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NGO行動方案.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NGO行動方案. Show all posts

Saturday, 16 July 2011

【動畫】四分半鐘了解低碳行動

這是英國的 Carnegie UK Trust信託組織的精采影片,鼓勵民眾投入氣候保護的行動,影​片介紹暖化現狀,也把一些行動重點點出來了,COP、能源、生活​方式、糾舉漂綠...。該組織這個活動緣起是2010年的making good society計畫

Monday, 24 January 2011

【行動方案】03推薦有環保意識的候選人

2010年五都選舉中,地球公民協會在網路上以公開信的方式,推薦了曾關心高雄環境議題的市議員候選人,不分黨派。這是台灣環保團體少數幾次具名推薦綠黨以外候選人的行動。但在國外這種策略卻是行之有年。比較彰顯的案例是美國人數最多的保育團體Sierra Club,他們會以電話拜票/登門拜訪的方式,幫選區中較具環境意識或提出環保政策的候選人拉票。

以下列出,在選舉期間,如何把NGO如何推銷環境政策與環保候選人。(此篇不談NGO平常如何和政治人物交流。)

(1)具名推薦:
  1. 如地球公民協會(現改為基金會)2010年所做的,以公開信方式推荐,或是寄發給會員,提供他們投票時參考。
  2. 美國Sierra Club總會與分會都會具名推薦具有環保政策的候選人,甚至主動向會員拉票。
(2)讓選民看到環境政策
  1. 告訴選民通盤的環境政策背景2009年德國國會大選時,正是全德國好幾座煤炭火力電廠要新建的時候,所以環保團體結盟組成的氣候聯盟,就成立一個「氣候大選2009」網站,把反火力電廠行動與大選結合。他們在網站上說明火力電廠的現況,以及永續能源的理念,製作說帖與文宣,請民眾印製拿去社區發送。
  2. 鼓勵民眾與候選人面對面討論。德國氣候聯盟2009年的行動中,他們列出候選人公聽會的時程(火力電廠興建案所在的邦),鼓勵民眾去聽政策說明,並與候選人就此事討論。英國2010年大選前有地方NGO去邀請某個選區中各黨候選人來公開說明環境政策,並討論、連署環境說帖,全場錄影上網。在這場成功經驗後,大選後英國氣候議題NGO聯盟就發起了一個草根性的遊說行動「 The Big Connection 」,請居民在11月間去拜會地方的議員,請大家能夠支持國內外與地方級的保護氣候行動。這個行動預計每隔數月會發動一次。
  3. 分析各候選人的環保政策。法國氣候變遷聯盟於2008年3月針對法國地方選舉,向240名候選人以問卷調查方式,遊說其支持分散式的能源計畫,並以此作為氣候變遷議題訴求的重點。台灣社運保團體每次選舉前常擬定各種政策說帖/公約等文件要求候選人簽署(像這個),但幾乎都沒有仔細檢視候選人自己提出的政見內容。美國、加拿大有些環保團體會製作過綠色選民指南,提供選民參考。
  4. 監督候選人開出的不永續政見。2009年日本眾議院選舉前,各黨候選人開出許多與汽車收費有關的政策支票,包括減少或暫停高速公路收費、廢止汽車相關稅收,環保團體認為變相鼓勵汽車使用,所以聯名發表公開聲明。(不過日本後來試辦高速公路不收費)
  5. 投書、發新聞稿遊說環境政策或鼓勵選民審慎投票。2008年加國總理大選時,環保組織David Suzuki基金會鼓勵選民審慎投票,要去了解候選人的環境政策。他們在2007年就開了小巴士去全國各地訪問民眾「如果你是總理...要做什麼政策」,藉此鼓勵民眾思考政治/選舉與生活環境議題的關連性。
(3)綠色政策記分卡:
  1. 2010年的加州大選期間。Sierra Club的加州分會分析各候選人或黨派,在過去國會各項環保政策投票中的選擇,來算出他們的綠色分數,藉以提供民眾在年底的國會(暨州長)大選時參考。
  2. 這十年來,紐西蘭每次國會大選前(國會議員將組成內閣),民間團體都設立專門網站,統計各政黨過去會期表現的政策決議,作成綠色排名,供選民參考。英國地球之友也有類似的設計(例:2010年國會大選)。
[參考連結]
Sierra Club的政治專題/Voter Guide
美國的保育者選民聯盟League of Conservation Voters (LCV)有推薦與反推薦名單,還會出版每年國會議員的環保評分表

Friday, 13 August 2010

【專題】一大堆氣候行動營的盛夏

氣候行動營 (Climate Action Camp/Camp for Climate Change) 是近年源自英國的一個行動方式,結合低碳生活、NGO交流學習、自主能源展示、佔地抗議於一體的嘉年華式直接行動,並且標榜非暴力。
這樣說起來很難理解嗎? 以2010年7/29-8/4在比利時列日舉辦的氣候行動營來說:
  1. 他們先招募一群志願者,選定烈日的郊區一塊地方紮營,佈置成行動營,共同生活幾天,裡面辦一些怎麼辦理公民倡議行動的課程,以及一些輕鬆的低碳生活嘗試 。當然,他們在這邊生活都要盡量減少碳足跡,落實環保。(照片)(照片二)。
  2. 他們會以嘉年華式熱鬧輕鬆的方式,去市區遊行,讓大家關注氣候變遷議題。這次的直接抗議對象是烈日的機場,因為飛機的碳足跡超大。(照片)
  3. 列日這場比較特別的,還辦了一次「單車臨界量」活動,宣導綠色交通。(照片)
每個行動營的組成組織與抗議內容都有些不同,但那種低碳生活與NGO學習交流的幾個要素,都有受到各個營隊的師法,非暴力則是主要的共通性。
然後,2010年這個到處都很熱的夏季,世界上也舉辦了很多的氣候行動營,A SEED網站就蒐集到這些:

Tu 20. Jul. – We. 18. Aug.
Robin Wood-rafting "Floßtour - Klimaschutz selbst gemacht"
Mo 26. Jul. – So 1. Aug.
Climate Camp Swiss / Gals/Chules (BE)
Th 29. Jul. – We 4. Aug.
Climate Action Camp Belgium / Liége
We 4. Aug. – Mo 9. Aug.
Earth First Summer Gathering / Derbyshire (UK)
Su 8. Aug. – Sa 14. Aug.
Localize this! Creative Tactics for Land and Sea Artful Action Camp / West Coast (US)
Fr 13. Aug. – Tu 17. Aug.
Climate Camp Cymru / Wales (UK)
Th 16. Aug. – Mo. 20. Aug.
Climate Camp Ireland / Victoria Bridge, County Tyrone (IRL)
We 18. Aug. – Su 22. Aug.
Quebec Climate Action Camp (CA)
Th 19. Aug. – Tu. 24. Aug
Camp for Climate Action UK / Edinburgh (UK)
Sa 21. Aug. – Su. 29. Aug.
Climate Camp Germany by Young Friends of the Earth / Erkelenz- Borschemich (DE)
Sa 28. Aug. – Su 29. Aug.
CJA meeting at the Groenfront (Earth First) gathering / Utrecht (NL)
We 29. Sep. – Su 3. Oct.
No Borders Camp Belgium / Brussels (BE)(not a climate camp, but important as well, and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relatations betwee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refugee issue.)
We 1. Dec. – Su 5. Dec.
Camp for Climate Action Australia / Bayswater Power Station (AU)
Th 16. Dec.– Tu 21. Dec.
Climate Camp Aotearoa / Wellington (NZ)

有些看起來,很像是吸引年輕人的夏令營活動勒。
總而言之,這樣的行動模式,大家請參考參考。



BBC報導2009年英國的一場氣候營的抗議行動,強調他們非暴力。
英國衛報有照片集。那次行動對象包括貸款給石油與油砂礦公司的銀行業者。



當次行動營還特別請來加拿大的第一民族(原住民之意)代表,來談油砂開採的問題。座談地點就在行動營的帳棚。

Sunday, 8 March 2009

【行動方案】02營造節能低碳的社區

第二篇台灣NGO可以做的節能減碳、對抗暖化/氣候變遷可以做的行動方案
我來談"營造低碳節能的社區"。

低碳=節能=省錢
最近出了一本書叫做「好房子」是台灣綠適居協會出版的,這個綠適居協會到處去敎人家改造住家,變成建材健康、提高能源效益、通風的住屋環境。一般而言大家都誤以為低碳環保的建材與東西,就是貴。可是換方面想,節能就是低碳,節能也可以讓您省荷包,何樂而不為呢?其實擴大到社區的層次更該如此。

社區跟低碳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台灣的社區或鄰里裡有私人家戶住宅,公司行號,與公共建設。我這邊要談的是公共建設與家戶住宅。一般而言,社區的公共建設以路燈、活動中心、社區公園為主,而這些場域會使用很多電力,這些公共設施的電費多由地方縣市政府支付。不過若是公寓社區大樓,則有一大部分公設的電費是由住戶分擔,包括電梯、溫水游泳池、健身房、公共區域的照明等等,都是大筆的電費支出。而對家戶來說,如果社區許多戶人家共同安裝太陽能電熱板,可以以量制價。

社區出馬事半功倍
我們台灣最多、最積極的民間團體,是社區發展協會。最積極的公務員,是我們的里長。社區也有擁有最多義工活動的層級。而且鄰居之間互相比較督促,會更有動力,況且有很多愛管閒事的社區婆婆媽媽,可以協助推動很多事情。

社區可以做哪些低碳與節能的行動呢?
由於很多,我來分點說明:

(1)節約電力:節省公共用電。比如:
  1. 樓梯與玄關改用LED燈,戶外公園的夜間照明坊間有太陽能LED燈具可選擇、地下停車場則建議開天井取陽光,夜間使用亮度較高且效益較高的T5日光燈管;
  2. 公寓大樓的電梯是非常耗電的設備,建議可以分為一邊上一邊下,等候較多人共同搭乘用電會比較有效率。鼓勵住戶下樓使用樓梯;
  3. 若社區有溫水游泳池,則管理協會可建議於秋、冬季才使用溫水、至少夏季可轉為使用冷水。開放時間也可限定,避免燈光與保溫電力的浪費。淋浴設備的溫水可以太陽能電熱板加熱,三溫暖設備則可限定時間或季節;
  4. 健身房的電器化運動器材也很耗電。因此可考慮每周與每日限定開放時間,減少待機狀況。社區居民可改到附近學校跑操場、健走或登山,不必要使用電子運動器材;
  5. 公共空間與閱報區可改至採光良好且通風良好的區域,減少照明與冷氣用電;
  6. 關掉造景用的電動噴水池或無謂的照明,除非可完全改以太陽能或小型風力發電;扔掉電子跑馬燈,換成手寫海報貼在社區出入口;
  7. 利用植樹與綠籬來避免西曬與日照,也可因此降低冷氣耗電;
  8. 若是公寓大樓是以台電之間的契約用電,則需要由管理員確實社區每月用電,並嘗試監控節電幅度,減少契約用電量以減少電費,避免因契約電量未達到而浪費電力,或付了根本沒有花費的電力。
(2)再生電力
  1. 社區居民可以在活動中心安裝太陽能光電版,以提供公共需要的照明;
  2. 社區居民可共同採購太陽能電熱熱水設備;
  3. 可尋求廠商試驗小型風力機,供應警衛室或路燈等公共照明。
(3)低碳交通
  1. 盡量規劃單車通勤,營造友善單車的社區,甚至可在社區實施公共單車計劃;
  2. 社區居民、里長或發展協會可與地方政府協調,增加社區周邊公車的可及性;
  3. 社區汽、機車共乘的計畫,適合郊區的鄰里社區,如共乘上下班、共乘去市區、採買等;
  4. 若要接送小孩,可以由一位家長一次接送社區的所有孩童。當然能以步行更好。
(4)永續購買
  1. 社區居民利用共同購買的方式,購買友善環境的商品,如再生紙製作的衛生紙、少用農藥或有機的農產品。共同購買也可以宅配到社區再作分配,減少往來交通的次數;
  2. 與附近鄰里社區一起辦理市集,例如舊物舊玩具的跳蚤市場、有機農產品的市集;
  3. 鄰近家長可建立孩童書籍、玩具、衣服的交換社群。資源回收再利用也具有減碳的功用。
(5)綠地維護
  1. 社區居民在白天利用戶外綠地下棋、運動與遊憩,相對於待在室內使用照明,來得省電。所以營造舒適的戶外綠地空間是有效節能的作為;
  2. 戶外綠樹與植栽地肥料應使用有機肥,因為以氮為主的肥料會排放更多溫室氣體,所以應使用地方清潔隊製作的有機堆肥;
  3. 社區居民利用空地種菜食用,減少購買這些蔬菜的交通與冷藏費用。
(6)經驗分享
  1. 居民舉辦節能經驗分享會,特別是能實際省錢的節能小動作,應該更受歡迎。另外,也可共同出資邀請節能專家或環保團體來演講。像是主婦聯盟每年都接受社區預約講座,他們與綠適居協會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大地旅人工作室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綠色生產力基金會這幾個團體也可以來談實質的節能減碳。
  2. 舉辦社區內的節能比賽。其實這種比賽不太公平,因為之前浪費電力愈多的,愈能省電。不過若是寓教於樂性質,社區可以試看看。過去荒野保護協會就有推動過低碳達人活動。而且現在電費帳單都有去年與今年同期的耗電量,鄰居之間可以拿出來比較,有比較才會有動力要節約用電。另外,還可以藉由鄰居之間帳單的比較的差異,查看台電電力設施是否漏電與浪費。

請參考:
低碳生活部落格-救荷包 社區吹起節能風
低碳生活部落格-低碳社區 台灣永續發展的新指標
台北縣社區節能減碳實作示範計畫
台北縣環保局低碳診斷自我評估表


社區該去哪邊找經費與輔導勒?
  1. 台北市台北縣都有結合NGO辦理低碳或節能社區、公寓大樓的輔導和比賽,建議參考。
  2. 與社區大學或地方活動中心合作,包括開設相關節能減碳的課程、舉辦跳蚤市集或有機農產品市集等。
  3. 利用能源局與環保署給予社區補助的項目中(請見台灣社區通網站)尋找適合的。地方政府的相關活動則會透過公文發送給里長或社區發展協會。目前地方政府都有節能減碳的相關計畫,因此有相關宣導活動,請密切注意公文與環保局網站。
  4. 在社區輔導方面,目前台北縣與台北市有推出社區低碳節能服務團,只要打電話到環保局詢問預約即可。其他縣市其實也可以打電話到環保局洽詢,因為這種節能輔導會愈來愈多。
  5. 民間的節能輔導團,其實可以找資深的水電師傅、燈具行的照明規劃師、或台灣綠適居協會人員來輔導,除了諮詢費外,改善的器材費要另付。
  6. 很多人都呼籲台電應該有專人負責住家與社區的節電輔導,所以未來不久這樣的服務可能真的會上路。目前台電會辦理社區節能競賽、社區宣導會,所以仍可以打電話問他們。
  7. 社區想安裝太陽能板與小型風力機,可以洽詢廠商,進行交涉,合作進行試驗計劃,就可以以便宜的經費設置。另外,經濟部能源局有針對社區共同的太陽能安裝補助,若是法人機構(如社團法人的社區協會)建築物可半數補助,都可以善加利用。

Thursday, 1 January 2009

【行動方案】01營造單車友善的社區

2009年我來陸續寫一些台灣NGO可以採用的一些節能減碳點子。
首先來談"營造單車友善的社區"。

從學童走路上學談起
大約十年前,台灣的國中小與家長團體推動學童安全走路上學的環境,主要是想學習日本的兒童走路上學專用道。後來這個活動的確讓許多學校重視周邊社區道路的規劃,並與鄰近商店有所安全導護的合作,當時的最好範例就是台北市萬芳社區在國小與社區間設置專用道,不過還是有很多學校沒有改善。另外,新竹市有個NGO「新竹市行人優先協會」積極推動城市裡的行人權益問題,也把學童走路上學當做重要的議題,找學校校長、家長會來討論,也舉辦小朋友的走路主題徵文比賽。2008年馬英九總統上任後說要推動走路上學,教育部也推出了「走路上學計畫」,相信2009年會有更好的進展。

對的,社區是重要的角色
學童走路上學的規劃,沒有社區的合作是不行的。學校與社區必須針對學童上課的主要路線,做出安全規劃、交通指引,甚至找到社區中汽車通行較少的路線,或是經過圖書館、避開不安全場域的路線,甚至在路線旁種植花草。隨著公民意識抬頭,台灣有許許多多的社區公民團體,有時候同一社區還會有好幾個不同民間團體在運作。這些社區非常了解社區當地的狀況,比起十年前,現在推動走路上學計畫,可獲得的社區支持將會更容易。

單車友善的社區跟走路上學有何關係?
當然是有的,因為做法類似。去協助走路上學的社區資源本錢,也可用在把社區轉換為「單車友善」上。

我的社區對單車友善嗎?
您的社區騎單車的情況如何,可以看這篇來參考
我想,安全是第一優先的評量標準。

社區需要怎麼去友善單車呢?
(1)改善社區的用路環境,在某些路段減少路邊停車,與縣市政府協調設置速限或單車優先道。
(2)找出適合單車通行的路段,畫出社區單車地圖,放在里民農民曆或是給學區學生參考。
(3)在需要的地方設置單車停放的專用區域,如市場、學校內、圖書館、醫院、捷運站與公車站旁邊、博物館或名勝...。特別是菜市場,婦女是市場的主要消費者,而婦女的交通工具以單車與機車為主,又幾乎是每天都需要上市場。另外,學生也是以單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的人,所以他們去補習、車站、圖書館、市區的路線,都至少需讓單車能安全通行,以及充足的停放空間。
(4)里長或社區公民團體與地方政府協調,代民眾爭取地方政府資源來改善社區單車環境。
(5)邀請烙碼的公司來社區,為居民的單車烙上號碼,以便遭竊後能有較高的尋回率。
(6)進一步,除了社區內的單車行,可邀集某些志願的店家放置單車打氣設備、備胎等,這可與學校導護商店合作。
(7)與社區內店家的單車隊合作,教導居民騎單車、簡易修車技巧與騎乘安全。

有沒有什麼例子勒?
明明是自問自答,但我問了自己一個答不出來的題目。但我看到一些社區大學有在推動社區單車環境的計畫,常利用「試騎」去發掘社區單車路線與其安全問題,如台北的松山社大、三重社大,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美濃地區的旗美社大等等....總之很多啦。漸漸的許多在「做社區」的社區發展協會、社教館(現在的生活美學館)或是里長伯都看到這些趨勢,有在做些規劃與討論,不過大體上還是辦些社區單車遊的活動居多,比較少看到努力去克服問題,把單車推廣為通勤與交通用具的。隨著單車熱,這兩年非常多社區舉辦了社區單車遊單車生活攝影比賽、或者以單車騎乘活動取代以前的登山健行....,但卻都忽略了把單車更深入的留在社區生活中,若要讓居民能以單車作為交通工具,就是要讓社區環境對單車更為友善才可以。

想行動的社區與NGO可以找到什麼協助與資源勒?
(1)千里步道籌備中心是推動友善步行與單車的環台路線,所以常常舉辦座談、試走與試騎活動,在這塊單車生活化領域累積了很多資料與經驗,他們的網站上就有很多值得參考的。荒野保護協會近年推動綠色生活地圖,綠活圖的概念也可以應用在單車社區環境的調查,有關綠活圖可以參考這個網誌
(2)與社區大學合作。有些社區大學有開設相關的課程,沒有的話,也可與校本部合作安排講座,邀請一些專家與單位來演講。
(3)社區營造體系的公家資源。在政府各部會給予社區補助的各項名目中(請見台灣社區通網站),至少在農委會營造農漁村新風貌、環保署的清淨家園計畫,與內政部社區發展相關計畫,可以把營造社區單車友善環境納入申請。另外,隨著各地方政府逐步推動節能減碳計劃,也會釋出一些補助給社區進行低碳事項。
(4)直接找地方的單車店或單車隊合作。
....

國外怎麼做的?
其實國外啊,跟台灣應該半斤八兩吧,但有些城市與國家做的確實比較好。撇開一些城市單車環境的建設不說,我在網路上看到西雅圖、奧勒岡的波特蘭、舊金山都有城市的單車社團都為自己的城市製作單車地圖,上面有單車路線(有專用道、沒專用道、危險路段...)、修車點之類的,不僅只有單車休閒用途。
我也有看過歐洲自行車聯盟單車旅遊協會推出歐洲自行車旅遊地圖,德國這網站可查詢到德國各城市大致的單車路網,另外,歐洲各地無車日的活動,也促進歐盟與歐洲國家和城市更重視單車環境的改善,像ICLEI(國際地方政府環境委員會)對推出eco mobility城市易行的企劃,預計要推廣到會員城市,就是由無車日脫胎換骨而來,推動行人、單車、嬰兒車、老殘者的用路權與安全環境。據我所知,美國的舊金山與波特蘭政府也已有這類的計畫在推行。
非單車社團也可以發起類似的行動,像這個「東京單車綠色地圖」就是幾個懂網路工具的人弄出來的,他們這個活動還獲獎連連,2008年獲得日本環境省的抗暖化大獎。我本人之前也模仿它做了張台北市的單車通勤地圖,有興趣的也可以參與共筆。

這個方案適合哪些團體?
社區發展協會這種團體是最適切的,當然社區大學也適合做區域的領導。
單車社團可以介入,可以參考竹科單車社的網誌,有蠻多促進單車通勤的一些行動。
學校家長團體,可以與學校合作,以學生騎單車的用路環境安全來考量,做些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