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企業責任.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企業責任. Show all posts

Friday, 11 February 2011

【事件】APP捐款給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因為APP集團(亞洲漿紙,中方為金光集團,在台由金盛世紙業代理)在印尼與中國的林業經營方式招致爭議,而受到綠色和平組織各國分會多篇報告批評,台灣的綠色和平甚至大動作發起行動要消費者拒買旗下產品,包括倍舒柔衛生紙。

不過縱使有這個問題,從事抗暖化議題的智庫NGO─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卻接受了APP的捐款,並將專款指明作為「氣候變遷教育宣廣基金」。這個舉動凸顯了台灣NGO對國際NGO行動的認識不清,也讓人清楚看到台灣各環保團體之間的矛盾。台灣各社團與智庫對於「永續林業」議題也缺乏深耕,可能會衍生未來對森林碳權的一大堆問題。


以下為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接受捐款的新聞稿內容摘錄:
...身為全球前十大紙業集團的亞洲漿紙(Asia Pulp & Paper Co., Ltd., 簡稱APP),致力於維護森林生態永續發展,以具體行動關愛生命,證明造紙,也可以種樹。為積極落實APP關懷台灣永續發展的理念,即日起至1月31日止,凡於全台全聯福利中心購買 Paseo「倍舒柔」系列產品,APP即每袋捐贈NT$ 2元,專款贊助【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2011年「氣候變遷教育宣廣基金」專案,與您一起“關愛生命、保護地球”!

Monday, 20 September 2010

【行動】綠色和平槓上Facebook



Facebook(臉書)在2月時宣布,他們將在美國奧勒岡州的Prineville鎮增設一個數據中心(Data center)擺放超級電腦或伺服器,來應付他們擴張飛快的業務。綠色和平遂在當時便「以臉書抗議臉書」的方式,號召50萬民以上的網友,要求臉書要採用更多的再生能源,根據規劃,新數據中心的電力有半數以上的電力來自煤炭火力發電。

綠色和平在9月初展開新一波的行動,除了製作上面那則短片外,綠色和平執行長並於9月1日發出公開信給臉書的創辦人暨執行長查克柏格(Mark Zuckerberg),提出4點呼籲:
  • 承諾停止使用會造成污染的煤炭能源(發電)
  • 運用他的採購力來選擇乾淨、再生的電力來源
  • 在地方、國家與全球各層級都倡導更強有力的氣候與能源政策,確保當IT產業的能源需求增加的時候,能獲得再生能源的供應。
  • 把這樣的訊息公開在臉書的網站上,讓百萬用戶瞭解這間公司是氣候領袖。
根據統計,全球IT(資通信科技)所需要的能源約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而電腦數據中心是能源耗用多且成長最快的部份。但由於近年來大家已經注意到這一點,所以像Google這樣的有點環保概念的公司,便會在數據中心的設計與能源取用上多花心力。比如,購買碳額度作為補償、利用自然冰涼的流水來冷卻伺服器溫度、注意電力來源的再生能源比例。
這次Facebook的新數據中心地點,設在Prineville鎮,是因為當地位處較高冷的地區,可減少冷卻的用電,再者他的電力來源是太平洋電力公司,這家公司雖然有半數仍使用煤炭、近半數來自核能,但仍有朝向再生能源電力的規劃。而且在再生能源電力無法完全保證取得的狀況下,臉書公司認為,他們應朝向提高能源效益方面著手。
不過,這樣的考量並不被綠色和平接受,他們要的是100%的再生能源。
然而,根據資訊產業界的電子報「Data Center Knowledge」所做的報導,就連綠色和平組織自己租用的伺服器,也不是100%的再生能源。該媒體表示,「綠色數據中心」這個議題很複雜,綠色和平把議題太過簡化了,以便於炒作。朝綠色數據中心邁進雖然有點困難,但許多廠商也都朝這方面前進,該媒體過去也報導整理過
這件事情上,我覺得綠色和平組織是過於苛責臉書了,因為人家也是老老實實的評估過節能的方式。我認為綠色和平是想要藉由修理臉書,來告訴大家IT產業的能源問題,但目前的情勢發展卻沒能讓大家了解到這議題,看起來只流於八卦性質。
綠色和平對於IT產業耗能議題是有一個整體性的行動,叫做 Cool IT,不過主要對於臉書的這一波行動,就惹起一些爭議,可能不是好事。IT產業明明就相對積極地投入再生能源與能源效益,綠色和平的行動策略似乎要調整一下。

Thursday, 25 February 2010

【新聞】聯合利華因BBC的紀錄報導而修正棕櫚油採購

家庭個人衛生用品與零食龍頭企業聯合利華(Unilever)在2月24日宣布,他們不會再向印尼的Duta Palma公司採購棕櫚油。原因是,英國BBC有個節目在本週撥出一個調查報導紀錄片,揭示了Duta Palma 職員為了種植棕櫚油而將原生樹林砍伐殆盡。

印尼不當的棕櫚油產業,是森林砍伐的因素,也使得紅毛猩猩無家可歸。

如果我沒有搞錯的話,這個節目是Panorama新聞深度報導節目,這個專題叫做 Dying for a Biscuit,以下是預告片:



---
這個節目另外有登出一些專文。聯合利華是棕櫚油在英國最大的買家/消費者,在幾年前該公司也嘗試要投入建立永續棕櫚油的採購鏈。

Tuesday, 2 December 2008

【報告】美國大地之友發佈關於中國綠色信貸規範的報告

11月20日,美國大地之友(地球之友)發佈題為《綠色變革:中國金融業的環境政策與實踐》的報告,報告談到最近中國制定了新法規,控制銀行向存在可疑環境問題的項目和公司貸款,支持更多綠色項目。

報告特別稱讚了'綠色信貸政策',該政策使38家公司由於環境違法而被列入'信貸黑名單',導致至少20億人民幣(2,350萬歐元)貸款被拒絕或收回。報告還詳細介紹了新的'綠色上市(首次公開募股)'政策,該政策要求污染或能源密集企業披露環境資訊並在公開募股前接受公眾評議。自該政策於2008年2月開始執行以來,38家提出上市申請的公司當中有20家被環保部拒絕或被要求接受進一步審查。 (本文引自中國發展簡報)

詳細全文請見美國地球之友

新聞稿(英語)、英語報告

中文新聞稿中文報告

Saturday, 29 November 2008

【宣導】大衛鈴木基金會企業減碳參考手冊

加拿大的環保團體大衛鈴木基金會長期推動生態保育與氣候議題,也積極協調企業界落實環保工作。在11月中他們出版了最新的企業減碳的手冊:Doing Business in a New Climate: A Guide to Measuring, Reducing and Offsett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裡面是一些企業如何測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具體案例,提供其他企業參考。

新聞稿
下載頁面

基金會的出版品頁面

-----------------------------

Thursday, 23 October 2008

【會議】碳揭露計畫在台舉辦發表會

2008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簡稱CDP)於10月20日舉辦台灣發表會,包含國內企業主、顧問公司代表,及其他相關團體等百餘位成員,齋聚台北市晶華酒店會場,共同關心臺灣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碳排放問題。

CDP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組織,是由全球385個機構投資人共同發起,管理資產總額達57兆美元,目前擁有全世界與氣候變遷相關最大的資料庫。主要 在調查並公開企業營運與減緩溫室氣體的表現,並要求企業自行提出因應氣候變遷之投資風險、機會的策略,供投資人作為參考。在今年度的亞洲報告中,台灣企業 接受碳排放的檢核盤查回覆率高達44%,在亞洲國家中僅次於日本,因此年度亞洲報告特別以101大樓作為封面。

詳細全文請見環境資訊電子報:http://e-info.org.tw/node/38229

-------------------------------------------------------------------------------------------

Monday, 16 June 2008

【會議】綠色和平中國商業論壇

2008年5月27日綠色和平組織在中國北京舉辦首屆中國商業論壇,除了綠色和平國際總部祕書長Gerd Leipold親自出席外,可口可樂公司首席執行長E. Neville Isdell亦參與,並發表演說。此會議主題為「全球暖化的降溫方案—早期行動案例」,針對製冷空調系統的溫室氣體排放源展開討論,同時提出了可行的自然製冷解決方案。

為此,可口可樂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E. Neville Isdell在會上承諾:可口可樂公司將在2010年之前購置10萬台自然製冷冰櫃,以表明其在淘汰HFCs問題上的決心。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稿
綠色和平組織中國分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