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國際現況.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國際現況.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19 January 2011

國際政治間減碳行動趨勢(2011)

  1. 澳洲在12月底-2月初,歷經了暴雨大水與一場超級颶風,造成住民財產生命損失。除了輿論對極端氣候的警覺之外,政府也著手規劃臨時性的水災特別稅。
  2.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於1月中訪美,外界預期將與歐巴馬談到能源議題,主軸應該是再生能源商務方面,還有做些減碳宣示之類的。
  3. 因反聖嬰現象強勁,12~1月間北半球酷寒,而南半球的巴西、澳洲分別遭遇極為嚴重的洪災,造成數百人傷亡。

Thursday, 4 November 2010

【新聞】美國茶黨運動與氣候變遷

最近美國政壇上2009年起,有個新的政治運動叫做茶黨(Tea Party),它不是一個真正政黨(未來不一定),而是某些人為了反對歐巴馬政府的刺激經濟復甦計劃,而從歷史中翻出茶黨這個名詞,並以此為口號號召大家抗議。

但是其實這個運動並沒有中央的組織,是在一次一次各地反歐巴馬政府的抗議與集會中,藉社會氣氛推波助瀾而成的,逐漸的,愈來愈多對經濟現狀不滿的美國人也加入了這個茶黨運動,或以茶黨為名發起各種反政府的行動。因為組織鬆散,又蔚為「風潮」,所以行動多了起來,包括抗議、快閃與集會,於是就有人架設網站彙整茶黨的行動、在社群網站發布最新訊息、整理出支持茶黨的政治人物。再加上某些新聞台特別喜歡報導茶黨在各地的抗議,於是茶黨愈來愈受到全國人民注意,也就是,這個看起來業餘的政治運動現在可說是紅的發紫。
基本上,由於是對經濟不振現況不滿而聚在一起,所以茶黨抗議者的政治訴求是保守、注重工作機會、可能排外的極右派。又因為結構鬆散,所以在行動上是自由並有創意的。由於他們受到普羅大眾的喜愛,所以民眾連帶通盤接收了茶黨思維中的核心─要經濟要工作,其他的次之。而茶黨支持者跟共和黨的保守分子走的比較近,甚至把莎拉裴琳當作一位意見領袖人物。
茶黨支持者獲得政治影響力後,便在11月美國期中大選時,推舉或支持部分理念相近的候選人,部分是共和黨人士。這次期中選舉結果,茶黨自己表態支持的候選人中,至少有兩位贏得選舉。而共和黨在選舉中票數大幅成長,贏得眾議院多數席次,在參議院中近半,這次改選州長選舉的37州當中,共和黨也拿到29州州長席位。除了民眾對歐巴馬執政的失望以外,這也有茶黨支持者的影響力在裡面。
雖然茶黨很少在氣候議題上表態,但一般相信他們反對減碳的氣候政策。
至少在這期中選舉期間,就可以明顯看出茶黨支持者(的主流)反對氣候法案、反對綠色就業政策與潔淨能源。十月底時,歐洲氣候行動網提出報告說,其實英國石油公司等污染大戶,大筆贊助了暖化懷疑論者的茶黨候選人競選活動。
紐約時報在10月中的報導則是呈現出來,茶黨支持者中有較高比例的氣候暖化懷疑論者。
  • 調查說只有14%的茶黨支持者認為全球暖化是個現在正在發生中的環境問題,其他的美國民眾持同樣觀點的則有48%。超過半數的茶黨支持者說全球暖化在未來任何時間都不會是嚴重的事情,而其他的美國民眾只有15%持同樣觀點。
由於茶黨已經有檯面上的政治人物,行動網路也都部署差不多了,所以以後氣候政策的立場會更為明顯。這個運動的高支持度至少還會持續一陣子,再加上共和黨在兩個國會的勢力增加,可以預見的是,美國聯邦氣候相關政策立法可能會停滯很長一段時間

Friday, 2 July 2010

【會議】2010世界經濟論壇與氣候變遷相關的講座影片

世界經濟論壇」本身是非營利組織性質的基金會,除了每年固定在瑞士達沃舉行年會,也會在年中規劃在其他地點舉辦其他的專題會議。它主要是邀請政府元首、資本家/大企業代表、經濟學家,與有名的智庫與NGO代表,來針對當前全球與經濟局勢來討論、發表演講。

它不是一般NGO可以隨便參加的主要場合,過去由於其偏向貿易全球化的立場,當然爾成為許多NGO的抗議目標。雖然如此,世界經濟論壇的確是讓上述的這些不同的"有名公眾人物"能夠坐下來,說說自己對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看法,其實有它一定程度的重要性在,僅管大多是以經濟觀點來討論。

世界經濟論壇在2010年這屆,在1/27-31舉行(議程),全 部影像都有放上Youtube。因為是在哥本哈根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的一個月後舉行,所以有規劃了一些與能源、氣候變遷相關的專題小組講座,我在這邊為各位轉貼過來幾場。它有配字幕,可以選取翻譯,不過翻譯怪怪的。

Davos Annual Meeting 2010 - Financing Low-Carbon Growth (1/27)
Estimates show that about US$ 500 billion needs to be invested yearly between now and 2030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Davos Annual Meeting 2010 - Rethinking Energy Security (1/27)
What is needed to tackle the interlinked issues of energy security, economic growth and climate change?



Davos Annual Meeting 2010 - Global Energy Outlook (1/28)
這場與談者都是石油公司與化學大廠



Davos Annual Meeting 2010 - From Copenhagen to Mexico: What's Next? (1/29)
What immediate steps should governments, businesses and civil society take towards a long-term climate path that is both environmentally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ly efficient?



Davos Annual Meeting 2010 - Rethinking Trade and Climate Change (1/30)
與談人除了WTO與UNEP代表外,都是各國主要商會的人。



Davos Annual Meeting 2010 - A Roadmap for a Sustainable Recovery (1/31)
The Annual Meeting Co-Chairs examine what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should do to lead the global economy on a path of sustainability and job growth in 2010



Davos Open Forum 2010 - Climate Change: Financing Urgent Adaptation
講對氣候變遷調適的援助,與談者包括主要的援助角色

Sunday, 23 May 2010

【書籍】抗暖化關鍵報告

這本書抗暖化關鍵報告是由環境教育學者葉欣誠教授著作的(與研究助理們的協助),以科普的方式,由淺至深解釋了很多暖化議題。讀者對象設定為成年人。其中特別把一些常被大家討論卻沒有深入的議題,如碳循環、陸地與海洋碳封存的議題、為什麼大家都在談2℃、海平面會上升多快....

這本書設定的結構包括六大核心關鍵
  • [光合作用] 先懂光合作用,抗暖化才奏效!
  • [能源供需] 高能源效益與低碳綠能要並進
  • [綠色經濟] 綠色經濟是抗暖化的強心針
  • [調適作為] 抗暖化,我們準備好了嗎?
  • [超越減碳] 愛地球,不是只有減碳
  • [馬上行動] 以知識和行動,抗暖化!
很推薦大家去看這本書。

中廣氣象達人節目在5月8日訪問了葉欣誠,網路上可以收聽→這邊
另外有這本書的Facebook粉絲頁面,可以加入。

Wednesday, 21 April 2010

【書訊】台灣減碳紀事

台灣減碳紀事》這本書是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與台達電文教基金會合作的書籍,邀請聯合報的資深記者卓亞雄主編,除了網羅國內知名環境運動人士、氣候學者撰寫文章外,也有低碳生活部落格的幾位寫手的文章。

重點是,這本書的文章從台灣的角度說明台灣減碳的現狀與未來應該朝向的方向。在整本書的設定上都還不錯。如果可以給排探大廠國光石化與台塑一個專篇那就更好了。

Saturday, 30 January 2010

國際政治間減碳行動趨勢(2010)

  1. 11月29日氣候變遷大會(COP16)在墨西哥坎昆舉行,會中達成坎昆協議。
  2. 10月4日美國環保署與墨西哥環境部、歐盟等多個國家,以及亞洲開發銀行的國際組織,共同發起全球甲烷行動計畫,希望大力減少這種主要的溫室氣體。
  3. 99年度臺北縣低碳社區規劃師培訓講義下載
  4. 德國總理在9月初宣佈,該國現有核電廠擬延役8-14年,營運商需回饋再生能源發展,並繳交燃料棒稅。此提案還有變數。
  5. 文建會與國際同步,在10/23-24舉辦氣候變遷與文化資產保存國際研討會。會議簡報與內容請逕自找主辦單位。
  6. 9月初高雄舉行的再生能源與永續發展會議,會議資料已上載在網站上
  7. 美國魚類暨野生動物管理署於10月出提出野生動植物氣候調適策略
  8.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8月中與8月底高調進行「能源之旅」,將考察再生能源、傳統化石能源、能源效益這些東西,以及德國將能源科技出口的狀況。
  9.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及21世紀再生能源政策網(REN21產官民合作的平台)在7月時發表雙份報告,提供全球綠色能源部門趨勢。
  10. 日前英國官方委託愛丁堡大學某團隊研究生物碳的吸碳能力,不過結論並不明確,僅說有很大的潛力但科學上有不確定性。報告並呼籲各界應該做生物碳的試驗來證實各種預估。生物碳的封存二氧化碳能力被近年被各界誇大與炒作,並可能納入REDD等政策計畫中,但反對人士認為是漂綠的手段之一。
  11. 7月23日美國國會傳出消息,說參議院民主黨團討論後決定要擱置審議中的氣候法案草案,延後到年底再審。消息一出就引起許多討論。不過其實還是有轉圜空間。
  12. 7月16日中國大連油品碼頭「中石化」公司的輸油管發生爆炸,後續使得大量原油溢漏至黃海。搶救過程中,軍警消防人員的裝備缺乏,許多是徒手沒有防護裝備的情況下水吸油,甚至造成一位軍警人員淹死。而對海洋,海岸生態與養殖漁業的影響也尚未估計。
  13. 曾兩度來台的氣候學家Stephen Schneider,7月19日於旅程中心臟病發逝世,享年65歲。他長期致力於鼓吹各界積極採取行動遏止地球暖化。
  14. 美國墨西哥灣漏油在7/15日第一次成功完全堵住,但兩天後便在附近海床(距離油井3公里處)發現有油氣滲漏,但無法確認是否與封井相關,或是天然溢出
  15. 北半球6月底以來許多地方炎熱高溫並且創紀錄。中國長江沿岸省份陸續傳出水患,情勢愈來愈危急。
  16. 澳洲總理陸克文於6/24日宣佈下台,交棒給吉拉德,一般是認為陸克文近月受迫於產業界壓力,延後碳交易/碳稅政策與礦業稅計畫,導致民調下滑與黨內反 彈所致。新總理上台後即宣佈將恢復碳排放交易計畫,同時暫停徵收資源稅(礦稅)。
  17. 台灣農委會於6月15日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因應氣候變遷農業調適政策會議」,針對農業之資源與生態、產業發展、防災救災及節能減碳等議題進行跨領域研討,會後提出7個關鍵策略。不過怎麼看都是政策宣導性質的會議勒。
  18. 聯合國氣候變遷公約的例行會議Bonn Climate Change Talks在6/9 結束,輿論批進度緩慢。
  19. 我國第二版國家通訊(草案)上網公告,6月底前徵求意見。
  20. 印度環境暨林務部公佈該國2007年溫室氣體排放的盤查數據
  21. ICLEI舉辦的城市與氣候變遷調適世界大會於5月底在德國召開,這是難得城市間針對調適議題的會議。
  22. 聯合國秘書長在5/17任命哥斯大黎加外交官員 Christiana Figueres為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組織的繼任祕書長,她將自6/1起接任Yvo de Boer。
  23. 加拿大眾議院在 5/5日通過氣候變遷責任法,此法案進入參議院進行立法程序。有興趣追蹤法案進度的可加入Power Shift Canada的臉書
  24. 4/22墨西哥灣上BP石油所屬的鑽油平台爆炸,油污污染美國沿海,威脅密西西比河口附近的多個濕地與海岸保護區,情況嚴重。美國環保署設置此次事件專屬網站,監控油污的處理。
  25. 台中縣市在4/29日舉辦"低碳.生態.永續大臺中專題 研討會暨高峰論壇"(台中縣市政府的場子)
  26. 中興大學在4月26日到30日舉辦國際天然災害防治研討會,各國專家將共同探討全球 氣候變遷造成各種天然災害的防治方法及調適策略(水保局的場子)。
  27. 第二屆城市學研究學術研討會主題定為「氣候變遷與城市治理」 3/28在高雄舉 行。
  28. 日本3/31公佈減排路線圖試行方案,公佈碳排削減 25%的重要對策,與此相襯的溫室氣體法案的修法也在討論中。
  29. 名人陳文茜籌備製作的台灣氣候變化衝擊的紀錄片「±2℃」在2/22日首映,不過 正負評價參雜,主要的負評是片中未檢討台灣政商耗能政策趨勢。
  30. 溫哥華冬季奧運在2/12-28舉行,本屆採用許多永續策略,並嘗試碳中和。
  31. 2010 年的世界溼地日(2月2日)主題為「溼地、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 遷」,口號是「關愛溼地:氣候變遷的解藥」。
  32. 1月27日歐巴馬在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發表國情咨文,提到綠色經濟、能源政策、減 碳目標等。(英文中文)
  33. 1 月23日台大雲林分院辦理「全 球暖化與全民健康」高峰論壇,內容請見低碳生活部落格報導。
  34. 台灣中經院1月20-21辦的節能減碳國際研討會,偏向節能相關裡的商機與推動策略,講者講稿資料可在網頁中下載。
  35. 環保署1月18~19日主辦以碳足跡為主題的國際研討會-「跟隨碳足跡-發現減碳新道路」國際論壇,網頁中可下載簡報。

Thursday, 21 January 2010

【書籍】大遷移:暖化如何影響你我的未來

在此對《大遷移:暖化如何影響你我的未來》這本書做個簡介。這本書是由美籍國際新聞記者Stephan Faris所研究撰寫,台灣中文版在2009年6月出版。

裡頭主要是講國際間某些地方的局勢,如何因為氣候變遷而更深化。如開頭講非洲的達佛屠殺,其成因是畜牧的族群去搶奪農民族群土地,氣候變異致使沙漠化或水文改變,才讓可用的牧地與農地都減少,導致爭奪情事發生...。

書裡頭並沒有把所有爭議一股腦全都歸咎於氣候變遷,但所舉的例都是有所關聯。比如印度與巴基斯坦爭奪喀什米爾,而喀什米爾有國防重要性,部分乃是因為它的冰川融雪是印度西部與整個巴基斯坦的主要水源。而氣候變化將造成的水文變化與冰川可能的消退,將對此地方的政治局勢帶來更多衝擊。

裡面還提到加拿大哈德遜灣的海港如何因暖化獲益,美國西岸的葡萄園如何因暖化而造成口味改變...,還有他也提到海地的環境問題,包括貧窮、砍樹、颶風與土石流和水患的交互影響。

這本適合對國際政治/環境政治有興趣的人來閱讀。

然後,這本書的英文版,作者做了改版,書名換成 Forecast: The Surprising--and Immediate--Consequences of Climate Change,目次是差不多的,我不知道改版後有何差別。

(作者的網站推特)

Thursday, 31 December 2009

國際政治間減碳行動趨勢(2009)

  1. 台灣行政院11月在網頁上發表「節能減碳施政績效」,可作為2009年台灣減碳施政的依據。
  2. 12月29日法國憲法法庭判定碳稅政策違法, 主管當局正設法挽救該政策,希望在1月份能修正完成重新上路(路透社新聞)
  3. 公共電視有話好說於12月10日討論的主題是以中國的低碳經濟切入目前的經濟政策,節目內容可至網頁上收看
  4. 公共電視有話好說NGO觀點節目於12月19日晚間邀請環保署長與參加COP15的青年代表參與討論此會議與台灣減碳作為。節目影片於7天內可至影音中心觀看
  5.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15屆締約國大會COP15於12月19日結束,未通過共同法律約束性的條文,但公約接受(take note of)了一份哥本哈根協議(Copenhagen Accord),約定各國將自行提出減碳目標與提供資金給發展中國家作為調適。
  6. 台灣環保署12月中設置「推動台灣參與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網站。
  7. 台灣環保署宣佈碳標籤制度2010年3月上路,不過首波只在食品、飲料與清潔劑等品項,耗電的3C產品如手機可能僅有勸導,不會立即以法令約束。
  8. 美國環保署宣布,因為溫室氣體造成暖化,使得民眾氣喘等健康危機增加,因此將溫室氣體納入空氣清淨法中的空氣汙染物,成為該單位管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法源依據。
  9. 公視談話節目「有話好說」12月8日談哥本哈根大會。節目影片檔已上傳。
  10. 11月初的時候,ICLEI的高級官員Martin Brennan有來台灣拜會與開會。他在部落格裡記了些流水帳
  11. 第1149期的台灣商業週刊主題是碳的商機,還不賴,值得去找來讀。
  12. 「蘋果橘子經濟學」的兩位經濟學家在10月份新書裡以似是而非的論點討論到全球暖化,而受到各方經濟學家與環保團體的圍剿。請看中文部落格The Roads Less Traveled By的說明
  13. 10月17日馬爾地夫把內閣會議搬到海裡舉行
  14. 台積電說,他們在工業局(與綠色生產力基金會)協助下,在6月完成台灣國內首件(供應鏈)碳盤查與登錄
  15. 國際能源總署最近發表了以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資料計算的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 2009(點此直接下載PDF檔)。
  16. 9月25日G20高峰會第二天同意美國提出的意見,將逐步廢止對石化燃料的補貼,但未立下時間表。
  17. 聯合國為了9/22的氣候高峰會去錄製了很多領袖與NGO的意見放在youtube上-UN Climate Change Summit。
  18. 胡錦濤於聯合國氣候變遷高峰會演講全文
  19. 美國總統於聯合國上氣候變遷高峰會上的演說。(英文)(中文)
  20. 聯合國9月中招開的聯合國會期中舉辦氣候變遷高峰會,請見低碳部落格說明
  21. 9月20日台灣外交部宣佈將推動加入UNFCCC
  22.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9月1日由科學家陪同下,搭乘挪威海岸防衛隊破冰船抵達距離北極1200公里遠的極地冰層,親眼見證地球暖化效應,並呼籲各國拿出具體行動保護地球。
  23. 南韓政府說,他們將在2011年試行碳交易,在2013年正式施行。
  24. 德國布萊梅港市蓋了一棟氣候變遷主題的展示館Klimahaus,6月底開放參觀。市政府希望這棟現代建築與環境主題可以吸引觀光客。
  25. 韓國現任總理韓昇洙(Han Seung-soo)為聯合國氣候變遷特任大使之一,在6月份代表國家出席兩場國際會議之際,向各國介紹韓國在氣候的政策努力以及國際對抗暖化之重要性。會議分別是世界經濟論壇亞洲場OECD論壇。
  26. 美國眾議院於6月26日通過《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法案,約8月由參議院表決。
  27. 台灣立院6月12日通過「再生能源條例」,各方均給予肯定,不過部份環境經濟學家指出本版內容缺失外,部分媒體也以法案通過電費將漲為標題,扭曲了法案意義。
  28. 台灣立院6月9日通過「能源管理法部分條文修正案」
  29. 美國眾議院能源委員會在5月21日晚上通過《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草案。
  30.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5/19宣佈美國對汽車排氣與油耗的新管制標準,讓環保團體甚至企業都大表高興,不但減少碳排放亦讓美國能減少對外國原油依賴。這次歐巴馬在宣佈前幾天就告知環保團體,很多NGO都即時做出正面回應,所以這也是美國政府一次漂亮的公關手段。
  31. 5/14UNFCCC發表2009年會議討論之首兩份草案作為談判之基礎:新聞官方網頁
  32. 我國經濟部於4月15、16日召開2009全國能源會議,2/13日起有多場分區會議。會議網站。馬英九總統於開幕時蒞臨致詞全文
  33. 日本經濟產業省正在研擬商品標示碳排放量,以及對家戶補助太陽能裝置與剩餘電力購回的政策,有興趣的可以追蹤一下。
  34. 美國總統歐巴馬2月24日在國會聯席會議進行就任後首次演說,針對潔淨能源、健康照護、教育與經濟復甦議題。(中文報導英文原文演講影片照片)
  35. 韓國環境與內政相關部會2月初決定商品標示碳排放,初步預定自3月實施。
  36. 聯合國環境總署2月16日發表了2009年年報,另外也更新了綠色新政的文宣與資料,請點此下載
  37. 英國首相布朗1月底在世界經濟論壇的氣候議題演說
  38. 2月11日美國參眾兩院正式就歐巴馬的振興經濟方案協商出共同版本,交給執政團隊去執行。這項方案內原本包含再生能源產業與提高聯邦建築能源效益等許多綠色新政內涵,不過國會就內容做了部份刪減。
  39. 2009年2月初,瑞典政府宣佈要延緩"逐步廢除核電"的政策,德國執政黨去年就如是表示。
  40. 2009年1月柯林頓任命美國氣候議題特使Todd Stern,他是希拉蕊柯林頓的人馬,在柯林頓總統時期曾參與美國的京都議定書談判。
  41. 中外對話-堅持真正的綠色刺激計畫(中國與美國的綠色政策)。
  42. 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1/20上任,即將推行再生能源、潔淨科技與創造綠色就業等政策,以環境議題作為經濟復甦手段
  43. 韓國政府在1/6宣布啟動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s)將在未來4年投資380億美金到環境友善的計畫來挽救其不振的經濟。(新聞)
  44. 我國立法院12月-1月審查溫減法(環保團體新聞稿)但本會期未通過。
  45. 我國立法院一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但本會期未通過。

Saturday, 27 June 2009

【新聞】美國眾議院正式通過能源法案與氣候目標(文章更新)

美國眾議院於6月26日以219-212票正式表決通過《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草案。

《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草案原名為American Clean Energy and Security Act,簡稱ACES。此法案將促使美國政府將大力促進潔淨能源以降低對外國能源依賴,而且法案中也列了美國溫室氣體減量目標。

此法案尚待參議院通過才算有效!!目前排定於8月進行表決。

稍早於5月15日提案到眾議院各委員會討論時,《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草案引起各方利益團體的爭論,以及國會議員對此草案提出了幾百項修正建議,最後僅有部分通過。在5月21日晚上,眾議院能源暨商務委員會通過此草案。6月26日全院表決通過此案。


5月眾議院能源暨商務委員會通過此草案時的反應
5月中在眾院能源暨商務委員會通過草案版本時,環保團體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美國綠色和平組織表示,他們恕難支持這樣子妥協下的法案版本;大部分的知名環保團體都支持此法案,向來激進的保育團體NRDC倒是在聲明稿中肯定法案的通過,技巧性未提到弱化的減碳目標。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也高調表示肯定。

反對者的立場有二,一個是這個版本是弱化的版本。有些環保人士擔心,過於寬鬆的標準反而會讓美國的碳排放繼續攀升,短期間內減弱再生能源的發展。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在法案於眾議院通過前接受BBC訪問,他也說到這版本是妥協下的產物,不過他表示,與其訂個積進的(aggressive)的法案,他比較希望能趕快開始先做再說。

另外的反對聲浪,則是來自部分NGO向來反對「對碳定價」並交易的方式。這部分最近有得討論,因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在紐約時報專欄中提出一個看法,即是「碳稅」並未比「碳權交易」來得好。

6月眾議院全院表決通過法案的反應:
目前尚在觀察各方反應中。環保團體大多在第一時間給予肯定。
觀察家仍如前段時間一樣認為,石化產業的遊說會將主力轉往參議院,因此《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草案要通過參議院沒這麼簡單。

請參考:
低碳生活部落格:美版溫減法 闖過第一關

(P.S. 我在五月中撰寫眾議院能源委員會通過此法案時,誤以為沒有全院表決,原來必須等到6月26日的全院表決才算是在眾議院正式通過。過去因而提供了錯誤資訊給各位,非常抱歉。)

Sunday, 1 February 2009

【會議】世界經濟論壇氣候變遷專題會議

2009年世界經濟論壇在1月30日召開了一場氣候變遷專題會議。會後國家代表以外的與會者參予發表的一份聲明,內容不脫是立即行動、多方合作這種老調重彈的東西,只是日期換成2009年。另外也是有綠色作為經濟復興的契機這種較新的議題。

在聲明後面屬名的人都有點來頭,像是轉任環境議題的英國前首相布萊爾、聯合國氣候變遷公約的Yvo De Boer、哈佛與耶魯大學的高階代表、Google等企業的代表、發表史登報告的Stern爵士等等。

聲明(下載)
聲明(網頁)

Thursday, 8 January 2009

【行動】WWF的氣候見證人

「Climate Witness」(氣候見證人)是WWF(自然保育基金會)在2004年就展開的行動,隨著大眾對於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意識提高,他們的行動更受人注目,議題也更為發酵。

這個行動是透過WWF在全球各地分會,以及其專員去各地執行計畫時,透過採訪與徵稿,蒐集來近百個(2009年1月的數字)全球各地對氣候變遷的見證訪談。他們可能見證到降雨或降雪不同往常而影響自然環境與自己的生活,或者觀察到極端氣候造成的損害,或者是冰河的消融。WWF另外還邀請科學家,針對見證人提出的證據進行說明,科學家會點出哪些部份確實是氣候變遷影響,而哪些部份不全然是,最後科學家會提供相關的學術報告,告訴讀者原來在那個地方有相關的研究,可以對照氣候見證人的觀察。

這些氣候見證人的故事很值得一讀,因為每一個故事都是環境與人的關係,並能看到環境改變讓他們有什麼想法與行動。
此外,他們還有為部份見證者製作影片,可以至Youtube上去觀看。他們製作了氣候見證人見證地點的地圖。例外也在Flickr開了相簿集,發起群組,希望大家分享各地受到氣候變遷衝擊的照片。他們也針對幾個國家製作了一些出版品。這個行動更受到許多國家媒體的報導引用。

如果您也有受到氣候變遷衝擊的故事想要分享,歡迎您通知WWF(點這邊看說明),他們有表格讓您填寫,此外,您也可以分享照片,不過還是要說清楚照片背後的故事。WWF還很貼心的提醒,您的祖父母輩不會用網路,可是他們或許更能察覺到氣候變遷與環境變化,他們做了一個表格(doc檔下載)讓您詢問祖父母或社區的耆老,歡迎使用。

目前他們網站上還沒有台灣的故事喔。

Wednesday, 31 December 2008

國際政治間減碳行動趨勢(2008)

  1. 瑞士氣候諮詢小組發表瑞士氣候變遷衝擊報告。(08年12月)
  2. 德國環境部發表德國氣候變遷衝擊報告。(08年12月)
  3. 臺灣地區未來氣候變遷預估(台大大氣變遷中心PDF下載)
  4. 聯合國環境總署UNEP綠色新政說帖簡體中文版(PDF下載/2008年10月)。
  5. 至12/17,歐盟領袖高峰會議會陸續通過氣候與能源法案。追蹤法案請見Euractiv此專題
  6. 12/1-12/12的聯合國第14屆氣候變遷大會會議文件
  7. 波茲南會議資訊匯集站
  8. 聯合國環境總署報告:數千萬個環保工作機會浮現
  9. 韓國總統李明博在8月15日韓國建國周年時宣示未來的經濟發展低碳策略,提出"綠色成長Green Growth"口號,並將加速推動氣候變遷對策與低碳經濟之政策。爾後並多次場合重申。
  10. 澳洲的政府氣候變遷顧問Garnaut教授在9月5日再次提出新版的評估報告(PDF下載)。澳洲保育基金會認為新報告加強了企圖心與標準,但是其實澳洲可以做的更好(新聞稿)。
  11. 2008年6月27日前英國首相提出的布萊爾報告「打破氣候變化僵局,低碳未來的全球協議」。
  12. 白宮於6月初推出了氣候變遷評估報告
  13.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高階會議在6/2-12於德國波昂召開,這場波昂對談將會決定2008年底COP14中主要政策方向。在公約組織網站上有實況外,也有IISD等團體會將每日議程內容放上網路上。(官方網站IISD每日報導WWF說帖)
  14. G8環境部長會議5/24-26在神戶召開。(新聞)
  15. 美國環境資訊中心於5月20日發表2007年度美國以能源消耗分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初步報告。(報告)(新聞)
  16. ]OECD國家的環保部長在4月底一直到6月初會有一連串的部長會議,討論氣候、貿易與經濟穩定等議題。重頭戲是在環境日前後的論壇、圓桌會議與年度出版品發表。請見OECD網站
  17. 英國史登爵士4月30日在服務的學校LSE發表名為「 Key Elements of a Global Deal on Climate」的報告。這份報告是針對2009年第15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所做的建議。
  18. 2008年4月18日耶魯大學召開氣候會議,加州州長在此發表演講。會議演講錄影與摘要請見[這邊]。
  19. 2008年聯合國第七屆原住民族常設論壇在4月21日至5月2日於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今年特別主題是「氣候變遷、生物文化多樣性與生存-原住民的管理角色與新挑戰」。
  20. 聯合國糧農署鑑於生質能源爭議,將於6月初舉辦高階會議討論這議題。詳見官網
  21. 國科會的科學發展月刊2008年4月份推出氣候變遷衝擊的專題,請至[該網站線上閱讀]。
  22. 四月初美國時代週刊封面專題為對生質能源的質疑,原文在此。針對農作物的生質能源對溫室氣體不減反增,在國際上有許多論辯,甚至NGO內部也不同調,然而德國、美國最近又接連在再生能源方面修正法律,規定/增加運輸用油中加入生質燃油比率。目前關於生質能源破壞森林的議題,以WWF全球森林聯盟的追蹤較為完整,可以上他們的網站查詢。
  23. 國際間最近有談綠建築減碳的趨勢,請見本站簡要專題整理。3/26
  24. 聯合國氣候變遷公約小組在3月31日到4月4日召開會議,於泰國曼谷討論峇里島路線圖的實施。(詳見UNFCCC網站)與(IISD現場報導實錄)
  25. 三月中的日本G20環境部長峰會已有會議結論上網,詳見(日本環境省新聞稿)。
  26. 美國眾議院通過再生能源、消費者節能條例,同時也對油耗增稅。(CNN)
  27. 日本舉辦G8高峰會的期間,日本NGO也規劃了NGO論壇,並自3月起積極辦理許多活動。預知詳情,請看他們的網站查詢。
  28. 約二月中,澳洲Garnaut教授針對澳洲減碳與經濟發展的未來,向政府提出了建議報告。目前澳洲環保團體紛就此報告提出分析看法,如:wwf新聞稿
  29.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2月13日在第三屆投資者高峰會中對氣候危機所作的演說稿[請按此連結]。
  30. 自2007年12月巴里島會議到隔年2月中,國際間對於生質能源不僅不能減碳,甚至加重溫室氣體的排放,有了更多方面的研究報告釋出。可見此則報導[發展生質燃料的隱憂:恐加速暖化且侵害人權]。
  31. 2008年2月14日英國威爾斯王子查爾斯在歐洲議會演講,呼籲歐洲加強減碳以及對氣候變遷的因應。演講稿[請按此連結]。
  32. 2008年2月11日起聯合國大會就氣候變遷議題進行討論。第62屆大會主席亦發表演說,演說稿[請按此連結]
  33. 2008年1月23日起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在瑞士召開。IPCC受邀發表演說,呼籲與會者重視全球暖化議題。講稿[按此下載PDF檔]。
  34. 美國在1月30-31日於夏威夷召開氣候變遷高峰會,布希主持。
  35. 日本政府最近正準備下一年度的援外計畫。除了提供民間提案外,政府部分將投注大量金錢協助發展中國家減緩地球暖化。
  36. 歐盟會在1月23日公佈生質能源法案的草案。在此之前歐洲多個環保團體均已就生質能源的劣弊發表新聞稿或談話。詳細的報導追蹤,可以[見此]。
  37. 美國內政部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本來要在周三(1/9)宣佈新一波濱危生物名單,屆時北極熊是否因為暖化而列入,引起關注。結果現在的訊息是,美國內政部決定暫緩發布濱危生物名單。請見Sierra Club新聞稿、與NRDC新聞稿
------------------------2007年---------------------------------------
  1. 美國環保署在2007年底否決的加州管制汽車廢氣排放量的權限,引發15個州控告環保署。NRDC、Sierra Club等環保組織都緊追此案例。
  2. 英國氣候變遷NGO聯盟團體 I Count 也整理出他們2007年的成績單。他們很驕傲的是,在民眾的行動支持下,英國首相擬了更強力的減量法案,2008年春天將要付諸表決。
  3. 歲末年初,美國氣候變遷智庫Pew Center整理了2007年氣候變遷領域的大事列表。請點此察看。--12/26
  4. 低碳生活部落格(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製作了「峇里島路線圖ㄅㄆㄇ」提供讀者參考。
  5. 美國甫通過一項能源法案已經通過,[點這邊]可以閱讀到與此法案相關的背景資料。但另一方面,白宮卻禁止地方政府針對汽車廢氣排放量設限。美國國內的Sierra Club與NRDC持續關注此議題。
  6. 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將舉辦第十三屆締約國大會已訂出峇里島路線圖(或稱峇里島藍圖),作為2009年締結新約的基礎方向。國際的NGO目前紛就此藍圖表達意見。
  7. 10月與11月許多NGO將重心放在,對抗二氧化碳排放量甚鉅的火力電廠,要求政府進行管制,也邀請學者找出減低火力電廠排放量的方式。11月則因為生質燃料作物影響世界糧食價格上漲,許多NGO與智庫紛紛檢討生質能源的生產方式。-11.20
  8. 10月份許多國家與NGO都針對燃煤火力發電廠的興建進行抗議與行動,但與此同時,也有許多NGO研究討論起燃煤火力的未來之道。-11.09

Thursday, 19 June 2008

【報告】歐盟2006年溫室氣體減量報告

歐盟環境局甫推出溫室氣體減量之年報,記載年份包含歐盟整體與各國1990年至2006年的減碳狀況,以2005-2006年的成果為主。此外並進行了2008年的盤查。

環保團體歐洲地球之友批評,減碳進度沒有進步,部分國家離減碳目標尚遠。

報告新聞稿報告下載位址
地球之友新聞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