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非洲.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非洲. Show all posts

Monday, 30 August 2010

【報告】非洲農地被賣給外國拿來種生質燃料作物

歐洲地球之友與非洲地球之友合作,在六月底發表了一篇報告「Africa: up for grabs - The scale and impact of land grabbing for agrofuels」,說明一個令人不安的趨勢。非洲許多國家中,原本用來種植糧食的大片農地,被租或賣斷給外國廠商或外國政府,拿來生產糧食銷往國際市場,或是根本是拿來種植生質燃料作物,依據報告人員的訪查,後者的比例約1/3。
不過,這樣的發展情勢卻被參予其中的非洲國家認為是好事,認為他們在發展綠色能源,因此幾個國家組成了Green OPEC,其中有些國家有在推廣國內使用。
報告中質疑,這些外國公司以誤導的資訊或是直接以欺詐手法,來取得適宜耕作的土地;另方面,種植燃料作物的公司的行徑等於是競逐農作空間,讓農民失去去傳統耕作土地或是更不易取得土地耕種。而這些外國公司會對外聲稱,他們使用的土地是非農作,而且他們進駐會為當地居民帶來永續與社會支持。但其實失去農作,反而讓當地人民面對糧食價格上升的問題。
環境上的影響,包括干擾自然保育土地,或是農場避開環境影響評估。更不用說把農地拿去改種生質燃料作物會造成的環境與社會影響。另外,地球之友也擔憂基因改造的生物公司會透過生質作物熱潮,而進駐非洲市場。
因為歐盟等國政府對於生質燃料使用率的目標,加劇這樣的情況。許多在非洲發展的歐洲廠商,也有國家政府的在背後支持。因此歐洲地球之友與援助團體 ActionAid 就針對歐洲理事會進行遊說與抗議
所以地球之友提出兩個優先的對策,第一就是請各國政府,特別是歐盟,應該暫停生質燃料使用率目標,來遏止需求。非洲各國政府應停止把土地交給外國生產燃料作物。第二對策,就是請非洲國家思考國家優先發展政策,也就是糧食革命與能源革命。然後第三,是處理這些進駐非洲的外國土地投資客,要以更永續與正義的法令和協議,來規範他們。包括進行完整的環評。
報告下載 (PDF檔)。

Monday, 26 July 2010

【行動】用單車幫助第三世界民眾謀生

Wheels4Life是美國立案的NGO組織。主要宗旨在於免費提供單車給發展中國家需要交通的偏遠地區民眾,以便他們就學、就業與就醫。這個NGO由德國出身的登山車與極限登山單車運動的好手Hans Rey創辦,組織裡的工作人員幾乎都是義工。以下短片有簡明扼要的介紹。



Wheels4Life(W4L)與非洲、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非營利組織合作,它們評估並通報有單車需要時,Wheels4Life就會送來單車。

所需要的民眾,主要是住在較為偏遠的聚落,當地人買不起自家車輛,或因為油價與公共交通費太高,而薪資太低,因此找不到工作。很多社區甚至沒有公眾交通。因此有了單車,等於是提供他們很多的就業機會,而且不需負擔額外的油費;或者是一些小販,有了單車可以擴大兜售的範圍。

有些是孩童因為學校太遠,或者是孤兒沒有人接送,而必須輟學,有了單車便可有就學機會;另外,醫療人員獲贈單車可便於到偏遠鄉間醫治年老病患。

Wheels4Life在網站上,對每個贈送計畫都寫了頗詳細的文章,說明獲贈者的生活,因為單車獲得了怎麼樣的改善。裡面也會提到個別的計畫是和哪些團體合作、捐贈單車數量,與獲贈者的背景。

贈送的單車有幾個來源,一個是採購自加州單車製造商「California Bicycle」的低價且堅固的車款,零件更換簡易,主要送到非洲國家。一個是在當地國家購買,以支持當地經濟,也方便使用者更換零件。再來是由美國各地義工發起的資金招募活動。

由於二手單車來源各異,零件更換複雜困難,所以他們並沒有徵收二手單車與修繕的工作;他們目前也沒有捐贈單車給美國窮人的服務,理由是人力不足,而且第三世界國家更需要單車來謀生。而以上這兩個Wheels4Life沒做到的工作,其實在美國有其他的非營利團體在做。

美國愛達荷州 Palouse-Clearwater Environmental Institute 有個計畫叫做Village Bicycle Project,便是招募全美的二手單車送往非洲的迦納、獅子山共和國等非洲國家。他們除了捐贈之外,還開班教導當地人維護修繕單車的技能,並且特別照顧女性的需求,因為非洲女性是弱勢中的弱勢。Village Bicycle Project 以500輛單車塞滿一個貨櫃為單位,運一個貨櫃到加納,其中150輛分送給首都外的村莊需要單車的居民手上,其他的則販售給當地的單車商,充作貨櫃運費。如此一來也可避免贈送單車衝擊當地脆弱的單車市場,並讓單車在市場上容易取得,而形塑單車風氣。維修需要的單車零件也容易在市場取得了。



Wheels4Life的行動,雖然帶有「俠客」色彩,不過它捐贈計劃的前後評估、多方合作、資訊透明度都非常好,可說是從事國際發展合作的中小型NGO的範例。Village Bicycle Project也考慮到當地市場機制與性別公平的層次。更重要的是,它同時做到減少貧困、幫助教育與改善醫療,以及推展綠色交通。這可以給台灣援外的NGO參考。

Saturday, 10 October 2009

【專題】西方國家教會的氣候行動

Climatico的Sabrina Chesterman最近寫了一篇文章「Tackling climate change through the church」,裡面從南非最近教會對氣候的行動,寫道英國、加拿大等國家,教會最近舉辦的氣候變遷議題行動。裡面提到:

  • 南非教會協會(The South African Council of Churches)最近發表一份文件,著重在氣候變遷下的挑戰,而教會該怎樣應對。(註:其實這團體這幾年都有參與氣候議題的討論)
  • 蘇格蘭的綠色信眾(Eco-congregations)小組在9月底推出一本報告「Climate Change: Managing Your Carbon Footprint」,推動生活環保。(註:事實上,綠色信眾這個組織,就是從事天主信仰與環保之間的活動,分布於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愛爾蘭與加拿大。他們的網頁在此。)
  • 加拿大教會聯合會則大力參與民間團體對加拿大政府的氣候行動遊說KYOTOplus行動。也鼓勵大家參與接下來的幾場活動。
看起來很多國家的教會組織都有動起來~~
另外可參考環境資訊電子報報導-氣候變異關乎人命 人道機構關心減碳工作

Wednesday, 8 April 2009

【會議】南非氣候變遷國家會議

南非政府在3/3-3/6間舉辦了2009年氣候變遷高峰會(Climate Change Summit 2009),會議的正式名稱為The 2009 Climate Change Response Policy Development Summit,是為該國擬定中的氣候調適政策與氣候策略凝聚意見。會議主要講者為政府官員與研究人員。

Climate Change Summit 2009官方網站

南非氣候行動網(South African Climate Action Network)在網路上提出了他們的立場文件,內容洋洋灑灑有23點策略建議。對台灣而言比較特別的是,有些策略裡融合了發展與環境議題,比如減少再生能源的關稅引進到較無法使用能源的地區、相關部門發展氣候策略時要顧及婦女與青年之需求。

SACAN Position on the Climate Change Response Policy Development Summit


Monday, 2 March 2009

【行動】爬高峰呼籲世人重視氣候變遷

吉力馬札羅山是非洲最高峰,位於肯亞,在赤道附近但峰頂終年積雪,卻因為地球暖化,造成高山冰川融退,冰帽縮減。

肯亞有個成立於2005年的青年團體「吉力馬札羅行動團體」(Kilimanjaro Initiative , KI),他們主要是社區自我培力的青年成長團體,活動範圍在肯亞與坦尚尼亞。他們每年帶領會員與邀請名人攀爬吉力馬札羅山,作為其團體的「高峰」會,並且每年會藉由攀登吉力馬札羅山,呼籲世人重視一些環境、青年與非洲發展議題。他們的活動由聯合國環境、發展、青年相關的組織資助。

2009年登山日期為2月28日起五天。今年主題是氣候變遷與暖化議題。他們登頂的時候,會拉起聯合國「聯合對抗氣候變遷(UNite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 )」的布條,還會撥電話給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

新聞稿請見此

2009年聖母峰環保遠征隊以氣候變遷為宣導重點

Monday, 9 February 2009

【行動】停止油田放任天然氣燃燒

一般油田常會伴生天然氣,天然氣雖然是一種能資源,但畢竟開採器具與原油不同。落後的國家與偏遠地區若沒有相關設備,會直接把天然氣引燃燒掉,以便直接開採原油,而不需花錢先把天然氣導引開或處理掉。這種過程就叫做「Gas Flaring」(天然氣燃除)

天然氣燃除不但是浪費能源,也造成地球暖化。世界銀行曾發表報告說2006年全球燃除天然氣1700億立方公尺,相當於美國每年天然氣使用量的27%。雖然天然氣的燃燒效益較高,但其畢竟是化石燃料,燃燒仍舊會排放溫室氣體。再加上天然氣中的雜質與未加以控制火勢,往往造成鄰近地區空氣、水源與化學汙染,使得石油公司獲益時,居民卻飽受其污染毒害。

天然氣燃除的狀況在各地都有發生,因此世界銀行與合作夥伴共同組成一個「減少全球天然氣燃除夥伴關係(Global Gas Flaring Reduction Partnership)」,不時進行監督,並鼓勵政府與企業要把燒掉的天然氣拿來當作能源,也要降低污染。外交部NGO事務委員會有翻譯了一篇介紹(點這邊)。

減少天然氣燃除的重點放在俄羅斯與奈及利亞。俄羅斯是因為在西伯利亞近年爆發戶式的開發了許多油田,地方政府與企業獲利甚豐,但求快速獲利之下設備未臻至善,卻使當地變成天然氣燃除最嚴重的地區,所幸俄羅斯政府已宣示要針對此狀況進行改善。

奈及利亞
的問題則非常嚴重,政府一直要求尼日河三角洲區域的石油公司不准再進行天然氣燃除作業,甚至上法院進行訴訟,奈國法院最後判定石油公司必須於2007年4月底之前停止,然而政策後來延至2008年元旦,再延到2008年最後一天。到現在石油公司還是沒有停止燃除作業,包括英國殼牌(Shell)在內的石油業者不但認為有繳罰款即可照燒不誤,而且有意要求奈及利亞政府再把底線延到2011年,為了是省錢。而民間團體認為奈國政府無意執法,也無意執行法院判決,才導致今天這種局面。天然氣燃除不但造成奈國能源浪費、居民健康受影響、環境汙染,還成為該國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來源。BBC的報導直言,奈國天然氣的錢都變成煙飄走了

地球之友等環保團體,以及一些倡議非洲發展的公民團體,自2006年就在關注奈及利亞的天然氣燃除議題,最近也已經開始在串聯新一波的行動,要求石油公司與奈及利亞政府停止天然氣燃除。底下是CNN在2009年1月針對此的報導。(並請參考地球之友之前做的報告(PDF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