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8 January 2011

【報告】16億歐元荷蘭養老基金被投資在油砂上

荷蘭地球之友2010年12月時發表一份報告(荷文),強調荷蘭的養老基金/退休基金被拿去投資在(加拿大的)油砂開採上。這是全球地球之友所屬的組織都在關注的議題。

報告指出荷蘭的養老基金/退休基金有2.7%投資在石油與油砂上,總額180億歐元。其中,有超過16億歐元被拿去投資油砂提煉出來的石油,也就是每位投資者拿192歐元投資油砂。

這是因為荷蘭退休基金的投資標的中,原本就有許多家石油與天然氣公司,但這些公司在近年增加油砂的生產比例。在報告中也有列出是哪些石油暨天然氣公司投資在油砂上。

這個報告是呼應2010年以來,英國、美國、加拿大發起的監督退休基金投資在油砂上的行動。他們就發現加拿大的退休基金英國退休基金,都被拿去投資在BP、Shell等投資油砂的石油大廠股票,或所謂的天然礦產投資基金上。所以鼓勵投資者要寫信去基金公司,要求投資項目必須抵制石油大廠與油砂。

Thursday, 27 January 2011

【座談】台灣碳交易行不行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和「新頭殼」新聞網站策劃了一系列的「2011年環境前瞻」網路直播論壇,談了淺山生態系保育、護樹運動、農民市集等議題。

1月25日的座談專題是「碳交易行不行」,與談人為永智顧問公司總經理石信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趙家緯。討論重點包括我國環保署所規劃的碳權交易制度「國家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平台」未來會面臨的問題何在?以及境外碳權該怎麼分配?

Monday, 24 January 2011

【行動方案】03推薦有環保意識的候選人

2010年五都選舉中,地球公民協會在網路上以公開信的方式,推薦了曾關心高雄環境議題的市議員候選人,不分黨派。這是台灣環保團體少數幾次具名推薦綠黨以外候選人的行動。但在國外這種策略卻是行之有年。比較彰顯的案例是美國人數最多的保育團體Sierra Club,他們會以電話拜票/登門拜訪的方式,幫選區中較具環境意識或提出環保政策的候選人拉票。

以下列出,在選舉期間,如何把NGO如何推銷環境政策與環保候選人。(此篇不談NGO平常如何和政治人物交流。)

(1)具名推薦:
  1. 如地球公民協會(現改為基金會)2010年所做的,以公開信方式推荐,或是寄發給會員,提供他們投票時參考。
  2. 美國Sierra Club總會與分會都會具名推薦具有環保政策的候選人,甚至主動向會員拉票。
(2)讓選民看到環境政策
  1. 告訴選民通盤的環境政策背景2009年德國國會大選時,正是全德國好幾座煤炭火力電廠要新建的時候,所以環保團體結盟組成的氣候聯盟,就成立一個「氣候大選2009」網站,把反火力電廠行動與大選結合。他們在網站上說明火力電廠的現況,以及永續能源的理念,製作說帖與文宣,請民眾印製拿去社區發送。
  2. 鼓勵民眾與候選人面對面討論。德國氣候聯盟2009年的行動中,他們列出候選人公聽會的時程(火力電廠興建案所在的邦),鼓勵民眾去聽政策說明,並與候選人就此事討論。英國2010年大選前有地方NGO去邀請某個選區中各黨候選人來公開說明環境政策,並討論、連署環境說帖,全場錄影上網。在這場成功經驗後,大選後英國氣候議題NGO聯盟就發起了一個草根性的遊說行動「 The Big Connection 」,請居民在11月間去拜會地方的議員,請大家能夠支持國內外與地方級的保護氣候行動。這個行動預計每隔數月會發動一次。
  3. 分析各候選人的環保政策。法國氣候變遷聯盟於2008年3月針對法國地方選舉,向240名候選人以問卷調查方式,遊說其支持分散式的能源計畫,並以此作為氣候變遷議題訴求的重點。台灣社運保團體每次選舉前常擬定各種政策說帖/公約等文件要求候選人簽署(像這個),但幾乎都沒有仔細檢視候選人自己提出的政見內容。美國、加拿大有些環保團體會製作過綠色選民指南,提供選民參考。
  4. 監督候選人開出的不永續政見。2009年日本眾議院選舉前,各黨候選人開出許多與汽車收費有關的政策支票,包括減少或暫停高速公路收費、廢止汽車相關稅收,環保團體認為變相鼓勵汽車使用,所以聯名發表公開聲明。(不過日本後來試辦高速公路不收費)
  5. 投書、發新聞稿遊說環境政策或鼓勵選民審慎投票。2008年加國總理大選時,環保組織David Suzuki基金會鼓勵選民審慎投票,要去了解候選人的環境政策。他們在2007年就開了小巴士去全國各地訪問民眾「如果你是總理...要做什麼政策」,藉此鼓勵民眾思考政治/選舉與生活環境議題的關連性。
(3)綠色政策記分卡:
  1. 2010年的加州大選期間。Sierra Club的加州分會分析各候選人或黨派,在過去國會各項環保政策投票中的選擇,來算出他們的綠色分數,藉以提供民眾在年底的國會(暨州長)大選時參考。
  2. 這十年來,紐西蘭每次國會大選前(國會議員將組成內閣),民間團體都設立專門網站,統計各政黨過去會期表現的政策決議,作成綠色排名,供選民參考。英國地球之友也有類似的設計(例:2010年國會大選)。
[參考連結]
Sierra Club的政治專題/Voter Guide
美國的保育者選民聯盟League of Conservation Voters (LCV)有推薦與反推薦名單,還會出版每年國會議員的環保評分表

Saturday, 22 January 2011

【地方政府】紐約市與大專合作推廣綠建築技術

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在2007年地球日宣佈了紐約市的綠色永續藍圖,叫做PlaNYC,裡面包含空氣、土地(利用)、交通、能源、水與氣候變遷這些主題,規劃許多策略,並設立多項目標,朝向2030年前達成。

他在行動初期有說過,會朝建築物的節能下手,以改善紐約市的溫室氣體排放。2011年1月20日,紐約市宣佈了一個蠻特別的計畫。市政府與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合作,成立一個紐約市都市技術創新中心(New York City Urban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NYC UTIC)。這個中心是要幫助紐約市創造更多綠建築。隸屬於紐約市府的官方外圍組織─紐約市經濟發展機構(New York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Corporation)之下,算是市府經濟事務中的一環。

他們會媒合學術界、業界,與各大樓業者、電力業者、建築設計業者,將先進或是在研發中的綠建築永續技術、產品、節能技術...,應用在紐約市的建築物上,作為推廣,或至少作為市場化的測試。等於是拓展商業空間或試驗機會給永續技術的廠商與研究單位,也協助大樓管理業者找到節能方式。皆大歡喜。

此中心還會有研究、資訊匯集與交流的功能,由市府與大學出資建構。後續還會有小型的補助資金計劃。

影片由哥倫比亞大學上傳 ~

Wednesday, 19 January 2011

國際政治間減碳行動趨勢(2011)

  1. 澳洲在12月底-2月初,歷經了暴雨大水與一場超級颶風,造成住民財產生命損失。除了輿論對極端氣候的警覺之外,政府也著手規劃臨時性的水災特別稅。
  2.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於1月中訪美,外界預期將與歐巴馬談到能源議題,主軸應該是再生能源商務方面,還有做些減碳宣示之類的。
  3. 因反聖嬰現象強勁,12~1月間北半球酷寒,而南半球的巴西、澳洲分別遭遇極為嚴重的洪災,造成數百人傷亡。

Tuesday, 18 January 2011

【書訊】溼地‧石化‧島嶼想像

溼地‧石化‧島嶼想像》是作家吳明益與吳晟編輯,邀集近一年多來,為了反對國光石化在彰化大城與芳苑海岸設廠,而撰寫的多篇文章,其中包括詩作、報導、照片與簡化的學術文章。

裡面有兩篇文章專門講溫室氣體,一篇是柳中明教授說明台灣誤用減碳BAU模式,為繼續發展耗能工業開脫;一篇是林幸助教授分析台灣沿海濕地的碳匯服務功能,其中以高美溼地的實驗結果來推估,彰化沿海濕地每年至少可以吸收3200公噸的二氧化碳,這是台灣極少對於溼地碳匯能力的完整論述。兩篇都非常值得去找來看。


吳晟老師在書籍發表會中朗讀書中的詩作,一度痛哭出聲。

Saturday, 15 January 2011

【書訊】環浪計畫出書啦

台灣有兩個小女生在2010年初出發去太平洋多個小島─斐濟、吐瓦魯、吉里巴斯、東加、萬納杜...,想要去看一看這些小島在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的狀況下,目前是怎麼樣的處境。

他們把這個計畫命名為「環浪計畫」,然後今年初出書,書名叫做《探尋即將消失的國度:兩個七年級女生的環浪計畫》。

他們的計畫,有獲得很多媒體關注,網路上可以找到一些報導。他們的書裡面,除了氣候變遷那麼沉重的部分之外,也有很多是描寫風土民情的。可能是因為他們投入環境議題的研究比較不足的關係,所以有些段落不是很合乎嚴謹的科學論述(不過媒體也是這樣)。請以鼓勵代替苛責囉。



下面那個是他們拍的簡介回顧影片。

環浪計畫發表 from acrosstheocean on Vimeo.

Friday, 14 January 2011

【會議】斷崖邊的台灣─台灣氣候變遷高峰論壇

1月8日,宜蘭有場「斷崖邊的台灣─台灣氣候變遷高峰論壇」,主辦單位是宜蘭縣政府、縣議會,與宜蘭人文基金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裡面主要分為兩個主題分組研討─"低碳社會與國家競爭力"與"國土安全與區域發展",延伸到調適政策與能源相關立法,帶有展望2011年的味道。

會議手冊將會擺上官方部落格

Tuesday, 11 January 2011

【講座】斯德哥爾摩適應中心的永續講座

斯德哥爾摩大學裡面有間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翻成斯德哥爾摩回復力中心或應變中心,他們有定期舉辦一門講座課,是邀請永續議題專家來談社會與生態方面的永續。這堂課是由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Albaeco這間政治決策方面的非營利智庫,以及外交部門下的國際發展合作局Sida合作安排。

最讓我覺得特別的是他的主題取向,比較偏向社會相對於環境的面向。比方有講座是講社會要如何應對氣候變遷,有場是講氣候變遷與人權。這個在台灣比較被忽略。

這個講座的影片都有放上網路。(這邊)
同樣的影片也可以在Youtube上找到。(這邊)

Tuesday, 4 January 2011

【遊說】要英國政府幫租屋者改善房屋節能效率

嚴冬裡,英國地球之友在12月初的民調發現,有1/3的民眾覺得住家裡冷的讓人不舒服。但是,事實上全英的住家有過半數把暖氣持續開著超過12個小時。但是如果是租用房子的承租戶,則狀況更慘,有49%的租屋者覺得冷的不舒服,有34%的租屋者會關掉冷氣,以節省花費。

寒冷潮濕的住家會讓居民更容易生病,對原本已經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英國的消費者保護組織Consumer Focus 在冬季接連研究住屋節能效率議題,出版了一本研究報告,分析租屋的能源效益標準,並建議政府要改善標準。他們針對Fuel poverty(負擔不起基本暖氣燃料的人)、住家能源效率都提出建議,並且也特別分析某些"寒冷程度有害"的住屋問題出在哪裡。大致上也是,向私人承租房屋的租屋者,因為無法改善住屋與暖器設施,而必須忍受寒冷。

所以英國地球之友便在入秋之際發起了Warm Homes campaign這個行動。弱勢者會受凍,是因為負擔不起暖氣,也是因為住屋的能源效益/保暖效益太差,使得暖氣開了也不能禦寒。所以要改善住屋能源效益等於是減少暖氣耗費,降低民眾的燃料花費,既能省錢,也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而向私人承租房屋的租屋者更是弱勢。

事實上,英國保守黨政府已經著手修法,政府也早有相關的策略,只是地球之友希望能更好更積極。

地球之友呼籲政府,要增修法令,設置私人的出租房屋要有最低能源效益標準。讓房東"必須"改善住家的能源效益或保暖功能,讓住戶不致於受凍。協助房東與地主改善作業。確保租屋者承租時明確了解住屋中的暖氣設施需要花費多少。(因為有些鍋爐設備很燒錢)

註:有其他的能源公司、其他國家或地方政府也推出同名計畫。可以說是菜市場名字的計畫。英國地球之友與Consumer Focus 這一波行動有其特別關注的特點。