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9日氣候變遷大會(COP16)在墨西哥坎昆舉行,會中達成坎昆協議。
- 10月4日美國環保署與墨西哥環境部、歐盟等多個國家,以及亞洲開發銀行的國際組織,共同發起全球甲烷行動計畫,希望大力減少這種主要的溫室氣體。
- 99年度臺北縣低碳社區規劃師培訓講義下載。
- 德國總理在9月初宣佈,該國現有核電廠擬延役8-14年,營運商需回饋再生能源發展,並繳交燃料棒稅。此提案還有變數。
- 文建會與國際同步,在10/23-24舉辦氣候變遷與文化資產保存國際研討會。會議簡報與內容請逕自找主辦單位。
- 9月初高雄舉行的再生能源與永續發展會議,會議資料已上載在網站上。
- 美國魚類暨野生動物管理署於10月出提出野生動植物氣候調適策略。
-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8月中與8月底高調進行「能源之旅」,將考察再生能源、傳統化石能源、能源效益這些東西,以及德國將能源科技出口的狀況。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及21世紀再生能源政策網(REN21產官民合作的平台)在7月時發表雙份報告,提供全球綠色能源部門趨勢。
- 日前英國官方委託愛丁堡大學某團隊研究生物碳的吸碳能力,不過結論並不明確,僅說有很大的潛力但科學上有不確定性。報告並呼籲各界應該做生物碳的試驗來證實各種預估。生物碳的封存二氧化碳能力被近年被各界誇大與炒作,並可能納入REDD等政策計畫中,但反對人士認為是漂綠的手段之一。
- 7月23日美國國會傳出消息,說參議院民主黨團討論後決定要擱置審議中的氣候法案草案,延後到年底再審。消息一出就引起許多討論。不過其實還是有轉圜空間。
- 7月16日中國大連油品碼頭「中石化」公司的輸油管發生爆炸,後續使得大量原油溢漏至黃海。搶救過程中,軍警消防人員的裝備缺乏,許多是徒手沒有防護裝備的情況下水吸油,甚至造成一位軍警人員淹死。而對海洋,海岸生態與養殖漁業的影響也尚未估計。
- 曾兩度來台的氣候學家Stephen Schneider,7月19日於旅程中心臟病發逝世,享年65歲。他長期致力於鼓吹各界積極採取行動遏止地球暖化。
- 美國墨西哥灣漏油在7/15日第一次成功完全堵住,但兩天後便在附近海床(距離油井3公里處)發現有油氣滲漏,但無法確認是否與封井相關,或是天然溢出。
- 北半球6月底以來許多地方炎熱高溫並且創紀錄。中國長江沿岸省份陸續傳出水患,情勢愈來愈危急。
- 澳洲總理陸克文於6/24日宣佈下台,交棒給吉拉德,一般是認為陸克文近月受迫於產業界壓力,延後碳交易/碳稅政策與礦業稅計畫,導致民調下滑與黨內反 彈所致。新總理上台後即宣佈將恢復碳排放交易計畫,同時暫停徵收資源稅(礦稅)。
- 台灣農委會於6月15日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因應氣候變遷農業調適政策會議」,針對農業之資源與生態、產業發展、防災救災及節能減碳等議題進行跨領域研討,會後提出7個關鍵策略。不過怎麼看都是政策宣導性質的會議勒。
- 聯合國氣候變遷公約的例行會議Bonn Climate Change Talks在6/9 結束,輿論批進度緩慢。
- 我國第二版國家通訊(草案)上網公告,6月底前徵求意見。
- 印度環境暨林務部公佈該國2007年溫室氣體排放的盤查數據。
- ICLEI舉辦的城市與氣候變遷調適世界大會於5月底在德國召開,這是難得城市間針對調適議題的會議。
- 聯合國秘書長在5/17任命哥斯大黎加外交官員 Christiana Figueres為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組織的繼任祕書長,她將自6/1起接任Yvo de Boer。
- 加拿大眾議院在 5/5日通過氣候變遷責任法,此法案進入參議院進行立法程序。有興趣追蹤法案進度的可加入Power Shift Canada的臉書。
- 4/22墨西哥灣上BP石油所屬的鑽油平台爆炸,油污污染美國沿海,威脅密西西比河口附近的多個濕地與海岸保護區,情況嚴重。美國環保署設置此次事件專屬網站,監控油污的處理。
- 台中縣市在4/29日舉辦"低碳.生態.永續大臺中專題 研討會暨高峰論壇"(台中縣市政府的場子)
- 中興大學在4月26日到30日舉辦國際天然災害防治研討會,各國專家將共同探討全球 氣候變遷造成各種天然災害的防治方法及調適策略(水保局的場子)。
- 第二屆城市學研究學術研討會主題定為「氣候變遷與城市治理」 3/28在高雄舉 行。
- 日本3/31公佈減排路線圖試行方案,公佈碳排削減 25%的重要對策,與此相襯的溫室氣體法案的修法也在討論中。
- 名人陳文茜籌備製作的台灣氣候變化衝擊的紀錄片「±2℃」在2/22日首映,不過 正負評價參雜,主要的負評是片中未檢討台灣政商耗能政策趨勢。
- 溫哥華冬季奧運在2/12-28舉行,本屆採用許多永續策略,並嘗試碳中和。
- 2010 年的世界溼地日(2月2日)主題為「溼地、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 遷」,口號是「關愛溼地:氣候變遷的解藥」。
- 1月27日歐巴馬在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發表國情咨文,提到綠色經濟、能源政策、減 碳目標等。(英文、中文)
- 1 月23日台大雲林分院辦理「全 球暖化與全民健康」高峰論壇,內容請見低碳生活部落格報導。
- 台灣中經院1月20-21辦的節能減碳國際研討會,偏向節能相關裡的商機與推動策略,講者講稿資料可在網頁中下載。
- 環保署1月18~19日主辦以碳足跡為主題的國際研討會-「跟隨碳足跡-發現減碳新道路」國際論壇,網頁中可下載簡報。
Saturday, 30 January 2010
國際政治間減碳行動趨勢(2010)
Friday, 29 January 2010
【行動】廣州的不穿褲搭地鐵行動
多年前紐約有人發明了不穿褲搭地鐵的j活動(The No Pants Subway Ride),目的是惡作劇,沒有其他意義,不過如果有人要引用這個點子(發起活動之類的),可自由引用,但要標明出處。2010年的活動在1月10日舉行,有的城市好像比較晚。
今年,廣州有一夥人響應,目的是宣導環保低碳。發起人叫做梁樹新,是位普通老百姓,在網路上號招網友響應,結果約有18位年輕男女響應。他們在正午時間不穿外褲,下半身只穿內褲或平口四角褲,搭乘廣州地鐵。參與者拿白紙寫上訴求:rescue the earth、低碳亞運之類的,但是照常聽音樂或看書報。媒體後來把活動目的引導至低碳亞運上去。
因為媒體很感興趣,所以有記者去跟拍。深圳電視台有影片可以看。
後續比較好玩。廣州地鐵表示這行為違犯了廣州地鐵軌道交通管理條例,明年不許這麼做,因為反駁的太正式了,感覺好歡樂啊。然後,梁樹新又公開寫信給廣州市長(1月20日),呼籲廣州市辦設置「低碳月」。公開信的建議蠻有意思的。
今年,廣州有一夥人響應,目的是宣導環保低碳。發起人叫做梁樹新,是位普通老百姓,在網路上號招網友響應,結果約有18位年輕男女響應。他們在正午時間不穿外褲,下半身只穿內褲或平口四角褲,搭乘廣州地鐵。參與者拿白紙寫上訴求:rescue the earth、低碳亞運之類的,但是照常聽音樂或看書報。媒體後來把活動目的引導至低碳亞運上去。
因為媒體很感興趣,所以有記者去跟拍。深圳電視台有影片可以看。
後續比較好玩。廣州地鐵表示這行為違犯了廣州地鐵軌道交通管理條例,明年不許這麼做,因為反駁的太正式了,感覺好歡樂啊。然後,梁樹新又公開寫信給廣州市長(1月20日),呼籲廣州市辦設置「低碳月」。公開信的建議蠻有意思的。
Sunday, 24 January 2010
【會議】煤炭業者與環保人士的辯論會Kennedy vs Blankenship
美國西維吉尼亞州Charleston大學在1月21日舉辦了一場「能源未來論壇」,請到Massey能源公司的總裁兼執行長Don Blankenship與護水聯盟(Waterkeeper Alliance)的理事長Robert F. Kennedy, Jr.來進行辯論。Charleston大學校長當主持人。
辯論主題圍繞在「山巔移除 (Mountain Top Removal, MTR) 」的採煤方式進行辯論,因為該公司在當地阿帕拉契山區的採礦方式頗受爭議。環保人士則呼籲該州應努力投入乾淨能源來替代骯髒的煤礦。然後辯論扯到對氣候變遷法案的看法、煤炭業牽涉很多就業人口、。
當天現場聽眾限於受邀的對象,共950人參予。其他人則是透過當地電視台與網路上的直播來收看,協辦的護水聯盟與雨林行動網也分別以@Waterkeeper 與 @RAN 在Twitter上實況轉播。
以下辯論影片由TheRealNews上傳到Youtube的影片而匯整。
---
主要媒體都報導了這場辯論,另外一些部落客也有寫相關文章:紐時、英國衛報、雨林行動網、Grist... 相較於辯論的內容沒有新爆點,這場正式辯論會本身的意義比較特別一點。因為過去煤炭業者與環保人士進行交鋒時,往往是在政府公聽會之類的場合內外,不會有好好對話的場域。
辯論主題圍繞在「山巔移除 (Mountain Top Removal, MTR) 」的採煤方式進行辯論,因為該公司在當地阿帕拉契山區的採礦方式頗受爭議。環保人士則呼籲該州應努力投入乾淨能源來替代骯髒的煤礦。然後辯論扯到對氣候變遷法案的看法、煤炭業牽涉很多就業人口、。
當天現場聽眾限於受邀的對象,共950人參予。其他人則是透過當地電視台與網路上的直播來收看,協辦的護水聯盟與雨林行動網也分別以@Waterkeeper 與 @RAN 在Twitter上實況轉播。
以下辯論影片由TheRealNews上傳到Youtube的影片而匯整。
---
主要媒體都報導了這場辯論,另外一些部落客也有寫相關文章:紐時、英國衛報、雨林行動網、Grist... 相較於辯論的內容沒有新爆點,這場正式辯論會本身的意義比較特別一點。因為過去煤炭業者與環保人士進行交鋒時,往往是在政府公聽會之類的場合內外,不會有好好對話的場域。
Friday, 22 January 2010
【新聞】IPCC承認錯估喜馬拉雅山區冰河融解速度
前陣子新聞炒作喜馬拉雅山區冰河融化速度的爭議,因為研究高山冰河的人認為,當地山區冰河厚達數百英尺,不可能會像IPCC第四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中預測的那樣,在2035年前完全融化。
結果IPCC在1月20日發表了正式聲明(PDF檔),說他們對於喜馬拉雅山區冰河融化速度的評估是不妥當的,IPCC表示遺憾(regret...)。但是整體而言未來淡水來源可能出問題,導致人類社會的壓力這些事情還是沒錯。
外電消息是說,IPCC去追查當初引用的資料,發現那是媒體報導未發表的研究報告時加油添醋,數據與趨勢是推測的。IPCC的科學家未經查證就引用到報告中,還引起國際間的關注。而且之前印度環境部長對冰河消融速度提出疑惑時,還被IPCC主席公開批評。
因為IPCC目前正著手第5次的評估報告。他們在上述聲明稿說,以後做報告時會更謹慎。不過這次事件已然成為IPCC最大的研究失誤,後續可能會有不小的動盪。
結果IPCC在1月20日發表了正式聲明(PDF檔),說他們對於喜馬拉雅山區冰河融化速度的評估是不妥當的,IPCC表示遺憾(regret...)。但是整體而言未來淡水來源可能出問題,導致人類社會的壓力這些事情還是沒錯。
外電消息是說,IPCC去追查當初引用的資料,發現那是媒體報導未發表的研究報告時加油添醋,數據與趨勢是推測的。IPCC的科學家未經查證就引用到報告中,還引起國際間的關注。而且之前印度環境部長對冰河消融速度提出疑惑時,還被IPCC主席公開批評。
因為IPCC目前正著手第5次的評估報告。他們在上述聲明稿說,以後做報告時會更謹慎。不過這次事件已然成為IPCC最大的研究失誤,後續可能會有不小的動盪。
Thursday, 21 January 2010
【書籍】大遷移:暖化如何影響你我的未來
在此對《大遷移:暖化如何影響你我的未來》這本書做個簡介。這本書是由美籍國際新聞記者Stephan Faris所研究撰寫,台灣中文版在2009年6月出版。
裡頭主要是講國際間某些地方的局勢,如何因為氣候變遷而更深化。如開頭講非洲的達佛屠殺,其成因是畜牧的族群去搶奪農民族群土地,氣候變異致使沙漠化或水文改變,才讓可用的牧地與農地都減少,導致爭奪情事發生...。
書裡頭並沒有把所有爭議一股腦全都歸咎於氣候變遷,但所舉的例都是有所關聯。比如印度與巴基斯坦爭奪喀什米爾,而喀什米爾有國防重要性,部分乃是因為它的冰川融雪是印度西部與整個巴基斯坦的主要水源。而氣候變化將造成的水文變化與冰川可能的消退,將對此地方的政治局勢帶來更多衝擊。
裡面還提到加拿大哈德遜灣的海港如何因暖化獲益,美國西岸的葡萄園如何因暖化而造成口味改變...,還有他也提到海地的環境問題,包括貧窮、砍樹、颶風與土石流和水患的交互影響。
這本適合對國際政治/環境政治有興趣的人來閱讀。
然後,這本書的英文版,作者做了改版,書名換成 Forecast: The Surprising--and Immediate--Consequences of Climate Change,目次是差不多的,我不知道改版後有何差別。
(作者的網站、推特)
裡頭主要是講國際間某些地方的局勢,如何因為氣候變遷而更深化。如開頭講非洲的達佛屠殺,其成因是畜牧的族群去搶奪農民族群土地,氣候變異致使沙漠化或水文改變,才讓可用的牧地與農地都減少,導致爭奪情事發生...。
書裡頭並沒有把所有爭議一股腦全都歸咎於氣候變遷,但所舉的例都是有所關聯。比如印度與巴基斯坦爭奪喀什米爾,而喀什米爾有國防重要性,部分乃是因為它的冰川融雪是印度西部與整個巴基斯坦的主要水源。而氣候變化將造成的水文變化與冰川可能的消退,將對此地方的政治局勢帶來更多衝擊。
裡面還提到加拿大哈德遜灣的海港如何因暖化獲益,美國西岸的葡萄園如何因暖化而造成口味改變...,還有他也提到海地的環境問題,包括貧窮、砍樹、颶風與土石流和水患的交互影響。
這本適合對國際政治/環境政治有興趣的人來閱讀。
然後,這本書的英文版,作者做了改版,書名換成 Forecast: The Surprising--and Immediate--Consequences of Climate Change,目次是差不多的,我不知道改版後有何差別。
(作者的網站、推特)
Saturday, 16 January 2010
【遊說】澳洲不要非法木材
澳洲的環保團體在2007年11月時聯合發起一個行動,叫做「Say No to Bad Wood」。這是因為總理陸克文上台前時政見包括要杜絕非法木材賣入澳洲,不過這個支票到現在還沒兌現。
每年有價值4億澳元的非法木材產品被賣到澳洲,這些產品來自諸如蘇門達臘、婆羅洲與新幾內亞。
這次的行動網站裡面只有一個事情,就是要大家用電子郵件來寄給相關主管單位首長,要求陸克文內閣要兌現支票。
他們已經幫大家擬好了說帖內容,大家只要選擇就可以寄出。他們擬好的說帖不是只有一份,兒是把禁止非法木材的不同理由列出來,包括氣候變遷、人權問題、生物多樣性、澳洲會丟臉的理由列出來讓大家選擇(最多兩種),並且也列出解決對策供選擇。民眾一邊響應行動,一邊也可從信件內容中學習到基本的行動意涵,並且選擇自己最在乎的事情。
在這之前,綠色和平澳洲暨大洋洲分會曾於2009年1月設置了「Good Wood Guide」,裡面推廣如何選擇永續木材(如選購FSC憑證),並請一些建築師、家具商還分享他們選購永續木材的經驗。
每年有價值4億澳元的非法木材產品被賣到澳洲,這些產品來自諸如蘇門達臘、婆羅洲與新幾內亞。
這次的行動網站裡面只有一個事情,就是要大家用電子郵件來寄給相關主管單位首長,要求陸克文內閣要兌現支票。
他們已經幫大家擬好了說帖內容,大家只要選擇就可以寄出。他們擬好的說帖不是只有一份,兒是把禁止非法木材的不同理由列出來,包括氣候變遷、人權問題、生物多樣性、澳洲會丟臉的理由列出來讓大家選擇(最多兩種),並且也列出解決對策供選擇。民眾一邊響應行動,一邊也可從信件內容中學習到基本的行動意涵,並且選擇自己最在乎的事情。
在這之前,綠色和平澳洲暨大洋洲分會曾於2009年1月設置了「Good Wood Guide」,裡面推廣如何選擇永續木材(如選購FSC憑證),並請一些建築師、家具商還分享他們選購永續木材的經驗。
Friday, 15 January 2010
【地方政府】芝加哥氣候行動計畫一年所學
芝加哥市在2008年8~9月開始施行芝加哥氣候行動計畫(The Chicago Climate Action Plan),不過早在2006年打算擬定城市氣侯行動的時候,很多事就已經在做了。比方有名的「綠屋頂」計畫。
氣候行動計畫裡面包含了五個面向:建築物能源效益、潔淨&再生能源、改善交通選項、減少廢棄物&工業污染與調適政策。
然後2009年9月是這個氣候計畫正式實施一年,所以市政府找了專家來幫他們做了一本類似年報的刊物「一年所學」(Lessons Learned)。這本刊物在前面都在說好話,說氣候行動計畫的成功是因為公民的高度參予、企業加入夥伴(第9頁有列出企業提供的資金)、然後還讚揚了市府工作團隊。
重點在後半部,這本刊物把芝加哥自2006年投入氣候行動之後,每一個階段策略方法都寫出來,包括:籌備階段怎麼找團隊、怎麼找合作、參與的人員與單位、做什麼事情、開會找哪些人參與,2008年正式實施的部份則寫的更詳細。成效如何倒是沒在此書中說太多(需到網站上找)。
總而言之,這對於要研究,或是打算開始的城市來說,是個很好的學習教科書。而且相較於其他城市,芝加哥的氣候行動不但較為大膽、全面,也有很多創新的地方,是為了適應在地城市發展特色的策略,這個也請多加注意。
※芝加哥氣候行動的網站
氣候行動計畫裡面包含了五個面向:建築物能源效益、潔淨&再生能源、改善交通選項、減少廢棄物&工業污染與調適政策。
然後2009年9月是這個氣候計畫正式實施一年,所以市政府找了專家來幫他們做了一本類似年報的刊物「一年所學」(Lessons Learned)。這本刊物在前面都在說好話,說氣候行動計畫的成功是因為公民的高度參予、企業加入夥伴(第9頁有列出企業提供的資金)、然後還讚揚了市府工作團隊。
重點在後半部,這本刊物把芝加哥自2006年投入氣候行動之後,每一個階段策略方法都寫出來,包括:籌備階段怎麼找團隊、怎麼找合作、參與的人員與單位、做什麼事情、開會找哪些人參與,2008年正式實施的部份則寫的更詳細。成效如何倒是沒在此書中說太多(需到網站上找)。
總而言之,這對於要研究,或是打算開始的城市來說,是個很好的學習教科書。而且相較於其他城市,芝加哥的氣候行動不但較為大膽、全面,也有很多創新的地方,是為了適應在地城市發展特色的策略,這個也請多加注意。
※芝加哥氣候行動的網站
Tuesday, 12 January 2010
【宣導】世界衛生組織氣候變遷與衛生工作計畫
政府間機構-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9年啟動了「氣候變遷與衛生工作計畫」,具體內容包括宣導、研究、夥伴關係與加強衛生系統以作為調適。(此計畫為2009年年初通過,但在此之前,WHO已對氣候變遷與健康關係有所論述)
在2009年12月份COP15之際,在網頁上發表了這篇文章「關於氣候變遷與健康的10個事實」,以圖片說明氣候變遷下,不同原因會導致對人類性命與健康的損害,包括降雨模式改變、極端氣象事件、缺水、傳染病模式改變等等。整個論述強調受害最深的是貧窮國家以及婦女、孩童。
在2010年1月發表的Facesheet中,則用文字較為全面性的闡述了氣候變遷與健康的關係。
以上連結都是簡體中文。
增:接下來的這本WHO報告「保護健康免受氣候變遷損害」是英文的,除了上述的-氣候變遷會造成哪些健康問題、誰會受害之外,也提出政策改善的建議。
在2009年12月份COP15之際,在網頁上發表了這篇文章「關於氣候變遷與健康的10個事實」,以圖片說明氣候變遷下,不同原因會導致對人類性命與健康的損害,包括降雨模式改變、極端氣象事件、缺水、傳染病模式改變等等。整個論述強調受害最深的是貧窮國家以及婦女、孩童。
在2010年1月發表的Facesheet中,則用文字較為全面性的闡述了氣候變遷與健康的關係。
以上連結都是簡體中文。
增:接下來的這本WHO報告「保護健康免受氣候變遷損害」是英文的,除了上述的-氣候變遷會造成哪些健康問題、誰會受害之外,也提出政策改善的建議。
Wednesday, 6 January 2010
【會議】2009低碳都市推進國際會議資料
日本在2009年10月5日舉辦的「2009低炭素都市推進囯際会議」,内閣官房的地域活性化統合事務局已經把簡報資料擺到網站上,有英文與日文版的。請參考吧。有大連、北九州、京都、波特蘭、斯德哥爾摩等...。
Monday, 4 January 2010
【報告】氣候變遷確實會影響漁業與水產養殖
聯合國糧食署FAO找來一些漁業研究單位人員,綜合各界的研究,於2009年12月11日發表報告「氣候變遷對漁業和水產養殖的影響 (Climate change implications for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 Overview of current scientific knowledge)」。裡面包含海洋漁業、水產養殖與內陸淡水漁業。
裡面主要從生態系遭受的影響,來推估漁業的損失。沿岸水產養殖則會因為水平面上升而遭殃。另外還有海洋酸化影響。
報告下載頁面。
裡面主要從生態系遭受的影響,來推估漁業的損失。沿岸水產養殖則會因為水平面上升而遭殃。另外還有海洋酸化影響。
報告下載頁面。
Sunday, 3 January 2010
【新聞】哥本哈根協定未定減碳目標 環盟盼《溫減法》約束國內排碳
轉載苦勞網報導
2009年12 月24日,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舉辦記者會,由參與本屆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的三位環盟代表,王俊秀會長、台大大氣系徐光蓉教授、以及東海化學系退休教授林碧堯,出席報告此次會議的見聞與結論。三人認為,此次會議雖未獲得具體明確的結論,但未來國際社會仍會持續推動減碳議題,台灣政府應見賢思齊,在國內制訂具體減碳目標與時程。
徐光蓉表示,此次會議由工業先進國、大量排放碳的開發中國家與非洲、小島國家等低度開發國三大集團對於三個主要議題彼此之間拉鋸角力為主軸。三大議題包括:
小島國家對於全球升溫造成的國家滅頂危機,有最直接的利害關係;而排碳量大的開發中國家,卻又認為國內人均排放量尚低,仍有成長空間而抗拒減量承諾。工業先進國間對於減碳的程度,應投注多少資金等等,亦爭論不休。
最後在12月17日晚間由美國和中國、南非、印度、巴西四開發中國家(縮寫B.A.S.I.C)草擬出一份「哥本哈根協議」,主要內容為:
徐光蓉表示,依據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提供資料顯示,如欲將升溫控制在攝氏2度內,到2020年,全球需比1990年時減少排放40%的碳,但目前各工業國的承諾不一,例如美國只承諾到 2020年減量17%。因此此份協議雖訂出一個目標,但卻缺乏對於減碳比例與時程的強制性。而此份協議詳細內容,將會在氣候變遷會議的後續討論架構內,持續協商。
台灣環保聯盟會長王俊秀表示,正因為此次協議沒有明確目標,台灣政府更可以展現其減碳的企圖心,做得更多更好。徐光蓉認為台灣應於目前的《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中,明確訂出碳減量的具體數字與時程,才有可能實際約束國內的碳排放量,以符合國際社會的減碳方向。
2009年12 月24日,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舉辦記者會,由參與本屆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的三位環盟代表,王俊秀會長、台大大氣系徐光蓉教授、以及東海化學系退休教授林碧堯,出席報告此次會議的見聞與結論。三人認為,此次會議雖未獲得具體明確的結論,但未來國際社會仍會持續推動減碳議題,台灣政府應見賢思齊,在國內制訂具體減碳目標與時程。
徐光蓉表示,此次會議由工業先進國、大量排放碳的開發中國家與非洲、小島國家等低度開發國三大集團對於三個主要議題彼此之間拉鋸角力為主軸。三大議題包括:
- 1. 工業國家減碳目標
- 2. 大量排放碳的開發中國家的減量監督機制
- 3. 工業國家要出多少錢推動減碳
小島國家對於全球升溫造成的國家滅頂危機,有最直接的利害關係;而排碳量大的開發中國家,卻又認為國內人均排放量尚低,仍有成長空間而抗拒減量承諾。工業先進國間對於減碳的程度,應投注多少資金等等,亦爭論不休。
最後在12月17日晚間由美國和中國、南非、印度、巴西四開發中國家(縮寫B.A.S.I.C)草擬出一份「哥本哈根協議」,主要內容為:
- 1. 自工業革命前算起,全球平均溫度上升需控制於攝氏2度以內。
- 2. 2012年前,工業國家提供300億美金協助開發中國家減碳,並於2020年前,每年提供1000億美金。
- 3. 並要各國在2010年2月1日前,向聯合國提出2020年減排目標。
徐光蓉表示,依據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提供資料顯示,如欲將升溫控制在攝氏2度內,到2020年,全球需比1990年時減少排放40%的碳,但目前各工業國的承諾不一,例如美國只承諾到 2020年減量17%。因此此份協議雖訂出一個目標,但卻缺乏對於減碳比例與時程的強制性。而此份協議詳細內容,將會在氣候變遷會議的後續討論架構內,持續協商。
台灣環保聯盟會長王俊秀表示,正因為此次協議沒有明確目標,台灣政府更可以展現其減碳的企圖心,做得更多更好。徐光蓉認為台灣應於目前的《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中,明確訂出碳減量的具體數字與時程,才有可能實際約束國內的碳排放量,以符合國際社會的減碳方向。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