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Campaign.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Campaign. Show all posts

Thursday, 10 November 2011

【行動】 高爾的真相24小時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9月的時候發起的新一波行動,名為「真相的24小時」,要在24小時內從網路上分別針對不同語區的國家進行個別演講,結果實質上是一場接一場的演講+座談的影片網路直播。

內容主要是傳達說,人為影響造成地球正在暖化,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但是世界上有很多企業與氣候懷疑論者一直在贊助、否認氣候暖化,扭曲科學事實,影響政策。所以高爾的組織打算從此開始對這些懷疑論者採取行動,還把自己組織的名稱改成 Climate Reality Project。高爾最近的公開演講,也都是在指責那些氣候暖化懷疑論者。

我必須說,好無聊啊,這又不是在打選戰。不過我想說,高爾大概也是受不鳥目前有心人士的操弄了。

Climate Reality Project網站裡面有影片。


Sunday, 17 April 2011

【行動】瘋綠電行動聯盟的行動

在日本核災後,台灣有一群人思考應該要選擇安全、綠色、乾淨的能源,而首先必須摒除電業的單一壟斷,要「電力解嚴」,讓民眾能有選擇綠電的機會。所以他們發起一個「瘋綠電行動聯盟」,徵求大家連署,並在4/14日召開記者會宣示行動。

發起的人士中,有幾位是具有社會知名度的,包括作家施寄青、陳若曦,玄奘大學的德籍法律系副教授葛祥林...

對於這個行動有興趣的,請上他們的網站看看「瘋綠電行動聯盟」。


Wednesday, 6 April 2011

【影片】加拿大環保部長與石油公司的曖昧情愫

加拿大的環保團體近來對於油砂開採污染,以及輸油管線鋪設的事情,一直在抗議保守黨執政政府。擔任環保部長的Peter Kent甚至明顯的捍衛石油公司的利益,說油砂的排碳量很小、不會新設法規限制油砂開採的石油公司爾爾...,惹惱了加拿大各個環保團體。

所以加拿大的綠色和平組織就模仿美國綠色和平在2010年初做的一個行動 Polluter Harmony,弄了一個加拿大版的,用「諧趣」的影片,直接點名諷刺Peter Kent與石油公司交情非常好,根本就是一對愛人。就這樣,影片還蠻噁心的。應該還會有新的影片上線。

Tuesday, 4 January 2011

【遊說】要英國政府幫租屋者改善房屋節能效率

嚴冬裡,英國地球之友在12月初的民調發現,有1/3的民眾覺得住家裡冷的讓人不舒服。但是,事實上全英的住家有過半數把暖氣持續開著超過12個小時。但是如果是租用房子的承租戶,則狀況更慘,有49%的租屋者覺得冷的不舒服,有34%的租屋者會關掉冷氣,以節省花費。

寒冷潮濕的住家會讓居民更容易生病,對原本已經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英國的消費者保護組織Consumer Focus 在冬季接連研究住屋節能效率議題,出版了一本研究報告,分析租屋的能源效益標準,並建議政府要改善標準。他們針對Fuel poverty(負擔不起基本暖氣燃料的人)、住家能源效率都提出建議,並且也特別分析某些"寒冷程度有害"的住屋問題出在哪裡。大致上也是,向私人承租房屋的租屋者,因為無法改善住屋與暖器設施,而必須忍受寒冷。

所以英國地球之友便在入秋之際發起了Warm Homes campaign這個行動。弱勢者會受凍,是因為負擔不起暖氣,也是因為住屋的能源效益/保暖效益太差,使得暖氣開了也不能禦寒。所以要改善住屋能源效益等於是減少暖氣耗費,降低民眾的燃料花費,既能省錢,也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而向私人承租房屋的租屋者更是弱勢。

事實上,英國保守黨政府已經著手修法,政府也早有相關的策略,只是地球之友希望能更好更積極。

地球之友呼籲政府,要增修法令,設置私人的出租房屋要有最低能源效益標準。讓房東"必須"改善住家的能源效益或保暖功能,讓住戶不致於受凍。協助房東與地主改善作業。確保租屋者承租時明確了解住屋中的暖氣設施需要花費多少。(因為有些鍋爐設備很燒錢)

註:有其他的能源公司、其他國家或地方政府也推出同名計畫。可以說是菜市場名字的計畫。英國地球之友與Consumer Focus 這一波行動有其特別關注的特點。

Wednesday, 3 November 2010

【行動】向加州(2010年)23號公投案說NO(更新)

來居於對抗氣候變遷前鋒的加州,最近受到很大的挫折。綠色州長阿諾將於2011年1月下台但繼任的幾位候選人對氣候立法企圖心都不強。更糟的是有家化石能源公司Texas Oil在背後運作推出一個公投案,California No 23 (2010),將在11月2日公投。

此案要求暫緩加州溫室氣體減量法(AB 32)實施,直到加州失業率降到5.5%或以下,而且要連續四季。由於這個公投案的宣傳策略,巧妙把失業率拿出來和減量目標對壘,所以想必會獲得中低
勞工普遍的支持。

加州的環保NGO動員起來,不要讓石油公司灑錢支持的這個公投案通過。主要的反對陣營成立了一個Stop the Dirty Energy Proposition網站;並有許多集會與媒體行銷戰。
(~~~~~~~~更新~~~~~~~~~)
最後11月2日公投的結果,23號公投案沒有過,票數差距為61.4%比38.6%,可說還有很大的差距。同時舉行的加州大麻合法案差距還比較小(也沒過)。
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的繼任者為回鍋州長Jerry Brown,副州長為Gavin Newsom,剛好前者之前擔任過奧克蘭市市長、後者擔任過舊金山市市長,在市政上都很重視氣候政策。

Monday, 18 October 2010

【行動】讓美國中小學建築更具有永續性與能源效益

美國有幾個以「綠色中小學」(Green School)為名的NGO行動,連地方政府也有類似行動。目前相關的NGO、政府單位,積極的中小學校,都加入了一個聯盟組織「綠色中小學聯盟」Green Schools Alliance (GSA)。這是一個比較鬆散的聯盟組織,比較像是資訊共享的平台,而不是共同行動的組織。
這裡的School,主要是指K-12,就是從幼稚園,到12年教育,也就是幼稚園到高中這個階段,屬於基礎教育。據估計,全美國20%的民眾(6千萬)每天都要去Schools,他們是學生、教師、職員與政府相關機構人員。這就是為何綠色中小學會顯得重要的原因。
本文的重點是。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在2010年10月成立了一個綠色中小學中心(the Center for Green Schools),專門協助中小學進行建築物的節能與永續改善,已達到永續建築標準(LEED),實施對象包括新建學校與舊有的學校。
他們設計了一個互動圖示,來說明該中心要改進的,包括自然採光、能源效益、環保建材、節水、提高回收率等等。
11月7日,猶他州將招開全美的綠色中小學高峰會。在這個高峰會中,會匯聚不同單位支持的各種綠色學校議題,包括生態(生物多樣性、學生種植計畫)、健康學區等等。屆時綠色中小學的議題可能會有更多的討論。

Friday, 15 October 2010

【行動】350.org的10/10/10全球行動

350.org串聯旗下會員與志工、友好團體與名人,共同在2010年10月10日這天,在全球一起進行減碳、對抗暖化的行動,他們稱為10/10/10 Global Work Party。根據他們網站上的統計,這次共有188個國家的人,辦了7347場行動。
雖然很多行動是屬於我個人很不喜歡的「宣示性」行動,如排字拍照、騎單車舉海報排字拍照、潛水用石頭排字拍照...,但是想當然爾,這些參與者不是只單單排字拍照,他們都有進行其他實質性的環保行動,而且也落實該團體"草根"的本質。各種多元的行動,可以參見:
當然一天的行動是不夠的,該組織在網站上說,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是 count politically,大家再要做研究、再開會,去遊說政府制定新的策略,來減緩地球暖化。

Monday, 20 September 2010

【行動】綠色和平槓上Facebook



Facebook(臉書)在2月時宣布,他們將在美國奧勒岡州的Prineville鎮增設一個數據中心(Data center)擺放超級電腦或伺服器,來應付他們擴張飛快的業務。綠色和平遂在當時便「以臉書抗議臉書」的方式,號召50萬民以上的網友,要求臉書要採用更多的再生能源,根據規劃,新數據中心的電力有半數以上的電力來自煤炭火力發電。

綠色和平在9月初展開新一波的行動,除了製作上面那則短片外,綠色和平執行長並於9月1日發出公開信給臉書的創辦人暨執行長查克柏格(Mark Zuckerberg),提出4點呼籲:
  • 承諾停止使用會造成污染的煤炭能源(發電)
  • 運用他的採購力來選擇乾淨、再生的電力來源
  • 在地方、國家與全球各層級都倡導更強有力的氣候與能源政策,確保當IT產業的能源需求增加的時候,能獲得再生能源的供應。
  • 把這樣的訊息公開在臉書的網站上,讓百萬用戶瞭解這間公司是氣候領袖。
根據統計,全球IT(資通信科技)所需要的能源約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而電腦數據中心是能源耗用多且成長最快的部份。但由於近年來大家已經注意到這一點,所以像Google這樣的有點環保概念的公司,便會在數據中心的設計與能源取用上多花心力。比如,購買碳額度作為補償、利用自然冰涼的流水來冷卻伺服器溫度、注意電力來源的再生能源比例。
這次Facebook的新數據中心地點,設在Prineville鎮,是因為當地位處較高冷的地區,可減少冷卻的用電,再者他的電力來源是太平洋電力公司,這家公司雖然有半數仍使用煤炭、近半數來自核能,但仍有朝向再生能源電力的規劃。而且在再生能源電力無法完全保證取得的狀況下,臉書公司認為,他們應朝向提高能源效益方面著手。
不過,這樣的考量並不被綠色和平接受,他們要的是100%的再生能源。
然而,根據資訊產業界的電子報「Data Center Knowledge」所做的報導,就連綠色和平組織自己租用的伺服器,也不是100%的再生能源。該媒體表示,「綠色數據中心」這個議題很複雜,綠色和平把議題太過簡化了,以便於炒作。朝綠色數據中心邁進雖然有點困難,但許多廠商也都朝這方面前進,該媒體過去也報導整理過
這件事情上,我覺得綠色和平組織是過於苛責臉書了,因為人家也是老老實實的評估過節能的方式。我認為綠色和平是想要藉由修理臉書,來告訴大家IT產業的能源問題,但目前的情勢發展卻沒能讓大家了解到這議題,看起來只流於八卦性質。
綠色和平對於IT產業耗能議題是有一個整體性的行動,叫做 Cool IT,不過主要對於臉書的這一波行動,就惹起一些爭議,可能不是好事。IT產業明明就相對積極地投入再生能源與能源效益,綠色和平的行動策略似乎要調整一下。

Wednesday, 28 July 2010

【行動】羅賓漢稅-對銀行交易課一丁點稅來扶助窮人與對抗氣候變遷

英國社福、環保等多個NGO在2010年2月發表公開信,要求政府向銀行課徵羅賓漢稅(Robin Hood tax)。概念是,從每筆銀行交易中課徵少許稅收,每年可以蒐集到上千億英鎊的稅收,而政府有了這筆錢,便可以來挹注公共服務(如教育與醫療)、減貧、與對抗氣候變遷。依據他們的說法,這筆稅收可以作為公共服務的避險基金。詳細請見以下中央社報導

劫富濟貧 英民間促政府課徵羅賓漢稅

(中央社倫敦10日路透電)近50個組織聯名致函英國政壇領袖,表示應該對全球銀行金融交易課稅,所得稅款可用來打擊貧窮、保護公共服務並對抗氣候變遷。
這個今天發起的「
羅賓漢稅」(Robin Hood Tax)運動,除獲得樂施會(Oxfam)等慈善團體支持,也得到援助機構、工會、環保團體、金融家與經濟學家的響應,並邀請英國演員比爾奈伊(Bill Nighy)演出宣傳影片。 他們在致函英國政黨領袖的信寫道:「你可以忽視這個世界面臨的嚴重問題… 或者你可以努力找出創新、有別於傳統且穩定的集資方式。」
信中寫道:「我們請求你們認真的把『羅賓漢稅』視為這個激進新選項,對銀行家課徵一筆小額稅款,有望讓英國、赤貧各國及我們的地球變得大不同。讓我們把銀行面臨的危機轉變成英國與全世界的機會。」

這個團體表示,羅賓漢稅將能徵集數千億英鎊,課徵對象是金融機構之間的交易,而非銀行與一般銀行客戶之間的交易。不同的交易會採不同稅率,但平均將在0.05%左右,從每交易1000英鎊課稅5便士起跳。



這些團體組成一個行動聯盟在推動這個議題。推動過程中遇到一個重大變折,就是原本支持此案的首相布朗辭職下台,所以他們要重新對接任的聯合內閣進行遊說。總而言之,這個聯盟匯集民間力量,順利找到許多名人與明星來代言,不過他們還是在G8、G20等重要政治經濟場合進行發聲與遊說,舉辦影片競賽、網路號招支持,也花了一些精力去說明「羅賓漢稅」是可行的,不是白日夢。

不過,這個想法一直都有人質疑,這些質疑可以參照維基百科中的說明。主要是考慮到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而實際上,這兩年因為金融風暴,有很多人,包括德、英、法元首,都開始呼籲政府課徵托賓稅(Tobin tax)。托賓稅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賓(James Tobin)在70年代就提出的想法,他主張對外匯交易課徵交易稅,來遏止有心人的投機行為。托賓稅當時並未被採納,而當這兩年再被提出時,其實已經是擴充了托賓稅的概念,來對應於現在的金融危機情勢。

現在說的羅賓漢稅,可以說也是由托賓稅而來,但實質操作上還是不同。有蠻多媒體與評論已經混用了托賓稅與羅賓漢稅的內涵,比如說國際貨幣基金或是國家元首主張對銀行課徵交易稅,通通被冠上羅賓漢稅,但其實不代表與羅賓漢稅行動相同。這一點請特別注意。

「羅賓漢稅」這個行動,已經在幾個國家有了分身,包括加拿大澳洲德國...美國等其他國家也有行動者呼應。

Thursday, 15 July 2010

【NGO介紹】憂思科學家聯盟

憂思科學家聯盟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UCS) 是美國的NGO組織,是個由科學家組成的智庫。它原先是在1969年,由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學生與職員組成,目的是抗議科學被用做(越戰)軍事用途,以及要在公共利益領域上推廣科學。

這個組織發展到現在,已經有25萬名來自各行各業的公民與科學家加入。他們希望科學研究為獨立,不為軍事與財團利益,而是要將科學應用於大眾福祉,來「創造健康的環境與更安全的世界」。

他們的研究主軸圍繞著公眾健康安全,現在包括了核能、核武(輻射)、全球暖化、乾淨能源、潔淨運具(空污)、糧食安全(糧食政策與基改)等。而他們的研究員勤於做報告,與政策追蹤。根據財務報告,他們的經費絕大部分來自於會員會費與捐贈,以及基金生息,然後有85%的經費都投入計畫項目。可見得他們的獨立性與研究屬性。另外,基於它是科學研究為主的性質,他們的行動與報告,常會以科學人員為訴求。

就算在行動方面,他們也比較偏重研究報告的發表,辦會議演講,偶爾發動連署遊說官員,很少有遊行等直接行動。

UCS具有反戰、反商(其實是要確保科學用於公眾利益上)的特質,所以被外界貼上左派的標籤。而在一堆智庫中,它也被歸類到非主流的那一圈,也不屬於行動派的環保團體。不過它們竟然莫名奇妙的被氣候暖化懷疑論者盯上,有很多氣候懷疑論者三番兩次指稱UCS操作「全球暖化是人為造成的」這個立論。

為了要大動作迎戰「全球暖化不是人為造成的」這個謬論,最近UCS就發起了一個行動 Curious for Life。這個行動的本質是要訴諸科學人員的初衷與良心,捍衛科學真理,而這也是UCS成立40多年來所堅持的。

已經推出的平面廣告,感性地表現每個科學家最初如何嚮往進入科學領域,而他們的初衷是否安在。

這個行動還請科學家與民眾寄電子郵件給媒體大亨梅鐸,叫他注意旗下的fox新聞與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的抨擊科學家以及誤導的言論。然後請大家舉報媒體上任何對於全球暖化的謬論,再來也順便招募科學家入會。他們說後續會還會有一些廣告行動,但應該是針對科學人士(的良知之類的)。


我覺得在台灣各環評過程中屢屢存在學者立場爭議的現在,是該讓大家好好看看憂思科學家聯盟的這個行動。

Friday, 30 April 2010

【行動】英國NGO抗議蘇格蘭皇家銀行的不正義貸款

英國的發展議題NGO-世界發展運動組織(WDM)最近與國際特赦組織、蘇格蘭地球之友等人權與環保團體,一齊抗議蘇格蘭皇家銀行RBS的不正義貸款。

他們指控,有許多公司(大多為石油公司)涉入了很多污染與侵害人權的事件,但蘇格蘭皇家銀行依舊貸款給這些惡名昭彰的公司。包括貸款給E.ON能源公司,讓它得以在在英國與歐洲大量興建煤炭與天然氣發電廠;持續貸款給加拿大一間石油公司在中部開採油砂。借貸給2006年棄置有毒廢棄物在象牙海岸的Trafigura公司....

抗議RBS的幾個NGO利用該銀行4月28日年會的時間,針對RBS發動為期1週的抗議行動,包括在英國各城市發起街頭抗議、網站上製作RBS骯髒金融地圖。他們也有法律行動,就是認為RBS的錢有84%屬於納稅人,公共金錢的投資不應侵害人權並造成氣候衝擊,且應該符合政府自己的法規。不過他們這樣的法律行動尚未有成功的進展。

Monday, 23 November 2009

【行動】加拿大的KYOTOplus

加拿大的環保團體、慈善團體與部分教會組織這兩年合作推動的氣候行動,叫做 KYOTOplus。這個行動主要是請全民以電話、連署與行動,呼籲加拿大的國會議員與政治家擬定有力的溫室氣體減量的目標、政策或法案。他們在10月底在議會山莊展示10萬份連署,要求他們通過C-311法案 (氣候變遷責任法the Climate Change Accountability Act),以做好迎接哥本哈根氣候變遷大會的準備。

他們也拍攝影片、邀請名人站台、過去曾發起小遊行。目前則是緊盯立法進度。

Tuesday, 3 November 2009

【行動】印尼氣候防衛者營

綠色和平組織10月在印尼蘇門答臘的中部東邊雨林區的Kampar半島,搭蓋設立了一個氣候防衛者營(Climate Defenders Camp),要在這邊從事運動、教育與宣導,呼籲地球人重視森林砍伐問題。

森林砍伐所相對產生的溫室氣體,佔全世界溫室氣體排放的五分之一強,比全世界汽機車飛機的排放量加起來還多,但印尼的雨林卻仍持續遭砍伐,轉作棕櫚油,以用在巧克力等物品的製作上。大量的森林砍伐也使印尼成為世界上溫室氣體排放量前幾名的國家。另一方面,印尼此區雨林的地面,是泥炭沼澤,有絕佳吸納碳的能力。但被砍伐轉為農做後,它的碳匯能力大打折扣。

綠色和平想在印尼找個示範地點,來闡述森林砍伐與暖化的關係,然後對氣候談判的全球領袖們壓力。這個計畫屬於綠色和平森林與氣候(森林是氣候對策)的項目之一,他們認為停止森林砍伐是解決氣候變遷最快的途徑。

關心這個營隊的最新動態,請看綠色和平的部落格

Tuesday, 27 October 2009

【行動】往哥本哈根倒數行動

基督徒互助會(Christian Aid)與全球諸多關心發展中國家發展議題的基督教派組織,發起一個「往哥本哈根倒數」Countdown to Copenhagen的行動,發起全球的連署行動。

內容是富有國家應該
(1)立即消減他們的二氧化碳排放,讓全球暖化維持在2度C以內。
(2)協助並資助發展中國家減少碳排放、在潔淨的狀況下發展國家,與氣候調適。


行動的網頁在這邊。Countdown to Copenhagen
目前合作的教會組織多數在西歐與北歐。基督徒互助會本身則是以英國為基地的國際慈善組織,致力於國際合作發展事務(也就是幫忙發展中國家),近年來積極並深入參予氣候變遷議題。

Monday, 19 October 2009

【行動】2009部落格行動日

部落格行動日(Blog Action Day)這個活動自2007年開始,每年10月15日會邀請全世界的部落客,針對一項環境議題撰寫文章,透過網路的重聲齊發,宣傳環保的重要。2009年的主題是氣候變遷,包括英國首相布朗部落格、美國白宮部落格、Google官方部落格、全球之聲都響應張貼文章,2009年總計有超過13000個部落格撰寫參加這個活動。國際知名的環保團體綠色和平、NRDC都擔任夥伴組織。

部落格行動日是在2007年由Collis Ta'eed為首的幾位部落客發起,不過2009年的活動,他們找到了一間社會企業-Change.org來主辦,整個規模果然有變的比較豐富。


趁這篇文章,我來推薦台灣幾個氣候變遷議題的部落格。

1.低碳生活部落格。台達電基金會推廣低碳生活的部落格,以淺顯的專文為主。
2.ECO御宅綠活情報。轉譯國外的綠生活、設計、思潮等資訊。
3.全球暖化勢不可擋 人類自食惡果。轉載新聞為主。

Thursday, 1 October 2009

【行動】2009美國Climate Ride

有一百多名氣候變遷議題行動者參加第二屆美國氣候單車長征(climate ride),時間是9月26日騎到30日,五天,從紐約中央公園,經過巴爾的摩,到達華盛頓特區,要像國會議員傳達「現在就修理好氣候!Fix the climate now!」。美國參議院正準備要討論氣候法案。

活動網站在這邊。每年都有,要繳錢,2010年是在加州。

Tuesday, 22 September 2009

【行動】香港綠色和平無車日

無車日這個東西在台灣已經被玩到濫了,只剩下「萬人騎單車領獎品」這樣的選項,而且台北縣的活動還塞單車,成為大笑話。來看看今年香港的綠色和平怎麼玩9月22日無車日。

首先成立facebook群組邀請名人站台,設計識別Logo與海報。

9月8日,綠色和平致贈曾特首一輛單車作為代步,因為他們發現曾特首每日搭座車去辦公以及去附近的教堂參加彌撒。

9月初,遊說政府長官與曾特首支持無車日。

9月14日,綠色和平號召一百多位民眾以單車環繞香港市區,名為氣候英雄單車行,鼓勵市民不開私家車改騎單車。其中綠色和平自己的隊伍人員帶上潛水蛙鏡騎單車,吸引人注意。

9月22日無車日前夕,綠色和平人士在香港各地地面上與人行道上,包括政府單位門前,用水柱噴上無車日的Logo與口號「9.22 唔揸車救氣候」,稱為無車日洗街宣傳

9月22日無車日當天,曾特首與部份局處首長步行上班,綠色和平人員身穿北極熊裝想要陪特首走一段,當然只走一小步就被架開,不過還是有機會送上無車日徽章。

Wednesday, 24 June 2009

【活動】2009夏至關燈

2009年夏至關燈於6/21(日)晚上8:00-9:00舉行,恰巧蓮花颱風通過台灣海峽,台北當晚幾乎無風雨,台南與高雄風雨較大,花蓮、高雄原有的戶外夜間活動取消。另外,2009年是全球天文年,所以主辦單位荒野保護協會也邀請幾個天文學會參與,宣導光害的危害。林憲德教授日前出版一本談光害的書《都是愛迪生惹的禍-光害》,也趁著夏至關燈的系列活動,與民眾分享觀念。

今年香港地球之友與北京自然之友也同步舉辦關燈活動,中國的自然之友成員並在中國北京以外的部份城市推廣。


夏至關燈80萬人響應 減碳160公噸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6月21日電)今晚哪裡有問題?仔細民眾會發現,好多地方黑漆漆,原來是80萬人響應夏至節約用電,關燈時刻晚上8點至9點,台電統計,約減省25萬度電,減少160噸二氧化碳排放。

荒野保護協會、香港地球之友與北京自然之友等兩岸三地環保團體,發起「2009年夏至關燈」活動,今年全台新增推廣天文觀測活動,邀請民眾關燈,體會沒有燈光光害之美,到戶外看星星。

夏至關燈系列活動從下午開始,荒野志工上街頭宣導關招牌燈與騎樓燈1小時。晚上8點由環保署長沈世宏與荒野在台北共同主持關燈儀式,晚上8點至9點關燈1小時,台電統計,約節省25萬度電,減少160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南部火力發電廠4號機1小時滿載發電量,等於6公頃喬木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荒野表示,夏至關燈邁入第5年,今年關燈響應人數與去年相同約80萬人,原本預估有100萬人響應,但由於颱風關係,較多民眾選擇待在家裡,建築物部分響應比例是去年的3倍,企業響應的比例是去年4倍。

響應的單位有台北101金融大樓、台北市多處古蹟、國父紀念館、美麗華摩天輪、美麗信酒店、統一國際大樓、亞都麗緻大飯店、台北君悅大飯店、新竹東門城圓環周圍200多間店家、高雄85大樓、高雄漢來飯店與宜蘭蘭城新月廣場等通通關燈1小時。

儘管有颱風來襲,今晚在台北仍有不少民眾齊聚大安森林公園,聽不插電音樂會、觀察夜間生態、欣賞草地特技表演和街頭藝人等活動,也可以看星星,參觀節約能源展示攤位,親自動手動腳來發電,體驗「度度」皆辛苦。

------------------------------------------------------------------------------------------
請參考【活動】2008夏至關燈

Monday, 18 May 2009

【活動】五月是美國單車月

在美國自行車騎士聯盟(League of American Bicyclists)的推動下,美國各州與大城市漸有共識,將五月視為單車月(Bike Month)來推廣,而自行車騎士聯盟與各地單車社團、各地政府也規劃許多不同的活動。

其中最核心的是2009年騎車上班周5/ 11-15,以及5/15週五這個騎車上班日。「騎單車上班」(Bike-to-Work)是這整個活動的根源與重點,他們希望透過騎單車上班,進而改變民眾的生活態度與城市的單車環境與政策。基本上,單車月的本質也是「騎單車上班月」。

以我的觀察,比較起去年的單車上班周,今年他們的推動獲得比較大的響應,而且比較平民化而非僅限單車社團活動,特別是在紐約。紐約在前幾年發生過警察攻擊單車臨界輛活動的車手,造成警察與單車社團對抗的風波。結果這兩年在紐約市大力推動單車通勤以及單車風的流行,2009年紐約市府大力推動單車月行動,這樣的轉變最令我注意與感動。
  1. 美國自行車騎士聯盟極為陽春的單車月活動宣導網頁。裡頭有它們累積很久的騎單車上班需注意的用路安全與配合措施。
  2. 紐約市的單車月行動網頁
Bike-to-Work在台灣不是新名詞,早就有微笑單車上路竹科單車推廣社等社團與行動推動騎單車上班,也引介Bike to Work的觀念。

然而在5/3日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承辦,國家各級政府主辦的「台灣自行車日」,卻仍停留在單車休閒日的規模與層級上,變成捷安特相關車隊的聯歡活動,未推展到單車上班或生活減碳上,非常可惜,完全無法配合馬政府的節能減碳政策,可見這個「台灣自行車日」活動非常需要檢討改進,應將有限的政府資源投入在單車通勤上,而非已然盛行的單車休閒。

歐美所謂的Bike Day,是Bike to Work Day,推廣的是單車通勤,週末的無車單車休閒(Car free)只是相關的花絮活動而已。

Saturday, 16 May 2009

【活動】用太陽能照亮印度百萬人

印度最主要的環境智庫TERI(能源與資源研究中心)發起了一個活動,叫做「照亮百萬生命」(Lighting a Billion Lives,LaBL)。

印度幅員廣大,有許多沒有電力的貧民與窮鄉,據TERI網站所寫,約有4億印度人口無電力使用(全球有16億)。而其中有7600萬居住在鄉間,大多以煤油為夜間照明。

這次的行動是針對無電力的鄉村(我推測可能是都市裡無電力的貧民窟存有隨時被拆除的危險),TERI希望在村子設置太陽能充電站,每一村至少提供50組太陽能充電的燈具(包括LED燈與CFL省電燈泡),以每日太陽能充電,供給家戶、學校或小企業夜晚4~5個小時(CFL)或6~7個小時(LED)照明使用,提供讀書、煮飯、營業等用途。

從網站上看來,這個計畫還吸引了一些NGO與企業的綠色行動,除了贊助外,還進入社區舉辦社區環境教育的工作。

日本的環境智庫IGES過去常與TERI有密切的交流合作,所以他們在日本協助這項計畫募款。如果台灣廠商或個人想贊助此活動,TERI計畫備有贊助方案可供選擇(請點此),贊助者名字會列在網站上,各位可以考慮贊助金錢、產品或是合作推廣。

TERI這個組織的祕書長,即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主席Rajendra Pachauri博士。他在2008年參予發起這個活動,並利用自身的影響力來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