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產業NGO.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產業NGO. Show all posts

Tuesday, 22 March 2011

【新聞】台灣太陽光電收購政策轉彎(補充)

2010年12月17日,台灣經濟部以一紙公文修改太陽能光電的收購價格,限時在2011年一月一日後完工的案件,收購電價都下修約10~20%,而且以「完工日」計,而非原本的「簽約日」。(註:完工日指連結到電網,簽約日則視合約中設定的日期而定。)

經濟部附和台電的理由,指稱部分業者簽約後未立即施工,等待國際材料物價下跌才行佈設,而且預期2011年起光電板成本會大幅下降,為了價格上的公義,因此堅持更改新價格的適用日期。另外,由於2010年度太陽能光業的申請量爆大量,因此台電才會緊踩煞車。至於收購電價下修,是"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審定會"的專家們審議出來的,沒有疑義。

台灣的光電業者為此大為光火,登報呼籲政府維持生效日期為舊制,也屢屢赴立院召開記者會,上電視解釋。屏東縣曾在2010年中提出「養水種電」計畫,輔導莫拉克風災災戶(果農與魚塭)從事太陽能光電設置與維護,媒合光電業者進駐,因此也是新制的主要受害者。所以屏東縣長曹啟鴻也一再呼籲經濟部重新考慮。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並質疑台電延宕審議程序、而且申請安裝的表格11月才底定,而且許多申請案的設備都已經買好了。他們也質疑政府誠信。

另外,對於屏東莫拉克受災戶的申請案來說,他們必須先清除風災過後的土石、泥漿,進行整地,才能放置光電板,因此施工時間較長,且整地經費是災區地主出,但因為新制的關係,光電業者卻可能抽手。

12月27日經濟部同意立院經濟委員會的決議,對屏東縣「養水種電」(25MW)的災民將專案處理,但必須在12月31日前完成簽約,不受12月17日重新公告的約束;對於重新公告前已簽約者,繼續適用原來合約,但以兩個月完工者為限。(引用風翦樹報導)

政務委員梁啟源12月底對外表示,擔心台灣的光電發展,會像西班牙一樣泡沫化。他被認為是影響政策轉彎的重要人士。(註:西班牙是在光電快速蓬勃設置之後,壓低了成本,政府才緊急下修收購價格,而且該國受惠的多半是外國業者,才造成爭議。)而政府單位與台電也在許多場合對外暗示太陽光電價格高,補助光電恐會影響電價。

環保團體於2011年1月2日也出面反駁光電躉購價昂貴的說法,提出比較數據,說明扣除補帖後的實際價格。不過台電也提出反駁。

2011年3月21日養電計畫的收購價格終於拍板,結果是以台電新版的收購價格每度7.3元為準,但足一定數量時會有補貼,確實有少數光電廠商因此退場。




相關連結:(請注意內文的時間點)
公共電視有話好說-南部開講: 綠能玩假的?! 再生能源又轉彎?(2010/12/26)
自由電子報 - 政策轉彎 太陽光電躉購今激辯(2010/12/27 )
公共電視有話好說-南部開講:分析年中的光電進度,台電已延宕審議 (2010/10/24)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災區向陽天/屏東養水種電專題報導(2010/6月)
公視晚間新聞(太陽光電成本高?環團:欺騙人民)(2011/1/2)

Tuesday, 15 February 2011

【行動】企業間的台灣節能巡邏隊

台灣企業永續發展協會是以企業為會員的NGO組織,他們和Epson公司合作, 參考日本的「信州節能巡邏隊」經驗,打算結合企業會員的志工資源,成立「台灣節能巡邏隊」。巡邏隊在2010年12月成軍,

信州節能巡邏隊也是當地Epson公司發起的,所以該公司在台灣發起這個計畫,打算在2020年將可為台灣250家以上企業提供節能診斷服務。

主要模式是,由企業單位提出申請,企業先自我診斷,然後節能巡邏隊出動,現場協助「診斷」服務,爾後再做後續追蹤。

這樣的模式其實在台灣不算新鮮,做去幾年台北縣市的大樓社區節能診斷服務也是類似這樣的,台灣也有工研院去協助工廠節能服務的案例。

Monday, 27 September 2010

【宣傳】美國石油研究所的草根行動宣傳戰

美國石油研究所(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簡稱API)是由石油產業界組成的類似公會組織,自1950年代以來,長期在進行"沒有化石燃料世界就不行"的行銷宣傳。他雖然以 Institute為名,但其實就是產會公會,完全不是什麼獨立性的研究單位。在墨西哥灣漏油案件後,API仍高調的要求繼續進行美國沿海海底鑽油,讓大眾更注意起這個組織。

為了反擊中央與地方政府投入再生能源發展,API以化石能源產業提供就業為名,在這兩年發起了一個Energy Tomorrow」行動。 行動的主旨就是要民眾協助API,要求國會議員反對向化石能源增稅、並且反對參議院通過《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以及其他相關的能源改革法案。這個行動一直持續到現在,還在猛打廣告,但行動策略有改變。
原先他們的廣告比較偏高質感的基調,強調能源安全(國家確保能取得夠用的能源)與環保。



後來他們逐漸加重庶民感受式的廣告,裡面說的是,對化石燃料增稅,以及現在仍昂貴的再生能源,會讓能源價格增加,使小老百姓與小企業的日子不好過。




然後,API在2010年8月起,開始籌設一個草根組織!!!
這個草根行動叫做「Rally for Jobs」,2010年9月1日在德州集會,向歐巴馬喊話說,提高化石能源稅收就是提高失業率,並且政府不要干預化石能源產業的發展(如:徵稅、禁止海底鑽油)。然後這個「草根團體」在9月巡迴各州,辦更多集會,請來在地的教授、政治人物助陣,在各地媒體增加了很多能見度。



而這場草根行動的集會中,除了有員工被迫參加的情形之外,API與石油產業的角色最讓人覺得爭議。另外,美國最大的工會組織AFL-CIO也在2010年下半年以來,主辦名為「One Nation Working Together」的集會,向政府要求工作,並計劃於10月2日在首都華盛頓特區,舉辦一場規模浩大的遊行。美國石油研究所API在此時舉辦類似的勞工集會,很明顯的搭了順風車,也混淆了AFL-CIO的行動訴求。
-------------------------------------------------------------------------------
相較於API把訴求擺在勞工就業,環保團體當然支持美國政府對化石能源業者徵稅,他們的訴求是擺在環保署2009年研擬的大汙染者付費的法案「溫室氣體裁減法(草案)(Greenhouse Gas Tailoring Rule, 2010年5月擬定),這個法案特別針對煉油與石油業者的空污排放課稅。於是環保團體紛紛提出「讓大汙染者負起責任」(Hold Big Polluters Accountable)的口號,他們發起連署,設置網站分享資訊,而這些行動在墨灣漏油之前便有了,在漏油事件之後當然獲得更多民間與政治圈的支持。(美國綠色和平的PolluterWatch網站、Sierra Club則把煤灰與空氣污染等議題綜合起來)
儘管普羅大眾反對污染,但這些行動的力道,目前看來沒有API的就業訴求強大。行動層次也不同,API把對象擺在歐巴馬總統與勞工階級,但環保團體則是擺在環保署的立法行動。
美國環保團體NRDC則拍攝了一則反諷廣告,要反制API的草根行動行銷戰,一樣偽裝成街訪的方式製作成。NRDC讓偽受訪者表現事不關己的態度,呈現出一種「反諷」的情境。不過應該會更讓觀眾混淆吧?!

Wednesday, 7 July 2010

【遊說】美國玉米酒精與海洋死區

美國玉米農民協會(National Corn Growers Association)在6月中推出一支電視廣告,影片中說,墨西哥灣BP漏油這麼嚴重,所以美國要使用再生能源來降低對骯髒燃料的依賴,那就用美國玉米做的生質酒精燃料(乙醇 corn-based ethanol)!協會也預告,到8月時還會有一波廣告行動。他們的廣告行動要訴諸民意,呼籲政府繼續補貼玉米酒精。



該協會在他們的網站上,也有一個專區專門放他們的遊說行動,包括要求聯邦延長給玉米酒精燃料的補貼,協助開拓市場等等。

不過,其實美國以玉米酒精來製造生質燃料引起了很多問題。舊金山紀事報7月6日針對這個廣告與墨西哥灣的死亡區(Dead Zone),寫了一大篇報導文章。在此摘錄說明:

墨西哥灣臨密西西比河河口區沿岸,有一大塊海洋死區,也就是巨藻類繁殖旺盛,造成海域氧氣耗盡,其他海洋生物難以生存。密西西比河口是全球第二大的海洋死區,僅次於波羅的海,而前者還持續擴大。



墨灣死區主因是來自於每年從密西西比河流下的大量肥料硝酸鹽,而這些肥料是因為中下游大量的農耕區。尤其是作為生質燃料的玉米,因為這些玉米不是拿來吃的,所以肥料會用更多。前幾年有報告指出,直指就是玉米造成海洋死區。

最近科學家認為,墨灣BP的漏油可能會加劇海洋死區的範圍與程度。他們還在觀察中。(請參考科學雜誌的這篇)

過去種植玉米的美國草原地區,因為逐漸有農民不耕作,所以政府推出保育方案 (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讓一些農地回復為草生地。結果因為各州推廣再生能源,有使用率目標、規劃在各州設置生質酒精煉製廠,讓生質玉米酒精產業因需求提高而蓬勃起來,又在聯邦補助的催化下,結果有很多農民索回保育土地復種玉米。這些草生地原本可以有碳匯功能,但耕作為玉米與大豆之類的,就讓土地中積聚的碳排放出來。

生質能源的推動者,也嘗試在推廣比較環保的纖維素生質酒精(cellulosic ethanol),因為纖維素來源是廢玉米桿,或是長年生的草,以及原先的草生地植物,不需要額外的肥料,也對環境衝擊比較小。而且它產製成為酒精的比例也比傳統糧食作物較高。

不過因為玉米農民的人數眾多,勢力龐大,政治影響力很大,玉米生質燃料的發展一直沒辦法抑制下來,而且補貼也都被搶過去。根據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的研究,目前政府對生質酒精的林林總總補貼,占所有再生能源補助的2/3,其他太陽能、風力與其它加起來才佔1/3。在2005-2009年間,玉米酒精花了納稅人170億美元。

而因為上述政府對玉米酒精的利多與補貼政策,有科學家就擔心玉米的種植會更為擴大,肥料用更兇,然後墨灣死區會更嚴重。

另外我要補充的是,美國主要用來製造酒精生質燃料的是玉米,而根據美國農業部在2010年5月的估計,美國玉米的生產量又破了紀錄,達到134億蒲式耳

Sunday, 12 July 2009

【行動】世界鋼鐵協會推出氣候行動認可計畫

世界鋼鐵協會(The World Steel Association, worldsteel)在6月23日宣布,啟動其「氣候行動認可計畫」,細節將放置在計畫專門網頁上。 這些新舉措期望可以讓這個產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這個計畫開放給會員與非會員,只要是鋼鐵製造商均可加入行動,加入行動把數據傳送給世界鋼鐵協會,就會得到右邊這個驗證標章。

計畫專門網頁新聞稿

Saturday, 29 November 2008

【宣導】大衛鈴木基金會企業減碳參考手冊

加拿大的環保團體大衛鈴木基金會長期推動生態保育與氣候議題,也積極協調企業界落實環保工作。在11月中他們出版了最新的企業減碳的手冊:Doing Business in a New Climate: A Guide to Measuring, Reducing and Offsett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裡面是一些企業如何測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具體案例,提供其他企業參考。

新聞稿
下載頁面

基金會的出版品頁面

-----------------------------

Saturday, 26 July 2008

【宣導】環品會宣導電腦節能

我國的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7月中結合電腦產業公會團體以及環保署,引進國外的「電腦節能拯救氣候行動」到台灣,宣導的第一步,是希望電腦使用者善用電腦內建的電源管理功能,而達到節能減碳。

新聞稿請點此


Tuesday, 24 June 2008

【活動】國際民航組織推出碳排放計算器

總部在加拿大的聯合國國際民航組織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ICAO) 6月18日在官方網站上,推出碳排放量計算器,提供民眾計算各航程的碳排放量。

ENS新聞(英文)。中文報導
ICAO碳計算器

在近年,民航相關的企業組成了空航行動團隊 (The Air Transport Action Group, ATAG) ,成立處理空航與環境議題的網站 enviro.aero在2008年4月底,在此團隊主導下,召開航空與環境高峰會(Aviation and Environment Summit 2008),4月22日與會者(亦即主要民航企業)簽署了一份對於氣候變遷議題的聲明。

聲明下載相關新聞

-----------------------------

Monday, 16 June 2008

【說帖】工總於 6月底向新政府提出「2008年全國工業總會白皮書」

以下新聞節選自鉅亨網記者江天佑報導,時間為6月13日。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的陳武雄今(13)日表示,工總將於 6月底向新政府提出「2008年全國工業總會白皮書」,對政府的建言總計10項,包括產業發展、能源政策、環保政策、公平交易暨消費者關係、賦稅與金融、勞資關係暨人力資源、國際經貿、兩岸政策、智慧財產權及中小企業發展。

陳武雄表示,工總代表台灣 149個產業,而提出的白皮書即是針對產業發展等10大類別提出 210項建言,希望為台灣營造一個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優質環境;而近年來能源政策是一個相當熱門的議題,工總因此向政府提出6大議題。

根據「2008年全國工業總會白皮書」能源政策的 6 大議題內容,包括積極推動低碳電力結構,重新檢討能源配比及非核家園政策;建請審慎評估課徵能源稅的必要性、配套及實施時機;在取消油、電凍漲措施的同時,也取消夏季用電收費方式。

此外,修訂不合理的汽柴油售價公式,以落實油品自由化政策;建請中央與地方政府重視縣市地域產業與工商發展之電力基礎建設;提供適當獎勵及輔導措施,鼓勵業者投入潔淨能源及提升能源效率之技術研發及運用,以落實研發成果。

(補充)
說帖請見此:2008年全國工業總會白皮書 (網頁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