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新聞.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新聞. Show all posts

Sunday, 10 April 2011

【新聞】澳洲碳稅議題正熾

2010年底以來,澳洲接連的暴雨使得氣候議題成為政治界的火熱議題(這句話被指正了,暴雨有影響,但氣候政策一直都很火熱)。

而2011年3月以來,總理吉拉德的工黨執政政府拋出的「碳稅」議題沸沸揚揚,各種片面意見隨著陸續釋放出來的政策內容、新聞資訊,好像慢火煮青蛙一樣,在社會中激起愈來愈多的正反意見。

以下這則廣告跟這次行動無關。這則是2010年10月,澳洲社運平台團體GutUp!製作的影片,諷刺吉拉德大談氣候變遷,卻不對污染者(當時指的是礦業公司)收費。她上台時黨內競選曾經承諾,她當政期間是不會徵收碳稅的(there will be no carbon tax)。



結果在大水與超級風暴後,執政團隊便搬出氣候變化議題來表示政府也很痛定思痛,總理吉拉德在2月24日大動作招開記者會說明政府將對碳制價(carbon price),預定在2012年7月開始要污染者付費,並在3-5年後(2017年前)推展一個以市場為基礎的機制。(新聞一新聞二) 這個政策宣示只有架構,其他細部的政策內容都還待研議,只說他們想藉此改變目前依賴煤炭的骯髒能源結構。

反對黨動員所有人力來反對碳稅,把碳稅塑造成,會增加一般家戶能源帳單、會拖累澳洲經濟發展,並帶領中小企業一起出來抗議。另外,礦業能源大廠與出口商說話當然很大聲,而且它們還每隔一陣子就釋出「徵碳稅某某產業就完蛋了」的說法。

的確,新聞傳出的消息是說,政策規劃團隊也認為短期內會增加一般家戶的帳單。最近有許多網站冒出來反對碳稅,也有反對的網站是認為碳稅對於遏止氣候暖化毫無助益,只是把稅金交給工黨丟到水裡。反對的陣營也操作了許多氣候懷疑論的論調。

根據媒體報導,目前吉拉德的民調已經掉到低點了。

3月底到4月初這幾個禮拜,正反兩方的民間陣營,都在澳洲的幾個大城市陸續發起大型遊行,反對或支持碳稅,人數分別都破萬。

雖然國際媒體對於支持碳稅的環保團體陣營可能會比較感興趣,不過澳洲目前主要的聲音是反對碳稅的,主要的反對勢力是擔憂家庭支出變重的民眾、反對黨支持者,也包括納稅人團體、中小企業團體。而串連這些反對意見的主要還是反對黨的政治人物,他們也正在收割果實。

環保團體對吉拉德稍早之前的對碳制價政策並不信賴。不過2月底的政策宣示,已經是修正過的版本,也算是明確有力,而且面對反對黨猛虎出閘的政治操作,所以GetUp!、澳洲保育基金會ACF等大多環保與行動團體也一改過去質疑吉拉德的態度,已經站出來支持碳稅的主張,並且發動這一波支持碳稅的遊行。WWF、澳洲青年氣候聯盟、向來支持氣候議題的澳洲工會,也都募集連署送交政府氣候變化部門,表達支持對碳制價政策。

由於工黨執政黨目前是少數政府(雖然勝選但在兩個國會都不過半),必須拉攏主要反對黨以外的小黨與綠黨合作,所以在政策擬定上必定需要小心翼翼,既然反對黨這麼反彈,這項政策也很可能無法闖過國會。而正在這麼膠著的氣氛中,總理吉拉德並沒有找關鍵小黨澳洲綠黨做碳稅政策上的合作,還在最近批評綠黨政策太脫離一般民眾感受...這樣暗喻綠黨激進的說法,已經引發媒體炒作紅綠惡鬥(紅-工黨)。

總而言之,澳洲這場對碳稅的討論,已經非常的政治化,議題的發展大概會走的愈來愈偏。


半島電視新聞對兩方遊行的報導


上傳者 AlJazeeraEnglish(半島電視台英語頻道)

吉拉德上電視解釋對碳制價的想法(點這邊)

P.S.澳洲目前的反對黨是以自由黨為主的保守勢力聯合政團。執政黨工黨在國會未過半,因為綠黨支持才得以組成少數政府,但綠黨並未加入執政團隊。

請參考 澳洲擬徵碳稅 社會討論熱烈(低碳生活部落格)

Tuesday, 22 March 2011

【新聞】台灣太陽光電收購政策轉彎(補充)

2010年12月17日,台灣經濟部以一紙公文修改太陽能光電的收購價格,限時在2011年一月一日後完工的案件,收購電價都下修約10~20%,而且以「完工日」計,而非原本的「簽約日」。(註:完工日指連結到電網,簽約日則視合約中設定的日期而定。)

經濟部附和台電的理由,指稱部分業者簽約後未立即施工,等待國際材料物價下跌才行佈設,而且預期2011年起光電板成本會大幅下降,為了價格上的公義,因此堅持更改新價格的適用日期。另外,由於2010年度太陽能光業的申請量爆大量,因此台電才會緊踩煞車。至於收購電價下修,是"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審定會"的專家們審議出來的,沒有疑義。

台灣的光電業者為此大為光火,登報呼籲政府維持生效日期為舊制,也屢屢赴立院召開記者會,上電視解釋。屏東縣曾在2010年中提出「養水種電」計畫,輔導莫拉克風災災戶(果農與魚塭)從事太陽能光電設置與維護,媒合光電業者進駐,因此也是新制的主要受害者。所以屏東縣長曹啟鴻也一再呼籲經濟部重新考慮。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並質疑台電延宕審議程序、而且申請安裝的表格11月才底定,而且許多申請案的設備都已經買好了。他們也質疑政府誠信。

另外,對於屏東莫拉克受災戶的申請案來說,他們必須先清除風災過後的土石、泥漿,進行整地,才能放置光電板,因此施工時間較長,且整地經費是災區地主出,但因為新制的關係,光電業者卻可能抽手。

12月27日經濟部同意立院經濟委員會的決議,對屏東縣「養水種電」(25MW)的災民將專案處理,但必須在12月31日前完成簽約,不受12月17日重新公告的約束;對於重新公告前已簽約者,繼續適用原來合約,但以兩個月完工者為限。(引用風翦樹報導)

政務委員梁啟源12月底對外表示,擔心台灣的光電發展,會像西班牙一樣泡沫化。他被認為是影響政策轉彎的重要人士。(註:西班牙是在光電快速蓬勃設置之後,壓低了成本,政府才緊急下修收購價格,而且該國受惠的多半是外國業者,才造成爭議。)而政府單位與台電也在許多場合對外暗示太陽光電價格高,補助光電恐會影響電價。

環保團體於2011年1月2日也出面反駁光電躉購價昂貴的說法,提出比較數據,說明扣除補帖後的實際價格。不過台電也提出反駁。

2011年3月21日養電計畫的收購價格終於拍板,結果是以台電新版的收購價格每度7.3元為準,但足一定數量時會有補貼,確實有少數光電廠商因此退場。




相關連結:(請注意內文的時間點)
公共電視有話好說-南部開講: 綠能玩假的?! 再生能源又轉彎?(2010/12/26)
自由電子報 - 政策轉彎 太陽光電躉購今激辯(2010/12/27 )
公共電視有話好說-南部開講:分析年中的光電進度,台電已延宕審議 (2010/10/24)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災區向陽天/屏東養水種電專題報導(2010/6月)
公視晚間新聞(太陽光電成本高?環團:欺騙人民)(2011/1/2)

Thursday, 24 February 2011

【新聞】美國減碳工作因政黨惡鬥而受挫

美國眾議院的共和黨議員在2月19日大砍環境保護、全民健保、國家公園方面的聯邦預算(是一個預算法案)。而且他們還動用非預算性的表決,直接禁止環保署做一些環境工作,包括禁止環保署監測全國火力發電廠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禁止契比克灣(Chesapeake Bay)流域污染整治計畫,後者是在各界擺爛與互踢皮球多年後,去年好不容易決定由聯邦接手。

由於這個版本的預算案會再經過參議院表決,然後由總統公佈才算數,因此還有轉圜空間。但非預算性政策則有賴其他解套方式。

美國共和與民主兩黨的惡鬥,其實自2009年歐巴馬上任後首次國會會期就開始,而國會杯葛政府預算則是歷年都會發生的事情。這次事件令人注意,是因為砍掉的預算規模極為龐大,且對減碳、水污、健保、國家公園等領域下手,則是針對歐巴馬的施政而來,使得這次的行為顯得很惡質,已經招致輿論的諸多批評,特別是環保團體。NRDC說眾議院背叛了美國人民,EDF表示眾議院表決贊成排放重金屬、有毒物質與溫室氣體到大氣中,Sierra Club的執行長則說,眾議院只保護有錢的汙染者,而讓美國納稅人花費更多錢(在環境與健康上),等於是在美國人民狀況很差的時候又踢了一腳

---參考新聞:

美國眾議院大砍預算 環境保護工作受限(環境資訊中心)
譯自2011年2月19日ENS美國,華盛頓特區報導;謝雯凱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眾議院19日上午通過一項預算刪減法案,環保人士稱此舉對清淨空氣法與淨水法的工作推展而言,可說是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重擊。

共和黨籍眾議員以「繼續決議案」的形式提出2011年預算法案,235票對189票通過,僅有3位共和黨議員協同民主黨議員一起投下反對票。共和黨的預算版本大幅刪減聯邦預算計畫中的610億美元支出,作為政府在剩餘財政年度中的運作資金。

這項預算案不僅大砍環保署1/3的預算,更以表決方式禁止環保署針對煤炭火力電廠與煉油廠的監測計畫,這項計畫自1月2日開始,目的是要減少二氧化碳與其他全球暖化污染物。此法案也禁止環保署依淨水法修復該國最為脆弱的諸多河域,其中包括供應1.17億人口飲用水的水源。對在眾議院掌握多數席位的共和黨而言,此法案旨在於削減政府開支。

眾議院發言人約翰‧博納(John Boehner)在同日的聲明中表示:「本週,是多年來首次眾議院能夠行使其意志,最後做到了美國史上最大的開支削減。為了我們的經濟與民主更好,我呼籲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里德(Harry Reid)將此案立即逕付表決。」

若法案未能經參議院表決成為法律,眾議院共和黨議員揚言要癱瘓聯邦政府,意味將中止給付老年社會安全津貼,以及軍人、退休人員、邊防與其他政府雇員的薪資給付。

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氣候中心主任拉舍夫(Daniel Lashof)表示:「眾議院面對氣候變遷既聾、且啞、又盲。」他指出,這項預算刪減案將阻止環保署蒐集基本資料,監測污染源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與其他吸熱的汙染物到空氣中。法案也阻止環保署依任何理由設置任何溫室氣體排放限制: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六氟化硫、氟氯碳化物與全氟碳化物。

此繼續決議案也會阻止美國捐助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這個組織是由老布希政府協助成立,提供氣候變遷上權威的國際評估,曾於2007年因其成就榮獲諾貝爾獎。

儘管共和黨聲稱美國民眾支持他們的行動,但同是共和黨員的環保人士卻在19日表示對削減案的失望。「眾議院共和黨議員已在2月19日落入反環保的極端主義中,所通過的2011年開支計畫滿是對公共健康標準與環境保育的攻擊,卻對減少國債沒什麼幫助。」全國性草根組織「環保共和黨員」(Republican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表示:「眾議院通過的繼續決議案,滿足了反環保極端主義者所希望的許多事項。」

該組織政府與政治事務副理事長詹金斯(David Jenkins)說:「決議案包含非預算性的政策要求,阻止環保署限制碳污染排放與保護水質,禁止內政部保護野生景觀地區,並不顧科學證據,決議將北方灰狼自瀕危物種名單中剔除。」

【新聞】2月能源綱領與石化政策評估公聽會(待補)

2月上旬,環保署、經濟部開辦了兩場政策評估(政策環評)的公聽會,分別是2/11日舉行「石化工業政策評估說明會」公聽會,2/14「能源發展綱領政策評估說明書」公聽會,這兩場都並非最後的會議。

公民記者朱淑娟對兩場公聽會的討論,都做了分析。


石化政策評估方面,由於國光石化案的(個案)環評已經進入最後階段,六輕也正準備推展五期擴大計劃,與上述兩個政策環評關係密切,因而引人質疑。

能源綱領評估方面,雖然攸關我國未來十年的能源遠景,能源政策評估卻以火力與核能兩種污染性發電方式為方案選項,不但自我設限,也被環保團體與媒體指稱為核電(核四與延役)護航。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攸關台灣未來能源發展的重大政策竟如此保守倒退,不但對當前重要的低碳綠能趨勢沒有突破性發展,繼續推動耗能產業,甚至為火電、核電等傳統能源鋪路護航。(引自中央社報導)

「能源發展綱領政策評估」延續會議將在24日開始。環保團體會有近一步抗議行動。

本文待續....


Friday, 11 February 2011

【事件】APP捐款給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因為APP集團(亞洲漿紙,中方為金光集團,在台由金盛世紙業代理)在印尼與中國的林業經營方式招致爭議,而受到綠色和平組織各國分會多篇報告批評,台灣的綠色和平甚至大動作發起行動要消費者拒買旗下產品,包括倍舒柔衛生紙。

不過縱使有這個問題,從事抗暖化議題的智庫NGO─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卻接受了APP的捐款,並將專款指明作為「氣候變遷教育宣廣基金」。這個舉動凸顯了台灣NGO對國際NGO行動的認識不清,也讓人清楚看到台灣各環保團體之間的矛盾。台灣各社團與智庫對於「永續林業」議題也缺乏深耕,可能會衍生未來對森林碳權的一大堆問題。


以下為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接受捐款的新聞稿內容摘錄:
...身為全球前十大紙業集團的亞洲漿紙(Asia Pulp & Paper Co., Ltd., 簡稱APP),致力於維護森林生態永續發展,以具體行動關愛生命,證明造紙,也可以種樹。為積極落實APP關懷台灣永續發展的理念,即日起至1月31日止,凡於全台全聯福利中心購買 Paseo「倍舒柔」系列產品,APP即每袋捐贈NT$ 2元,專款贊助【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2011年「氣候變遷教育宣廣基金」專案,與您一起“關愛生命、保護地球”!

Wednesday, 2 February 2011

【新聞】2010年是氣象紀錄以來最熱的前三年

2010年下旬的時候,世界氣象組織就預估說,2010年會是19世紀有氣象紀錄以來,最熱的前三年。後來夏季果然熱到爆,俄羅斯熱浪造成上萬人不幸罹難。最後在2011年1月正式的統計出爐,確認2010年與2005、1998年,並列為氣象史上最熱三年。

雖然熱,也不是各地平均都拉高,而是在某些地方年均溫特別變熱,包括非洲部分、南亞與西亞,格陵蘭與加拿大的北極區。北歐與澳洲中西部的年均溫則是變得比較冷。

還有一些研究數據。2001-2010年這十年是氣象史上最熱的十年,這點會被用來解釋暖化的發
生。2010年12月也是北極海冬季海冰面積最小的一年。而這一年因為下半年有強勁的反聖嬰現象,在中國、巴基斯坦造成非常嚴重的洪水災情。


Thursday, 4 November 2010

【新聞】美國茶黨運動與氣候變遷

最近美國政壇上2009年起,有個新的政治運動叫做茶黨(Tea Party),它不是一個真正政黨(未來不一定),而是某些人為了反對歐巴馬政府的刺激經濟復甦計劃,而從歷史中翻出茶黨這個名詞,並以此為口號號召大家抗議。

但是其實這個運動並沒有中央的組織,是在一次一次各地反歐巴馬政府的抗議與集會中,藉社會氣氛推波助瀾而成的,逐漸的,愈來愈多對經濟現狀不滿的美國人也加入了這個茶黨運動,或以茶黨為名發起各種反政府的行動。因為組織鬆散,又蔚為「風潮」,所以行動多了起來,包括抗議、快閃與集會,於是就有人架設網站彙整茶黨的行動、在社群網站發布最新訊息、整理出支持茶黨的政治人物。再加上某些新聞台特別喜歡報導茶黨在各地的抗議,於是茶黨愈來愈受到全國人民注意,也就是,這個看起來業餘的政治運動現在可說是紅的發紫。
基本上,由於是對經濟不振現況不滿而聚在一起,所以茶黨抗議者的政治訴求是保守、注重工作機會、可能排外的極右派。又因為結構鬆散,所以在行動上是自由並有創意的。由於他們受到普羅大眾的喜愛,所以民眾連帶通盤接收了茶黨思維中的核心─要經濟要工作,其他的次之。而茶黨支持者跟共和黨的保守分子走的比較近,甚至把莎拉裴琳當作一位意見領袖人物。
茶黨支持者獲得政治影響力後,便在11月美國期中大選時,推舉或支持部分理念相近的候選人,部分是共和黨人士。這次期中選舉結果,茶黨自己表態支持的候選人中,至少有兩位贏得選舉。而共和黨在選舉中票數大幅成長,贏得眾議院多數席次,在參議院中近半,這次改選州長選舉的37州當中,共和黨也拿到29州州長席位。除了民眾對歐巴馬執政的失望以外,這也有茶黨支持者的影響力在裡面。
雖然茶黨很少在氣候議題上表態,但一般相信他們反對減碳的氣候政策。
至少在這期中選舉期間,就可以明顯看出茶黨支持者(的主流)反對氣候法案、反對綠色就業政策與潔淨能源。十月底時,歐洲氣候行動網提出報告說,其實英國石油公司等污染大戶,大筆贊助了暖化懷疑論者的茶黨候選人競選活動。
紐約時報在10月中的報導則是呈現出來,茶黨支持者中有較高比例的氣候暖化懷疑論者。
  • 調查說只有14%的茶黨支持者認為全球暖化是個現在正在發生中的環境問題,其他的美國民眾持同樣觀點的則有48%。超過半數的茶黨支持者說全球暖化在未來任何時間都不會是嚴重的事情,而其他的美國民眾只有15%持同樣觀點。
由於茶黨已經有檯面上的政治人物,行動網路也都部署差不多了,所以以後氣候政策的立場會更為明顯。這個運動的高支持度至少還會持續一陣子,再加上共和黨在兩個國會的勢力增加,可以預見的是,美國聯邦氣候相關政策立法可能會停滯很長一段時間

Tuesday, 5 October 2010

【新聞】10:10行動激起眾怒的廣告

英國的減碳行動-10:10為了新一波活動宣傳,請到知名電影編劇與導演Richard Curtis拍攝了一則電視廣告,名為No Pressure (沒有強制壓力),經由盛大宣傳預告,影片在9月30日在線上首播。廣告內容自以為黑色幽默,但實際上卻十分血腥。影片描述教師在課堂上宣導10:10減碳行動,詢問學童願意行動的舉手,有兩位同學沒有舉手。教師雖然說這行動沒有強制壓力,但稍後教師按下一個按鈕,兩位不願承諾行動的同學便當場爆炸,血肉模糊。另外還有辦公室與足球隊兩個同樣故事的版本。

廣告影片請點閱此處 (注意:內容極度令人不悅,建議不要觀看)
儘管還是有人會認為這是黑色幽默,但這部影片不但血腥,也冒犯了個人的自由意志,而且炸掉小朋友更是惹惱了很多人。影片撥出後,想當然爾馬上引起巨大的批評聲浪。結果不到一天的時間,10:10行動的人員便撤下此廣告,行動的主要人物(主席)Eugenie Harvey還親自在網站上發了道歉信
想必此事件會為 10:10行動帶來汙點。首先,此行動原先與美國350.org組織合作,要在2010年10月10日(10/10/10)合辦減碳活動,也因為此事件,350.org宣布中止與10:10的合作關係。接著Sony也宣佈要抽出他們的贊助。

Wednesday, 15 September 2010

【新聞】香港政府推出氣候變化策略草案

香港政府2008年延聘了一群專家要擬定香港的氣候變遷對策,預計於2009年底推出,不過推延到2010年9月10日才公佈。目前,這份「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及行動綱領(草案)」正交付公民諮詢,到2010年底截止。
世界自然基金會在10日也發表意見,認為這份策略「走捷徑,缺乏長遠承擔」,因為港府打算再增加引進中國的核電,另外減碳目標的範圍預留的空間太大了(以2005年為基準,實際減量19%-33%)。
這份策略除了上述改變發電結構外,重點還包括提高大樓能源效率、改善運輸能源效率,並且把「碳強度」當作未來施政的建議指標。
我看了網頁上的諮詢文件,發現幾個問題。由於香港主要碳排放式來自於發電部門,所以報告羅列了目前的發電結構與未來將採用的發電方式,後者包括風能、太陽能、增加進口核能,以及在2020年之前,建造並營運一座以廢棄物燃燒發電的電廠
可是在給民眾諮詢的選項問題,他們只問:「你是否同意在滿足本港電力需求方面,採取減少用沒而增加使用天然氣和非化石燃料的建議策略?從改善環境、供應、可靠性和成本的角度考慮,你認為在2020年香港達至建議的燃料組合是否合適?」這種統包性的問題,讓人民難以針對個別反對的發電項目表達意見,而使得諮詢意見的統計數字出現偏頗。
我覺得使用這種問卷技巧,真是可惡。

10/18補充:香港綠色和平的回應(9/20)。

Sunday, 5 September 2010

【行動】綠色和平抗議石油公司在北極海鑽探

有一家總部設於蘇格蘭愛丁堡的民間能源公司,叫做凱恩能源(Cairn Energy),8月份在北冰洋/北極海加拿大巴芬島與格陵蘭中間的戴維斯海峽海域,進行鑽井的探勘,這個探勘井為「Stena Don」。
8月23日左右,綠色和平組織的行動船「希望號」也到這附近,準備干擾這個探勘行動,但是被丹麥軍警包圍,威嚇他們不準靠近探勘井的500公尺範圍,否則就逮補。(新聞)
8月24日,凱恩公司說這個探勘井發現油氣。雖然這是可能有石油的指標,但還沒有發現石油。(新聞)
8月31日,綠色和平組織希望號4名成員避開丹麥軍方,爬上了凱恩的鑽油井,讓探勘作業停擺。不過事實上是,由於這個探勘井沒有探測到石油,凱恩也打算到附近其他地點探勘。(新聞)
這4名成員佔領鑽井兩天之後被逮捕,然後在9月4日左右被格陵蘭政府驅逐出境。
綠色和平組織反對石油公司在北冰洋鑽探石油,除了北冰洋獨特敏感的生態系,還因為北極海夏季以外的季節會冰封,若是發生鑽油平台漏油的危機,則搶救與復原的作業都受限於氣候環境,很難執行,譬如能在此作業的船隻就有限。另外,崩裂的冰山也可能對鑽油平台造成危險。
格陵蘭總理Kuupik Kleist反對綠色和平的行動。格陵蘭政府在8月底讓各大石油公司競標巴芬灣附近海域的鑽油權。在9月7日左右會宣佈得標廠商

Monday, 23 August 2010

【新聞】數月高溫傷害南亞的珊瑚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與美國NOAA的資料指出,2010年上半年北半球各地的高溫,不斷刷新多個國家的歷史溫度紀錄,並且可能會是19世紀以來最熱的一年。

這樣持續的高溫,已經在海洋造成珊瑚白化的危機。美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研究團隊在印尼亞齊(蘇門答臘)海域發現,當地的海水溫度攀升,使得大量珊瑚出現白化現象。另外,印尼安達曼海域的珊瑚有超過6成因為不耐海水高溫,已出現白化現象。(請參考台灣醒報報導)

而台灣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團隊則表示,高溫造成珊瑚白化的影響也出現在台灣。根據研究團隊的研究,台灣周邊海域的表水溫在今夏一直維持在29-30.5度C的邊緣,對於台灣周邊海域珊瑚適合水溫為28度C而言,已是偏高的狀態。而團隊8月份在蘭嶼的調查中,亦發現西南海域有較大範圍的白化現象。(請參考環境資訊電子報報導)

當然,今年的高溫是否與全球暖化有關,這點尚待商榷。不過由此趨勢可以看出未來全球暖化對珊瑚的殺傷力。

Wednesday, 4 August 2010

【報告】綠色和平呼籲台灣消費者抵制APP紙廠產品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台灣分會)8月3日發表一份調查報告,指出亞洲漿紙公司APP 在台灣銷售的8個紙張樣本中有3個樣本含有來自印尼熱帶雨林原生樹種的纖維成分,證明與森林砍伐直接相關。而全數產品都包含熱帶地區人工造林的主要樹種大葉相思與桉樹,但該公司毀壞印尼泥炭地的造林方式也十分可議,不但造成生物棲地破壞、泥炭地的溫室氣體大量排出,APP甚至被國際永續森林認證單位-森林管理委員會FSC撤除會籍。綠色和平呼籲台灣消費者與通路商要抵制APP的紙品,包括陶晶瑩代言廣告的倍舒柔衛生紙。

綠色和平新聞稿綠色和平揭露亞洲漿紙APP毀林惡行: 呼籲停售倍舒柔等產品

台北, 台灣 — 綠色和平(Greenpeace)今天發佈最新調查報告,指出亞洲漿紙APP 在台銷售的8個紙張樣本中有3個樣本含有來自印尼熱帶雨林的纖維成分。檢測結果不僅證實其毀林事實,且讓此惡劣行徑由台灣消費者共同買單。 綠色和平呼籲頂好、愛買、大潤發等正在銷售亞洲漿紙APP紙品的零售商立即停售亞洲漿紙APP旗下的品牌產品,包括倍舒柔(PASEO)、唯潔雅(VIRJOY)、優活(LiVi)等家用紙以及PAPERON、Paperline、Sinar Spectra、IK Plus等影印紙品牌。

在這份名為《紙漿星球:亞洲漿紙APP森林破壞紀實》的最新調查報告中,綠色和平委託獨立檢測機構「整合紙張服務有限公司」(Integrated Paper Services, Inc.,簡稱IPS)在今年7月份針對亞洲漿紙APP在台灣零售商通路銷售的8個紙張樣本進行纖維分析。檢測結果顯示:PAPERON、Paperline、Sinar Spectra這3個品牌樣本中均含有印尼混合熱帶硬木漿(MTH)成分。這明確地證明亞洲漿紙APP所生產的紙品使用採伐印尼熱帶雨林的原料。另外,倍舒柔等品牌所用的紙漿也來自持續砍伐熱帶雨林而擴張的人工種植林。種種證據說明亞洲漿紙APP直接促成印尼的森林破壞。

綠色和平森林保護專案主任許緯進指出:「亞洲漿紙APP在台灣一直強調以『科學發展人工林:促進林業資源再生,減少天然林砍伐』。然而,亞洲漿紙APP這種企業形象『漂綠』的行為,誤導了台灣廣大消費者。」

綠色和平從分析印尼政府的官方資料並結合實地考察,提出新的證據,揭露亞洲漿紙APP如何恣意破壞熱帶雨林和泥炭地,來為其兩家在蘇門答臘島的製漿廠供應原材料。印尼為全球第三大碳排放國,擁有全世界第三大的熱帶雨林,而破壞森林正是印尼碳排放的最主要驅力。綠色和平印尼雅加達辦公室的Nur Hidayati也表示:「亞洲漿紙APP在印尼的毀林是有目共睹的,而這些犧牲森林而製成的產品正被全世界所消費,我們希望台灣能一起參與國際抵制亞洲漿紙APP的行動,挺身拒買所有涉及毀林的產品」。

由於亞洲漿紙APP惡劣的毀林行為,嚴重威脅印尼當地原住民以及瀕臨絕種生物,並且加速全球暖化。目前包括金百利克拉克(Kimberly-Clark)、聯合利華(Unilever)、理光(Ricoh)、史泰博(Staples)以及時尚品牌Gucci等眾多國際知名企業已經紛紛公開拒購其產品。2010年,雀巢(Nestlé)、卡夫(Kraft)等企業也開始建立其全球永續性採購政策,表示不再向亞洲漿紙APP及所其屬的金光集團購買任何涉及毀林的產品,如紙品與棕櫚油。另外,家樂福(Carrefour)也已宣佈家樂福品牌的衛生紙不採用亞洲漿紙APP的原料。

該報告也說明亞洲漿紙APP與台灣市場由來已久的關係。許緯進最後說:「我們希望頂好、愛買、大潤發等台灣企業能夠跟進國際企業的社會責任,也希望家樂福能貫徹其採購方針,立即停售亞洲漿紙APP旗下品牌產品,並制定永續性採購政策,確保我們消費者購買的產品能夠遠離森林破壞。」
下載《紙漿星球:亞洲漿紙APP森林破壞紀實》報告書 (PDF檔)

===========================================

在這份報告中,綠色和平有專門對台灣市面上APP的產品進行通路調查。不過尚未針對速食店等紙品包裝部份進行調查,而雜誌用紙方面的普查也是直接引用綠色和平之前在中國做的調查(台灣許多出版用紙確實都來自中國與印尼)。

另外,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大潤發、愛買、頂好、松青、康是美、屈臣氏等通路表示,將請採購跟供貨商確認紙品原料來源,並請供貨商出示原料產地證明,再決定後續如何處理。」

不過由於紙品的纖維會混合各種來源,如APP台灣代理公司(金盛世紙業)的網站上,便標明倍舒柔衛生紙「採用超細歐美紙纖」,依據綠色和平這本報告中委託IPS進行的纖維調查,倍舒柔的紙纖有70%左右來自熱帶雨林的造林紙漿,那麼其他的30%應該就是來自溫帶樹種。所以產地的標示上仍有盲點可以運用。

總而言之,大家選購衛生紙與辦公用紙時,請務必選擇有標示「FSC」認證的產品,不要成為毀滅雨林與促成地球暖化的幫手,或成為不肖廠商「漂綠」行銷的冤大頭。

Friday, 16 July 2010

【新聞】NGO與國光石化碳排放疑義(補充說明)

預定要在彰化大城填溼地打造的八輕-國光石化,已經引起很多紛爭。國光石化預計是生產石化產業的中、上游原料,類似六輕,所以溫室氣體排放理當是與六輕的排放狀況類似,也就會排很多。不過,詳細排放量當然會有所差異,要看國光石化是否:使用了更先進的設備?使用了更大比例的汽電共生?使用再生能源電力來源?其他的減排措施?...而國光石化打算做的減排措施,都寫在環評報告書,以便通過環評審查。

這些環評書上的減碳承諾,卻引發了環保團體與環保署的不同觀點。

臺灣環境保護聯盟國光石化環評分析小組在6月發表了一系列新聞稿,分析國光石化環境議題,在第一篇針對溫室氣體排放提出多項質疑,包括排放的計算、產值的預估與種樹補償問題,如:
  • 「臺灣過去四十年高耗能產業一直耗用全臺灣1/3的能源。 根據台塑六輕在四期環境影響評估書件, 六輕每年排放6755.7萬公噸CO2, 相當全臺灣2008年排放之26.5%。 規模相當的國光居然年CO2排放僅1187萬公噸。」
  • 「根據能源局所提供煤、天然氣與燃油熱值, 及單位量所釋放之CO2計算, 與台塑六輕規模相當之國光石化如果全部用煤, 年排放量應該與台塑六輕相當, 約6700萬噸。 若全改燒天然氣, 年CO2排放量應為4270萬噸; 全用燃油則年排放5353萬噸; 依照國光石化環評書建議: 60%天然氣, 40%燃油, 年排放量應該約4700萬噸, 相當於臺灣2008年總CO2排放量2.55億噸的18.4%。 國光石化環評書中所列1187萬噸顯然過度低估。」
爾後,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在「苦勞網」上發表「減碳BAU真的減碳了嗎?」一文,指出:
  • 「口口聲聲要節能減碳,環保署卻採用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期英國首相所提出來的 BAU (Business as Usual) 概念來做為減碳目標,也就是「馬照跑、舞照跳」讓原本要開發的高排碳產業仍然持續規劃,只要新增加的排碳量要符合削減達45%,就符合了節能減碳的目標。」
蔡理事長的文章並非是質疑BAU的概念,而是質疑政府不減少耗能產業的發展,卻允許耗能產業在承諾減碳量符合BAU情境下便可繼續增設:
  • 「這種情境式的減碳,先增胖再減肥,號稱只要BAU前提下減碳45%,就可以在2020年回到2005年的排碳標準,這樣的情形不但無法減少失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反過來說其實就是在2020年仍然維持比2005年多5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然後環保署在他的網站上刊出「回應媒體報導『減碳BAU真的減碳了嗎?』」,說明了減碳BAU與環保署對於新設高碳排產業的立場。
  • 「...我國溫室氣體基線排放量(BAU)的預測,需將國內從目前到2020年以前的重大開發建設投資促成高經濟成長情境,所增加的排放量納入,作為整體減量規劃的考量,則2020年全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其實須規劃較當年的BAU應減少至少45%。因此,環保署審查中國光石化開發案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減量規劃,及其他國內重大開發案環境影響評估溫室氣體排放減量規劃的審查,須以不影響國家減量目標達成的前提下進行,即須以國家GDP為高成長時,較2020年的基線(BAU)排放量減少至少45%,作為各開發計畫對等的規劃標的。

雖然環保署誤讀了環盟的投書意圖,但也正面解釋了環保署對產業的立場。

而該篇新聞稿中段,引述了國光石化的減碳承諾措施,可減少49.8%排放量,不過它不是根據現在類似產業(六輕)所應用的技術基準,而是根據最差的狀況(採用傳統製程、使用部分燃煤,且不回收廢氣廢熱),所以可以得出更漂亮的減碳計算。

關於這點,環保署在7/16「回應「石化王國的「碳」息,國光石化現形記」投書」中有說明他們並沒有背書國光石化的減碳承諾:
  • 國光石化案仍尚在環評審查中,其減量成效係為其環評報告書件自行提出,本署並未認可,將透過「溫室氣體」議題專家會議釐清該案之排放量及減量成效。

本文於7/16補充修正

Wednesday, 16 June 2010

【新聞】 歐巴馬總統針對BP漏油案的白宮演講

1. 歐巴馬總統於6月15日晚上8點,針對BP漏油案專門進行白宮演講
2. 總統在白宮辦公室演講是很嚴重的大事
3. 政府焦頭爛額但防堵成效不佳;民間與地方政府已表達出對中央政府的不信任
4. BP到現在都還未完全防堵漏油,又爆出BP事先就知道深水地平線鑽油平台有問題
5. 過幾週美國政府網應該會有中文翻譯,再貼過來
6. 英文演講全文

Sunday, 6 June 2010

【新聞】台灣低碳競爭力對話平台

環境日的前夕,民進黨立委田秋堇、國民黨立委鄭麗文、與台灣競爭力推動小組宣佈共同成立「台灣低碳競爭力對話平台」。未來預計未來每月2次,在立法院內邀請產官學界與社會各界、民間團體針對氣候暖化、低碳發展等議題的對話,寄望平台的成立成為台灣推動低碳競爭力的一股引領力量,以利政府制訂完善的相關政策配套措施。

這個平台是想要推動產、官、學、民各方面的對話,共同推動台灣邁向低碳。而使用的運作模式是套用過去的「立法院永續會」。

台灣環境NGO的資深人士(陳曼麗、王俊秀、何宗勳、林子倫、黃正忠等)都以台灣低碳競爭力推動志工的成員身分加入。

新聞稿全文在這裡

Friday, 21 May 2010

【專題】馬總統就職2週年記者會上宣示「環保救國」

馬總統5月20日就職2週年記者會上,揭示六大主張:「創新強國、文化興國、環保救國、憲政固國、福利安國、和平護國」,以打造未來黃金十年。這也算是正式的政策宣示。新聞稿在這裡 (連結到總統府網頁)。

在「環保救國」的部份,摘錄(未刪改)如下:

「第三是「環保救國」,要用綠能來打造低碳家園,現在大家都瞭解環保問題是要命的,如果極端氣候不斷出現,台灣會遭遇到非常難以迴避的大難。最近有好幾位小朋友寫信給我,有封信寫道「美麗的地球因為人類開發過度,因而改變了外貌,現在已經向我們抗議了,全世界有許多災難不斷發生,台灣也陷入其中」,各位看看,這是我們下一代的呼籲,我們做大人的千萬不能忽視,要有具體的行動。   

建立低碳家園是世界趨勢,政府在推動低碳方面已經有些具體成果。我們去年與前年連續兩年,排碳量前年減少4.4%,去年下降5%,但是我們不會滿足,雖然我們原來的2008年標準年已經下降到2005年,換句話說,標準提得更高,同時2020年時,台灣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我們將它訂到預測的基線,即 BAU(Business As Usual)量的30%以上,這在同級的國家來說,是蠻大的一個承諾,比韓國、新加坡目標還要高,需要政府與人民一起來努力。   

我們減碳的四個法律,要全力通過與推動,同時全力發展低碳經濟、綠色能源,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每年要以2個百分點提高,同時鼓勵再生能源,而且要有計畫的去打造低碳城市與低碳社區。

其實我們的綠能科技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去年LED光電照明、風力發電和電動車在未來幾年中,在台灣都會有相當大的發展。我們希望這些關鍵技術的發展,不但能夠在消極面做到節能減碳,更要積極地推動這方面的產業,提升我們產業的競爭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具體來講,明年全國的交通號誌燈都會改用發光二極體(LED)。」

[各界回應整理]
因為近期高耗能高排放的汙染開發案實在太多,卻沒有在總統「環保救國」宣示中提到,也與總統揭示的低碳時程相悖,所以應該會有很多NGO與投書陸續會做出回應,我會蒐集到這邊:

Monday, 19 April 2010

【新聞】法國的氣候論戰

法國曾任教育部長的科學家Claude Allègre在2010年年初出版了一本質疑暖化的書《氣候騙局》,此舉引起了法國400多名科學家聯名上書給科研部部長 Valerie Pécresse,要求有所釐清與處置。

來龍去脈香港文匯報有篇文章可以參考。

然後法國綠色和平則是出版了一本小冊,彙整了歷年來的暖化懷疑論的事件,不過是法文的。

Sunday, 28 March 2010

【會議】婦女與氣候變遷論壇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在3月8日辦了一場「婦女與氣候變遷論壇」,包括兩個主要講座:氣候變遷如何影響女性的生活(臺大實驗林管處長王亞男教授)與女性對氣候變遷的影響力(臺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陳曼麗),中央社記者做了簡要的報導。

氣候變遷 環團籲女性平等參與決策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3月8 日電)今天是婦女節,環保團體舉辦「婦女與氣候變遷論壇」,希望更多民眾關注性別意識與氣候變遷等議題,落實於行動中保護環境,政府也能注意到女性平等參與決策的機會。

論壇主辦單位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謝英士表示,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所造成的環境及社會經濟問題,已是人類必須嚴正面對的挑戰。占世界一半人口的女性,有可能較男性受到更大的影響。 謝英士說,根據統計,世界貧窮人口中有70% 是女性,氣候變遷不僅會加劇貧窮與不平等,對原本愈是邊緣弱勢的族群,將造成愈嚴重的衝擊。

謝英士並說,雖然女性經常可能是受害者,但在決定居家生活對氣候變遷的作用影響,以及領導低碳的生活方式,女性的領導作用不容忽視。例如已開發國家女性與男性相比,因少肉食、自行開車習慣等,通常排放較少的溫室氣體,同時是重要的教育者、變革推動者以及消費族群。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陳曼麗表示,女性在氣候變化中的調適能力,要比一般人辛苦兩、3 倍。傳統以來,女性在社會中的角色幾乎都是家人三餐的提供者、家務清潔的管理者、家人健康的照顧者以及社區無償勞動的參與者。女性做為消費市場的主力,應從自身做起、力行綠色消費與節能減碳,並影響周遭人。

陳曼麗指出,在環境變遷議題上女性應積極發聲,在2008年,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中,氣候變遷已成重要議題;2009年,在亞太經合會(APEC)上,女性和永續發展也列入論壇,可見女性影響力已受到重視。

臺大實驗林管處長王亞男表示,氣候變遷影響的是人類,不僅是女性;但對女性影響的關鍵在於教育,這一方面台灣已做得不錯,男女受教權是平等的;不過,氣候變遷影響在政策制定上更為重要,此一部分,也就是女性參政權,台灣還有待努力,尤其在台灣國家級的環境會議中,女性參與很少。

Thursday, 25 February 2010

【新聞】聯合利華因BBC的紀錄報導而修正棕櫚油採購

家庭個人衛生用品與零食龍頭企業聯合利華(Unilever)在2月24日宣布,他們不會再向印尼的Duta Palma公司採購棕櫚油。原因是,英國BBC有個節目在本週撥出一個調查報導紀錄片,揭示了Duta Palma 職員為了種植棕櫚油而將原生樹林砍伐殆盡。

印尼不當的棕櫚油產業,是森林砍伐的因素,也使得紅毛猩猩無家可歸。

如果我沒有搞錯的話,這個節目是Panorama新聞深度報導節目,這個專題叫做 Dying for a Biscuit,以下是預告片:



---
這個節目另外有登出一些專文。聯合利華是棕櫚油在英國最大的買家/消費者,在幾年前該公司也嘗試要投入建立永續棕櫚油的採購鏈。

Friday, 22 January 2010

【新聞】IPCC承認錯估喜馬拉雅山區冰河融解速度

前陣子新聞炒作喜馬拉雅山區冰河融化速度的爭議,因為研究高山冰河的人認為,當地山區冰河厚達數百英尺,不可能會像IPCC第四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中預測的那樣,在2035年前完全融化。

結果IPCC在1月20日發表了正式聲明(PDF檔),說他們對於喜馬拉雅山區冰河融化速度的評估是不妥當的,IPCC表示遺憾(regret...)。但是整體而言未來淡水來源可能出問題,導致人類社會的壓力這些事情還是沒錯。

外電消息是說,IPCC去追查當初引用的資料,發現那是媒體報導未發表的研究報告時加油添醋,數據與趨勢是推測的。IPCC的科學家未經查證就引用到報告中,還引起國際間的關注。而且之前印度環境部長對冰河消融速度提出疑惑時,還被IPCC主席公開批評。

因為IPCC目前正著手第5次的評估報告。他們在上述聲明稿說,以後做報告時會更謹慎。不過這次事件已然成為IPCC最大的研究失誤,後續可能會有不小的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