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30 July 2010

【競賽】清除海上浮油大獎賽

美國科技教育領域的「X大獎基金會」(X PRIZE Foundation)在7月29日宣佈了第六個大獎計畫Wendy Schmidt Oil Cleanup X CHALLENGE。 總獎金140萬美元,由創辦人夫婦捐出。

此計劃是一個競案,參賽隊伍提出清除海上浮油的最有效作法。第一名可得100萬美元,第二名30萬,第三名10萬。提出方案期限到2011年4月,之後評審會選出10個最佳提案的隊伍,到紐澤西州美國國家漏油應變研究與再生能源測試機構 (OHSMETT) 去實地測試,最後評審決選出最有效且在花費與部署上都可行的方法。

主辦單位從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看到災害的嚴重性,但也認為這不會僅是個案,因為全世界有很多海上鑽油平台,還有更多的油輪運送這些原油,都有可能會溢出而危害環境。X大獎基金會除了舉辦競賽,也會把蒐集到的創新方法放在網站上,分享給全世界的科學家、工程師與企業。

此計劃的新聞稿與辦法,請點閱這邊

Wednesday 28 July 2010

【行動】羅賓漢稅-對銀行交易課一丁點稅來扶助窮人與對抗氣候變遷

英國社福、環保等多個NGO在2010年2月發表公開信,要求政府向銀行課徵羅賓漢稅(Robin Hood tax)。概念是,從每筆銀行交易中課徵少許稅收,每年可以蒐集到上千億英鎊的稅收,而政府有了這筆錢,便可以來挹注公共服務(如教育與醫療)、減貧、與對抗氣候變遷。依據他們的說法,這筆稅收可以作為公共服務的避險基金。詳細請見以下中央社報導

劫富濟貧 英民間促政府課徵羅賓漢稅

(中央社倫敦10日路透電)近50個組織聯名致函英國政壇領袖,表示應該對全球銀行金融交易課稅,所得稅款可用來打擊貧窮、保護公共服務並對抗氣候變遷。
這個今天發起的「
羅賓漢稅」(Robin Hood Tax)運動,除獲得樂施會(Oxfam)等慈善團體支持,也得到援助機構、工會、環保團體、金融家與經濟學家的響應,並邀請英國演員比爾奈伊(Bill Nighy)演出宣傳影片。 他們在致函英國政黨領袖的信寫道:「你可以忽視這個世界面臨的嚴重問題… 或者你可以努力找出創新、有別於傳統且穩定的集資方式。」
信中寫道:「我們請求你們認真的把『羅賓漢稅』視為這個激進新選項,對銀行家課徵一筆小額稅款,有望讓英國、赤貧各國及我們的地球變得大不同。讓我們把銀行面臨的危機轉變成英國與全世界的機會。」

這個團體表示,羅賓漢稅將能徵集數千億英鎊,課徵對象是金融機構之間的交易,而非銀行與一般銀行客戶之間的交易。不同的交易會採不同稅率,但平均將在0.05%左右,從每交易1000英鎊課稅5便士起跳。



這些團體組成一個行動聯盟在推動這個議題。推動過程中遇到一個重大變折,就是原本支持此案的首相布朗辭職下台,所以他們要重新對接任的聯合內閣進行遊說。總而言之,這個聯盟匯集民間力量,順利找到許多名人與明星來代言,不過他們還是在G8、G20等重要政治經濟場合進行發聲與遊說,舉辦影片競賽、網路號招支持,也花了一些精力去說明「羅賓漢稅」是可行的,不是白日夢。

不過,這個想法一直都有人質疑,這些質疑可以參照維基百科中的說明。主要是考慮到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而實際上,這兩年因為金融風暴,有很多人,包括德、英、法元首,都開始呼籲政府課徵托賓稅(Tobin tax)。托賓稅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賓(James Tobin)在70年代就提出的想法,他主張對外匯交易課徵交易稅,來遏止有心人的投機行為。托賓稅當時並未被採納,而當這兩年再被提出時,其實已經是擴充了托賓稅的概念,來對應於現在的金融危機情勢。

現在說的羅賓漢稅,可以說也是由托賓稅而來,但實質操作上還是不同。有蠻多媒體與評論已經混用了托賓稅與羅賓漢稅的內涵,比如說國際貨幣基金或是國家元首主張對銀行課徵交易稅,通通被冠上羅賓漢稅,但其實不代表與羅賓漢稅行動相同。這一點請特別注意。

「羅賓漢稅」這個行動,已經在幾個國家有了分身,包括加拿大澳洲德國...美國等其他國家也有行動者呼應。

Monday 26 July 2010

【行動】用單車幫助第三世界民眾謀生

Wheels4Life是美國立案的NGO組織。主要宗旨在於免費提供單車給發展中國家需要交通的偏遠地區民眾,以便他們就學、就業與就醫。這個NGO由德國出身的登山車與極限登山單車運動的好手Hans Rey創辦,組織裡的工作人員幾乎都是義工。以下短片有簡明扼要的介紹。



Wheels4Life(W4L)與非洲、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非營利組織合作,它們評估並通報有單車需要時,Wheels4Life就會送來單車。

所需要的民眾,主要是住在較為偏遠的聚落,當地人買不起自家車輛,或因為油價與公共交通費太高,而薪資太低,因此找不到工作。很多社區甚至沒有公眾交通。因此有了單車,等於是提供他們很多的就業機會,而且不需負擔額外的油費;或者是一些小販,有了單車可以擴大兜售的範圍。

有些是孩童因為學校太遠,或者是孤兒沒有人接送,而必須輟學,有了單車便可有就學機會;另外,醫療人員獲贈單車可便於到偏遠鄉間醫治年老病患。

Wheels4Life在網站上,對每個贈送計畫都寫了頗詳細的文章,說明獲贈者的生活,因為單車獲得了怎麼樣的改善。裡面也會提到個別的計畫是和哪些團體合作、捐贈單車數量,與獲贈者的背景。

贈送的單車有幾個來源,一個是採購自加州單車製造商「California Bicycle」的低價且堅固的車款,零件更換簡易,主要送到非洲國家。一個是在當地國家購買,以支持當地經濟,也方便使用者更換零件。再來是由美國各地義工發起的資金招募活動。

由於二手單車來源各異,零件更換複雜困難,所以他們並沒有徵收二手單車與修繕的工作;他們目前也沒有捐贈單車給美國窮人的服務,理由是人力不足,而且第三世界國家更需要單車來謀生。而以上這兩個Wheels4Life沒做到的工作,其實在美國有其他的非營利團體在做。

美國愛達荷州 Palouse-Clearwater Environmental Institute 有個計畫叫做Village Bicycle Project,便是招募全美的二手單車送往非洲的迦納、獅子山共和國等非洲國家。他們除了捐贈之外,還開班教導當地人維護修繕單車的技能,並且特別照顧女性的需求,因為非洲女性是弱勢中的弱勢。Village Bicycle Project 以500輛單車塞滿一個貨櫃為單位,運一個貨櫃到加納,其中150輛分送給首都外的村莊需要單車的居民手上,其他的則販售給當地的單車商,充作貨櫃運費。如此一來也可避免贈送單車衝擊當地脆弱的單車市場,並讓單車在市場上容易取得,而形塑單車風氣。維修需要的單車零件也容易在市場取得了。



Wheels4Life的行動,雖然帶有「俠客」色彩,不過它捐贈計劃的前後評估、多方合作、資訊透明度都非常好,可說是從事國際發展合作的中小型NGO的範例。Village Bicycle Project也考慮到當地市場機制與性別公平的層次。更重要的是,它同時做到減少貧困、幫助教育與改善醫療,以及推展綠色交通。這可以給台灣援外的NGO參考。

Friday 16 July 2010

【新聞】NGO與國光石化碳排放疑義(補充說明)

預定要在彰化大城填溼地打造的八輕-國光石化,已經引起很多紛爭。國光石化預計是生產石化產業的中、上游原料,類似六輕,所以溫室氣體排放理當是與六輕的排放狀況類似,也就會排很多。不過,詳細排放量當然會有所差異,要看國光石化是否:使用了更先進的設備?使用了更大比例的汽電共生?使用再生能源電力來源?其他的減排措施?...而國光石化打算做的減排措施,都寫在環評報告書,以便通過環評審查。

這些環評書上的減碳承諾,卻引發了環保團體與環保署的不同觀點。

臺灣環境保護聯盟國光石化環評分析小組在6月發表了一系列新聞稿,分析國光石化環境議題,在第一篇針對溫室氣體排放提出多項質疑,包括排放的計算、產值的預估與種樹補償問題,如:
  • 「臺灣過去四十年高耗能產業一直耗用全臺灣1/3的能源。 根據台塑六輕在四期環境影響評估書件, 六輕每年排放6755.7萬公噸CO2, 相當全臺灣2008年排放之26.5%。 規模相當的國光居然年CO2排放僅1187萬公噸。」
  • 「根據能源局所提供煤、天然氣與燃油熱值, 及單位量所釋放之CO2計算, 與台塑六輕規模相當之國光石化如果全部用煤, 年排放量應該與台塑六輕相當, 約6700萬噸。 若全改燒天然氣, 年CO2排放量應為4270萬噸; 全用燃油則年排放5353萬噸; 依照國光石化環評書建議: 60%天然氣, 40%燃油, 年排放量應該約4700萬噸, 相當於臺灣2008年總CO2排放量2.55億噸的18.4%。 國光石化環評書中所列1187萬噸顯然過度低估。」
爾後,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在「苦勞網」上發表「減碳BAU真的減碳了嗎?」一文,指出:
  • 「口口聲聲要節能減碳,環保署卻採用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期英國首相所提出來的 BAU (Business as Usual) 概念來做為減碳目標,也就是「馬照跑、舞照跳」讓原本要開發的高排碳產業仍然持續規劃,只要新增加的排碳量要符合削減達45%,就符合了節能減碳的目標。」
蔡理事長的文章並非是質疑BAU的概念,而是質疑政府不減少耗能產業的發展,卻允許耗能產業在承諾減碳量符合BAU情境下便可繼續增設:
  • 「這種情境式的減碳,先增胖再減肥,號稱只要BAU前提下減碳45%,就可以在2020年回到2005年的排碳標準,這樣的情形不但無法減少失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反過來說其實就是在2020年仍然維持比2005年多5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然後環保署在他的網站上刊出「回應媒體報導『減碳BAU真的減碳了嗎?』」,說明了減碳BAU與環保署對於新設高碳排產業的立場。
  • 「...我國溫室氣體基線排放量(BAU)的預測,需將國內從目前到2020年以前的重大開發建設投資促成高經濟成長情境,所增加的排放量納入,作為整體減量規劃的考量,則2020年全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其實須規劃較當年的BAU應減少至少45%。因此,環保署審查中國光石化開發案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減量規劃,及其他國內重大開發案環境影響評估溫室氣體排放減量規劃的審查,須以不影響國家減量目標達成的前提下進行,即須以國家GDP為高成長時,較2020年的基線(BAU)排放量減少至少45%,作為各開發計畫對等的規劃標的。

雖然環保署誤讀了環盟的投書意圖,但也正面解釋了環保署對產業的立場。

而該篇新聞稿中段,引述了國光石化的減碳承諾措施,可減少49.8%排放量,不過它不是根據現在類似產業(六輕)所應用的技術基準,而是根據最差的狀況(採用傳統製程、使用部分燃煤,且不回收廢氣廢熱),所以可以得出更漂亮的減碳計算。

關於這點,環保署在7/16「回應「石化王國的「碳」息,國光石化現形記」投書」中有說明他們並沒有背書國光石化的減碳承諾:
  • 國光石化案仍尚在環評審查中,其減量成效係為其環評報告書件自行提出,本署並未認可,將透過「溫室氣體」議題專家會議釐清該案之排放量及減量成效。

本文於7/16補充修正

Thursday 15 July 2010

【NGO介紹】憂思科學家聯盟

憂思科學家聯盟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UCS) 是美國的NGO組織,是個由科學家組成的智庫。它原先是在1969年,由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學生與職員組成,目的是抗議科學被用做(越戰)軍事用途,以及要在公共利益領域上推廣科學。

這個組織發展到現在,已經有25萬名來自各行各業的公民與科學家加入。他們希望科學研究為獨立,不為軍事與財團利益,而是要將科學應用於大眾福祉,來「創造健康的環境與更安全的世界」。

他們的研究主軸圍繞著公眾健康安全,現在包括了核能、核武(輻射)、全球暖化、乾淨能源、潔淨運具(空污)、糧食安全(糧食政策與基改)等。而他們的研究員勤於做報告,與政策追蹤。根據財務報告,他們的經費絕大部分來自於會員會費與捐贈,以及基金生息,然後有85%的經費都投入計畫項目。可見得他們的獨立性與研究屬性。另外,基於它是科學研究為主的性質,他們的行動與報告,常會以科學人員為訴求。

就算在行動方面,他們也比較偏重研究報告的發表,辦會議演講,偶爾發動連署遊說官員,很少有遊行等直接行動。

UCS具有反戰、反商(其實是要確保科學用於公眾利益上)的特質,所以被外界貼上左派的標籤。而在一堆智庫中,它也被歸類到非主流的那一圈,也不屬於行動派的環保團體。不過它們竟然莫名奇妙的被氣候暖化懷疑論者盯上,有很多氣候懷疑論者三番兩次指稱UCS操作「全球暖化是人為造成的」這個立論。

為了要大動作迎戰「全球暖化不是人為造成的」這個謬論,最近UCS就發起了一個行動 Curious for Life。這個行動的本質是要訴諸科學人員的初衷與良心,捍衛科學真理,而這也是UCS成立40多年來所堅持的。

已經推出的平面廣告,感性地表現每個科學家最初如何嚮往進入科學領域,而他們的初衷是否安在。

這個行動還請科學家與民眾寄電子郵件給媒體大亨梅鐸,叫他注意旗下的fox新聞與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的抨擊科學家以及誤導的言論。然後請大家舉報媒體上任何對於全球暖化的謬論,再來也順便招募科學家入會。他們說後續會還會有一些廣告行動,但應該是針對科學人士(的良知之類的)。


我覺得在台灣各環評過程中屢屢存在學者立場爭議的現在,是該讓大家好好看看憂思科學家聯盟的這個行動。

Tuesday 13 July 2010

【遊說】反對油砂油管通過美國

有家加拿大的油管與能源傳輸公司 TransCanada近日向美國歐巴馬政府提出油管鋪設計畫申請,要把加拿大的油砂煉出的石油用油管由北向南穿越美國全境,運輸到美國境內的幾家石油公司據點(可能是該公司的客戶:BP與艾克森美孚)。這個油管計畫叫做Keystone XL。他們似乎已經拿到幾個州的許可,但是最終要過聯邦這關。

因為BP在墨西哥灣的漏油事件,美國政府在考慮"替代能源",所以國會議員擔心反而讓油砂成為替代選項,覺得這事態很嚴重,於是有多位眾議員寫了公開信給國務卿柯林頓(希拉蕊),要全盤謹慎評估此計劃。

環保團體也集合起來,針對這個計畫進行了幾次的抗議與遊說行動。他們成立了Dirty Oil Sands網站,就是用來反對Keystone XL計畫,以及宣導油砂並非永續的能源,呼籲美國各界不要使用。環保團體也有使用一些油管風險的訴求,像是漏油會污染水源。

直接參與的團體有corporate ethics international,Sierra Club, 美國地球之友,NRDC,綠色和平,雨林行動網與environmental defence等等,這些美國知名的環保團體。

目前7月上旬這段期間,是Keystone XL計畫的公開審閱時期,環保團體鼓勵民眾連署寄出意見,共有10萬人以上寄信給歐巴馬總統。

然後7月8日是他們的行動日,這一天在紐約、華盛頓等大城市,環保團體發起遊行抗議的行動,呼籲政府停止這個油管計畫。他們新聞稿也提到一點,環保團體有找來一些權益受損的地主加入抗議。

以下是行動發起團體之一 Plains Justice 製作的解說影片:

Wednesday 7 July 2010

【遊說】美國玉米酒精與海洋死區

美國玉米農民協會(National Corn Growers Association)在6月中推出一支電視廣告,影片中說,墨西哥灣BP漏油這麼嚴重,所以美國要使用再生能源來降低對骯髒燃料的依賴,那就用美國玉米做的生質酒精燃料(乙醇 corn-based ethanol)!協會也預告,到8月時還會有一波廣告行動。他們的廣告行動要訴諸民意,呼籲政府繼續補貼玉米酒精。



該協會在他們的網站上,也有一個專區專門放他們的遊說行動,包括要求聯邦延長給玉米酒精燃料的補貼,協助開拓市場等等。

不過,其實美國以玉米酒精來製造生質燃料引起了很多問題。舊金山紀事報7月6日針對這個廣告與墨西哥灣的死亡區(Dead Zone),寫了一大篇報導文章。在此摘錄說明:

墨西哥灣臨密西西比河河口區沿岸,有一大塊海洋死區,也就是巨藻類繁殖旺盛,造成海域氧氣耗盡,其他海洋生物難以生存。密西西比河口是全球第二大的海洋死區,僅次於波羅的海,而前者還持續擴大。



墨灣死區主因是來自於每年從密西西比河流下的大量肥料硝酸鹽,而這些肥料是因為中下游大量的農耕區。尤其是作為生質燃料的玉米,因為這些玉米不是拿來吃的,所以肥料會用更多。前幾年有報告指出,直指就是玉米造成海洋死區。

最近科學家認為,墨灣BP的漏油可能會加劇海洋死區的範圍與程度。他們還在觀察中。(請參考科學雜誌的這篇)

過去種植玉米的美國草原地區,因為逐漸有農民不耕作,所以政府推出保育方案 (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讓一些農地回復為草生地。結果因為各州推廣再生能源,有使用率目標、規劃在各州設置生質酒精煉製廠,讓生質玉米酒精產業因需求提高而蓬勃起來,又在聯邦補助的催化下,結果有很多農民索回保育土地復種玉米。這些草生地原本可以有碳匯功能,但耕作為玉米與大豆之類的,就讓土地中積聚的碳排放出來。

生質能源的推動者,也嘗試在推廣比較環保的纖維素生質酒精(cellulosic ethanol),因為纖維素來源是廢玉米桿,或是長年生的草,以及原先的草生地植物,不需要額外的肥料,也對環境衝擊比較小。而且它產製成為酒精的比例也比傳統糧食作物較高。

不過因為玉米農民的人數眾多,勢力龐大,政治影響力很大,玉米生質燃料的發展一直沒辦法抑制下來,而且補貼也都被搶過去。根據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的研究,目前政府對生質酒精的林林總總補貼,占所有再生能源補助的2/3,其他太陽能、風力與其它加起來才佔1/3。在2005-2009年間,玉米酒精花了納稅人170億美元。

而因為上述政府對玉米酒精的利多與補貼政策,有科學家就擔心玉米的種植會更為擴大,肥料用更兇,然後墨灣死區會更嚴重。

另外我要補充的是,美國主要用來製造酒精生質燃料的是玉米,而根據美國農業部在2010年5月的估計,美國玉米的生產量又破了紀錄,達到134億蒲式耳

Saturday 3 July 2010

【行動】抗議BP贊助的藝術展

英國石油公司BP平時有很多公益專案,贊助藝文活動,許多博物館與美術館都收到BP長期或常態性的贊助。包括一項以BP為名的獎項-BP Portrait prize,以及以BP為名的展覽。倫敦泰德美術館Tate Britain6月底慶祝BP贊助20年的紀念活動,並且為新的展覽開幕。

有一個團體叫做Good Crude Britannia,聲稱包括藝術家、詩人等組成的團體,在Facebook上號召藝術家,在6月28日時倫敦泰德美術館這場紀念活動上,以行動抗議BP在墨西哥灣的漏油事件以及消極處理態度。然後他們當天就到場以行動劇,潑了幾桶像黑色原油的液體,以及灑了一堆羽毛,象徵因為漏油事件受害的鳥類。Good Crude Britannia於28日也在衛報發表一份公開信,說明他們的立場。

這個抗議行動之前與之後,都在藝術圈引發了一些討論,也就是石油公司的藝術贊助到底該不該拿。因為除了BP,還有殼牌石油也會大筆贊助,而BP的前總裁Lord Browne of Madingley是泰德博物館集團的主席。Tate數天前與幾個夥伴博物館/美術館發表共同聲明,表示有企業贊助藝術是很重要,對藝術展覽是很大的幫助。某些藝術評論者也在媒體上說道,BP並未對作品進行審查,而且長期的贊助是很難得的,對藝術家很有幫助。

BBC的報導:Protesters foul Tate Britain over BP art sponsorship
BBC的整理:Q&A: Arts sponsorship 這篇提到,藝術家過去也針對殼牌石油與奈及利亞處死環保名人Ken Saro-Wiwa有關,而杯葛過殼牌的贊助。



P.S.
我覺得這個事件有特別的是,博物館與抗議團體都有充分說明他們的立場,而且媒體也有深入去分析藝術贊助的問題,採訪藝評家的意見。要是在台灣,根本就沒有媒體會報導,更不會深入分析吧。

Friday 2 July 2010

【會議】2010世界經濟論壇與氣候變遷相關的講座影片

世界經濟論壇」本身是非營利組織性質的基金會,除了每年固定在瑞士達沃舉行年會,也會在年中規劃在其他地點舉辦其他的專題會議。它主要是邀請政府元首、資本家/大企業代表、經濟學家,與有名的智庫與NGO代表,來針對當前全球與經濟局勢來討論、發表演講。

它不是一般NGO可以隨便參加的主要場合,過去由於其偏向貿易全球化的立場,當然爾成為許多NGO的抗議目標。雖然如此,世界經濟論壇的確是讓上述的這些不同的"有名公眾人物"能夠坐下來,說說自己對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看法,其實有它一定程度的重要性在,僅管大多是以經濟觀點來討論。

世界經濟論壇在2010年這屆,在1/27-31舉行(議程),全 部影像都有放上Youtube。因為是在哥本哈根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的一個月後舉行,所以有規劃了一些與能源、氣候變遷相關的專題小組講座,我在這邊為各位轉貼過來幾場。它有配字幕,可以選取翻譯,不過翻譯怪怪的。

Davos Annual Meeting 2010 - Financing Low-Carbon Growth (1/27)
Estimates show that about US$ 500 billion needs to be invested yearly between now and 2030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Davos Annual Meeting 2010 - Rethinking Energy Security (1/27)
What is needed to tackle the interlinked issues of energy security, economic growth and climate change?



Davos Annual Meeting 2010 - Global Energy Outlook (1/28)
這場與談者都是石油公司與化學大廠



Davos Annual Meeting 2010 - From Copenhagen to Mexico: What's Next? (1/29)
What immediate steps should governments, businesses and civil society take towards a long-term climate path that is both environmentally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ly efficient?



Davos Annual Meeting 2010 - Rethinking Trade and Climate Change (1/30)
與談人除了WTO與UNEP代表外,都是各國主要商會的人。



Davos Annual Meeting 2010 - A Roadmap for a Sustainable Recovery (1/31)
The Annual Meeting Co-Chairs examine what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should do to lead the global economy on a path of sustainability and job growth in 2010



Davos Open Forum 2010 - Climate Change: Financing Urgent Adaptation
講對氣候變遷調適的援助,與談者包括主要的援助角色

Thursday 1 July 2010

【說帖】要美國錯誤的乙醇補貼政策VEETC走入歷史


美國有4間NGO:憂思科學家聯盟、NRDC、地球之友(美國)與Clean Air Task Force,在6月30日發布了新聞稿,要求美國政府讓「從量式酒精貨物稅免稅額」(Volumetric Ethanol. Excise Tax Credit, VEETC)這項聯邦政策,在今年底就劃下終止符。

VEETC這項稅收在過去五年來總值將近210億美元,所得是拿去給石油公司把乙醇(酒精)混入他們的石油產品中。環保團體覺得很奇怪,為何要拿納稅人的錢去補貼石油公司。

由於其5年時效即將到期,所以國會正在審議,是否再延長5年。所以上述4個團體展開遊說行動,要求國會切勿延長此案五年,否則又有310億美元在未來5年流入石油公司口袋。

環保團體要求要把這類稅收拿去投資在乾淨能源以削減溫室氣體的汙染、創造綠色就業,並且不要拿去鼓勵會有環境衝擊的工業化農業(美國用來生產生質酒精的主要是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