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31 December 2009

國際政治間減碳行動趨勢(2009)

  1. 台灣行政院11月在網頁上發表「節能減碳施政績效」,可作為2009年台灣減碳施政的依據。
  2. 12月29日法國憲法法庭判定碳稅政策違法, 主管當局正設法挽救該政策,希望在1月份能修正完成重新上路(路透社新聞)
  3. 公共電視有話好說於12月10日討論的主題是以中國的低碳經濟切入目前的經濟政策,節目內容可至網頁上收看
  4. 公共電視有話好說NGO觀點節目於12月19日晚間邀請環保署長與參加COP15的青年代表參與討論此會議與台灣減碳作為。節目影片於7天內可至影音中心觀看
  5.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15屆締約國大會COP15於12月19日結束,未通過共同法律約束性的條文,但公約接受(take note of)了一份哥本哈根協議(Copenhagen Accord),約定各國將自行提出減碳目標與提供資金給發展中國家作為調適。
  6. 台灣環保署12月中設置「推動台灣參與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網站。
  7. 台灣環保署宣佈碳標籤制度2010年3月上路,不過首波只在食品、飲料與清潔劑等品項,耗電的3C產品如手機可能僅有勸導,不會立即以法令約束。
  8. 美國環保署宣布,因為溫室氣體造成暖化,使得民眾氣喘等健康危機增加,因此將溫室氣體納入空氣清淨法中的空氣汙染物,成為該單位管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法源依據。
  9. 公視談話節目「有話好說」12月8日談哥本哈根大會。節目影片檔已上傳。
  10. 11月初的時候,ICLEI的高級官員Martin Brennan有來台灣拜會與開會。他在部落格裡記了些流水帳
  11. 第1149期的台灣商業週刊主題是碳的商機,還不賴,值得去找來讀。
  12. 「蘋果橘子經濟學」的兩位經濟學家在10月份新書裡以似是而非的論點討論到全球暖化,而受到各方經濟學家與環保團體的圍剿。請看中文部落格The Roads Less Traveled By的說明
  13. 10月17日馬爾地夫把內閣會議搬到海裡舉行
  14. 台積電說,他們在工業局(與綠色生產力基金會)協助下,在6月完成台灣國內首件(供應鏈)碳盤查與登錄
  15. 國際能源總署最近發表了以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資料計算的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 2009(點此直接下載PDF檔)。
  16. 9月25日G20高峰會第二天同意美國提出的意見,將逐步廢止對石化燃料的補貼,但未立下時間表。
  17. 聯合國為了9/22的氣候高峰會去錄製了很多領袖與NGO的意見放在youtube上-UN Climate Change Summit。
  18. 胡錦濤於聯合國氣候變遷高峰會演講全文
  19. 美國總統於聯合國上氣候變遷高峰會上的演說。(英文)(中文)
  20. 聯合國9月中招開的聯合國會期中舉辦氣候變遷高峰會,請見低碳部落格說明
  21. 9月20日台灣外交部宣佈將推動加入UNFCCC
  22.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9月1日由科學家陪同下,搭乘挪威海岸防衛隊破冰船抵達距離北極1200公里遠的極地冰層,親眼見證地球暖化效應,並呼籲各國拿出具體行動保護地球。
  23. 南韓政府說,他們將在2011年試行碳交易,在2013年正式施行。
  24. 德國布萊梅港市蓋了一棟氣候變遷主題的展示館Klimahaus,6月底開放參觀。市政府希望這棟現代建築與環境主題可以吸引觀光客。
  25. 韓國現任總理韓昇洙(Han Seung-soo)為聯合國氣候變遷特任大使之一,在6月份代表國家出席兩場國際會議之際,向各國介紹韓國在氣候的政策努力以及國際對抗暖化之重要性。會議分別是世界經濟論壇亞洲場OECD論壇。
  26. 美國眾議院於6月26日通過《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法案,約8月由參議院表決。
  27. 台灣立院6月12日通過「再生能源條例」,各方均給予肯定,不過部份環境經濟學家指出本版內容缺失外,部分媒體也以法案通過電費將漲為標題,扭曲了法案意義。
  28. 台灣立院6月9日通過「能源管理法部分條文修正案」
  29. 美國眾議院能源委員會在5月21日晚上通過《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草案。
  30.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5/19宣佈美國對汽車排氣與油耗的新管制標準,讓環保團體甚至企業都大表高興,不但減少碳排放亦讓美國能減少對外國原油依賴。這次歐巴馬在宣佈前幾天就告知環保團體,很多NGO都即時做出正面回應,所以這也是美國政府一次漂亮的公關手段。
  31. 5/14UNFCCC發表2009年會議討論之首兩份草案作為談判之基礎:新聞官方網頁
  32. 我國經濟部於4月15、16日召開2009全國能源會議,2/13日起有多場分區會議。會議網站。馬英九總統於開幕時蒞臨致詞全文
  33. 日本經濟產業省正在研擬商品標示碳排放量,以及對家戶補助太陽能裝置與剩餘電力購回的政策,有興趣的可以追蹤一下。
  34. 美國總統歐巴馬2月24日在國會聯席會議進行就任後首次演說,針對潔淨能源、健康照護、教育與經濟復甦議題。(中文報導英文原文演講影片照片)
  35. 韓國環境與內政相關部會2月初決定商品標示碳排放,初步預定自3月實施。
  36. 聯合國環境總署2月16日發表了2009年年報,另外也更新了綠色新政的文宣與資料,請點此下載
  37. 英國首相布朗1月底在世界經濟論壇的氣候議題演說
  38. 2月11日美國參眾兩院正式就歐巴馬的振興經濟方案協商出共同版本,交給執政團隊去執行。這項方案內原本包含再生能源產業與提高聯邦建築能源效益等許多綠色新政內涵,不過國會就內容做了部份刪減。
  39. 2009年2月初,瑞典政府宣佈要延緩"逐步廢除核電"的政策,德國執政黨去年就如是表示。
  40. 2009年1月柯林頓任命美國氣候議題特使Todd Stern,他是希拉蕊柯林頓的人馬,在柯林頓總統時期曾參與美國的京都議定書談判。
  41. 中外對話-堅持真正的綠色刺激計畫(中國與美國的綠色政策)。
  42. 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1/20上任,即將推行再生能源、潔淨科技與創造綠色就業等政策,以環境議題作為經濟復甦手段
  43. 韓國政府在1/6宣布啟動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s)將在未來4年投資380億美金到環境友善的計畫來挽救其不振的經濟。(新聞)
  44. 我國立法院12月-1月審查溫減法(環保團體新聞稿)但本會期未通過。
  45. 我國立法院一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但本會期未通過。

Tuesday 29 December 2009

【專題】NGO可以申請的補助資源(環保、節能、暖化議題宣導等等)

本篇陸續蒐集台灣各類型NGO,可用於環保、節能、暖化議題宣導等等的各類補助資源。改天再來整理。

補助節能、再生能源與環保活動的
對個人與社區依提案給予補助的
補助活動辦理、出國或來台經費的

【行動】英國國民信託的綠色能源基金

英國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是一個歷史悠久、地位特殊的NGO,簡單介紹就是說,英國有許多民眾把祖先留下的歷史建築、古蹟、大宅院交給國民信託代為管理修繕,最後原主人過世後,產權會移交給國民信託(詳細狀況視個別合約有所不同)。國民信託後來也著手自然棲地保育事務,久而久之它就變成全英國屬一屬二的地主。

因為他手下有這麼多古蹟、宅院,聽我朋友提過,每年需要耗費很高的維護與營運費用,比如說暖氣不開的話,室內建築可能會凍壞之類的。可見得能源耗費是無法避免的龐大開銷。

所以國民信託自2007年開始,與一家能源公司Npower合作,推出國民信託綠色能源基金(National Trust Green Energy Fund),Npower提供因地制宜的再生能源科技,包括燃燒木屑球的鍋爐暖氣(生質能)、太陽能熱水器、連結附近的風力發電等,古蹟資產所有人(私人)可提出申請,能源公司派人3天快速安裝,所有人可以從基金中獲得能源費用折扣,能源公司也會回饋給國民信託本身。目前已有超過20處國民信託資產與遊客中心使用這項服務。

這是NGO利用與企業之間的夥伴計畫,推廣再生能源的作法。因為安裝的場所以古蹟為主,所以顯得很特別。

Monday 28 December 2009

【宣導】日本2009年地球温暖化防止活動環境大臣獎

日本環境省的地球温暖化防止活動環境大臣獎在11月揭曉。請點這邊看[環境省新聞稿]。有興趣的再請自己搜尋獲獎單位的資料。

也請參考2008年的

Sunday 27 December 2009

【報告】空運與海運溫室氣體減量潛力

美國環境智庫Pew氣候研究中心於12月22日發表一份研究報告:「Aviation and Marine Transportation: GHG Mitigation Potential and Challenges」,內容分析海運與空運的溫室氣體排放現狀,以及減量潛力。目前海運與空運的溫室氣體排放佔全美的5%,佔全球的3%,而且這兩種運輸方式的運量都在增加中。

報告裡面就短、中、長期的減量提出建議,據研究人員表示,依這些建議,可以讓空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50年前,較基準情境(Business As Usual)減少50%以上,海運則可以減少到60%以上。

方式包括改善飛機機艙與推進器設計,以達輕量化;使用替代性燃油;改進未來空中助導航系統CNS/ATM)等等。海運方面則可選擇路線(優化路線)、降低速度與減少停泊港口時間。

報告頁面請參見這裡

Saturday 26 December 2009

【地方政府】台南市用反車輛怠速抗暖化

台南市環保局局長張皇珍在2007年提出以車輛「反怠速」來降低油耗,並減少溫室氣體與廢氣排放。該年6月台南市議會三讀通過台南市反怠速自治條例,2008年1月1日實施。依新規定,汽機車停車等候超過3分鐘,必須熄火關閉引擎,違反者罰款新台幣500元至2千元,成為全國第一個立法通過反怠速的縣市。(新聞來源)

台南市在台灣率先推出這項政策後,獲得部分縣市的認同,台中市、高雄市、新竹市與台北市隨後也推出類似的宣導計畫,有的有罰則,有的沒有。環保署則是在2009年4月時,頒發給台南市環保署創意公僕獎,並推薦台南市政府在反怠速政策上的作法

停車三分鐘以上熄火的動作,是否能有效減少油耗,並且不損耗車輛本身機能,當時引起駕駛人的疑慮。台灣的網路社群Mobile有網友貼出-關於「紅燈/怠速-熄火再開」政策的 Q&A -文章,以日本地方政府的推動狀況來說明。文中也提到,許多車廠都陸續推出自動怠速的系統,以減低油耗。

減少車輛怠速這個創意,並非台南首創,而是美國在針對汽車油耗問題實施已久的建議,近幾年因暖化議題而再度獲得重視,許多地方政府也已立法規範。台南市不但是台灣第一個以自治法規進行規範的,在施行的背後其實跨越了市府內交通部門與環保部門的合作,對於平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公務機關而言,此事還真的是大大的不簡單。

反怠速政策的英文是No-Idling Policy,或 Idling Stop。

【宣導】澳洲的乾淨能源就業

澳洲保育基金會ACF與氣候研究所、澳洲社會工作委員會和澳洲工會一起合作的南方跨越氣候聯盟(Southern Cross Climate Coalition, SCCC),於推出了潔淨能源就業」( Clean Energy Jobs)的專題網站。裡面有綠色就業的類別與案例分析,感覺很親和。

ACF與公會去年就開始合作推動綠色新政與綠色就業,曾發表"綠色淘金潮"(Green Gold Rush)報告,分別針對六項綠色產業領域的當前發展狀態。

【報告】氣候變遷下瀕危的物種

IUCN出版紅皮書的那個委員會(物種生存委員會)在12月14日推出了一份「物種與氣候變遷-不是只有北極熊」報告,探討氣候變遷下所造成陸上、海洋與淡水的棲地,各種動物都可能因暖化而面臨生存問題,報告聚焦於10個生物,分別是北極狐、無尾熊、革龜、白鯨、小丑魚、皇帝企鵝、蘆薈樹(Quiver Tree,或譯箭筒樹)、環斑海豹、鮭魚和軸孔珊瑚(staghorn corals),裡面分別針對各物種的棲地狀況進行分析。

IUCN報告下載

然後我想到今年三月WWF也做個相似的報告,挑的動物跟這次的不太一樣,也請大家參考。

ENS新聞--2010生物多樣性年 氣候變遷為物種最大殺手

Monday 21 December 2009

【行動】我愛孩子、不要核子

台灣環保聯盟、綠黨、主婦聯盟與在地的反核團體在12月14日在行政院門口發起「我愛孩子、不要核子」陳情活動,表達抗暖化與反核是可同步進行,及表達對於核一、核二延役、核廢料、核四建廠的反對立場

這場行動也是響應國際「Don’t Nuke The Climate」串聯活動,與多個國家、團體共同反核,表達節能減碳核能不是唯一選項。環保聯盟在網頁上也鼓勵網友參予全球連署。

環境資訊電子報-低碳家園不靠核能 環團高喊「我愛孩子、不要核子」
環保聯盟-環保團體發起「我愛孩子、不要核子」 呼籲政府實踐非核家園

【宣導】國中小氣候變遷繪畫比賽

前兩個月,台灣有兩個氣候變遷繪畫比賽的徵件,分別是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辦理(國小)兒童繪畫比賽,以及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辦理氣候變遷國中繪畫創作大賽,成績都已揭曉,畫作也上網了,大家可以去看看。

Friday 18 December 2009

【報告】2010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數

看守德國(Germanwatch)和歐洲氣候行動網絡(CAN-Europe)於12月14日發表2010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數(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2010簡稱CCPI),評斷各國在政策上與績效上溫室氣體減量與對抗暖化的成績。由於台灣的名次大幅退後,主流媒體報導,而我國政府的官方回應又以反駁代替反省,造成國內NGO對政府發出微詞。

請參考以下文章:
低碳生活部落格-台抗暖表現 全球排名後退
環境資訊協會-環團:自我感覺良好的氣候政策 無助低碳台灣
環保署12/15澄清稿環保署12/16澄清稿
看守德國的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2010報告。

【行動】我愛能源稅的急凍快閃

台灣2009年以特別的方式響應每年12月中的全球氣候行動,也就是用「急凍快閃」,主題是「我愛能源稅」。發起單位表示能源稅能約束用電大戶,較為公平,而碳交易只是向外國購買碳權,卻讓全民受害。

急凍快閃行動主要在12月12日12分,於台北車站大廳進行五分鐘,然後再轉移陣地到新光三越百貨站前店門口,於12點45分急凍五分鐘。這活動向來由台灣一群環保團體輪值主辦,今年輪到TEAN、主婦聯盟、綠黨等。世新大學有許多學生也加入行動。

活動過程可看環境資訊電子報的報導
網友拍的影片

後續還有資料的話,我再補上。

Thursday 17 December 2009

【專題】台灣的COP15參與者部落格

有些台灣的參與者有設置部落格發表參與的觀察與心得,我來表列一下:

公民記者抓地文俠的部落格。這個人就是清大教授王俊秀老師,目前擔任台灣環保聯盟會長,環保聯盟長期參與氣候變遷相關的國際會議,所以老師的文字與圖片切實的記錄了NGO在那邊活動的情況。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青年代表的網誌。似乎很喜歡永續能源的主題。

氣候變遷小組@COP15這個青年團體是清華的學生組成,看來平常就有讀書會之類的,所以他們的會議觀察都寫的很切中問題。

低碳生活部落格的阿乾就不用贅述了。

馬朝誌,這個人是一位退休教授。

綠色陣線協會的思穎也去哥本哈根,報導文章發表(強迫邀稿?!)在環境資訊電子報,因為會西班牙文,所以她會觀察報導南美洲的觀點。

Wednesday 9 December 2009

【專題】遠端掌握哥本哈根大會的工具

前兩屆的COP我都沒出國,而是在台灣的筆電前用各種網路工具緊盯會議。這邊我稍微分享一下我使用的工具。

我做的資訊匯集的網站Climate Conference Notes 裡面有訂閱新聞訊息、我以twitter分享的相關訊息、重要的會議報導與連結放在右上欄位。(自前年用到現在,今年懶得多做整理)

會議轉播官方網站:開幕式時和馬康多試著觀看,以IE瀏覽器來看會非常的順,其他瀏覽器可能要再試試。轉播的內容可以查頁面下半部的時間表,或是訂閱這個twitter帳號@COP15Liveagenda,會通知轉播內容。我覺得拿來練英文聽力不錯,因為大家會一直重複說同樣的要求。

IISD的每日報是這個單位每天整理當天會議的資料,包括照片與文字(左上角有PDF檔),另外也有周邊會議(side events)。個人覺得這是最為一目瞭然的每日報,而且啊,這家單位都會拍到最美麗的與會者,很難說是無意的。

CAN的ECO每日報是以一針見血見長。這個單位是Climate Action Network,他們以NGO的觀點,彙整前一日會議的重點,並且會選出前一天談判立場最差勁的國家(或人物之類的)。這份每日報是會場上午進場時人手一張的那種普及性,所以也會帶動大家討論。

英國衛報的報導算是比較有公民觀點,偶爾會有專題(像這個會議簡介),照片集,以及用文章即時轉播會議談判。路透社環境記者的Blog會有很多會議的報導。BBC也有位特派員會做每日報導

低碳生活部落格的阿乾會做會議進度的報導。公視新聞的環境記者也過去哥本哈根了。環境資訊電子報則會有各方匯集的專文。

Twitter可以找到很多有趣的訊息,雖然龐雜卻棄之可惜。你可以在Twitter的右邊搜尋欄位中鍵入關鍵字,最好是COP15,次好是 #climate#Copenhagen

中國入口網站網易的氣候大會專題頁面又快又完整,是華文世界的第一,記得頁面要往下拉。台灣的新聞媒體與網路媒體都不知道在幹麻哩。

Monday 7 December 2009

【專題】哥本哈根大會議題一覽

這篇大部分是轉錄台灣中央廣播電台新聞所做的整理。雖然做的很清楚,不過還是有些闕漏。我直接補充在裡面。我補充與修改的文字以藍色標註。

要談什麼:京都議定書將於2012年到期。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締約國(包括美國)必須要討論出接續京都議定書的框架性國際協議,來約束溫室氣體的排放。或者是延續京都議定書的效期,但當然內容必須修改。

以下是談判桌上數個主要議題:   

限制排放量
  • 聯合國從上屆到本次會議前,都在募集各國的政治減量承諾,也就是在2020 年之前減少多少廢氣排放量,而這是全球邁向2050年每年碳污染減半目標的重要墊腳石。   
  • 然而減廢必須付出能源使用效率及改用潔能科技所帶來的經濟成本,在經歷今年的金融危機之後,這項價格因素更加受到矚目。   
  • 富裕國家被歸咎為今日地球暖化的罪魁禍首,也較有能力對抗暖化。然而,明日可能爆發的夢魘主要來自開發中國家。目前開發中國家的廢氣排放量已佔總量一半以上。
  • 也因此新的協議內容會更加重視開發中國家的減排責任,雖然中國、印度等國都已經提出政治減量承諾,但都有模糊地帶。
  • 這一點是會議成敗關鍵。 
經費
  • 目標是調動資金來幫助開發中國家轉型為低碳經濟,並支援對抗氣候變遷的措施。   
  • 較貧窮的國希望工業化國家承諾每年提供約1%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相當於4000億美元左右,資助對抗氣候變遷。歐洲聯盟估計,他們在2020年以前,每年需要1500億美元來對抗地球暖化。
  • 目前提出的方案是,成立一個專門協助國際投資窮國氣候調適的金融機構,類似世界銀行的角色;另一方案則是直接透過世界銀行等既有的國際投資機構。這方案會與經費問題一起被討論到,不過此次不一定會有定案。
  • 對窮國的氣候調適國際投資,可能壓縮到既有的扶貧計畫。這部份已經有慈善團體注意到。
法律問題/是否需要法律約束(binding)
  • 儘管開了兩年的會,卻很少花時間討論關鍵且可能引爆政治爭議的協議法律位階上。意思是說,各國都是政治承諾,口頭說說可以不做,沒有國際法來約束大家務必要做到基本的目標。因此環保團體與聯合國公約組織都希望在新協議中有一定的法律約束性的文字
  • 美國不支持1997年京都議定書是因為該協定書在遏制排廢量目標上,僅規範工業國家而不規範新興大國。美國正推動一種想法,也就是各國做出承諾並以「報告並驗證」這種遵守規範的方法為基礎,而不要嚴格、可在國際間強制實施的處罰條款。
  • 各國目前的政治態度仍舊比較姑息,對於不利於自身國家的項目,比較不希望有法律約束。而跳過這一點,談判進展的會比較快。因此這一點可能會比較快被犧牲。
減少森林濫砍濫伐的溫室氣體排放(REDD)
  • 擁有廣大森林的熱帶國家正極力爭取一項計畫(REDD),藉由這項機制,保留林地的國家能夠獲得財務上的獎勵。林地被視為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水槽」,也就是所謂的碳匯
  • 砍伐森林損失森林的碳匯能力,普遍認為因此增加的碳排放約佔世界上溫室氣體排放的1/5(但有科學家認為此一數據為高估)
  • 然而,這個計畫有著實務上的問題。比如說,要如何衡量保育成效?要如何防止詐騙和貪污?再者,要如何確保發展中國家技術轉型及其他援助所需的資金不會耗盡?   
  • 此外,「全球碳計畫」(Global Carbon Project)召集逾30名氣候專家並在11月提出報告指出,森林濫砍在全球排廢所佔的比例已下滑,從20%降至12%。
  • 另一方面,目前發現泥炭沼澤(半發育的煤炭)也有高度的碳匯能力,卻因為能源需要與棕櫚樹墾殖而被大量破壞。世界各國仍無法有效提供對策。
  • 許多森林是原住民的傳統領域,但國際間討論REDD時,原住民無法參與。當REDD納入財務機制引入財團進駐時,原住民可能受到限制或驅趕,或是領土直接遭受剝奪。目前的REDD文件中完全沒有處理這些議題。
碳交易(Cap and Trade)
  • 在京都議定書中寄望以碳交易方式作為有效促進溫室氣體減量的誘因。不過在試行與實施的這幾年來,正反意見雙方仍爭辯不斷,連環保團體間也有不同立場。碳交易會是此會議期間,被抗議的標的,但會議不一定會處理這個議題。

Saturday 5 December 2009

【影片】碳交易的故事

碳交易的故事 Story of Cap and Trade」是由前陣子製作「Story of Stuff」那個團隊的新作品。12月1日推出。台灣的環保團體和綠黨將於12月7日以記者會方式,向大家介紹這部影片。



裡面簡單但清楚說明碳交易怎麼玩,誰獲利,而溫室氣體真的被封存嗎?

很快的,就有一些對影片內容的批評出現,比如這個。不管如何,這部影片會讓更多人了解到碳交易本身的空無性。藉此呼籲參予COP15的世界領袖們與政策人士,要真的減碳,不要迷信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