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環保團體近來對於油砂開採污染,以及輸油管線鋪設的事情,一直在抗議保守黨執政政府。擔任環保部長的Peter Kent甚至明顯的捍衛石油公司的利益,說油砂的排碳量很小、不會新設法規限制油砂開採的石油公司爾爾...,惹惱了加拿大各個環保團體。
所以加拿大的綠色和平組織就模仿美國綠色和平在2010年初做的一個行動 Polluter Harmony,弄了一個加拿大版的,用「諧趣」的影片,直接點名諷刺Peter Kent與石油公司交情非常好,根本就是一對愛人。就這樣,影片還蠻噁心的。應該還會有新的影片上線。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加拿大.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加拿大.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6 April 2011
Friday, 28 January 2011
【報告】16億歐元荷蘭養老基金被投資在油砂上
荷蘭地球之友2010年12月時發表一份報告(荷文),強調荷蘭的養老基金/退休基金被拿去投資在(加拿大的)油砂開採上。這是全球地球之友所屬的組織都在關注的議題。
報告指出荷蘭的養老基金/退休基金有2.7%投資在石油與油砂上,總額180億歐元。其中,有超過16億歐元被拿去投資油砂提煉出來的石油,也就是每位投資者拿192歐元投資油砂。
這是因為荷蘭退休基金的投資標的中,原本就有許多家石油與天然氣公司,但這些公司在近年增加油砂的生產比例。在報告中也有列出是哪些石油暨天然氣公司投資在油砂上。
這個報告是呼應2010年以來,英國、美國、加拿大發起的監督退休基金投資在油砂上的行動。他們就發現加拿大的退休基金、英國退休基金,都被拿去投資在BP、Shell等投資油砂的石油大廠股票,或所謂的天然礦產投資基金上。所以鼓勵投資者要寫信去基金公司,要求投資項目必須抵制石油大廠與油砂。
Tuesday, 13 July 2010
【遊說】反對油砂油管通過美國
有家加拿大的油管與能源傳輸公司 TransCanada近日向美國歐巴馬政府提出油管鋪設計畫申請,要把加拿大的油砂煉出的石油用油管由北向南穿越美國全境,運輸到美國境內的幾家石油公司據點(可能是該公司的客戶:BP與艾克森美孚)。這個油管計畫叫做Keystone XL。他們似乎已經拿到幾個州的許可,但是最終要過聯邦這關。
因為BP在墨西哥灣的漏油事件,美國政府在考慮"替代能源",所以國會議員擔心反而讓油砂成為替代選項,覺得這事態很嚴重,於是有多位眾議員寫了公開信給國務卿柯林頓(希拉蕊),要全盤謹慎評估此計劃。
環保團體也集合起來,針對這個計畫進行了幾次的抗議與遊說行動。他們成立了Dirty Oil Sands網站,就是用來反對Keystone XL計畫,以及宣導油砂並非永續的能源,呼籲美國各界不要使用。環保團體也有使用一些油管風險的訴求,像是漏油會污染水源。
直接參與的團體有corporate ethics international,Sierra Club, 美國地球之友,NRDC,綠色和平,雨林行動網與environmental defence等等,這些美國知名的環保團體。
目前7月上旬這段期間,是Keystone XL計畫的公開審閱時期,環保團體鼓勵民眾連署寄出意見,共有10萬人以上寄信給歐巴馬總統。
然後7月8日是他們的行動日,這一天在紐約、華盛頓等大城市,環保團體發起遊行抗議的行動,呼籲政府停止這個油管計畫。他們新聞稿也提到一點,環保團體有找來一些權益受損的地主加入抗議。
以下是行動發起團體之一 Plains Justice 製作的解說影片:
因為BP在墨西哥灣的漏油事件,美國政府在考慮"替代能源",所以國會議員擔心反而讓油砂成為替代選項,覺得這事態很嚴重,於是有多位眾議員寫了公開信給國務卿柯林頓(希拉蕊),要全盤謹慎評估此計劃。
環保團體也集合起來,針對這個計畫進行了幾次的抗議與遊說行動。他們成立了Dirty Oil Sands網站,就是用來反對Keystone XL計畫,以及宣導油砂並非永續的能源,呼籲美國各界不要使用。環保團體也有使用一些油管風險的訴求,像是漏油會污染水源。
直接參與的團體有corporate ethics international,Sierra Club, 美國地球之友,NRDC,綠色和平,雨林行動網與environmental defence等等,這些美國知名的環保團體。
目前7月上旬這段期間,是Keystone XL計畫的公開審閱時期,環保團體鼓勵民眾連署寄出意見,共有10萬人以上寄信給歐巴馬總統。
然後7月8日是他們的行動日,這一天在紐約、華盛頓等大城市,環保團體發起遊行抗議的行動,呼籲政府停止這個油管計畫。他們新聞稿也提到一點,環保團體有找來一些權益受損的地主加入抗議。
以下是行動發起團體之一 Plains Justice 製作的解說影片:
Friday, 2 April 2010
【行動】撲擊加拿大總理與自由黨黨魁
加拿大公民團體Polaris Institute3月中在其所經營的環境行動網站「看守油砂(Tar Sands Watch )」發表了一個網路小遊戲「Tar Nation」,是拿原油當作槍,撲擊加拿大總理Stephen Harper 與自由黨黨魁Michael Ignatieff。
為什麼要撲擊這兩位呢?因為前不久這兩個加拿大主要政黨的領袖都表示,不會禁止油砂開採,而是朝「有責任的」開發來邁進。不過,環保團體批評,並沒有任何計畫進行有責任的開發。
這個小遊戲外,看守油砂也鼓勵民眾寄電子郵件給政府,要求禁採油砂。加拿大新聞CBC 的報導另外採訪了原油產業的相關人士,他則是認為,這個產業目前已經很龐大,代表很多工作機會,要讓油砂開採更為永續,應當讓民眾更了解相關議題,但是他不認為撲擊政治人物的小遊戲可以幫助民眾更認識這議題。
可參考加拿大新聞CBC的報導。
老實講,這遊戲一點都不好玩。
為什麼要撲擊這兩位呢?因為前不久這兩個加拿大主要政黨的領袖都表示,不會禁止油砂開採,而是朝「有責任的」開發來邁進。不過,環保團體批評,並沒有任何計畫進行有責任的開發。
這個小遊戲外,看守油砂也鼓勵民眾寄電子郵件給政府,要求禁採油砂。加拿大新聞CBC 的報導另外採訪了原油產業的相關人士,他則是認為,這個產業目前已經很龐大,代表很多工作機會,要讓油砂開採更為永續,應當讓民眾更了解相關議題,但是他不認為撲擊政治人物的小遊戲可以幫助民眾更認識這議題。
可參考加拿大新聞CBC的報導。
老實講,這遊戲一點都不好玩。
Sunday, 21 February 2010
【行動】加國油砂置入性行銷爭議

殼牌石油這一批廣告預計連續刊登六週,行銷油砂開採的綠色面向,例如說油沙沒有比較污染,還有推銷碳交易,頗有漂綠行徑。這些廣告是以文章為主,做的與新聞一樣,僅在文章結尾附註「Information Feature」(資訊消息)。這些廣告則出現在加拿大各大城市裡Canwest集團旗下的報紙上。另外,這些報紙的網站上也有廣告文章,也做的類似新聞。環保團體甚至還指出,有很多報紙直接把這些文章分在NEWS的網址下。
加拿大山巒也點出,這樣廣告新聞化的行為違反了加國的幾項廣告法規。
Monday, 23 November 2009
【行動】加拿大的KYOTOplus
Tuesday, 3 November 2009
【宣導】媽媽們對抗氣候變遷
Wednesday, 13 May 2009
【說帖】加拿大應負擔減碳責任
加拿大氣候行動網(多個NGO組成推動氣候變遷議題)在4月20-22日舉行2009年氣候正義之旅。這個活動配合此期間推出的兩份報告,是要遊說政府與民眾,了解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乃是世界都在做的事情,加拿大應該有責任,並且應該乖乖的減少自己的那一份。
新聞稿與報告下載在這邊。
新聞稿與報告下載在這邊。
Wednesday, 18 February 2009
【行動】歐巴馬訪加拿大與油砂問題

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將於2月19日起訪問加拿大,據報導只有六小時,要與加拿大總理共同發表記者會,所以有很多合作事務是幕僚已經事先開會過了。
重點是,美國與加拿大的環保團體擔心歐巴馬會在此行增加購買加拿大的油砂,簽訂相關採購協定之類或是宣示之類的。所以他們已經組織成一個行動聯盟Obama 2 Canada,專門為對此次出訪與加拿大油砂議題的暗黑關係進行動員遊說。
開採油砂的問題多多,除了破壞油砂所在的沼澤濕地環境影響生物外,開採提煉需耗費比石油更多的能源、本身也是屬於石化原料外,開墾與油管線經過加拿大原住民傳統領域也造成社會衝擊。開採油砂的費用較高,業者會以更粗糙的方式進行所有的程序,使得以上問題更加險峻。
Obama 2 Canada 行動聯盟
NRDC(美國)的相關論述、電子郵件說帖Email-Bomb、專題整理。
參予的NGO還有Sierra Club,與加拿大的原住民權益團體
加拿大油砂開採環保爭議(2008年7月WWF的報告)
Tar Sands Watch-這是上述原住民團體的監督油砂產業的網站
最後有一則吊詭的新聞說,中油與加拿大的拿大薩奇萬(Saskatchewan)省印第安自治區Indian Oilsands公司簽署備忘錄合作,這是真的,由於這是少見的外國投資者與加拿大的原住民族(統稱為First Nation)預備合作開採油砂,因此獲得了重視。但加拿大的原住民族基本上是反對油砂開採的,因此此案後續對加國原住民的影響值得關注。
Tuesday, 13 January 2009
【NGO介紹】加拿大的大衛鈴木基金會

大衛鈴木基金會關心的議題很廣泛,以保育自然與生態為主,議題均圍繞在自然,如海洋保育(永續漁業)、自然棲地(氣候變遷與潔淨能源)...。由於大衛鈴木的人脈,基金會可以投入議題科學研究,必且與官方有互動。
在氣候變遷的議題上
基於大衛鈴木的高知名度,他會利用媒體進行佈道式的環境教育,告訴大家要注意暖化議題,採取行動。但除此之外,基金會也有具有活力的策略。他們把鈴木先生的演講影片上傳到Youtube上,另外在2007年把一台小巴士改造為行動車,到全國幾個點去讓民眾說出:假如我是加拿大總理的話我要做什麼。以這種方式促使民眾去理解公共事務。

落實「碳中和」也是他們活動的重心。首先他們製作了一個「碳中和會議與活動」指南式網頁,讓舉辦會議者都可以照著做。然後接著是碳中和婚禮、基金會的碳中和辦公室個案。之後動作更大,他們找上北美國家冰上曲棍球聯盟,計算其訓練活動比賽的二氧化碳釋放量並購買金級碳中和(Golden Standard Offset)。然後向加拿大政府遊說在加國舉辦的2010冬季奧運需要碳中和,提供給政府一堆建議。此外,基金會也提供企業、建築、學校、旅行...各方面的低碳策略建議。
大衛鈴木基金會的策略實際上很簡單,就是促使大家多想到環境議題。而他們發表的研究報告多半是加拿大與美國的研究機構人員進行研究,基金會協助發表。他們也將世界資源研究中心與其他機構的低碳策略拿來加拿大「在地化」再推廣出去。而他們最大的資產就是大衛鈴木先生,只要他演講或出席場合都可以獲得一定的媒體與民眾關注。從一個環保節目出發,到現在可以讓加拿大人視聽能跟得上世界環保趨勢,並且落實行動,確實是件很大的成就。
Tuesday, 30 December 2008
【研究】在渥太華-再生能源是可以辦到的

這個行動叫做「Renewable is Doable」,對象是加拿大的渥太華市。
翻成中文「再生能源是可以辦到的」實在不能突顯出英文的趣味。
這個行動是在2007年9月7日由加拿大的Pembina Institute與其他幾個重要的NGO一起組成的聯盟。背景是渥太華能源主管機關當時宣示了未來20年期電力計劃,內容卻太依賴核電。為了要向渥太華證明再生能源與提升能源效益才是王道,所以這個聯盟花了很多精神,拿德國成功經驗當範例,也針對渥太華的狀況研究,陸續提出幾本再生能源可行性的研究,全都放在「Renewable is Doable」網站上。2008年底的這幾篇有更完整的論述,請到網站上參考。
除了解釋這個城市如何運用再生能源,可獲得安全量的電力外,它也提到The Nuclear Ceiling的概念,也就是為了要投入金錢去做核電,所以再生能源這領域能獲得的研究發展資本就更少了。
Pembina Institute是間非營利目的環境研究研究中心(非NPO),主要投入再生能源、能源效益等相關的能源議題。
Saturday, 29 November 2008
【宣導】大衛鈴木基金會企業減碳參考手冊
Wednesday, 30 July 2008
【報告】加拿大油砂開採環保爭議
近一年來,在油價升高的的利益之下,包括英國殼牌等數家大石油公司紛赴加拿大草原投資油砂開採。油砂可提煉出石油,但卻比油井等傳統開發方式造成更多水污染與二氧化碳排放。以英國分會為主的WWF,以及其參與的合作金融服務組織(Co-operative Financial Services , CFS)在7月底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探討油砂開採在經濟、以及環境上的影響。
WWF的研究報告:Unconventional Oil - Scraping the bottom of the barrel? (英文網頁)
英國衛報報導。
英國經濟學人2007年中針對加拿大油砂利益的報導。
苦勞網:中油搶探加拿大油砂的報導。
加拿大駐台北貿易代表處對油砂資源的介紹。
WWF的研究報告:Unconventional Oil - Scraping the bottom of the barrel? (英文網頁)
英國衛報報導。
英國經濟學人2007年中針對加拿大油砂利益的報導。
苦勞網:中油搶探加拿大油砂的報導。
加拿大駐台北貿易代表處對油砂資源的介紹。
Tuesday, 10 June 2008
【活動】美國Climate Ground Zero行動營
加拿大的亞伯達省、美國中部的蒙大拿、俄懷明等州,因為煤炭開採導致土石流、山頭被移除、空氣污染等種種問題。再加上煤碳火力電廠就近於這些地點陸續建立,產生空汙與二氧化碳議題,因此產生一股反對火力電廠的環保壓力。
Climate Ground Zero (CGZero) 這群人,原本是因為對抗亞伯達省興建火力電廠而成立,現在轉為針對北美的骯髒能源-煤炭進行行動與監督,以及培力在地的環境人才。其主要核心人物為環保運動界的資深人員,此團隊尚不是一個正式組織(2008年6月為止),而是接受Global Warming Solution Fund這個NGO的資助運作。
CGZero在此夏天會辦理系列活動,首先登場的是6月1日到10日的行動營。每日的活動日誌陸續推出。
行動日誌:第一日。第二日。第三日。第四日。
----------------------------------------------------------
Climate Ground Zero (CGZero) 這群人,原本是因為對抗亞伯達省興建火力電廠而成立,現在轉為針對北美的骯髒能源-煤炭進行行動與監督,以及培力在地的環境人才。其主要核心人物為環保運動界的資深人員,此團隊尚不是一個正式組織(2008年6月為止),而是接受Global Warming Solution Fund這個NGO的資助運作。
CGZero在此夏天會辦理系列活動,首先登場的是6月1日到10日的行動營。每日的活動日誌陸續推出。
行動日誌:第一日。第二日。第三日。第四日。
----------------------------------------------------------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