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工作坊或課程.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工作坊或課程. Show all posts

Tuesday, 31 May 2011

【行動】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

淡水竹圍地區精華地區有條樹梅坑溪流過,但承載了現代社會的生活廢水與工廠污染。藝術家吳瑪悧(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當地的竹圍藝術工作室、淡江大學學生與社區居民,共同發起一個環境藝術行動,想要帶民眾思考這個流域永續發展的可能性。

他們每個月會辦理一次樹梅坑溪早餐會,每次在流域中(社區中)的不同地點舉辦,由當地種植有機作物的農夫提供食材,除了擺脫每天制式的早餐菜色外,也可以讓民眾了解流域中各個點的環境,如污染,或人與河流的互動方式。漸漸的帶大家思考自然河川的角色,例如滯洪、樹梅種植的恢復,再進一步對未來的竹圍生活空間有所想像。

因為整體的行動貼近自然、手工、尊崇農耕與河川,所以他們把這個行動貼上「低碳流域」的期許。仔細看看真的非常有趣。


Thursday, 27 January 2011

【座談】台灣碳交易行不行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和「新頭殼」新聞網站策劃了一系列的「2011年環境前瞻」網路直播論壇,談了淺山生態系保育、護樹運動、農民市集等議題。

1月25日的座談專題是「碳交易行不行」,與談人為永智顧問公司總經理石信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趙家緯。討論重點包括我國環保署所規劃的碳權交易制度「國家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平台」未來會面臨的問題何在?以及境外碳權該怎麼分配?

Tuesday, 11 January 2011

【講座】斯德哥爾摩適應中心的永續講座

斯德哥爾摩大學裡面有間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翻成斯德哥爾摩回復力中心或應變中心,他們有定期舉辦一門講座課,是邀請永續議題專家來談社會與生態方面的永續。這堂課是由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Albaeco這間政治決策方面的非營利智庫,以及外交部門下的國際發展合作局Sida合作安排。

最讓我覺得特別的是他的主題取向,比較偏向社會相對於環境的面向。比方有講座是講社會要如何應對氣候變遷,有場是講氣候變遷與人權。這個在台灣比較被忽略。

這個講座的影片都有放上網路。(這邊)
同樣的影片也可以在Youtube上找到。(這邊)

Wednesday, 13 October 2010

【工作坊】2010氣候變遷-台灣觀點公民會議

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10月2日在台北舉辦一場「2010氣候變遷-台灣觀點公民會議」,這是該基金會繼2009年與世界同步舉辦World Wide Views on Global Warming共識會議後,第二次舉辦這主題的公民共識會議。不過今年那個國際活動沒有舉辦,基金會只好自己辦了。
「2010氣候變遷-台灣觀點公民會議」公民共識大會由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與十大傑出青年當選人聯誼會主辦,分階段討論台灣的碳排放減量、科技與經濟調適、台灣因應策略、大台北都市規劃議題,最後對五都選舉提出環保政策的建議。

Saturday, 10 October 2009

【課程】綠適居協會的暑假課程

台灣綠適居協會在暑假7~8月間開辦了單天課程(需收費),也就是讓學員到台中來(理事長邱繼哲改造的自己家),實際了解住家及社區改造,討論並診斷學員各自的問題,包括節能這個主要議題。他們部落格有寫了三梯次的大致狀況:好房子一班好房子二班好房子三班

然後呢,他們覺得有些案例還是需要去現勘比較好。所以就試著推出現勘服務(需收費)。

以上兩種住家改造與節能的輔導方式,其實就是一種「能源服務業」,或者說好像是水電工去幫忙「抓漏」,為大家省荷包。有興趣的讀者,請自行與他們聯絡喔!

Tuesday, 22 September 2009

【研習】TEAN氣候變遷青年培訓

台灣的環境行動網協會TEAN於8月25、26日與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清華學院氣候變遷小組合辦Build A Generation to Combat the Climate Crisis培訓活動。(p.s.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每年都會提供機會讓台灣青年參予氣候變遷議題的討論,每年的合作對象與形式可能有些不一樣。)

TEAN把當天的過程記錄了下來,放在網站上,在這邊

最後學員們分為四組:350低碳生活、網路行動串聯活動、自然生態之旅、推廣環保餐具,他們會在12月中舉行成果發表會。敬請期待。到時候我再補充。

Saturday, 15 August 2009

【活動】2009「青年環保大使培訓營」選出青年代表前進COP15

以下是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之新聞稿

由行政政院環保署主辦、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協辦之2009「青年環保大使培訓營」已於8月7日父親節前夕,於新店的台電訓練所本部正式結束。在行政院環保署沈世宏署長的結業致詞中特別以現在年輕人所需要的遠見以及宏觀的視野來勉勵在座結業共30位學生,並期許在未來真正的用行動以及付出來關注世界環境議題。而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更以卸任外交部長身分,為學生們提出「大使」的真正意義,並嘉勉學子應具有多元的思考方向以及廣角度洞悉事務的能力,才能在這暗濤洶湧的國際潮流上,掌握正確的資訊,平穩的航向未來。對於國際的事物,更應多瞭解以及關注,方能瞭解國內外之差異以及國際時事之動態,而不至於成為井底之蛙而毫不自知。

頒發了結業證書後,便是頒發2009COP15會議,代表臺灣出訪的青年環保大使,在經過整整六天五夜的奮戰後,脫穎而出。參與研習的30位學員,是從全國一千餘位學生中遴選而出,在英文能力以及相關環保知識以有一定的水準。然而這六天的扎實課程下來,已經是從一場體力以及智力的拼鬥,提升到了精神力以及毅力的角逐。從全英文自我介紹、平時課堂表現、英文測驗、國際公約會考、減碳實驗實作、全英文簡報、短編書面報告以及國際禮儀的測驗當中,大範圍跨領域、大方向跨綱領的評分範疇中,選出的8位正取、4位備取。選出的學生除具備優秀的英文溝統以及表達能力外,所有學生在專業領域上皆有不同的造詣。跨越產經學界的組合,使得本次代表臺灣出訪的『青年環保大使』組合更加多元。

有八位正取同學,將於年底代表臺灣出訪年底聯合國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

Tuesday, 23 June 2009

【宣導】邁向哥本哈根環境沙龍

台灣關心氣候、能源議題的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和從事新聞媒體領域的卓越基金會合作,自4月開始舉辦了「邁向哥本哈根環境沙龍 」座談會。日期不定,已經在4月辦過一次、6月26日辦第二場,之後11月前還會有1~2次。

這場活動的特色就是,對象針對媒體、記者、專欄作者、自由作者、部落客等...反正就是能以筆桿子或攝影機再度傳播觀念出去的人。

座談會的內容主要是國際氣候談判的進度、氣候議題最新的發展與趨勢、以及台灣應當關注的面向、措施、行動...。講者除了學者專家外,另一群主角是基金會找來的志工研究員,多是,關注氣候變遷議題不同面向的年輕研究員或學生。

這場座談會會不定期舉辦,要報名請洽他們的基金會網站。我記得上次參加會議也有送獎品,有小禮物就是了。他們還有設立一個Google 郵件群組,分享最新的相關環保新聞。

Friday, 15 May 2009

【活動】北京的藝術氣候變化周

駐中國的英國領事館附屬的英國文化協會,趁著泰德美術館展品到北京交流展覽的期間,在5/11-15日規劃了一系列的「藝術氣候變化周」,裡頭除了作品有關的藝術賞析演講外,與氣候有關的有低碳博物館」研討會與工作坊,及一場「藝術看氣候」的講座。

「低碳博物館」討論博物館或展館如何在建造、營運等階段落實環保與低碳。這些活動可以看見藝術設計與環保之間的關係也是密不可分。而這些活動也行銷了展覽本身,以及英國的環保國力。

英國文化協會是隸屬於英國駐外單位的文化、教育組織,透過文化與英國教育等軟議題來推展外交,是個具有官方色彩與目的NGO,英國文化協會近年在各國推動氣候變遷議題的宣導,常常邀請與協調英國外交官員或專家赴外國演講。

低碳博物館的研討會雖然限定人士參予,不過邀請的都是博物館界與設計人員,也算是個成功的活動設計,可以看這一篇很棒的心得文章:让博物馆变得低碳(周舒)

Thursday, 16 April 2009

【會議】2009全國NGOs環境會議

2009年的全國NGOs環境會議在4/11於台北舉辦,這是由台灣主要環境NGO輪流主辦的會議,探討每年當前的重要環境議題。今年三個主要議題之一為「能源與環境」,是談能源議題與低碳社會。

以下是幾則相關的報導:
全國NGOs環境會議明登場 籲發展再生能源
綠色世代的典範轉移 邁向低碳社會第一步
減碳 要靠政治決心

Thursday, 4 September 2008

【宣導】台灣環保聯盟舉辦防治全球暖化研習

台灣環保聯盟於8月19日與21日兩天在台北舉辦防治全球暖化研習,23日則開拔前往參觀風力電廠,對象以學生與主婦為主。環保聯盟已將幾篇研習資料上網:

【防治全球暖化宣導研習】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的科學瞭解
【防治全球暖化宣導研習】氣候變遷因應策略探討
【防治全球暖化宣導研習】城鄉規劃與全球暖化
【防治全球暖化宣導研習】能源面面觀
【防治全球暖化宣導研習】燃料新世紀 創造台灣新契機
【防治全球暖化宣導研習】土地利用與氣候變遷
【防治全球暖化宣導研習】德國的綠建築發展

----------------------

Friday, 25 July 2008

【會議】台灣氣候變遷的性別思考工作坊

環境資訊電子報2008年7月25日台北訊 (全文參見)

氣候變遷與婦女之間的關連為何?昨(24)日下午,一場「氣候變遷的性別思考工作坊」,吸引了來自公部門及各地的非營利組織,共同關切此一議題。講師之一的勞委會副主委曹愛蘭指出,有別於其他發展中國家,台灣婦女有弱勢婦女的生命經驗,亦有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若能補強女性的統計資料,將更有助於台灣婦女在國際舞台上的發聲與分享。

主持人之一、台大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張玨表示,本次活動為台灣第一次辦理結合性別及環保議題的工作坊,希望藉此建立民間與政府之間跨領域的夥伴關係,共同為婦女面對氣候變遷問題商討策略。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邀請多位專家學者,進行環保與婦女及性別議題之對話,計畫為以「氣候變遷」議題參與「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而準備。

自然步道協會理事潘偉華,以逾20年推動環保及國際事務的經驗,呼籲「退步就是進步,而進步是需要累積的」,像是反璞歸真的生活,就是一種因應氣候變遷的方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副祕書長夏道緣,則從環保生活教育的經驗中,分享台灣女性的覺知與對公共事務的參與,是現代女性在因應氣候變遷中可扮演的角色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