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德國.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德國. Show all posts

Sunday, 23 October 2011

【書訊】單車好城市

林胤宏在德國研讀軌道工程與鐵路營運研究所博士班時期,在部落格與綠雜誌撰寫許多關於交通規劃與單車生活的文章,然後回國後在出版社的協助下,以單車為主題出版了這本書「單車好城市」。

這本書主要是比較實務面的方式談,包括德國單車道如何設置、與汽車和行人的交通衝突如何解決,與大眾運輸的銜接、路權的規定,以及公共單車。幾乎全部都是德國案例,少數是西班牙、法國等國案例。

照片與解說都很清楚,作者本身又有自身單車通勤經驗,所以整本書讀來還蠻有收穫,但總覺得縣市政府與交通部的公務員才應該看這本書。或許要選總統並且騎單車做秀的兩位,也應該買這本書來做筆記。

台灣單車道規劃真的超級畸形的。

Saturday, 21 August 2010

【創作】德國徵求氣候俳句

德國地球之友(BUND/德國環境與自然保護聯盟)在今年暑假發起了一個活動:募集「氣候俳句」。希望募集到以「氣候」主題創作的作品,然後在8月底會和伙伴團體日本之友,一起選出最好的三則,然後印在電子卡片上面,公開給大家使用,聽說會用來寄給政客遊說用。
民眾投稿的作品,不分名次都已經逐步放在他們的活動網站上。日本地球之友也順勢舉辦徵件的活動,選出的作品在九月會與德國一起發表。
俳句是日本的文學作品,作者會在一句極簡短的句子/短歌中,通常都是歌詠大自然之奧美,寫景紓懷。傳統上,俳句中都必須要放入一個字詞來表現季節或節氣時分,另外傳統上每個斷句的字數必須是5-7-5字,然後不必刻意押韻。
過去100年間,英文、俄文與法文都有文學家引入俳句這種優美的文學類型,並加以創作。他們在句式的原則,把5-7-5字轉換為5-7-5個音節。
而在Twitter興起後,因為與twitter每則140字的限制相契合,西方網路上有流行起「俳句」熱,特別是2008年以來。2009年9月美國匹茲堡舉辦G20高峰會時,匹茲堡製片人協會發起一個俳句徵件的競賽,參賽作品對G20有歡迎也有貶意,因為這活動被華爾街日報報導而受到矚目。到現在,日本以外的各國已經有蠻多以俳句創作為方式的徵件比賽了。
而且西方的參賽者,絕大多數都知道要參照5-7-5音節的句式來撰寫。真正厲害。
好有趣,台灣應該也來辦一下。

10月18日補充:優選作品在這邊

Wednesday, 12 May 2010

【NGO介紹】德國波爾基金會與氣候正義

德國的波爾基金會(Heinrich Böll Stiftung)以已故德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波爾命名,其實是德國綠黨(Bündnis 90/Die Grünen)於1997年成立的基金會,推動全球民主、和平、生態保護與人權工作,其中有很大的心力投注在開發中國家。他們也關注氣候變遷對貧窮國家的影響,多年前便開始關心氣候議題,但該基金會的主流仍在放在國際政治上。

德國的氣候正義部落格(Klima der Gerechtigkeit)便是波爾基金會旗下從事氣候議題的研究員團隊,對當前的氣候議題做出評論的地方。這個團隊的成員參與重要的氣候會議、監督主要國家的綠色施政,也會邀集科學家發表相關出版品。而承襲基金會的主軸,氣候正義團隊也較偏重從國際政治來觀察氣候議題,因此特別關心世界不公平的現實下,受到氣候變遷之累的貧窮國家與弱勢者。這也是他們較特殊的地方。

他們在2009年12月推出的這支影片,清楚介紹了他們團隊的宗旨。



氣候正義部落格是以德文寫作,請用線上翻譯網站來閱讀。

Thursday, 1 April 2010

【行動】沼澤泥炭土不拿來種花

德國地球之友BUND最近發起"保護沼澤泥炭土 不拿來種花"的行動,因為在德國,每年約消耗一千萬立方公尺的泥炭,其中一大部分被拿來陽台、庭院種花。老百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培養土,卻造成了環境惡果。

泥炭存在的野地沼澤,不但是眾多生物的居所,也封存二氧化碳。所以為了保育與保護氣候,都應該避免使用泥炭土來種花。

BUND也教導大家,可用堆肥與木屑等方式,來替代泥炭來種花。

台灣也可以買得到德國進口的泥炭土,所以大家購買前務必要三思勒。

Wednesday, 9 September 2009

【行動】融化的小冰人

巴西籍的藝術家Nele Azevedo用冰塊雕刻了1000個小冰人,放在德國柏林的Gendarmenmarkt廣場階梯上,任其融化,結果在30分鐘內就全融了,行動以此景還呼應WWF在1日發表的報告,暖化使北極冰山消融的事實。

這位藝術家的這個行動叫做Monumento minimo(微小的紀念碑),多年來已經在巴西、法國、日本與義大利等許多城市做過此表演。

WWF德國的報導(德文)
Inhabitat 之前的報導
創作者Nele Azevedo的照片集

Tuesday, 4 August 2009

【宣導】選議員選氣候

德國在9月27日要選眾議院議員,這場投票也關係到總理與內閣之組成。

德國氣候NGO聯盟製作了一個專門網站「氣候選舉2009」,除了把最近地方針對煤炭火力電廠的行動、針對核電的行動,放在網站上來。網站最主要部份是將陸續蒐集各政黨與各議員候選人在環境、氣候議題上的政見與發言,以提供選民投票參考。

德國政府安排了幾場政見說明會,「氣候選舉2009」也把這些政見會的時間列上去,以便選民可以去面對候選人,直接討論氣候與能源政見。

Saturday, 9 May 2009

【行動】抗議德國CCS法案

德國國會在3-4月間審議碳捕集與儲存的法案,他們簡稱CCS法案(CCS-Gesetz),眾議院並於四月底通過這法案的草案。然而原先立意是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好意,卻頗受批評。根據媒體報導,NGO認為這個法案版本都是排碳的集團能享有額度利益,而且質疑會減弱發展再生能源的力度。再生能源產業也是如此想。

德國地球之友(德國環境與自然保護聯盟)遂於5月6日在柏林表演行動劇,抗議此法案的粗糙與可能造成實質減碳的怠惰。

而這個法案讓煤炭名正言順繼續扮演德國能源未來的主力,使得德國各地風起雲湧對抗煤炭火力發電廠的行動,更是雪上加霜。

德國地球之友的新聞稿

英語的相關文章:
Germany sticks to coal
Coal to stay king in German power generation

Tuesday, 31 March 2009

【活動】倫敦G20前的週末遊行


英國倫敦將於4月2日舉行G20高鋒會,這個高峰會的與會者是以各國財經首長為主,討論世界主要經濟議題,在此全球不景氣下格外重要。

(更正:4月2日這場次重要,是因為它是G20由國家首長來開會,財經首長的會議在年初就開過了,但成效不夠彰顯。)

英國的民間團體聯合組成了一個連線,叫做「Put People First」,主要訴求為工作、正義與氣候。組成的團體有英國地球之友、WDM、樂施會、英國世界展望會等。遊行結束後,這個以社會正義為主的聯盟大概還還會繼續下去。

BBC有對遊行的報導。當天遊行的不僅有上述的連線,還有許多反全球化的團體,以及工會團體。

德國的NGO也在這一天於法蘭克福和柏林發起遊行,約有5萬5千人參與。他們的口號叫做「我們不要替你們的危機付錢」。德國關心環境和發展議題的NGO也加入這場遊行,把訴求融入遊行訴求中。

Tuesday, 17 March 2009

【行動】永續旅遊v.s.國際旅展

德國柏林上週舉行國際旅展。德國地球之友(BUND)特地把以往製作的「永續旅遊」專題、文章與企劃整理起來,擺在網路上讓大家參考。

相對於國際旅展大肆鼓吹遊客坐飛機出國去遊玩,在交通方式上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他們鼓勵的旅遊方式是以國內旅遊為主,交通方式以火車最佳;推薦內容以生態旅遊為主要形式。

比如他們曾與德意志鐵路合作推出許多旅遊企劃的建議,像Fahrziel Nature專案(以大自然為目的地),就挑選德國值得探索的許多自然景點,而且規劃出大眾運輸交通方式提供給民眾。

他們還參與成立了一間旅遊諮詢公司Bund Naturschutz Service GmbH,提供更多的永續旅遊規劃。其中除了火車外,還有生態旅館(環保旅館)的推薦。

Friday, 23 January 2009

【遊說】對德國經濟振興政策的環境建議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2008年12月宣布第二次經濟振興方案(英文second recovery package;德文 zweite Konjunkturpaket),然後在09年1月時又在各場合中做更出充分的補充,主要在公共投資與交通建設上,並希望以公平正義為準。不過,一般評論都看壞這個方案,而此案還會再國會做進一步討論。

這邊與各位分享的是德國最大的生態環保團體德國環境與自然保護聯盟的作為(BUND,德國地球之友,偏重保育)。BUND在08年10月份聽聞梅克爾要提出經濟振興方案時,就著手擬定建議,推出了生態經濟計劃(ökologisches Konjunkturprogramm)包含九點的建議。不過顯然梅克爾沒全聽進去,以致於BUND在1月份的會刊上稍作委婉批評,並重申他們的九點建議,以下粗略翻譯:

1. 推動建築物大規模的修繕,以致能節約能源等。
2. 鼓勵投資於再生能源的暖氣供應上。
3. 投資於區域供熱或鄰里供熱,以有效提高暖氣效益。
4. 氣候保護基金,提供家戶如能源諮詢、採購更有效益的電氣等。
5. 每年投資在區域的鐵路與軌道運輸。
6. 具體鼓勵對氣候友善設計的新車製造,如稅收。
7. 溼地復育計劃。
8. 防洪區設置(歸還)計劃。
9. 生態廊道設置。

關於德國經濟振興方案的新聞請見此:1,2

Monday, 12 January 2009

【活動】德國氣候團體利用規劃程序反對火力電廠


在2009年1月7日,德國的氣候聯盟(Klima-Allianz)、看守德國等多個團體,齊聚到德國Hesse邦的首府威斯巴登地方議會門口,支援當地反煤炭火力電廠的運動"Stopp Staudinger"召開一場記者會。

主題是要Hesse邦住民來投票,是要氣候保護還是要E.oN公司的火力電廠反火力電廠團體呼籲Hesse居民針對預定興建的Staudinger火力電廠的土地規劃程序案上簽署反對 ( Raumordnungsverfahren都市計劃程序,德國每個大型營建計畫在營建重要階段都必須在當地公開展示與諮詢各方意見,作為主管機關認定核准的參考) 。

他們拉開的標語上當然是"Klimaschutz statt e.on Schmutz" 氣候保護來取代E.oN公司。記者會當天,他們又再度找來象徵污染與CO2的黑色氣球與黑色巨龍來串場(如圖,圖片來自Klima Allianz)。看守德國的代表在會中指出,Hesse在德國各邦裡面,再生能源的比例相對較差,在16邦裡排名第13,而現在又要再建一座Staudinger火力電廠...

Hesse州真的要在1月18日舉行議會大選。反火力電廠團體去拜會各個黨派的議員候選人,請他們簽署反對火力電廠的規劃案。德國各邦是聯邦內閣制的縮小版,所以實際上議會選出來的多數黨可以決定邦的首長與政策走向。

看守德國的報導
Stopp Staudinger!。(在地的反火力電廠運動團體)

Friday, 19 December 2008

【研究】2008氣候表現指數與危機指數

德國的獨立智庫「看守德國 Germanwatch」如往年一樣,在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舉辦的場合發表了2008年氣候表現指數與氣候危機指數。評比中也包括台灣。

2008年氣候表現指數2008年氣候危機指數

以下為中央社報導(全文)

減少溫室效應 瑞典貢獻最多沙國最少

(中央社波蘭波茲南2008年12月10日法新電)在此地出席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的兩個組織今天公佈指數顯示,在減少溫室廢氣排放量方面,瑞典的貢獻最多,沙烏地阿拉伯的貢獻最少。

不過這項每年公佈的「氣候變遷表現指數」(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只把瑞典排列在第四位,前三名全部從缺。

非政府組織「德國守望」(Germanwatch)和「氣候行動網歐洲分會」(Climate Action Network Europe)表示:「沒有任何國家在維護氣候方面的作為,能斷定為令人滿意。」

這兩個組織解釋,沒有任何國家展現出「更大力投入」以避免氣候出現危險變遷的意願。

根據此二組織的歸類,所謂氣候危險變遷意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高出攝氏2度以上。

瑞典在指數上排名第四,其次依序為德、法、印度、巴西、英國和丹麥。

倒數第10名是希臘,其次依序為馬來西亞、賽普勒斯、俄羅斯、澳洲、哈薩克、盧森堡、美國、加拿大和沙烏地阿拉伯。

氣候變遷表現指數總共評比57個國家,其二氧化碳年度排放總量佔全球排放量的九成以上。二氧化碳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

Saturday, 20 September 2008

【活動】德國氣候聯盟0913遊行抗議煤碳火力電廠興建

德國近九十個NGO組成的德國氣候聯盟(die Klima-Allianz)在9/13日同步於Jänschwalde與Staudinger兩處煤碳火力電廠興建場址外發動抗議遊行,認為德國政府與能源公司的煤炭火力發電乃是錯誤政策,要求立即停止。遊行人數共約6000人,口號為「保護氣候、停止煤炭」。

目前全德國約有25-30處煤炭火力發電廠正在規劃、興建中或擴建(見此),被認為是全球暖化的重大威脅。NGO認為,政府與某些能源公司(如瑞典商E.ON)有能力進行再生能源/乾淨能源的計畫,卻仍選擇了煤炭火力發電廠,讓他們很失望。

兩處抗議地點,除了NGO投入外,地方團體也積極參與,並蒐集地方人士的連署,地方憂心生活品質受影響外,也有民眾抗議歷史建築可能遭到迫遷。


參考資料:
德國地球之友的簡短報導(德文)
德國氣候聯盟的新聞稿(德文、PDF下載)
遊行照片請參見Flickre:Jänschwalde 與 Stauding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