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環境藝術與音樂.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環境藝術與音樂.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20 July 2011

【徵件】Enjoy! ( ) Energy

日本生活設計品牌「無印良品」在核災發生之後,向全球的創意者、設計師徵件,請大家發揮創意說畫出或寫出對能源、永續能源與節約能源的各種想像,這個活動叫做 Enjoy! ( ) Energy

他有日文、中文與英文版本,有台灣設計者參予。

Sunday, 5 June 2011

【動畫】積木之家

《 つみきのいえ/La Maison en Petits Cubes》是日本2008年的動畫短片,12分鐘,同年在日本推出同名繪本。台灣翻譯成《積木之家》,中文版繪本在2010年出版。動畫的作者是加藤久仁生。

這部影片贏得2009年法國安錫動畫影展首獎,以及奧斯卡最佳短篇動畫。如果想看,可以上Youtube鍵入各種語言的片名搜尋看看。

故事背景是一個村落,因為海平面持續上升,所以居民必須把房子搭的愈來愈高。隨著時間過去,村民陸續都搬走了,故事中的老者仍然堅持住在這裡,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他留下呢?

故事裡面沒有正面提到地球暖化的問題,也沒有說教,只有感人與優美的畫面。

Tuesday, 31 May 2011

【行動】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

淡水竹圍地區精華地區有條樹梅坑溪流過,但承載了現代社會的生活廢水與工廠污染。藝術家吳瑪悧(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當地的竹圍藝術工作室、淡江大學學生與社區居民,共同發起一個環境藝術行動,想要帶民眾思考這個流域永續發展的可能性。

他們每個月會辦理一次樹梅坑溪早餐會,每次在流域中(社區中)的不同地點舉辦,由當地種植有機作物的農夫提供食材,除了擺脫每天制式的早餐菜色外,也可以讓民眾了解流域中各個點的環境,如污染,或人與河流的互動方式。漸漸的帶大家思考自然河川的角色,例如滯洪、樹梅種植的恢復,再進一步對未來的竹圍生活空間有所想像。

因為整體的行動貼近自然、手工、尊崇農耕與河川,所以他們把這個行動貼上「低碳流域」的期許。仔細看看真的非常有趣。


Saturday, 18 December 2010

【宣導】CNEX基金會的明日家園影展&新大洪水紀錄片

CNEX基金會是一個跨足兩岸三地的非營利組織,主要從事文創產業的發展,比較知名的行動是贊助多位兩岸三地的導演拍攝影片,特別是紀錄片。

該基金會每年會策劃年度主題(紀錄片)影展,包括邀展與贊助作品發表。2010年10月在台灣辦的「明日‧家園」影展,以環境議題為主體脈絡,其中包括氣候變遷為主題的影片,如《上升之海,下沉之島》、《卡崔娜紀事》、《熟男減碳日記》,與一部以台灣原住民觀點看八八風災的影片《新大洪水》。

以下是《新大洪水》影片線上完整版。(製作團隊與導演的話)

Friday, 3 December 2010

【行動】折紙風車喚再生能源政策

SSC Pinwheels for Clean Energy from Sierra Club National on Vimeo.

山巒俱樂部學生聯盟(Sierra Student Coalition)11月份在全美國大學校園發起一個製作紙風車的行動,目的是要趁著美國環保署40周年慶的期間,用紙風車這樣軟性的訴求,呼籲政府使用更多的再生能源。另外也有寄信給總統的行動。
在12月1日時,有一群學生將部分的紙風車拿到華盛頓特區國會山莊前的草坪上放置,希望讓更多官員看到這個訴求。
我覺得紙風車成排插在草坪上蠻美的,可是插在攤位上就整個遜掉了。

Saturday, 21 August 2010

【創作】德國徵求氣候俳句

德國地球之友(BUND/德國環境與自然保護聯盟)在今年暑假發起了一個活動:募集「氣候俳句」。希望募集到以「氣候」主題創作的作品,然後在8月底會和伙伴團體日本之友,一起選出最好的三則,然後印在電子卡片上面,公開給大家使用,聽說會用來寄給政客遊說用。
民眾投稿的作品,不分名次都已經逐步放在他們的活動網站上。日本地球之友也順勢舉辦徵件的活動,選出的作品在九月會與德國一起發表。
俳句是日本的文學作品,作者會在一句極簡短的句子/短歌中,通常都是歌詠大自然之奧美,寫景紓懷。傳統上,俳句中都必須要放入一個字詞來表現季節或節氣時分,另外傳統上每個斷句的字數必須是5-7-5字,然後不必刻意押韻。
過去100年間,英文、俄文與法文都有文學家引入俳句這種優美的文學類型,並加以創作。他們在句式的原則,把5-7-5字轉換為5-7-5個音節。
而在Twitter興起後,因為與twitter每則140字的限制相契合,西方網路上有流行起「俳句」熱,特別是2008年以來。2009年9月美國匹茲堡舉辦G20高峰會時,匹茲堡製片人協會發起一個俳句徵件的競賽,參賽作品對G20有歡迎也有貶意,因為這活動被華爾街日報報導而受到矚目。到現在,日本以外的各國已經有蠻多以俳句創作為方式的徵件比賽了。
而且西方的參賽者,絕大多數都知道要參照5-7-5音節的句式來撰寫。真正厲害。
好有趣,台灣應該也來辦一下。

10月18日補充:優選作品在這邊

Tuesday, 8 June 2010

【行動】幫英國石油重新設計商標

綠色和平組織英國分會(Greenpeace UK)鑒於英國石油(BP)的環境惡行:墨西哥灣的深水海平面鑽油平台爆炸爆炸造成漏油污染、在加拿大開採油砂。所以發起,替英國石油重新設計商標與Logo的行動

這個行動的背景是,BP在幾年前改了他們的Logo,叫做「beyond petroleum」,讓大眾以為BP想要脫離石油,朝向再生能源邁進。不過現實並不是這麼回事。該公司政策還是專注在化石燃料。於是在很多環保運動的場合,這個名不符實的Logo就被大家用來做文章,而且變成漂綠的案例。

現在綠色和平英國分會則是以此為題發起「Behind the Logo」行動,要民眾為BP設計新的商標或Logo張顯他們的環境污染素行,然後上傳到網路相簿 Flickr 的同名群組上。然後,這些商標設計會進行評比,優勝的商標會被綠色和平採用,在環境運動上拿來對付石油公司。



然後在五月中的時候,綠色和平英國分會的人士則是拿了重新設計畫上污漬的BP Logo旗幟,拿到BP總部大樓揮舞,還貼了一張在他們的門口。

Monday, 21 December 2009

【宣導】國中小氣候變遷繪畫比賽

前兩個月,台灣有兩個氣候變遷繪畫比賽的徵件,分別是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辦理(國小)兒童繪畫比賽,以及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辦理氣候變遷國中繪畫創作大賽,成績都已揭曉,畫作也上網了,大家可以去看看。

Wednesday, 11 November 2009

【行動】為了氣候大家來跳舞

比利時環保與慈善組織組成的氣候聯盟在8月份找了1萬個人聚集在一處海灘上,一起跳舞,呼籲世界政治家在COP15會議上要做出有力的協議,因為有這麼多人願意挺身而出。然後這份影片會製作成2D與3D的影片,10月底後製做完,已經擺到Youtube上,有多種語文版本。




這個Dance fot the Climate行動屬於比利時的the Big Ask Again行動之一。

Tuesday, 27 October 2009

【行動】350組織的國際氣候行動日

350組織(350.org)把10月24日這天選為國際氣候行動日,也就是認同他們理念的人士,在全球串聯,在這天以人身排列出350字樣(或其他各種方式突顯出350這個數字),然後拍攝下來,並告訴大家應該對地球氣候採取行動,減緩暖化的威脅。

台北市也有人響應,是兩位補習班的外籍老師發起,環保團體有合作,在台北東區街頭成功排列成350字樣

各地行動的照片請看350網站的相簿
英國的衛報也有照片集

350的意義在於,他們覺得要把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至少回復到350ppm,才可以讓暖化溫度不多過2度,不然的話,而對地球造成更嚴重的影響。

本網誌之前對350.org做的介紹

Monday, 12 October 2009

【宣導】邀Youtube創作者來拍氣候變遷短片

英國製作環境議題的電視節目信託組織 tve 與自然保育基金會WWF合作(新聞稿),要在年底哥本哈根大會之前,把Youtube上面幾位聞名,作品最多且受歡迎的創作者找來,拍攝或製作氣候變遷相關的短片、動畫。

然後,要藉由大家踴躍的點閱與傳閱,把這些影片中的訊息,透過網路傳送出去,讓網友可以在年底大會之前,了解氣候變遷議題之重要性。所以這個行動叫做「A million views on Copenhagen」。

看著他們邀來的人物,可以知道這次的短片會很精采。大家可以透過以下的網路工具來追蹤影片:他們Youtube的頻道FacebookTwitter

他們的說明影片,是找受歡迎的網路動畫Edd world作者Edd Gould來號招。樂高玩偶動畫Keshen 也會應援啊。大家都來訂閱,把點閱率衝破好幾百萬吧。

Tuesday, 6 October 2009

【行動】群星合唱-Beds Are Burning

澳洲搖滾樂團Midnight Oil在1987年推出政治意識強烈的單曲 Beds Are Burning,呼籲澳洲政府應歸還原始領域給原住民族Pintupi。Midnight Oil還在2000年雪梨奧運閉幕式演唱這首歌的時候,團員身著黑衣,上面寫上sorry,以抗議當時的澳洲總理不願意代表政府,為其過去200年壓迫原住民族而向他們道歉。這首歌曲推出時攻上美國告示榜第17名,英國的第6名,爾後多年幾經翻唱,已成為一首經典曲目。

2009年全球人道論壇組織發起的對抗暖化行動「Tck Tck Tck-氣候正義行動」,邀集全球60位名人與歌手,重新演唱這首 Beds Are Burning,也改寫部分歌詞,呼籲世人與各國領袖起身對抗暖化威脅,尤其是各國要在年底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中做出取代京都議定書的新協議。歌手中也有方大同喔。




這首歌會是「Tck Tck Tck」的媒體宣傳戰的其中一砲重擊,之後還會有其他的。

新版的歌詞如下:

Beds Are Burning /Tck Tck Tck

[Kofi Annan speaks]
[安南講話]
Climate change is having a real impact
氣候變遷正對我們的每一個人的生活
On the lives of individuals
與全世界的社群
And communities around the world
造成真實的衝擊
We must do something about it
我們必須要對它採取行動
In December in Copenhagen
12月在哥本哈根
Our leaders will have an opportunity
我們的領袖們將會有個機會
To come up with a robust post-climate agreement
決定出一個更強的未來氣候協議
That is viable and will help make this planet a better place
要能確實可行,幫助地球變得更好


Down at the river bed
在河床之下
The earth is cracked and dry instead
大地卻龜裂乾涸
Farms are failing, cities baking
農田在敗壞、城市被烘烤著
Steam in 45 degrees
升溫到45度

The time has come
時機到了
To take a stand
表達你的立場
It's for the Earth
這是為地球
It's for our land
這是為我們的土地

The time has come
時機到了
A fact's a fact
事實就是事實
The heat is on
溫度已升高
No turning back
無法再回頭

How can we dance when our earth is turning
當我們的地球正在覆滅,我們怎能跳舞
How do we sleep while our beds are burning
當我們的床舖正在燃燒,我們怎能安睡
How can we dance when our earth is turning
當我們的地球正在覆滅,我們怎能跳舞
How do we sleep while our beds are burning
當我們的床舖正在燃燒,我們怎能安睡

The time has come
時機到了
To take a stand
表達你的立場
It's for the Earth
這是為地球
It's for our land
這是為我們的土地

Heaven hopes we’ll find a cure
上天保佑我們會找到解藥
From Bejing west to Timbuktu
從北京到廷巴克圖
The global village lives and breathes
地球村居住並且呼吸
In 45 degrees
在攝氏45度下

The time has come
時機到了
To take a stand
表達你的立場
It's for the Earth
這是為地球
It's for our land
這是為我們的土地

The time has come
時機到了
A fact's a fact
事實就是事實
The heat is on
溫度已升高
No turning back
無法再回頭

How can we dance when our earth is turning
當我們的地球正在覆滅,我們怎能跳舞
How do we sleep while our beds are burning
當我們的床舖正在燃燒,我們怎能安睡
How can we dance when our earth is turning
當我們的地球正在覆滅,我們怎能跳舞
How do we sleep while our beds are burning
當我們的床舖正在燃燒,我們怎能安睡

The time has come
時機到了
To take a stand
表達你的立場
It's for the Earth
這是為地球
It's for our land
這是為我們的土地

The time has come
時機到了
A fact's a fact
事實就是事實
The heat is on
溫度已升高
No turning back
無法再回頭

How can we dance when our earth is turning
當我們的地球正在覆滅,我們怎能跳舞
How do we sleep while our beds are burning
當我們的床舖正在燃燒,我們怎能安睡
How can we dance when our earth is turning
當我們的地球正在覆滅,我們怎能跳舞
How do we sleep while our beds are burning
當我們的床舖正在燃燒,我們怎能安睡

[Desmond Tutu concludes]
[屠圖大主教結語]

I support the Campaign For Climate Justice
我支持氣候正義行動
And I'm pleased to become a climate ally
我很高興能成為氣候陣營的一員
This is your campaign
而你會是行動的一份子


註釋:
  1. 安南是聯合國前秘書長,也是這個全球人道論壇的發起人與主席。
  2. 廷巴克圖是非洲國家馬利的大城市。
  3. 45度是攝氏溫度,Midnight Oil原曲中的數字,描寫西澳沙漠的高溫。
  4. 屠圖大主教是198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致力於廢除南非種族隔離政策。
  5. 氣候正義行動(Campaign For Climate Justice)是全球人道論壇發起的對抗暖化行動,標語就是秒針逼近的Tck Tck Tck,也就是翻唱這首歌的發起團體。

這裡可以下載整首歌曲
氣候正義行動頁面
請參考【音樂】燃燒的地球 Beds are Burning by ECO御宅綠活情報

Wednesday, 9 September 2009

【行動】融化的小冰人

巴西籍的藝術家Nele Azevedo用冰塊雕刻了1000個小冰人,放在德國柏林的Gendarmenmarkt廣場階梯上,任其融化,結果在30分鐘內就全融了,行動以此景還呼應WWF在1日發表的報告,暖化使北極冰山消融的事實。

這位藝術家的這個行動叫做Monumento minimo(微小的紀念碑),多年來已經在巴西、法國、日本與義大利等許多城市做過此表演。

WWF德國的報導(德文)
Inhabitat 之前的報導
創作者Nele Azevedo的照片集

Thursday, 18 June 2009

【活動】日本國際短片電影節推出對抗暖化主題

日本定期舉辦的短片暨亞洲電影節(Short Shorts Film Festival & Asia 2009)今年再度與日本環境省合作,推出「Stop! Global Warming Competition」參賽類別,募集到許多動畫、電影與記錄短片參加。最後得到最大獎的是英國的Silent Snow記錄短片。

他們網頁上可以看到各參賽短片的一分鐘預告

原先這個短片電影節就存在10多年了,日本環境省只是自上屆開始提供獎金,請影展多規劃一個主題競賽,然後參予籌組評審委員。目前算是在正式電影節中,少數以氣候變遷為主題的場合。歐洲、韓國加拿大則已經有競賽性質的環境電影節了。

台灣一年下來有許多委辦的電影節、紀錄片影展,推出不同主題,有心者可以與他們洽談合作(前述多由策展公司承辦)。倒是每年宜蘭綠色影展以環境電影為主,均以邀展,而非徵展為主(策展公司承辦)。民眾或NGO自行製作的環境影片,倒是可以洽詢民眾獨立辦理的小型「亞米桑山岳影展」(個人籌辦)。

今年地球日,台灣環保團體(環境資訊協會)自行籌辦,與加拿大駐台北辦事處與金車文藝中心、三洋維士比集團教育基金會合辦了地球日綠色影展,這也是一種方式。類似的NGO自辦影展的經驗還包括勞工主題的鐵馬影展(苦勞網)。

Monday, 1 June 2009

【宣導】香港的哥本哈根倒數鐘


以下文章小幅改寫自明報「港立冰川倒數鐘 倡關注全球暖化」5月29日報導。

距離(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尚有192日,(香港)綠色和平特別委託藝術家羅揚文用環保物料設計了一個冰川倒數鐘,迎接會議開幕。倒數鐘的基座模擬融化中的冰川,用再造紙製造;顯示屏則採用LED(發光二極管),比傳統燈泡更省電。顯示屏循環展示會議剩餘日期和氣候變化帶來的災害,並會在晚上商場休息後自動關上。倒數鐘將於東港城、新元朗中心、荃灣新領域廣場和香港國際機場巡迴展出。

----------------
這個活動是以展覽為主,除了那個藝術鐘,還有照片之類的,對香港民眾介紹氣候變遷造成的衝擊,鼓勵大家要即時行動。綠色和平組織這個活動是屬於「氣候英雄」行動下最新的一項,他們特別設計了網路的倒數頁面(這邊)。

Friday, 15 May 2009

【活動】北京的藝術氣候變化周

駐中國的英國領事館附屬的英國文化協會,趁著泰德美術館展品到北京交流展覽的期間,在5/11-15日規劃了一系列的「藝術氣候變化周」,裡頭除了作品有關的藝術賞析演講外,與氣候有關的有低碳博物館」研討會與工作坊,及一場「藝術看氣候」的講座。

「低碳博物館」討論博物館或展館如何在建造、營運等階段落實環保與低碳。這些活動可以看見藝術設計與環保之間的關係也是密不可分。而這些活動也行銷了展覽本身,以及英國的環保國力。

英國文化協會是隸屬於英國駐外單位的文化、教育組織,透過文化與英國教育等軟議題來推展外交,是個具有官方色彩與目的NGO,英國文化協會近年在各國推動氣候變遷議題的宣導,常常邀請與協調英國外交官員或專家赴外國演講。

低碳博物館的研討會雖然限定人士參予,不過邀請的都是博物館界與設計人員,也算是個成功的活動設計,可以看這一篇很棒的心得文章:让博物馆变得低碳(周舒)

Saturday, 14 February 2009

【行動】諷刺碳中和的影片-外遇中和

這個不是NGO的行動,這是英國三個年輕人的惡搞行動,他們覺得碳中和這個概念不但不能實質減碳,還讓人有-有錢就有特權排放碳的觀念。

所以他們就援引別的學者在演講中的例舉,在2007年成立了「外遇中和」(Cheat Neutral)網站,成立虛擬的公司網站,行銷一種商品,就是當情侶一方不忠時,出軌的一方就付出一筆金錢給「外遇中和」公司,公司再投資給某些情侶,使這些情侶確保忠誠,將全世界的外遇總數維持在一定的水準。這個行銷內容當然是反諷碳中和的遊戲規則,但的確成功吸引新聞媒體與八卦媒體來報導,引發了一連串的效應,也讓BBC與衛報等主流媒體正視碳中和存在的問題。

後來他們將這整個過程製作成一部短片,製作團隊是原創的三個人:獨立製片者Beth Stratford執導,演員Alex Randall(Media Officer,Centre for Alternative Technology)與Christian Hunt(Communications Officer,The Public Interest Research Centre)。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協助將這部影片配上繁體中文字幕,2009年1月底才上傳到Youtube,請各位欣賞吧。情人節快樂。

影片版權屬於Cheat Neutral,Beth Stratf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