議的報導。BBC也有位特派員會做每日報導

低碳生活部落格的阿乾會做會議進度的報導。公視新聞的環境記者也過去哥本哈根了。環境資訊電子報則會有各方匯集的專文。

Twitter可以找到很多有趣的訊息,雖然龐雜卻棄之可惜。你可以在Twitter的右邊搜尋欄位中鍵入關鍵字,最好是COP15,次好是 #climate#Copenhagen

中國入口網站網易的氣候大會專題頁面又快又完整,是華文世界的第一,記得頁面要往下拉。台灣的新聞媒體與網路媒體都不知道在幹麻哩。

Monday, 7 December 2009

【專題】哥本哈根大會議題一覽

這篇大部分是轉錄台灣中央廣播電台新聞所做的整理。雖然做的很清楚,不過還是有些闕漏。我直接補充在裡面。我補充與修改的文字以藍色標註。

要談什麼:京都議定書將於2012年到期。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締約國(包括美國)必須要討論出接續京都議定書的框架性國際協議,來約束溫室氣體的排放。或者是延續京都議定書的效期,但當然內容必須修改。

以下是談判桌上數個主要議題:   

限制排放量
  • 聯合國從上屆到本次會議前,都在募集各國的政治減量承諾,也就是在2020 年之前減少多少廢氣排放量,而這是全球邁向2050年每年碳污染減半目標的重要墊腳石。   
  • 然而減廢必須付出能源使用效率及改用潔能科技所帶來的經濟成本,在經歷今年的金融危機之後,這項價格因素更加受到矚目。   
  • 富裕國家被歸咎為今日地球暖化的罪魁禍首,也較有能力對抗暖化。然而,明日可能爆發的夢魘主要來自開發中國家。目前開發中國家的廢氣排放量已佔總量一半以上。
  • 也因此新的協議內容會更加重視開發中國家的減排責任,雖然中國、印度等國都已經提出政治減量承諾,但都有模糊地帶。
  • 這一點是會議成敗關鍵。 
經費
  • 目標是調動資金來幫助開發中國家轉型為低碳經濟,並支援對抗氣候變遷的措施。   
  • 較貧窮的國希望工業化國家承諾每年提供約1%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相當於4000億美元左右,資助對抗氣候變遷。歐洲聯盟估計,他們在2020年以前,每年需要1500億美元來對抗地球暖化。
  • 目前提出的方案是,成立一個專門協助國際投資窮國氣候調適的金融機構,類似世界銀行的角色;另一方案則是直接透過世界銀行等既有的國際投資機構。這方案會與經費問題一起被討論到,不過此次不一定會有定案。
  • 對窮國的氣候調適國際投資,可能壓縮到既有的扶貧計畫。這部份已經有慈善團體注意到。
法律問題/是否需要法律約束(binding)
  • 儘管開了兩年的會,卻很少花時間討論關鍵且可能引爆政治爭議的協議法律位階上。意思是說,各國都是政治承諾,口頭說說可以不做,沒有國際法來約束大家務必要做到基本的目標。因此環保團體與聯合國公約組織都希望在新協議中有一定的法律約束性的文字
  • 美國不支持1997年京都議定書是因為該協定書在遏制排廢量目標上,僅規範工業國家而不規範新興大國。美國正推動一種想法,也就是各國做出承諾並以「報告並驗證」這種遵守規範的方法為基礎,而不要嚴格、可在國際間強制實施的處罰條款。
  • 各國目前的政治態度仍舊比較姑息,對於不利於自身國家的項目,比較不希望有法律約束。而跳過這一點,談判進展的會比較快。因此這一點可能會比較快被犧牲。
減少森林濫砍濫伐的溫室氣體排放(REDD)
  • 擁有廣大森林的熱帶國家正極力爭取一項計畫(REDD),藉由這項機制,保留林地的國家能夠獲得財務上的獎勵。林地被視為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水槽」,也就是所謂的碳匯
  • 砍伐森林損失森林的碳匯能力,普遍認為因此增加的碳排放約佔世界上溫室氣體排放的1/5(但有科學家認為此一數據為高估)
  • 然而,這個計畫有著實務上的問題。比如說,要如何衡量保育成效?要如何防止詐騙和貪污?再者,要如何確保發展中國家技術轉型及其他援助所需的資金不會耗盡?   
  • 此外,「全球碳計畫」(Global Carbon Project)召集逾30名氣候專家並在11月提出報告指出,森林濫砍在全球排廢所佔的比例已下滑,從20%降至12%。
  • 另一方面,目前發現泥炭沼澤(半發育的煤炭)也有高度的碳匯能力,卻因為能源需要與棕櫚樹墾殖而被大量破壞。世界各國仍無法有效提供對策。
  • 許多森林是原住民的傳統領域,但國際間討論REDD時,原住民無法參與。當REDD納入財務機制引入財團進駐時,原住民可能受到限制或驅趕,或是領土直接遭受剝奪。目前的REDD文件中完全沒有處理這些議題。
碳交易(Cap and Trade)
  • 在京都議定書中寄望以碳交易方式作為有效促進溫室氣體減量的誘因。不過在試行與實施的這幾年來,正反意見雙方仍爭辯不斷,連環保團體間也有不同立場。碳交易會是此會議期間,被抗議的標的,但會議不一定會處理這個議題。

Saturday, 5 December 2009

【影片】碳交易的故事

碳交易的故事 Story of Cap and Trade」是由前陣子製作「Story of Stuff」那個團隊的新作品。12月1日推出。台灣的環保團體和綠黨將於12月7日以記者會方式,向大家介紹這部影片。



裡面簡單但清楚說明碳交易怎麼玩,誰獲利,而溫室氣體真的被封存嗎?

很快的,就有一些對影片內容的批評出現,比如這個。不管如何,這部影片會讓更多人了解到碳交易本身的空無性。藉此呼籲參予COP15的世界領袖們與政策人士,要真的減碳,不要迷信碳交易。

Wednesday, 11 November 2009

【行動】為了氣候大家來跳舞

比利時環保與慈善組織組成的氣候聯盟在8月份找了1萬個人聚集在一處海灘上,一起跳舞,呼籲世界政治家在COP15會議上要做出有力的協議,因為有這麼多人願意挺身而出。然後這份影片會製作成2D與3D的影片,10月底後製做完,已經擺到Youtube上,有多種語文版本。




這個Dance fot the Climate行動屬於比利時的the Big Ask Again行動之一。

Tuesday, 3 November 2009

【宣導】媽媽們對抗氣候變遷

加拿大的兩個環保NGO:Environmental Defence Canada 與 ForestEthics 合作發起一個行動,叫做媽媽們對抗氣候變遷(Moms Against Climate Change),號招各位媽媽們把小孩子(17歲以下)的大頭照片上傳到網站,COP15舉行的時候,他們會在哥本哈根與加拿大首都渥太華,設置大看版並將這些小朋友照片投影上去,提醒世界領袖要保護這些未來世代的環境權。

他們在10月底推出底下這個影片,也會在電視上播放。頗有意思的。




主辦單位的新聞稿在這邊

Tuesday, 27 October 2009

【行動】往哥本哈根倒數行動

基督徒互助會(Christian Aid)與全球諸多關心發展中國家發展議題的基督教派組織,發起一個「往哥本哈根倒數」Countdown to Copenhagen的行動,發起全球的連署行動。

內容是富有國家應該
(1)立即消減他們的二氧化碳排放,讓全球暖化維持在2度C以內。
(2)協助並資助發展中國家減少碳排放、在潔淨的狀況下發展國家,與氣候調適。


行動的網頁在這邊。Countdown to Copenhagen
目前合作的教會組織多數在西歐與北歐。基督徒互助會本身則是以英國為基地的國際慈善組織,致力於國際合作發展事務(也就是幫忙發展中國家),近年來積極並深入參予氣候變遷議題。

Monday, 19 October 2009

【新聞】馬爾地夫海底內閣會議



影片中第一位出場的是馬爾地夫的總統Mohamed Nasheed,把總統辦公桌搬到海邊,表演未來海平面上升後,他要怎麼辦公。這位總統為了呼籲世人重視暖化下,重視小島國家的生存問題,在國際會議場合中疲於奔命。包括在聯合國大會上懇切的演說

10月17日,馬爾地夫把內閣會議搬到海裡舉行,在潛水員協會的協助下,總統與閣員穿上潛水衣和水肺,潛入一個隙湖海底主持會議,簽署一份向國際求援的文件,呼籲各國要在年底的哥本哈根會議上達成協議,減緩地球暖化。很酷,但話題卻是非常嚴肅。

以下是美聯社的影像報導:(點這邊看文字報導)



全球之聲則報導了這陣子馬爾地夫因應哥本哈根大會的幾項相關活動:
馬爾地夫:為哥本哈根會議準備

Monday, 12 October 2009

【宣導】邀Youtube創作者來拍氣候變遷短片

英國製作環境議題的電視節目信託組織 tve 與自然保育基金會WWF合作(新聞稿),要在年底哥本哈根大會之前,把Youtube上面幾位聞名,作品最多且受歡迎的創作者找來,拍攝或製作氣候變遷相關的短片、動畫。

然後,要藉由大家踴躍的點閱與傳閱,把這些影片中的訊息,透過網路傳送出去,讓網友可以在年底大會之前,了解氣候變遷議題之重要性。所以這個行動叫做「A million views on Copenhagen」。

看著他們邀來的人物,可以知道這次的短片會很精采。大家可以透過以下的網路工具來追蹤影片:他們Youtube的頻道FacebookTwitter

他們的說明影片,是找受歡迎的網路動畫Edd world作者Edd Gould來號招。樂高玩偶動畫Keshen 也會應援啊。大家都來訂閱,把點閱率衝破好幾百萬吧。

Sunday, 11 October 2009

【行動】氣候變遷媒體夥伴協助發展中國家發聲

研究國際間永續政策的英國研究機構 IIED (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結合英國另兩家獨立媒體 Internews Panos,結合成一個氣候變遷媒體夥伴(Climate Change Media Partnership)。後面兩者都關注發展中國家的事務。

這個夥伴關係的專案,目的是要協助發展中國家的新聞從業人員參與哥本哈根氣候協商會場中。我認為這個行動真的很重要。很多發展中國家的民眾接受資訊不像我們這麼方便,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氣候變遷已經衝擊到他們的生活。但許多窮國的媒體人員根本無緣實質參與COP會議,更甚者,國內的網路設備太差,無法及時掌握氣候談判內容。許多與他們相關的議題,像是調適政策、REDD,都無法獲得發展中國家的即時意見回饋。總而言之,希望這個行動專案在今年有良好的成果。

Tuesday, 6 October 2009

【行動】群星合唱-Beds Are Burning

澳洲搖滾樂團Midnight Oil在1987年推出政治意識強烈的單曲 Beds Are Burning,呼籲澳洲政府應歸還原始領域給原住民族Pintupi。Midnight Oil還在2000年雪梨奧運閉幕式演唱這首歌的時候,團員身著黑衣,上面寫上sorry,以抗議當時的澳洲總理不願意代表政府,為其過去200年壓迫原住民族而向他們道歉。這首歌曲推出時攻上美國告示榜第17名,英國的第6名,爾後多年幾經翻唱,已成為一首經典曲目。

2009年全球人道論壇組織發起的對抗暖化行動「Tck Tck Tck-氣候正義行動」,邀集全球60位名人與歌手,重新演唱這首 Beds Are Burning,也改寫部分歌詞,呼籲世人與各國領袖起身對抗暖化威脅,尤其是各國要在年底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中做出取代京都議定書的新協議。歌手中也有方大同喔。




這首歌會是「Tck Tck Tck」的媒體宣傳戰的其中一砲重擊,之後還會有其他的。

新版的歌詞如下:

Beds Are Burning /Tck Tck Tck

[Kofi Annan speaks]
[安南講話]
Climate change is having a real impact
氣候變遷正對我們的每一個人的生活
On the lives of individuals
與全世界的社群
And communities around the world
造成真實的衝擊
We must do something about it
我們必須要對它採取行動
In December in Copenhagen
12月在哥本哈根
Our leaders will have an opportunity
我們的領袖們將會有個機會
To come up with a robust post-climate agreement
決定出一個更強的未來氣候協議
That is viable and will help make this planet a better place
要能確實可行,幫助地球變得更好


Down at the river bed
在河床之下
The earth is cracked and dry instead
大地卻龜裂乾涸
Farms are failing, cities baking
農田在敗壞、城市被烘烤著
Steam in 45 degrees
升溫到45度

The time has come
時機到了
To take a stand
表達你的立場
It's for the Earth
這是為地球
It's for our land
這是為我們的土地

The time has come
時機到了
A fact's a fact
事實就是事實
The heat is on
溫度已升高
No turning back
無法再回頭

How can we dance when our earth is turning
當我們的地球正在覆滅,我們怎能跳舞
How do we sleep while our beds are burning
當我們的床舖正在燃燒,我們怎能安睡
How can we dance when our earth is turning
當我們的地球正在覆滅,我們怎能跳舞
How do we sleep while our beds are burning
當我們的床舖正在燃燒,我們怎能安睡

The time has come
時機到了
To take a stand
表達你的立場
It's for the Earth
這是為地球
It's for our land
這是為我們的土地

Heaven hopes we’ll find a cure
上天保佑我們會找到解藥
From Bejing west to Timbuktu
從北京到廷巴克圖
The global village lives and breathes
地球村居住並且呼吸
In 45 degrees
在攝氏45度下

The time has come
時機到了
To take a stand
表達你的立場
It's for the Earth
這是為地球
It's for our land
這是為我們的土地

The time has come
時機到了
A fact's a fact
事實就是事實
The heat is on
溫度已升高
No turning back
無法再回頭

How can we dance when our earth is turning
當我們的地球正在覆滅,我們怎能跳舞
How do we sleep while our beds are burning
當我們的床舖正在燃燒,我們怎能安睡
How can we dance when our earth is turning
當我們的地球正在覆滅,我們怎能跳舞
How do we sleep while our beds are burning
當我們的床舖正在燃燒,我們怎能安睡

The time has come
時機到了
To take a stand
表達你的立場
It's for the Earth
這是為地球
It's for our land
這是為我們的土地

The time has come
時機到了
A fact's a fact
事實就是事實
The heat is on
溫度已升高
No turning back
無法再回頭

How can we dance when our earth is turning
當我們的地球正在覆滅,我們怎能跳舞
How do we sleep while our beds are burning
當我們的床舖正在燃燒,我們怎能安睡
How can we dance when our earth is turning
當我們的地球正在覆滅,我們怎能跳舞
How do we sleep while our beds are burning
當我們的床舖正在燃燒,我們怎能安睡

[Desmond Tutu concludes]
[屠圖大主教結語]

I support the Campaign For Climate Justice
我支持氣候正義行動
And I'm pleased to become a climate ally
我很高興能成為氣候陣營的一員
This is your campaign
而你會是行動的一份子


註釋:
  1. 安南是聯合國前秘書長,也是這個全球人道論壇的發起人與主席。
  2. 廷巴克圖是非洲國家馬利的大城市。
  3. 45度是攝氏溫度,Midnight Oil原曲中的數字,描寫西澳沙漠的高溫。
  4. 屠圖大主教是198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致力於廢除南非種族隔離政策。
  5. 氣候正義行動(Campaign For Climate Justice)是全球人道論壇發起的對抗暖化行動,標語就是秒針逼近的Tck Tck Tck,也就是翻唱這首歌的發起團體。

這裡可以下載整首歌曲
氣候正義行動頁面
請參考【音樂】燃燒的地球 Beds are Burning by ECO御宅綠活情報

Thursday, 17 September 2009

【行動】法國氣候聯盟發行手冊與進行連署

哥本哈根會議在即,法國多個NGO組成的氣候變遷聯盟推出了幾個行動。

首先他們發行了一本小手冊,告訴大家哥本哈根的氣候變遷大會COP15要談什麼,有什麼重要。

然後他們弄了一個一個網站 ,要募集100萬的簽名連署,要求總統薩柯奇,要在氣候大會上和各國領袖好好談出個協議來。

Saturday, 15 August 2009

【活動】2009「青年環保大使培訓營」選出青年代表前進COP15

以下是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之新聞稿

由行政政院環保署主辦、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協辦之2009「青年環保大使培訓營」已於8月7日父親節前夕,於新店的台電訓練所本部正式結束。在行政院環保署沈世宏署長的結業致詞中特別以現在年輕人所需要的遠見以及宏觀的視野來勉勵在座結業共30位學生,並期許在未來真正的用行動以及付出來關注世界環境議題。而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更以卸任外交部長身分,為學生們提出「大使」的真正意義,並嘉勉學子應具有多元的思考方向以及廣角度洞悉事務的能力,才能在這暗濤洶湧的國際潮流上,掌握正確的資訊,平穩的航向未來。對於國際的事物,更應多瞭解以及關注,方能瞭解國內外之差異以及國際時事之動態,而不至於成為井底之蛙而毫不自知。

頒發了結業證書後,便是頒發2009COP15會議,代表臺灣出訪的青年環保大使,在經過整整六天五夜的奮戰後,脫穎而出。參與研習的30位學員,是從全國一千餘位學生中遴選而出,在英文能力以及相關環保知識以有一定的水準。然而這六天的扎實課程下來,已經是從一場體力以及智力的拼鬥,提升到了精神力以及毅力的角逐。從全英文自我介紹、平時課堂表現、英文測驗、國際公約會考、減碳實驗實作、全英文簡報、短編書面報告以及國際禮儀的測驗當中,大範圍跨領域、大方向跨綱領的評分範疇中,選出的8位正取、4位備取。選出的學生除具備優秀的英文溝統以及表達能力外,所有學生在專業領域上皆有不同的造詣。跨越產經學界的組合,使得本次代表臺灣出訪的『青年環保大使』組合更加多元。

有八位正取同學,將於年底代表臺灣出訪年底聯合國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

【新聞】波昂氣候會談進展慢 WWF批錯失機會

(中央社記者周盈成日內瓦8月14日專電)在德國波昂舉行5天的聯合國非正式氣候諮商會議今天結束,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批評與會各國錯失了一次加速氣候談判進程的機會。

WWF全球氣候計畫負責人卡斯登森(KimCarstensen)在聲明中說,這次會談是有一些進步,但速度太慢,「各國代表花太多時間爭論程序與技術細節,這不是個克服富國與窮國之間不信任的辦法」。

他說,與會代表受到政治僵化牽制而裹足不前,「政治領袖們現在必須疏通進程」。 WWF說,現在各方都寄望9月間舉行的一系列高層政治性會議場合,包括聯合國大會、主要經濟體論壇(MEF)、20國集團(G20)等,能在年底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會議前取得突破。

定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基礎公約(UNFCCC)第15屆締約國會議,預計要定出2012年以後的全球氣候協議。限制工業化國家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的第一階段承諾期將在2012年截止。

180國參加的波昂會議的緩慢進展已引起普遍憂心,UNFCCC秘書長波爾(Yvo de Boer)也表示,如果照目前速度下去,預期哥本哈根會議不會成功。

WWF表示,目前談判的一個主要障礙,依然是窮國因應氣候變遷所需金援的數量和來源問題;至於正面發展,則是愈來愈多國家支持在哥本哈根產生有法律拘束性的結果。

WWF:Bonn climate meeting: missed opportunity, all eyes on Unga, G20 and Bangkok

Thursday, 25 June 2009

【活動】氣候逃犯曾特首


6月23日香港綠色和平行動人士爬上了香港政府行政大樓,放下「通緝氣候逃犯」的大布條,然後當然就遭到逮捕了。

綠色和平認為哥本哈根會議在即,香港政府卻沒有什麼行動。綠色和平現定下七.七死線,要求特首曾蔭權在七月七日立法會答問大會交代政府立場。(前幾天頒布命令說,香港政府停止採購鎢絲燈泡,但環保團體批評,其他國家都提出禁用鎢絲燈泡的時間表了,港府竟然只有政府停止採購...)

這次的直接行動搭配對民眾的呼籲,就是請民眾參予連署,呼籲並迫使香港政府與特首,對氣候變遷能有所行動。

行動網頁請連結此:通緝氣候逃犯曾特首,打擊全球暖化罪案

Sunday, 21 June 2009

【行動】綠色和平發行假的國際先驅論壇報

綠色和平國際總部那邊,6月19日發行了一份假的《國際先驅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日期是2009年12月19日,內容是年底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上,各國領袖意見一致,同意簽署劃時代的減碳協議,民眾紛紛叫好。裡頭還有各國的反應、經濟前景分析,漫畫與填字遊戲

假報紙最後一個版面是更正啟示,不過他們想要更正的是6月18日的報紙,因為,當天是歐盟領袖高峰會的閉幕,他們本來在討論哥本哈根氣候變遷協議事項,但最後決定將資助發展中國家對抗暖化的部分延後到10月再談。這也是假報紙首版要放歐盟領袖照片的原因。

除了有網路版,他們還派報幾萬份紙本,在全球一些城市街頭發送,比如香港、布魯塞爾。向民眾宣導政治領袖的政策決心與年底氣候協議成功,有極大的關係。當然,大部分在街頭拿到報紙的人,可能都在第一時間被騙過去了。


真的《國際先驅論壇報》是一份紐約大報,他們已經發出聲明要求綠色和平,移除冠有他們媒體名稱的網頁。

Wednesday, 10 June 2009

【行動】NGO提出自己的哥本哈根氣候條約

包括 Greenpeace、WWF、IndyACT、Germanwatch、David Suzuki Foundation、National Ecological Centre of Ukraine 這幾個NGO共同擬出一份「哥本哈根氣候條約-第1.0版」(Copenhagen Climate Treaty - Version 1.0),對於2009年年底聯合國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裡要提出的後京都協議,這些NGO自己提出他們希望應該有的樣子。

裡面除了建議減碳的時程目標,強調工業國家的歷史責任,相對的,注重協助貧窮國家的技術與調適等問題。另外最特別是的是,明確的說他們想要成立一個「哥本哈根氣候組織」(Copenhagen Climate Facility),來促進氣後政策的技術、經驗交流之類的。

報告裡面內容頗多的。

Germanwatch新聞稿
報告下載(下載頁面,未來可能會更新)

Tuesday, 2 June 2009

【行動】Tck Tck Tck 氣候協議要公平


5月底推出的Tck Tck Tck 行動,是由全球人道主義論壇(Global Humanitarian Forum)這個組織發起,包括350.org、WWF、綠色和平、憂思科學家聯盟等環保團體,以及Christian Aid、AVAAZ.org、樂施會等人權團體作為夥伴團體,共同推動。

目前行動的主調是,隨著年底聯合國在哥本哈根的氣候大會的逼近,希望全球民眾都來一起敦促各國政府,能做出一個在國際上大膽的、公平(fair)與有約束力(binding)的協議。

這些夥伴團體都認為受到氣候變遷影響最鉅的是貧窮人口,全球人道主義論壇5月底還發表過一篇報告"氣候變遷造成每年30萬人死亡"的報告,所以這些團體當然會希望到時候大會做出一個有野心、有約束力的國際氣候協議,能夠減少對貧窮人口的衝擊。當然他們不會以此滿足,這些團體會更進一步要求國際對弱勢人口做更多事,比如氣候調適政策。

Tck Tck Tck主導者全球人道主義論壇的發起人是聯合國前任祕書長安南,藉由這個行動,相信他也會在往後幾個氣候變遷協議的場合上出現。不過目前Tck Tck Tck網站初期還沒有什麼進一步的行動與內容,應該會在這幾個月逐步建構起來。

P.S.網頁上請我們留下email以供他們連絡,國家的選項中,Taiwan後面跟了 Province of China,很不尊重我們。不過網站設計者把Taiwan與 Province of China當做兩個國家選項,可以分別選取,實在是愚笨。我寫信去抗議的話,他們就會發現然後修正了。

Tuesday, 24 February 2009

【遊說】歐洲氣候說帖-不到300天

歐洲地區的30多個氣候議題NGO自2月20日起共同推動一個遊說的行動,叫做「LESS THAN 300 DAYS」(不到300天),意味著距離2009年年底哥本哈根的氣候變遷大會不到300天,因此這行動發出一份公開信,並將由各NGO去向各國的政府遊說,在氣候議題政策上採取積極並進步的立場。

這份公開信在歐洲版的經濟學人雜誌上發表,作為啟動此行動之序幕。

這份公開信裡建議,對抗經濟危機時不要以污染的技術為手段(意指煤炭發電等),而要朝綠色新政邁進。呼籲歐洲各國政府付擔起其溫室氣體排放的歷史責任,並且要求各國政府每年要提供35 billion歐元給發展中國家來對付氣候變遷議題。

全文請見歐洲地球之友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