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7 September 2010

【宣傳】美國石油研究所的草根行動宣傳戰

美國石油研究所(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簡稱API)是由石油產業界組成的類似公會組織,自1950年代以來,長期在進行"沒有化石燃料世界就不行"的行銷宣傳。他雖然以 Institute為名,但其實就是產會公會,完全不是什麼獨立性的研究單位。在墨西哥灣漏油案件後,API仍高調的要求繼續進行美國沿海海底鑽油,讓大眾更注意起這個組織。

為了反擊中央與地方政府投入再生能源發展,API以化石能源產業提供就業為名,在這兩年發起了一個Energy Tomorrow」行動。 行動的主旨就是要民眾協助API,要求國會議員反對向化石能源增稅、並且反對參議院通過《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以及其他相關的能源改革法案。這個行動一直持續到現在,還在猛打廣告,但行動策略有改變。
原先他們的廣告比較偏高質感的基調,強調能源安全(國家確保能取得夠用的能源)與環保。



後來他們逐漸加重庶民感受式的廣告,裡面說的是,對化石燃料增稅,以及現在仍昂貴的再生能源,會讓能源價格增加,使小老百姓與小企業的日子不好過。




然後,API在2010年8月起,開始籌設一個草根組織!!!
這個草根行動叫做「Rally for Jobs」,2010年9月1日在德州集會,向歐巴馬喊話說,提高化石能源稅收就是提高失業率,並且政府不要干預化石能源產業的發展(如:徵稅、禁止海底鑽油)。然後這個「草根團體」在9月巡迴各州,辦更多集會,請來在地的教授、政治人物助陣,在各地媒體增加了很多能見度。



而這場草根行動的集會中,除了有員工被迫參加的情形之外,API與石油產業的角色最讓人覺得爭議。另外,美國最大的工會組織AFL-CIO也在2010年下半年以來,主辦名為「One Nation Working Together」的集會,向政府要求工作,並計劃於10月2日在首都華盛頓特區,舉辦一場規模浩大的遊行。美國石油研究所API在此時舉辦類似的勞工集會,很明顯的搭了順風車,也混淆了AFL-CIO的行動訴求。
-------------------------------------------------------------------------------
相較於API把訴求擺在勞工就業,環保團體當然支持美國政府對化石能源業者徵稅,他們的訴求是擺在環保署2009年研擬的大汙染者付費的法案「溫室氣體裁減法(草案)(Greenhouse Gas Tailoring Rule, 2010年5月擬定),這個法案特別針對煉油與石油業者的空污排放課稅。於是環保團體紛紛提出「讓大汙染者負起責任」(Hold Big Polluters Accountable)的口號,他們發起連署,設置網站分享資訊,而這些行動在墨灣漏油之前便有了,在漏油事件之後當然獲得更多民間與政治圈的支持。(美國綠色和平的PolluterWatch網站、Sierra Club則把煤灰與空氣污染等議題綜合起來)
儘管普羅大眾反對污染,但這些行動的力道,目前看來沒有API的就業訴求強大。行動層次也不同,API把對象擺在歐巴馬總統與勞工階級,但環保團體則是擺在環保署的立法行動。
美國環保團體NRDC則拍攝了一則反諷廣告,要反制API的草根行動行銷戰,一樣偽裝成街訪的方式製作成。NRDC讓偽受訪者表現事不關己的態度,呈現出一種「反諷」的情境。不過應該會更讓觀眾混淆吧?!

Saturday 25 September 2010

【會議】日本再生能源政策研討會

7月1日,日本民間組織邀請政府單位,一起辦了一個「日本再生能源政策研討會」。(有簡報檔可以看)

這研討會是日本再生能源政策政策入口網站(自然エネルギー政策プラットフォーム, JREPP) 主辦的,這個平台目前由環境能源政策研究所(ISEP)擔任秘書處。組成成員包括:全國小型水力促進會、日本風力發電協會、風力發電經營者座談會、日本地熱開發企業協會、日本地熱學會、日本建築學會全球暖化對策推進委員會、太陽能設備振興協會。

這個平台的研究成員日前在5月的時候,參酌聯合國「Global Status Report」(REN21)的資料,製作了日本國內的再生能源現況與展望報告「日本再生能源白書2010」,簡介說這是日本第一次做這樣的報告。這個報告是7月會議中的主題之一。
會議中另一主題是針對再生能源收購的固定價格的圓桌會議。在2009年底,日本經濟產業省想要擴大對太陽能以外的再生能源與能源效率等政策,並廣徵民間意見,所以有關再生能源固定收購價格的議題在這一年來被討論的很多。
以上。

Wednesday 22 September 2010

【宣導】天下雜誌的台灣不碳氣

天下雜誌在6月底出刊的450期雜誌,以「行動綠生活」為專題,介紹了台灣的環境危機與民間的綠色行動。另外同時推出「台灣不嘆氣、行動綠生活」專題網站與行動。



這整個行動,是由天下雜誌集團各單位所籌劃。像是:
  1.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與教育部環保小組合作,舉辦「節能減碳、計算一『夏』」暑期學習行動,號招國中小學生在暑假60天內,每日上網計算並登錄「每日碳排放量」,鼓勵他們從事的減碳行動包括:今天少使用電腦1小時、我今天回收1支玻璃瓶 / 1支鋁罐。(沒錯,我也覺得很矛盾)
  2. 一般網友可以登錄減碳行動,或分享減碳記事,可參加抽獎。
  3. 另外,康健雜誌與天下雜誌把過去的生活環保報導,編輯成專文簡報檔,供民眾閱讀與參考。
  4. 由雜誌的整合傳播部企劃的「綠色縣市」專題,該雜誌的這個部門是承接各公司、政府機關的廣告行銷專案(我指的是,這專題的報導即使有可讀性,也是屬於行銷的一部分)
  5. 「樂活消費」專題,則是行銷天下雜誌所出版的環境議題相關書籍,以及澳洲進口的春捲包(後者實在很唐突)
由於天下雜誌具有高知名度,並配合活動在書店通路也進行此行動的宣傳,所以宣傳效益很大。就這樣。

Monday 20 September 2010

【行動】綠色和平槓上Facebook



Facebook(臉書)在2月時宣布,他們將在美國奧勒岡州的Prineville鎮增設一個數據中心(Data center)擺放超級電腦或伺服器,來應付他們擴張飛快的業務。綠色和平遂在當時便「以臉書抗議臉書」的方式,號召50萬民以上的網友,要求臉書要採用更多的再生能源,根據規劃,新數據中心的電力有半數以上的電力來自煤炭火力發電。

綠色和平在9月初展開新一波的行動,除了製作上面那則短片外,綠色和平執行長並於9月1日發出公開信給臉書的創辦人暨執行長查克柏格(Mark Zuckerberg),提出4點呼籲:
  • 承諾停止使用會造成污染的煤炭能源(發電)
  • 運用他的採購力來選擇乾淨、再生的電力來源
  • 在地方、國家與全球各層級都倡導更強有力的氣候與能源政策,確保當IT產業的能源需求增加的時候,能獲得再生能源的供應。
  • 把這樣的訊息公開在臉書的網站上,讓百萬用戶瞭解這間公司是氣候領袖。
根據統計,全球IT(資通信科技)所需要的能源約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而電腦數據中心是能源耗用多且成長最快的部份。但由於近年來大家已經注意到這一點,所以像Google這樣的有點環保概念的公司,便會在數據中心的設計與能源取用上多花心力。比如,購買碳額度作為補償、利用自然冰涼的流水來冷卻伺服器溫度、注意電力來源的再生能源比例。
這次Facebook的新數據中心地點,設在Prineville鎮,是因為當地位處較高冷的地區,可減少冷卻的用電,再者他的電力來源是太平洋電力公司,這家公司雖然有半數仍使用煤炭、近半數來自核能,但仍有朝向再生能源電力的規劃。而且在再生能源電力無法完全保證取得的狀況下,臉書公司認為,他們應朝向提高能源效益方面著手。
不過,這樣的考量並不被綠色和平接受,他們要的是100%的再生能源。
然而,根據資訊產業界的電子報「Data Center Knowledge」所做的報導,就連綠色和平組織自己租用的伺服器,也不是100%的再生能源。該媒體表示,「綠色數據中心」這個議題很複雜,綠色和平把議題太過簡化了,以便於炒作。朝綠色數據中心邁進雖然有點困難,但許多廠商也都朝這方面前進,該媒體過去也報導整理過
這件事情上,我覺得綠色和平組織是過於苛責臉書了,因為人家也是老老實實的評估過節能的方式。我認為綠色和平是想要藉由修理臉書,來告訴大家IT產業的能源問題,但目前的情勢發展卻沒能讓大家了解到這議題,看起來只流於八卦性質。
綠色和平對於IT產業耗能議題是有一個整體性的行動,叫做 Cool IT,不過主要對於臉書的這一波行動,就惹起一些爭議,可能不是好事。IT產業明明就相對積極地投入再生能源與能源效益,綠色和平的行動策略似乎要調整一下。

Thursday 16 September 2010

【研究】英國最不依賴汽車的城鎮

英國有個信託組織「 Campaign for Better Transport」(簡稱CBT) 在9月14日發表一份汽車依賴度的評分報告,選了十幾個英格蘭地區主要城鎮(各區人口最多的兩市)的汽車依存度進行調查研究,發現Nottingham、London與Brighton&Hove雙子城是前三位最不依賴汽車的城鎮,也就是綠色運輸做的最好的。Milton Keynes則是依賴度最高的。
他們的評鑑是包含三個面向:
  • 公共運輸可及性與都市規劃(Accessibility and planning) -前者指便於接近,易成為替代汽車的選項,如可搭出城旅遊、市區易轉乘、還有站牌與車站維護。後者指的是都市發展上的規劃,便於發展永續交通。
  • 公共運輸品質並具有效益性(Quality and uptake of public transport)-後者的意思是,搭乘公共運輸更能節省時間、較為低廉(費率必須穩定)、時間也不會因轉乘而浪費,所以可以成為取代汽車的選項。
  • 步行與單車的規劃(Walking and cycling)-除了改善人行道與單車騎乘的安全、便捷環境,以取代行使汽車機會之外,也包括單車上電車的這種結合選擇。
它裡面也有給許多建議。也分別針對前三與後三名,直接指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成績。像是Milton Keynes的主要問題是本身都市規劃就有問題,使得公共運輸可及性太差。

p.s.英國很多NGO是以信託Trust的方式存在,不是只說他跟金融有關,也跟"英國信託"沒關係。

Wednesday 15 September 2010

【新聞】香港政府推出氣候變化策略草案

香港政府2008年延聘了一群專家要擬定香港的氣候變遷對策,預計於2009年底推出,不過推延到2010年9月10日才公佈。目前,這份「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及行動綱領(草案)」正交付公民諮詢,到2010年底截止。
世界自然基金會在10日也發表意見,認為這份策略「走捷徑,缺乏長遠承擔」,因為港府打算再增加引進中國的核電,另外減碳目標的範圍預留的空間太大了(以2005年為基準,實際減量19%-33%)。
這份策略除了上述改變發電結構外,重點還包括提高大樓能源效率、改善運輸能源效率,並且把「碳強度」當作未來施政的建議指標。
我看了網頁上的諮詢文件,發現幾個問題。由於香港主要碳排放式來自於發電部門,所以報告羅列了目前的發電結構與未來將採用的發電方式,後者包括風能、太陽能、增加進口核能,以及在2020年之前,建造並營運一座以廢棄物燃燒發電的電廠
可是在給民眾諮詢的選項問題,他們只問:「你是否同意在滿足本港電力需求方面,採取減少用沒而增加使用天然氣和非化石燃料的建議策略?從改善環境、供應、可靠性和成本的角度考慮,你認為在2020年香港達至建議的燃料組合是否合適?」這種統包性的問題,讓人民難以針對個別反對的發電項目表達意見,而使得諮詢意見的統計數字出現偏頗。
我覺得使用這種問卷技巧,真是可惡。

10/18補充:香港綠色和平的回應(9/20)。

Monday 13 September 2010

【會議】因應氣候變遷農業調適政策會議

我國農委會在6月15日召開「因應氣候變遷農業調適政策會議」,因為裡面有些政策指示,所以把新聞稿轉貼到這裡存檔。農委會也把會議總結報告,刊在在這次會議之後的農政專刊中,請參考。
另外,農委會請它的委外單位製作一系列有關氣候變遷調適的文章,弄了一個政令宣導的專題「氣候變遷 農業調適總動員」。

----------------------------以下是農委會新聞稿-------------------------------------
因應氣候變遷農業調適政策會議閉幕 研擬以「低風險、低碳排、新商機」為願景的調適策略
文號:5842 99年06月15日
農委會於6月15日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因應氣候變遷農業調適政策會議」,針對農業之資源與生態、產業發展、防災救災及節能減碳等議題進行跨領域研討。 總統與行政院吳院長分別於開幕與閉幕時蒞臨致詞,提示政策方向。經過熱烈的討論,確立臺灣農業面臨全球氣候變遷影響,將秉持「健康、效率、永續經營」農業施政方針,研擬以「低風險、低碳排、新商機」為願景的調適策略。會中並特別提出7項關鍵性因應策略,分別是依風險程度建構糧食安全體系、整合科技提升產業抗逆境能力、推動低碳農業、發揮邊際土地之生態及滯洪功能、強化農村自主防災體系、開創低耗能、低碳排的綠金新商機,以及建立生物多樣性風險管理策略。本次會議結論依優先次序,擬定短、中、長程具體行動方案,推動實施,以確保糧食安全與臺灣農業的永續發展。
總統親自出席本會議,表達對此項議題的重視。 總統於致詞時表示,氣候變遷對人類與物種的影響及其相關因應已成為全球性的重要課題,也是國家永續發展的關鍵議題。總統表示,臺灣近年來歷次颱風所帶來的豪雨量及災害損失有愈趨嚴重的趨勢,政府應該設法來防範並替農民解決困難,而身為世界公民的一份子,也應該積極主動力行節能減碳。總統特別強調,因應氣候變遷是政府各部會應共同努力的工作,希望未來的經濟成長要具有增加就業、提高創新能力,以及能參與區域經濟組織,同時也要表現節能減碳,才是具有台灣特色的優質經濟成長。
行政院吳院長於會中指出,臺灣地理環境位處天然災害發生機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一定要注意因應氣候變遷的影響。院長說,農業施政要兼顧生產、生活及生態,生產方面要能維持生命的營養及健康的環境,讓生產者所獲得的利潤及消費者所付出的代價都能合理,並能兼顧節能減碳;生活方面,要讓人民能夠富足,才能注意環境的維護;生態方面,必須與生產維持適當的平衡。院長並期許未來精緻農業的推動,必須結合觀光、綠能、生技等新興產業,發展低風險、低碳排的新興綠金農業。
農委會陳主任委員在總結報告時指出,本次會議共獲致43項策略,計有相應之208項措施,對於農業未來因應氣候變遷之調適策略已有更明確的方向與更周延的作法。陳主委並提出將秉持「健康、效率、永續經營」的農業施政方針,研擬以「低風險、低碳排、新商機」為願景的因應對策與具體行動方案。期許未來氣候變遷對臺灣農業所造成的風險程度將降低至可因應之範圍內,農業產銷也將逐步調整為省能源、低污染,並擴大農業的碳匯功能;更重要的是,藉由發展新興生質能源、供應環保綠色消費及整合推動創新節能、健康安全的綠金農業,將可創造農業新商機、增加就業。
依據本次會議所獲得的寶貴結論,就其重要性與迫切性,歸納提出7項關鍵策略
  • 1.依風險程度建構糧食安全體系:除考慮糧食安全存量外,將依糧食安全、警戒狀況,分級規劃不同糧食生產結構及供應機制,並參與區域糧食安全儲備。
  • 2.整合科技提升產業抗逆境能力:研發抗旱、耐熱、耐鹽等抗逆境品種,應用氣象及資通訊等跨領域科技於產業經營,並維護生物多樣性。
  • 3.推動低碳農業:發揮在地生產優勢,鼓勵在地消費,發展低碳足跡農產品;同時,建立農業碳排放量盤查制度。
  • 4.發揮邊際土地之生態及滯洪功能:規劃易淹水地區作為濕地或提供為洪氾發生之緩衝帶;研擬受氣候變遷影響之財產權保障,提供必要之輔導及補償。
  • 5.強化農村自主防災體系:連結全國防災體系與整合資通科技,建制農村風險管理體系,提升農村自主防災能力。
  • 6.開創低耗能、低碳排的綠金新商機:發展節能、低碳排之新農業經營模式及健康安全的綠金農業。
  • 7.建立生物多樣性風險管理策略:擴大生態及海洋保護區,建構多元種原保存機制,設立生物多樣性資訊中心,追蹤物種變遷,維護生物多樣性。
農委會強調,氣候變遷是一個全球性的考驗與動態挑戰,除減緩與調適因應外,需改變思維創造利基,建構與時俱進的滾動式調整策略及擴大全民的共同參與。鑒於氣候變遷影響之規模與頻率等不確定性,資源投入必須體認抉擇之無悔性,考慮整體發展正向需求與經費最適運用,將本次會議結論依優先次序擬定短、中、長程具體行動方案,推動實施。未來將秉持「健康、效率、永續經營」農業施政方針,持續創新與追求動態平衡,化危機為新契機,發展低風險、低碳排及新興綠金農業,以確保糧食安全與臺灣農業的永續發展。

Sunday 5 September 2010

【行動】綠色和平抗議石油公司在北極海鑽探

有一家總部設於蘇格蘭愛丁堡的民間能源公司,叫做凱恩能源(Cairn Energy),8月份在北冰洋/北極海加拿大巴芬島與格陵蘭中間的戴維斯海峽海域,進行鑽井的探勘,這個探勘井為「Stena Don」。
8月23日左右,綠色和平組織的行動船「希望號」也到這附近,準備干擾這個探勘行動,但是被丹麥軍警包圍,威嚇他們不準靠近探勘井的500公尺範圍,否則就逮補。(新聞)
8月24日,凱恩公司說這個探勘井發現油氣。雖然這是可能有石油的指標,但還沒有發現石油。(新聞)
8月31日,綠色和平組織希望號4名成員避開丹麥軍方,爬上了凱恩的鑽油井,讓探勘作業停擺。不過事實上是,由於這個探勘井沒有探測到石油,凱恩也打算到附近其他地點探勘。(新聞)
這4名成員佔領鑽井兩天之後被逮捕,然後在9月4日左右被格陵蘭政府驅逐出境。
綠色和平組織反對石油公司在北冰洋鑽探石油,除了北冰洋獨特敏感的生態系,還因為北極海夏季以外的季節會冰封,若是發生鑽油平台漏油的危機,則搶救與復原的作業都受限於氣候環境,很難執行,譬如能在此作業的船隻就有限。另外,崩裂的冰山也可能對鑽油平台造成危險。
格陵蘭總理Kuupik Kleist反對綠色和平的行動。格陵蘭政府在8月底讓各大石油公司競標巴芬灣附近海域的鑽油權。在9月7日左右會宣佈得標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